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逍遥江山 > 第2006章 2173章:将军下笔开生面

逍遥江山 第2006章 2173章:将军下笔开生面

作者:一景之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10:13:57 来源:闪舞小说

其二,市舶收入是一个朝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北宋中期﹐市舶收入达四十二万缗左右。南宋前期﹐宋王朝统治危机深重﹐市舶收入在财政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南宋初年﹐岁入不过一千万缗﹐市舶收入即达一百五十万缗。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财政。宋政府还通过出卖一部分舶物增加收入。太平兴国二年﹐初置香药榷易署﹐当年获利三十万缗,足见其官员重要的作用,但凡对市舶司中能招徕商舶的有功人员﹐朝廷给予奖励﹐对营私舞弊的行为也给予惩罚!“

第三:所有官员,包括苏州知府,巡抚、市舶司官员,以及“权豪富户”都要像普通百姓那样抽分纳税,不得隐瞒,违者钱物没官,其中三分之一娚透娣⒄摺ⅫBR>

第四条:行省、苏州府衙、市舶官吏,交舶商捎带私人钱物下蕃贸易,藏匿不抽分者,处罚同上。

第五条:借出使海外之便从事贸易者,要照规定抽分,不得以进呈希罕贵细之物为名加以逃避,违者以漏舶治罪,物货没官。

第六条:僧、道、也里可温、答失蛮人等多夹带商贾出海贩卖,如无许免抽分圣旨,必须按规定抽分,违者以漏舶论罪,物货断没。所有对权贵的限制都归结为禁止其偷漏舶税。宣布六条规矩后,立即将作为告示张贴了出去。于是消息立即传递了整个苏州城。

对于朝廷修建市舶司,重启海上贸易,收取关税,苏州各大的商家并无反感,甚至有些翘以盼了,此时此刻看到告示自是欢喜,尤其是那六条规矩颇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霸气,本着对杨大人的雷霆手段的信任,他们更加相信今年的苏州城好日子就要来了,各大商人除了曹家、沈家、彭家、十六家米行的大商人因前些时日从府衙后院获得了免税权之外,其余富商大户纷纷赶来购买阿出海的权利,按照三十取一的原则,仅仅三天时间,竟收取了三十几万的真金白银,银子来得之快,数目之大,让杨峥始料未及,同时也明白了这是苏州富商、大户对朝廷海上贸易的渴望,明白了这份心思,对于吴淞江的疏通工作,杨大人也开始上心了,就这些收取的税收的速度,他相信用不了几年的功夫,苏州的繁华一定是让人刮目相看,他虽明知任何的实物的荣辱兴衰都有一个过程,但此时此刻的他还是有些迫不及待的看一看苏州兴盛的画面,对于杨大人这份迫切的心思,况钟虽不知,倒也没敢怠慢,才十几日的功夫,疏通的工作竟进行了三十分之一,虽说还有一大半,但万事开头来,最头的一段成功疏通后,后面的事情就好做了,这样想的不仅是况钟,甚至是杨峥也是这么认为的,但从疏通的第十三日后,事情就那么顺利了,随着河面的越来越窄,局面非但没好起来,反而变得苦难起来,首先是吴淞江的下游段因河道多年没有疏通,以至于该段河道“日至潮泥,月有积累,日月继嗣,通道填淤”,而太湖又泄水不畅,大雨过后导致周围十万亩良田常被淹没,这样带来的后果使得河面下游淤积的面积不断扩大,在太湖湖水不断的涌入下,若没有行之有效的法子将这里疏通,那么一旦太湖水涌入,所造成的局面就不是十几亩良田那么简单了,而是方圆数十里百姓的居所,说得危言耸听点,还得带上苏州城,原本这事儿也没这么麻烦,太湖的水虽多,但一直导向东海一共有三个通道,号称三江。其中东江、娄江早没了,到明代时,只剩吴淞江一条通道。不过吴淞江也已淤塞不堪,只剩下细细的一条河道,太湖水光进不出,傻子都知道这是什么后果,杨峥没想到疏通河道,竟还出现这种事情,饶是他两世为人,但与这样的事情还是头一次见,一时也拿不定主意,看了看忙碌的人群,对一身泥巴的况钟、邹亮二人道:“去看看吧?”

况钟自接到疏通吴淞江的命令后,就一直没回过家,吃住都在这江面上了,虽说这会儿还是五月天,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咆哮后,明显的小了许多,而吴淞江的主流所能看到的水柱并不大,但从四面八方涌入的直流却不少,若非如此这这吴淞江也没什么水,可即便如此,因为河道多年没有疏通,所淤积的水面还是不小,足以对四周的良田构成破坏力,非但如此,一旦太湖的水满了,那么将会是又一场灾难,对此选择在这个时候疏通吴淞江杨峥还略带几分庆幸,毕竟真正的夏日尚未来到,那才是真正对苏州,对吴淞江的一场巨大的考验。

沿着江面走了半天,渐渐也看出了些端倪,如想河水不危害四周,那么唯一的难题就是疏通河道,让上游的河水重新返回河道,各得其所才是根本,就这档口他听况钟将当年夏元吉疏通吴淞江的历史说了一遍,细细斟酌下,他很快就发现,当年的夏元吉把太湖之水从吴淞江引至一条叫黄浦江的支流,顺黄浦注入长江,再自崇明入海,称为“黄浦夺淞”。这里本该叫作黄浦口,但因为有夺淞之事,仍叫作吴淞口。这个方向来看是对的,但从现实的结果来看,当年的力度似乎小了许多,久而久之又回到了夏元吉疏通前的局面,所以他认为如今的局面是继续延续当年夏元吉疏通过的轨迹,集中力量扩大主干流量,这样才能让水势急猛,冲走泥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逍遥江山请大家收藏:(wuxia.one)逍遥江山武侠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个提议立即遭到了邹亮的质问:“这样做水势急猛,冲走泥沙固然成功,可吴淞江的河水是要入海的,这水从哪儿入海呢?旧有的入海口已经旧不堪用,新的入海口又没有,总不能就让它流入苏州城吧?“

这个问题来得太着急,同时也太过尖锐,杨峥一时半会儿竟答不上来,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看看吴淞江竟不知该如何是好。

眼看天色就要黑了,三人兀自没想到什么好法子,只能看着干着急,况钟见杨峥眉头深锁,手中捏着一粒石子在地上不断的勾画,嘴里还不时的喃喃细语,生怕这事儿急坏了杨峥,忙道:“大人忙了一天了,早些回去歇着吧,这里有我在,实在疏通不了,大不了咱们再重新开一条入海口,卑职就不信了,这吴淞江的水还能冲不出一个入海口来?”

“冲,当然能冲出来,但代价太大了?”一直低着头的杨峥忽然哈哈大笑道。

况钟道:“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河道已经如此,纵然再大代价,这吴淞江我们也要清下去?“

“清当然要清了,可你不是这个清法,方才我细细想过了,我朝对吴淞江的治理最成功的莫过于当年的夏尚书了,他向朝廷提出:“大黄浦乃通吴淞江要道,今下流壅遏难流,傍有范家浜至南跄浦口,可径达海,宜浚令深阔,以达泖湖之水。”明永乐元,夏尚书征用民工20万,开通范家浜,上接大黄浦。河面阔三十丈,长一万二千丈,自此才算解决了水患?“

况钟不知他想说什么,所以干脆不言语,邹亮则狐疑的看了一眼杨峥,心道:“这个巡抚大人做官是一把好手,这疏通吴淞江只怕是个外行了,谁都看得出今日的局面不如往日,再用往日的法子也未必管用?”

杨峥自是不知二人心思,继续说道:“我们来看一看当年夏尚书的思路,他先把太湖之水从吴淞江引至一条叫黄浦江的支流,顺黄浦注入长江,再自崇明入海……?“

“顺黄浦注入长江,再自崇明入海……?“况钟独自嘀咕了几句,忽的眼前一亮,惊喜的道:”有法子了,有法子了?吴淞江的水可以沿着黄埔江入海?“

“从黄埔江入海,这样可以么?”邹亮迟疑的道。

杨峥也看了看眼前的这景象,然后想了想道:“这只怕要改道吧?”

况钟道:“不错,我们的确要改道,按照夏尚书的思路,我们只需在吴淞江修坝建闸港,使上游来水大多北折改走黄浦,利用河道水流的冲刷了吴淞江下游河床,使吴淞江淤积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这样一来,“三江”之一的吴淞江也成为黄浦的支流。这样一来仅有少量来水过闸港走旧水道直接入海,对于苏州而言,其危害就小了许多?“

杨峥与邹亮各自想了一会儿,觉得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法子,吴淞江的水道不少,如今要做的就是寻得一条干流,然后利用上游的水进行冲刷,重开一条水道,让泄太湖之水的吴淞江,由黄浦入海,如此一来不光是眼前的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就连危害苏州多年的水患也因这一个新的水道彻底结局了!

喜欢逍遥江山请大家收藏:(wuxia.one)逍遥江山武侠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