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逍遥江山 > 第2552章 2733章:扫尽人间不平事

逍遥江山 第2552章 2733章:扫尽人间不平事

作者:一景之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10:13:57 来源:闪舞小说

最为杨峥欣赏的这小轩桌椅板凳都是红木所造,轩的左右两侧以书架的模式打造,架子上的古籍方得整整齐齐,而另外两侧则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坐在这里宛如坐在了一本古籍之中,算是地地道道的书中只有黄金屋了。

待众人落了座,府中的小厮利索的送上了时下的瓜果点心以及茶汤点心,三人吃了茶汤,就见一个穿着戏服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请示杨士奇戏曲是否开眼,得到答复后匆匆回戏台去了,对着戏台上吆喝了几声。

很快,锣鼓与曲笛声便缓缓响起,众人忙将目光看了过去,只见一个身着将军服饰的老末登上了台来,扯开了嗓子便唱了起来:“(粉蝶儿牌)野旷天高,极目处,野旷天高。叹中原,干戈纷扰。

(念)丹心一片淩云霄,可畏风霜义气豪。扫尽人间不平事,全仗蟠龙棍一条。

(白)俺,赵匡胤。只因在汴梁城内,抱打不平,杀死土豪,闯下大祸,只得逃往关西一带,创立基业。

(粉蝶儿牌)大丈夫创基业,志气豪。争得个,地动山摇。

(赵匡胤加鞭,走圆场。赵京娘内哭。)”刚开了头,杨峥便知道唱的是什么,无非是宋太祖千里送京娘的故事,说是赵匡胤在前往山西太原途中的一个道观中,偶然看见大殿中关着一个弱女子。一打听,原来这位少女是蒲州(今永济)人,名叫赵京娘,随父去北岳还乡愿中被强盗抢到这里。顿时,赵匡胤侠义心肠油然而生,毅然决定以兄妹相待,要跨山渡河千里迢迢护送京娘回家。途中虽遭到抢夺京娘的那伙强盗连环袭击,但都被赵匡胤一一击退。加之路途中赵匡胤对京娘体贴关怀,所以在途经湖北武安门道川时,京娘向赵匡胤诉说爱慕之情,但赵匡胤觉得他救京娘是义举,不能有私心杂念,否则他和抢京娘的强盗有什么区别?是乘人之危的勾当。所以踌躇满志的赵匡胤,便婉言回绝,仍坚守兄妹之礼。

风餐露宿,艰辛不表。待送京娘安全到家之后,京娘父母感动之情又难以言表,看着眼前失而复得的女儿,也欣然提出将京娘许配给赵匡胤。赵匡胤再次暗自思忖后又做了婉言谢绝。其中有两个难言之隐。第一还是路途中他婉拒京娘的想法,如果答应,他千里送京娘的行为必然会蒙上不义之名。第二是自己壮志未酬,即使要娶京娘为妻,也要等来日有所建树后再接京娘花好月圆。之后,便与京娘在互怀爱慕之心,但自己又不能言表的难舍难分中离去。

时光如梭,霞起霞落;群雄争霸,天降重任。

赵匡胤终于作皇帝了。

某一天,赵匡胤怀着急切心情,又从当年送京娘回家的这个秦晋渡口过黄河,再到山西探望长久思念的京娘,欲接京娘进京封为皇妃。但没想到,此时的京娘因为和他别离后,日日盼望他早日再归,但盼望却在一天、一月、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反复中变成失望,失望又变成绝望了。也终于在某一天实在撑不下去中削发为尼了。所以,当赵匡胤急匆匆过秦晋渡口再站到她面前时,已是她孤灯清影多年以后的事。为此她背朝匡胤,眼泪虽然已干,但心底却在汩汩流血:

怪匡胤兮,姗姗来迟;恨自己兮,佳缘薄命;怨苍天兮,一场捉弄!暗自叹,今生不能补报大德,死当衔环结草。

此刻不解京娘心地苦衷的赵匡胤,虽再三解释与劝说,但都未能融化京娘四大皆空的冰冷之心,一国之君的赵匡胤也只得作罢。

至此,本该是一场旷世奇缘的美好爱情,竟然这样千古遗恨了。

之后,赵匡胤怀着难以形容的心情,步如灌铅似的告别了心爱的京娘和京娘的尼姑庵,返回再经过秦晋渡口时,不由得思绪万千。这个曾经见证过他和京娘互生爱意的官渡依然,但京娘却在木鱼声声中隔绝了他和滚滚红尘,真是江山与美人不可同得啊。为了永远想念京娘,便将此渡口以自己和京娘的姓氏赐名“赵渡”。

从此“赵渡”和“千里送京娘”的佳话,便一代一代流传下来了。后人感念宋太祖的君子,京娘的痴情,将这段感人肺腑的凄美爱情故事给编成了戏文,光是版本就有越剧、昆曲、潮剧、川剧、滇剧之多,若是搁在往常,这样的夜色听一代帝王与京娘的爱情故事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世人听这曲子的时候,不再关心宋太祖是否送了京娘,而是这位千古最仁慈的君王是如何死的,是被自己的弟弟给杀的,还是真的病死了呢?各种传闻都有,比起宋太祖的爱情,他的死亡显得就更惹人关注了。

台上的戏文唱到了一半,忽听得杨溥扭过头来冲着众人问道:“你们对宋太祖的死有什么如何看?”

此话一出,场上众人彼此淡淡笑了笑,杨峥看众人表情,暗暗苦笑了声,本以为只是自己一人想着这事儿,没想到大伙儿都差不多。

“还能怎么看,史书都记上了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饮酒,共宿宫中;隔日清晨,赵匡胤暴死,享年五十岁,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宋太祖一时英雄不假,可也逃不脱病魔的折磨,最终还是落了病逝。”段誉仗着杨峥的跟班,出入杨府多次,加上本人也有几分才学,胆子就大了几分,张嘴便说了出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逍遥江山请大家收藏:(wuxia.one)逍遥江山武侠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未必吧,史书可都是为了粉饰太平的,我可听说了,那宋太祖是被自己的弟弟杀的,这事儿市井百姓都知道,说是宋开宝九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招晋王赵光义议事,左右不得问。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下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当夜,太祖驾崩,宋皇后让王继恩去叫秦王赵德芳来。但在这时,王继恩忽然叫道“晋王来了!”宋皇后见赵光义,大吃一惊!对光义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哭着回答道:“共保富贵,勿忧也!”。后晋王光义继位,史称太宗,改元太平兴国,这事儿虽不见史书,但我以为可能心极大,那宋太宗为人野心极大,一早就露出了狼子野心了,有此作为倒也不足为奇。”跟着杨溥来的仆人,看段誉说话也大着胆子将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

杨溥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忽的冲着杨峥道:“杨小弟你以为呢?”

杨峥道:“这事儿可不好说,要说前面两位小弟说的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的,至于是病死的还是被弟所杀,我也是傻傻分不清楚了,就说大学问家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记载,“太祖初晏驾,时已四鼓,孝章宋后使内侍都知王继隆(王继恩之误)召秦王德芳。继隆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又遇医官贾德玄(程德玄之误),“乃告以故,叩门与之俱入见王,且召之。王大惊,犹豫不敢行,曰:‘吾当与家人议之。’入久不出。继隆促之曰:‘事久,将为他人有。’遂与王雪下步行至宫门,呼而入。继隆使王且止其直庐,曰:‘王且待于此,继隆当先入言之。’德玄曰:‘便应直前,何待之有?’遂与俱进至寝殿。”下面这一段描述很有戏剧性:“宋后闻继隆至,曰:‘德芳来耶?’继隆曰:‘晋王至矣。’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

司马光上距太祖太宗不到百年,其人又是谨严的历史学家,想来不会弄虚作假,按照他的话儿所说,宋太祖驾崩,已是四鼓时分,宋皇后派宦官王继恩召秦王赵德芳入宫,但王继恩却往开封府衙门召赵光义,晋王的亲信左押衙程德玄已在门口等候。赵光义闻后大惊,说“吾当与家人议之。”王继恩劝他赶快行动,以防他人捷足先登,赵光义便与王继恩、程德玄三人于雪地步行进宫。据此,宋太祖死时,太宗当时不在寝殿,不可能“弑兄”。但问题也就在这儿了,司马光记录这段史料的时候,这天下可是太宗家的子孙坐龙椅,所以这事儿就值得商议了,以宋后的初衷,是令秦王德芳入承大统,谁料王继恩竟然私召晋王光义,出卖宋后,宋后纵然既惊且怒,作为一个失去庇护的青年寡妇,无权无势,仓促之中只有称呼晋王为“官家”,承认既成事实而已。由此可见宋后之意在德芳,而不在晋王(还有一疑团未释,即为何也不在德昭?),这是否与太祖的意向相符,尚待考究。然而宋后身为一个青年寡妇,若果真如太宗即位后所称,兄终弟及是奉母亲杜太后之命,且有“金匮之盟”的誓书,那么宋后何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毁弃成约,改立他人?

王继恩以为“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既然如此,为何身为太祖的妻子,颇为敬重和了解他的宋后却竟然不知此事,反而是一名宦官知晓更深?人或可谓宋后是为了己私而违背太祖素志,然而观诸史书,宋后为人,柔顺识大体,她如何忍心在丈夫尸骨未寒时就拂逆他平生的意愿?

而王继恩、程德玄两人的言语诸如“事久,将为他人有”“便应直前,何待之有?”等就更加不可思议;晋王既负有太后、太祖顾命,便是当仁不让的嗣君之选,何以意识到强敌的存在,唯恐落于他人之后?更为要紧的是,当宋后见到晋王时,非但愕然失色,至于恐惧到以母子身家性命相求呢?这事儿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宋后已知晓了真相才会做出如此决定呢,还有太宗即位后,为什么不照嗣统继位次年改元的惯例,急急忙忙将只剩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元年?既然杜太后有“皇位传弟”的遗诏,太宗为何要一再迫害自己的弟弟赵廷美,使他郁郁而死?太宗即位后,太祖的次子武功郡王赵德昭为何自杀?太宗曾加封皇嫂宋后为“开宝皇后”,但她死后,为什么不按皇后的礼仪治丧?上述迹象表明,宋太宗即位是非正常继统?这也难怪后人有种种猜测了?”

杨溥哦了声,正待说话,忽见一个小厮飞跑了过来,对着杨士奇喊道:“老爷,老爷不好了,宫中有太监来了府上,说是皇上在宫中忽然病得不省人事了,娘娘请诸位内阁大臣速速赶往乾清宫。”

众人吃了一惊,杨士奇腾的一下站了起来,讶然道:“这,这怎么可能,老夫昨日还看着皇上好好的,怎么才一夜的功夫皇上就不省人事了?”

杨溥与杨峥彼此看了一眼,目光不约而同地看向了台上,台上的戏文不知什么时候换了,换成了“烛影斧声”一个黑脸的汉子举起了一把斧头,冲着床榻上狠很劈了下去,听得啊的一声惨叫,一个一脸花的汉子满含悲切的喊道:“皇上驾崩了。”

“这是不是巧合呢?”杨峥嘀咕了声,再看杨溥,这老头眉头深缩满是疑问。

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杨士奇毫不担心,对杨溥道:“两位大人,我们都入宫吧?”

杨溥道:“该当如此,这个时候最容易生出乱子来,我等身为宰辅,担负重则,必须尽快入宫才好,绝不能让小人趁机作乱,坏了祖宗的江山,想来娘娘也是这个意思,才让太监来寻我等入宫。”

杨士奇颔了颔首道:“该当如此!”说完,便与杨溥、杨峥等人出了府邸赶往乾清宫了。

喜欢逍遥江山请大家收藏:(wuxia.one)逍遥江山武侠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