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逍遥江山 > 第1553章 1714章:妙笔难书一纸愁肠

逍遥江山 第1553章 1714章:妙笔难书一纸愁肠

作者:一景之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10:13:57 来源:闪舞小说

朱瞻基不知是心头太气,还是已看明白了这帮文臣根本不会答应将市舶司的利润分给自己,此时说话儿不免带着几分怒气,甚是有些抱怨,委屈。

众人微微楞了一下,显然是一直谨慎,治国有方的皇帝,会在银子面前,说出这样的不着调的话儿,一时人人目光都集中在朱瞻基的脸上。

朱瞻基似有所感,面上一热,但说出去的话儿,也不能收回,再说了自己说的是实话,这么说就给他们一个调子,这市舶司的银子可别想独吞,朕也是要些的。

杨荣微微定了定神,看皇帝神情这市舶司的银子是非要插手了,自己的那番话儿犹豫着要不要说,可人已经站起来了,总不能什么不说,稍作沉吟还是咬牙说开了:“皇上,自洪武爷为了防止沿海人民入海通商,便规定了严酷的处罚办法:“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其打造前项海船,卖与夷人图利者,比照将应禁军器下海者,因而走泄军情律,为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不仅如此,对参与买卖外国商品的居民也不放过,“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惩罚不可谓不重?可结果如何,洪武爷期望海禁政策对海防的巩固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然而,由于海禁政策所实施的直接对象是臣民而不是海上反明势力,他不仅不能成为海防的有效手段,甚至在沿海地区激化了一些矛盾。沿海地区人民依海而生,靠海而活,或从事渔业生产,或从事海上贸易。洪武爷“严交通外藩之禁”,堵绝了沿海地区人民的正常谋生之路。如“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入海捕鱼”。他们除起来进行斗争之外,已经没有其他选择。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海禁一严,无所得食,则转掠海滨”。此外,滨海地区的居民还采取了另外一种斗争的手段,逃亡、潜往海外。“国初。两广、漳州等郡不逞之徒,逃海为生者万计”。所以,海禁一开始就得不到切实的贯彻,反复发布的海禁令,也说明了这一点。还有一些人干脆参加了民间的对外贸易活动。“缘(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东南诸岛夷多我逃人佐寇”。昌国县“民常从倭为寇”,可见海禁并没有给大明带来多大的好处,反而是永乐年开海禁,下西洋,开拓海上航线,壮大我大明国威的同时,肃清了海上各种势力,使得我永乐年,既得交阯,又以绢,漆,苏木,翠羽,纸扇,沉、速、安息诸香代租赋。广东琼州黎人、肇庆瑶人内附,输赋比内地。天下本色税粮三千馀万石,丝钞等二千馀万。宇内富庶,赋入盈羡,米栗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外,府县仓康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开创永乐盛世。可皇上忘了,这事儿是永乐年,等先帝登基后停止下西洋,禁止商贾出海,如今算来已有六年之久了,这流年海防破坏如何微臣不得而知,但微臣前些年,让人去查实了一下,随着朝廷禁止下西洋,重新关闭了海防,沿海一带的渔民为生活所迫,流入海洋,充当倭寇,海盗,实则大多数是咱大明明人,他们由于朝廷的海禁政策而不能从事正常的海外贸易活动,而且沿海少地、多贫瘠,无法依靠农业生存。从而转向走私、转为海盗,或假借倭寇名义骚扰沿海地区。正如张燮所说的:“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只有视渊若陵,久成习惯,富家征货,固得稇载归来;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辈悉健有力,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接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综于外者,既触纲不敢归,又连接外夷,乡导以入。形成一股又一股的实力,在海上为非作歹,我大明如今开海禁,为了保证贸易安全,海防必须巩固,市舶司必须重建,如此一来,所消耗的银两只怕不多,况且时隔六年重下西洋,西洋诸国未必肯来与大明贸易,所以微臣以为,这市舶司的前期交易,银两只怕不会太多,我洪武爷当年定下规矩,内库以天下为公,所以皇上的内库之银只怕……?”

这话儿虽没说完,但人人都听明白了这是什么意思,场上众人纷纷颔首,表示同意。

朱瞻基一听顿时面色不悦,可他涵养极好,硬是没有发作,看了看众人,目光落在身旁的陈山的脸上,问道:“陈大人,你怎么说?”

陈山一直被朱瞻基信任,自宣德元年帮着一举解决了自己的几个叔父的兵权后,对陈山可谓是恩宠有加,这些年给的好处可不少,就是虚名也成全了他,就算是投桃报李的话,今日怎么也该帮自己一把。

陈山面上有些难色,要说他自己有多少本事,他心里有数,才干比不上杨士奇,就是见识军务上也不如杨荣精纯,德操更不能与杨溥相比,甚是就是才名也比不过杨峥,更别说是户部上的事情,但他所得到可不比任何差,洪武二十七年进士。永乐初,任奉化教谕,成祖召入参与编修《永乐大典》。要说这功劳并不大,可在宣德元年,皇帝擒汉王朱高煦归,至单桥,他亲自迎驾,言曰:”赵王与高煦共谋逆久矣,宜移兵彰德,擒赵王。否则赵王反侧不自安,异日复劳圣虑。”当时皇帝正有这个心思,只是不变名言罢了,恰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逍遥江山请大家收藏:(wuxia.one)逍遥江山武侠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杨士奇以为不可。他复邀尚书蹇义、夏原吉共请。皇帝这才说:”先帝友爱二叔甚。汉王自绝于天,朕不敢赦。赵王反形未著,朕不忍负先帝也。”及高煦至京,亦言尝遣人与赵通谋。户部主事李仪请削其护卫,尚书张本亦以为言。皇帝不听。既而言者益众。第二年,皇帝却以其词及群臣章遣驸马都尉广平侯袁容持示高燧。高燧大惧,乃请还常山中护卫及群牧所、仪卫司官校。宣宗命收其所还护卫,而与仪卫司。这事儿众人心知肚明,但他因有了建议,这份功劳竟也有了他一份,还不小,凭着这份功勋,皇帝对他的恩宠,无与伦比,宣德二年任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文渊阁直阁事、领文学士供职文华殿,任《两朝实录》总裁官。皇帝更是要为其建造住宅,说到底还是皇帝认可了这份功勋,否则凭着他的这点功勋,不足以站着这大堂之上侃侃而谈!这一点他心知肚明,所以从情感上,他自是愿意为皇帝谋取这份银子,可他不敢,从郭资、杨荣的态度上看,两人显然是不想让皇帝的内库染指市舶司,好不容易迫使皇帝答应了,西洋之物不在归为皇室,而是归为市舶司,归为朝廷国库,这份利润如何,从今日早朝郑和所载便可以看出,事实上他并不认为郑和所言有夸大之词,正是这份利润大,才让满朝文武百官一致想开市舶司,若是得知皇帝染指市舶司,用屁股想,那些言官、御史也不会答应,自己若答应了,这千古的骂名算是留下了,如今他已年过古稀,名声俱在,实在没有必要去为了讨好皇帝,而得罪言官,御史,从而成全了他们的名声,一来不值得,二来也不想,所以在朱瞻基期盼的眼神下,他低着头不敢看对方的眼神,咬了咬牙道:“回皇上的话儿,老臣,老臣觉得郭大人、杨大人所言甚有道理,海禁一开,海防需要巩固,海上强盗,倭寇需要肃清才能引领西洋诸国与我大明贸易,如今市舶司荒废多年,需得重建,处处需要用银子,只怕没什么银子给内库了……?”这话儿一说完,陈山几乎能想象得出皇帝此时此刻的脸色该是什么样子,他心有愧疚之意,话说完便低头不敢抬头看朱瞻基。

朱瞻基面色红一阵白一阵,最后又变成了红色,他的确有气,恨不得狠狠上前摔陈山两耳光,但这也是想想,冷哼了声,目光从陈山的脸上扫过,落在了场上唯一没有表态的吏部尚书郭琎的脸上,这人同样是他一手提拔,如今的局面,未必不肯给你自己说句话儿。

但很快他就失望了,因为郭琎说了陈山同样的话儿。

朱瞻基几乎要站起来骂人,但良好的修养,仍是让他硬生生的将要脱口而出的话儿,重新吞了回去,目光一一在众人的脸上扫过,那模样竟有几分悲壮。

喜欢逍遥江山请大家收藏:(wuxia.one)逍遥江山武侠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