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逍遥江山 > 第2440章 2614章:迥然吾亦见真吾

逍遥江山 第2440章 2614章:迥然吾亦见真吾

作者:一景之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10:13:57 来源:闪舞小说

说到底想要维持一个江山的长治久安靠的还是读书人,而不是一帮太监,一个朝廷一旦出现大面积的太监把政务,都会出现政局的紊乱,一旦宦官掌权了,那么这个朝代,也都无一例外的在短时间内灭亡了,秦因赵高指鹿为马,二世而亡,东汉中后期后,多由幼主临朝,政权多落入皇太后为首的外戚之中。皇帝成年后,不甘于外戚专权局面,便依靠身边的宦官发动政变,这样,宦官在皇帝支持下形成政治集团而操纵政权。由于宦官没有社会基础,没有政治才干,因而导致政治更加**。比较正直的文人官吏和外戚集团起而反对宦官,宦官在皇帝支持下进行反击和镇压,因而导致了党锢之祸,使东汉统治日趋**,政局更加混乱。

唐代宦官专权是从唐中期开始的。安史之乱后,宦官因拥立有功而权力增大。后来又直接掌握了兵权,宦官开始干政,最终败坏了大唐的政务,将好好的一个江山弄得支离破碎,他可以不顾祖宗规矩信任太监,重用太监,但比起朱家的江山的延续而言,自己再能信任太监,也不想把大好的江山拱手让人了,可皇家的安全难道就不要了么,皇帝顿时变得犹豫起来。

杨士奇做了多年的内阁首辅,在揣摩皇帝的心思上,无人能比得上他,一看皇帝这神情,便知杨峥先前的一番话起到了作用了,之所以迟迟不说话,是内心还有些犹豫,这个时候就得来点猛料了,想到了这里,他轻声喊了声,道:皇上,小人之情,猥险无顾藉,又日夕侍天子,狎则无威,习而不疑,故昏君蔽于所昵,英主祸生所忽。玄宗以迁崩,宪、敬以弑殒,文以忧偾,至昭而天下亡矣。祸起开元,极于天祐,凶愎参会,党类歼灭,王室从而溃丧;譬犹灼火攻蠹,蠹尽木焚,讵不哀哉!迹其残气不刚,柔情易迁,亵则无上,怖则生怨,借之权则专,为祸则迫而近,缓相攻,急相一,此小人常势也。如今太子还年幼,微臣还请皇上三思?”

杨士奇这话儿说得十分明显,这些太监就是一帮小人,他们日日伴着皇上身边,以各种法子获取皇帝的信任,如果你是一位明主的话,他们会羁糜你,磨耗你。如果你是一位庸主的话,他们会控制你,支配你。如果你是一位昏君的话,他们会操纵你,掌握你。如果你压根儿是傀儡,他们会折腾你,玩弄你,如果你成为障碍,他们会废黜你,干掉你,皇帝你不能因一时的好恶开了这个口子,你老人家是明君,明白是非,可太子还小啊,未必有明白是非的能力吧?“

宣宗最担心的就是主少,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这个时候也是容易引起叛乱。如果把批红权给了太监,权利太大,一叛乱就难收拾了,想到了这里,皇帝眯着的双眼立即睁了开来,道:“诸位爱卿言之有理,此事容朕再考虑考虑。”

这已是最好的结果,皇帝的性子是吃软不吃硬,最见不得臣子不信任的眼神,一旦如此,这事儿就没有半分商量的余地,所以杨士奇知趣的不再说话,一屁股做回了绣墩上,放下了心口的石头,三杨算是吐了一口气,气氛也变得愉快起来,说话儿也就随意了些,沿着先前的太监的问题,杨士奇又说了些不痛不痒的话,让气氛彻底变得和睦了不少,一直没说话的杨荣,忽的想起了一个关于太监的趣事儿,一时没想到这样的场合合适不合适,当众说了出来,起先皇帝还能陪着一干老臣说说笑笑,却不想杨荣的趣事儿刚说完,皇帝的脸色就变了变,先前的气氛顿时冷了场,众人也不好说什么,只好尴尬的笑了几声了。

其实杨荣所说的趣事也不是什么秘密,说的是五代十国的那会儿,南方有一个小朝廷史称南汉。那是唐末封州刺史刘岩割据一方,自称皇帝,建都广州,称兴王府。他有一套神奇的治国理论,认为一般人都有妻儿老小,既有妻儿老小,便有私心,便不能无私奉献自己于皇上,而太监“无鸟一身轻”,故只有太监最无私,没有后顾之忧,必死命效力。传位到他的孙子南汉王刘伥,更下了一纸文件,曰:凡是朝廷任用的人,不管他是进士还是状元出身,一律要阉割,达到“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化境之态,方能当官。这种截然不同的效果,没少引起后世史官的辱骂,认为这南汉父子是昏君了,可皇帝却不这么看,在那个武将文人横行的时代,皇帝的性命都得不到保障,能把一国的文武官员都变成太监,这个皇帝受到的威胁是何其多了,想到威胁,原先的让太监掌批红的念头又动了几分。

眼看再说下去,皇帝没准儿又动了联合太监的念头,杨士奇急忙站起来不再给杨荣说话的机会,抱拳告退了,皇帝心头虽对先前的事儿还存在几分想法,可这会儿也不好说什么,嗯了声,就此作罢,眼看杨士奇等人都走到了门前,皇帝似又想起了什么,冲着杨峥喊道:“杨爱卿,你且留下陪朕再说说话?”

就今日这气氛,杨峥着实不想再留下,况且陪着皇帝说话,可不是陪自家媳妇,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那么简单了,说得不好弄不好脑袋是要搬家的,所以没事的时候,杨大人本着有多远走多远,绝不会往皇帝跟前凑了,此时看着杨士奇大步流星离去的身影好不羡慕,这可恨的老狐狸走都走了,临走时还不忘回头嘿嘿一笑,气得杨大人差点没当着皇帝的面破口大骂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逍遥江山请大家收藏:(wuxia.one)逍遥江山武侠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总算是碍于身份,愣是忍住了这口气,一脸不情愿的走回了暖阁,皇帝似没看到他一脸的不情愿,待他在一旁落了座后,便问道:“杨爱卿批红一事,朕真得不可交给司礼监么?”

杨峥实在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继续讨论,要知道这宫中可是太监的底盘,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一番话会不会传了出去,若说不能给,那帮太监还恨死自己,可要说能给,太监固然是对自己产生好感,可文官哪儿自己就别想立足了,所以这一番话就好比女人问自己与老妈同时掉入水中,作为丈夫的会去救水,根本是两头得罪人的事情。

可这话儿毕竟是皇帝问的,况且作为两世为人的大明官员,在公在私上他都不希望皇帝把这个权势交到一帮太监手中,大明太监的危害足以比肩汉唐了,容不得有半点马虎,所以这话儿虽有些难说,但他还是硬着头皮说了下去:“权力这东西,就好比是皇上口袋里的银子,手里有的时候,看不到它的好处,可一旦没有了,那可是寸步难行了,微臣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比自己去把握权力更来得安全?”

皇帝哈哈一阵大笑,道:“说得好,朕也是这么想的?”

杨峥暗暗松了一口气,生怕皇帝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好在皇帝并没有这个意思,刚说了两句,皇帝便转移了话题,道:“爱卿看太子如何?”

杨峥没想到皇帝没头没脑的来了这么一句,一时也摸不准皇帝的意思,轻声道:“圣君之姿。”

“嗯,谬赞了。”皇帝淡淡一笑,眼里涌出几分笑意,很显然对杨峥这一句“圣君之姿。”评价十分的满意,喃喃道:“朕也是这么看,只不过太子年纪太小了,学习上还差点火候啊?朕想让你来当太子的老师可好?”

杨峥不知皇帝心里打什么主意,给当今太子当老师,他相信这个念头提出来,满朝文武百官都想进来,哪怕是杨士奇等人也不例外,太子的老师可不光是一个称号那么简单,在大明可是一种人脉资源了,纵观大明的能拿得出手的大臣,通常情况下都是先做太子的老师,一旦老皇帝驾崩,继位的太子大都会起用自己的老师,让他们进入内阁或进入六部,所以在大明王师不可简单以教师身份看待了,他们逐渐演变成一种特有的权力资源,成为一个抢手货,基于这样,大明对帝师的要求也十分高,朱元璋登基之初,就有言明,取法于古,必择其善者而从之。元人事不师古,设官不以任贤,惟其类是与,岂可取法?且吾子年未长,学未充,更事未多,所宜尊礼师傅,讲习经传,博通古今,识达机宜。他日军国重务,皆令启闻,何必效彼作中书令乎?”乃令詹同考东宫官,设少师、少傅、少保、詹事、率府使、谕德、赞善,宾客等官。

这表现了朱元璋的卓见远识,詹事府官员对太子的影响最为直接,所以明太祖慎择其人,常以勋旧大臣兼领其职。据《明史?唐铎传》记载,初置詹事院,太祖对吏部说:“辅导太子,必择端重之士。三代保、傅,礼甚尊严。兵部尚书唐铎谨厚有德量,以为詹事,食尚书俸如故。”以后,凡东宫官缺,则命廷臣推举孝义笃行之京官兼任,此后专门设置了衙门管理太子的事务机构叫詹事府,与之的官员,除了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宾客以外,还有左右詹事、同知詹事院事、副詹事、詹事丞、左右率府使、同知左右率府事、左右率府副使、谕德、赞善大夫,都以勋旧大臣兼领其职。又有文学、中舍、正字、侍正、洗马、庶子及赞读等官,到后来还设置了一个左春坊专门管理太子教育的衙门。凡讲臣、词臣、史官这三种归口翰林院管辖的文臣,都有资格获选为太子师。凡选为太子师者,时人便以“储相”待之,所以不少官是还能希望被老皇帝选中的,但要求太高,能入得基本上都是那些科场的佼佼者,似他这种连科场都没走过的人是没这个资格的,所以在这事儿上,他也从未想过,没想到皇帝今日竟提出这种要求,一时不免有些茫然。

皇帝见他没说话,淡淡一笑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总不能被规矩给憋死不是,太祖不也是说过么,古者不备其官,惟贤能是用。朕以廷臣有才望勋德者,兼东宫官,非无谓也,尝虑廷臣与东宫官属有不相能,遂成嫌隙,或**谋,离间骨月(肉),其祸非细。若江充之事,可为明鉴。朕今立法,令省台都督府官兼东宫赞辅之职,父子一体,君臣一心,庶几无相构患,太祖虽没读过什么书,但认知旁人还是比不了的,他老人家早就告诉我们后世子孙,在太子的教育这个问题上,着重的是德才兼备,一个好的君王懂得爱惜百姓固然是好,可没有处理政务的才华,到头来也是一个庸君罢了,詹事府的教育虽不能说坏,但规矩上太多了,老师也多是照本宣科,以太子这个年纪,圣人的大道理他又能知道多少呢,听多了反而不以为然,所以朕才有了这个心思,不怕告诉你,朕起先并没有想到爱卿,让朕下定决心让爱卿做这个老师的,还是王振与宫中一帮太监的推荐?“

皇帝这一番话更是让杨峥惊讶,迟疑了片刻,道:“王公公……?”

皇帝点了点头道:“不错,王先生说了,这宫中帝师才学是够的,德才也是好的,但在教学上未必就好了,因他们身居要职,在照本宣科的时候,难免会将自己的意图通过授课传了出来,太子还小,容易受到影响,若是好的治国理念到也罢了,可若是别有用心,朕岂不是愧对了先祖?”

杨峥哦了声,一脸似懂非懂的神情,犹豫了一会儿,大着胆子,道:“皇上莫要忘记过了,微臣如今也是兵部尚书,正儿八经的二品官儿,算得上是身居要职了,皇帝寻我做太子的授课老师,就不怕我也将自己的意图传授给了太子,从而影响了太子?”

喜欢逍遥江山请大家收藏:(wuxia.one)逍遥江山武侠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