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逍遥江山 > 第2442章 2616章:不趋权势正因循

逍遥江山 第2442章 2616章:不趋权势正因循

作者:一景之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10:13:57 来源:闪舞小说

有的甚至才刚刚开始,谁也不能保证在没有他的情况下,这些他当初一心一意种下的种子,如今已发芽,没了他这个两世为人的舵手会不会继续走下去,万一走不下去,而自己又丧失了扶持的能力,那一切就变得没有任何的意义,经过十年的官场磨练,他已不是当初那个潇洒江湖的小乞丐,他的肩上已担负了太多,安南、江南、市舶司、下西洋、商业税、与鞑子的休战,海上的贸易,这一切的一切都好比是他的孩子,容不得他离开了,而他这个父亲想要让这些孩子一日一日的走下去壮大起来,就必须能有说话的权利,有解决的能力才行,而这一切都逃不脱官场。

这一番思索也不知思索了多久,才轻轻吐了口气,虽说皇上这个惊人的话头,明日一早就会传遍整个紫禁城,那些讨厌的清流少不了要来一番争斗,但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作太子的老师的确是让他在今后的十年,甚至几十年屹立不倒的根本,所以即便是遭人妒忌他也不能答应。

“皇上真觉得微臣可以么?”思索了一番后的杨峥仰起脸来盯着皇帝问道。

“朕可不是只会读书写字的,帝王有帝王的眼光,这十年来朕几乎都看你,看你如何一步一步的帮着朕实现一国两制,让祖父丢下的这个烂摊子重新恢复了平静,让天下第一难治理的苏州城重新散发了勃勃生机,让大明的宝船重新下了西洋,还有市舶司,商业税,兵工场,但今日与鞑子休战,朕都没有放过,朕看得久,也看得远,起先朕也有些看不明白,以为你年轻仗着自己那股冲劲儿,才做出了这一幕幕让人匪夷所思的大事来,可看久了朕才发现其实并非如此,单说你的年纪,的确不大,可你见识却超过的你的年纪,单说一国两制,罢黜朝贡、兴盛市舶司、替朕设置内库、甚至撇开兵工厂,发展工商业,这些都是朕看不到也想不到,你非但看到了想到了,通过十几年的努力,竟让这一切都做成了,这就不是年轻的问题,而是才干见识的问题,圣人常说明主者,推功而爵禄,称能而官事,所举者必有贤,所用者必有能,贤能之士进,则私门之请止矣。夫有功者受重禄,有能者处大官,则私剑之士安得无离于私勇而疾距敌,游宦之士焉得无挠于私门而务于清洁矣?此所以聚贤能之士,而散私门之属也。国以功授官与爵,此谓以成智谋,以威勇战,其国无敌。国以功授官与爵,则治见者省,言有塞,此谓以治去治,以言去言。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罪重者刑轻,刑轻则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刑胜而民静,赏繁而奸生,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赏繁乱之本也。夫民之性,喜其乱而不亲其法。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劝功则公事不犯,亲法则奸无所萌。故治民者,禁奸于未萌;而用兵者,服战于民心。禁先其本者治,兵战其心者胜。圣人之治民也,先治者强,先战者胜。法重者得人情,禁轻者失事实。告过者免罪受赏,失奸者必株连刑。如此,则奸类发矣。奸不容细,私告任坐使然也。朕自问还算是个明君,所以这天下的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但朕也明白,世人吹嘘的盛世繁华离不开这满朝文武百官的努力,算得上君臣携手而治,这样的局面想要维持长久,可不是单靠皇帝一人就做得到的,得有远见有才干敢于任事的臣子才行,这江山说是我们朱家的,可何尝不是这满朝文武百官的呢,何尝不是天下百姓的呢,如今三杨也老了,就算他们再能干,又能干几年呢,朕若在,倒也不怕,大不了重新挑选一些人才,慢慢栽培,等合适的那一日,朕再拿出来,可爱卿也看到了,朕这身子骨等不起啊,太子年幼,没有勇于任事的臣子帮衬着,这盛世繁华能持久么,当然不能,所以朕才有了这个打算,十年的观察朕也看明白了,爱卿看似懒惰,实则是个忧国忧民之主,由你做太子的老师,朕也放心了,小事就算了,至少在大事,大的方向上,朕相信以为你的能力见识,还是能把握得好的,这江山要说治理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可不管如何难,如何容易,到底还是一个方向的把握上,方向对了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朝廷也不至于容易生出乱子了,这事儿看着简单,可做起来却不容易,太子若再大一些,朕也许不会太过担心,三杨年纪虽大了些,可还能支撑几年,再加上你好好把握也许能将朕一手打造的盛世繁华延续下去,可太子不足十岁,三杨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所以这事儿只能靠你了,这才是朕最大的目的,等这几日处理了互市的事儿,彻底解决了大明北方的隐患,朕就着手你入阁了?”

杨峥心头又是一惊,要说这事儿他也不是一点准备都没有,三杨内阁已差不多走了十年了,十年里三杨配合默契,可毕竟是老了,就算能坚持也坚持不了几年,往内阁注入年轻的力量,非但皇帝有这个意思,就算整个文官集团都有这个意思,可放眼整个大明朝堂,年纪轻轻的能站在金銮殿上的也就那么几个,可这些人学识或许有了,但说道见识、眼光、大局上的把握,以及威望上还没几个人,唯独杨他这个另类,年轻轻轻就为大明立下了不少功勋,安南,下西洋、开海禁、整治江南,北伐瓦刺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功勋,那些不服的文官儿虽看不顺眼,但也不能否认他的这份功勋,所以在威望上年轻一辈根本没有人能与他相比,再说在人脉上,内阁的三杨就不说了,武将这边英国公、成国公两大国公爷都对其赞赏不已,就连皇帝的哪儿也是时时称赞,更别说还有翰林院那一帮编修,庶吉士了,满朝文武百官除了老一辈的官僚,还真没人能与他相比,唯一差一点的才干,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杨大人没参与科举是不加,但人家那一篇状元文章可挂在翰林院呢,十年过去了,每一届的科举士子都还要用来参考作为写八股文的典范,还有那满朝文武差不多人手一本的《杨氏词话》的评论诗词文章,这些年有人骂他人品,有人反对他升迁的,甚至有人对他提高商人地位,整治江南提出意见,可难得是对于他所写的《杨氏词话》却很少听到骂声,更别说这几年京城的青楼当红歌姬所吟唱的词儿哪一个都算得上精品中的精品了,说没才干,除非那些没开眼的大老粗,否则还真没有人敢这么说,人脉、学识、威望、功勋从来都是官员入阁的条件之一了,所以对于杨大人入阁的事情,朝廷上下都明白,这只是迟早的事情,上一次之所以反对,并非是不服人家的才学威望,实则是一种嫉妒的心里罢了,如今人家二十万大军,非但一举扫平了瓦刺,就连黄金家族都接受了互市的苛刻条件了,论功勋满朝文武百官,除了老一辈走过来的官儿,年轻一辈谁都比得过,对于他入阁的事情,朝廷的官儿其实有这个认知了,他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吧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逍遥江山请大家收藏:(wuxia.one)逍遥江山武侠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皇上,这事儿是不是太快了,微臣未必担得起这个重任?”杨峥思索了一阵,斟酌着词儿道。

皇帝哈哈一笑,道:“看你把你吓得,朕这么做并非是让你立即就担负起这个重担,而是让你有所准备吧了,就朕这身子骨还能支撑几年吧,在这之前,你啊就好好入阁学习吧,至于教太子读书这事儿,朕觉得你那个什么“采摭前代君人治迹”,编撰图书教授法子很好,等处理完了互市的事儿,就着手做吧?”

事到如今,杨峥只能轻轻叹了声,他知道宣宗是把这事儿定下了,再多说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况且入阁的的确他的目的,不为别的就为那些还在茁长成长的理念,他都要入内阁走一趟,不然让他就此放手,他还真没有这个勇气于是他缓缓道:“皇上既如此信得过微臣,微臣若是不答应,就有些不识抬举了!”

皇帝道:“朕就知道你会想明白的,太子交给你朕放心了,这几日你抽个空儿给太子上一堂课吧,摸索一下总是好的。”

杨峥点了点头道:“微臣明白!”

说完了共事,杨峥又陪着皇帝说了一些话儿,就站起来告退了,皇帝难得的站起来将其送到门口,也不知想起了什么,忽然压低了声音问了声:“杨爱卿,依你看朕设置这个内书堂可好?”

杨峥看了皇帝,又小心看了一眼四周,心里有些警惕,这里虽说是皇宫,可皇宫除了皇帝的嫔妃外,最多的就算是太监了,这些太监比起了锦衣卫可一点不逊色,他实在没把握自己的话会不会传到太监的耳朵里,虽说今日的太监实力尚未达到前世流传的那股境界,但不否认自从永乐初年太监被重用,但宣德初年,皇帝用太监来压制日益强大的文官集团,太监的实力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说那些重要部门,就是官职上也开始不输给外面的文官了,加上这内书堂将近十年来请的都是当朝的大学士,学问是一等一的,经过多年的熏陶,这帮太监的文字水平可不是当初大字不识一个的奴才了,许多的太监学问丝毫不输给那些十年寒窗苦的学子,皇帝用起这些太监来可谓是得心应手了,但宣宗毕竟是明君,见识气度不输给历朝历代任何一个皇帝,在用于不用的问题上,也并非完全凭个人喜好而来,杨峥加上三杨的那一番话也并非一点触动也没有,此时仔细回想起来,或多或少有些感悟,只是一时犹豫不决而已才有此一问。

杨峥心头摸不着皇帝的意思,但碍于两世为人的身份,提前知晓了这些太监日后的所作所为给大明一朝所带来的危害,所以这会儿也顾不得自己这一番话会不会落到了太监的耳朵里,咬了咬牙道:“皇帝设置内书堂的用意是好的,只是皇帝忽略了一点,再这么下去,这内书堂怕是成为皇上百年之后最为后世话柄之一了?”

但凡明君或多或少在意自己百年身后的名声,明君如唐太宗也因杀了兄弟,担心后世名声不好,逼着史官玩起了暗度陈仓的游戏,把玄武门之变都通过文字加以修饰,据说前后共修改七次就是不想让自己落下一个杀兄杀弟的骂名,后世皇帝无论是昏君还是明君在这个问题上都一致的心思,所以杨峥这一话算是说到了宣宗的痛处了,皱眉道:“此话怎么说?”

既已开了头,杨峥也就不在乎了,只是语气一如先前的低沉:“太监不得干政,不得读书这是太祖定下的规矩,永乐的时候虽有些改变,但也只是让太监做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到了陛下这会儿,先祖的规矩彻底打破了,太监非但读了书,还参与了政务,皇上可别忘了,书本可以改变一个读书人的命运同样也可以改变一个太监的命运,鉴于往日他们的认知,许多政务上的事情他们不敢做,也做不了,可读了书就不一样了,圣人的道理他们也明白,有些太监书法,诗词文章比读书人还厉害,这样的后果就是往日不敢做,不会做的事情,现在敢做会做了,若说他们都能精忠报国倒也说得过去,可一旦碰上了别有用心的太监,再来一个赵高或是李辅国国事岂不是一团乱了,再者,天子不可令闲暇,暇必观书,见儒臣,……莫若殖财货,盛鹰马,日以球猎声色蛊其心,极侈靡,使悦不知息,则少斥经术,暗外事,万机在我,恩泽权力欲焉往哉,太监在皇帝面前是奴才,他们必会想法设法侍奉着皇上。

喜欢逍遥江山请大家收藏:(wuxia.one)逍遥江山武侠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