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逍遥江山 > 第1532章 1693章:此间有舜日尧天

逍遥江山 第1532章 1693章:此间有舜日尧天

作者:一景之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10:13:57 来源:闪舞小说

众人一听他要出去,面露不舍之意。

杨峥冲着众人笑了笑,连衣服也不换,便大步走出了家门。

轿夫见他出来,急忙拉开帘布,杨峥点了点头随手将一张银票递了过去:“你们辛苦了,给兄弟们喝口茶汤,不要嫌弃才好?“

为首的轿夫道:“大人说笑了,咱们都是苦哈哈,大人去哪儿,我们抬大人到哪儿这是我们的本分,可不敢要这银子?“

杨峥道:“职业没有贵贱,只是分工不同而已,这是我的一点心意,算不得什么,你们收下吧?“

为首那轿夫听他如此说,便不再推辞,将银子收了,待他坐稳了才问:“大人咱们这是去哪儿?“

杨峥道:“去首辅杨大人的府邸?“

为首的轿夫应了声,便抬起了轿子往杨士奇的府邸赶去。

两人的府邸离着并不远,四人的轿子不过半柱香的功夫便到了杨士奇的府邸门前,杨峥下了轿子,报上了姓名,一个小厮去了多没多久,就见杨士奇笑吟吟的迎了出来道:“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杨峥笑道:“怎么没事,我就不能来看看我的杨大哥么?“

杨士奇哈哈一笑道:“当然可以了,只不过我看你不光光是老看看我吧?“

“果然是个老狐狸?“杨峥骂了声,也不否认,事实上他来找杨士奇,的确不是光看看那么简单,开海禁,下西洋毕竟是一件大事,必须取得内阁的支持,才能付诸行动,所以他必须得到内阁的认可和支持,好让他明日能站在自己角度上,帮忙说说话,有内阁帮忙说话,郑和下西洋的阻力无疑是小了许多,胜算也大了几分,这就是他今晚的目的。

两人进了书房,苏琴送上两杯茶汤后,便退了出去,书房的木门也随之关上了,杨士奇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汤,看了一眼杨峥道:“说吧,找老夫到底有什么事情?“

“没什么大事,就是想请老哥给我看一样东西?“杨峥也不含糊,开门见山的道。

杨士奇哈哈一笑道:“杨小弟说笑了吧,如今天下,有谁不知杨小弟的才名,让老夫帮你看东西,你没发烧吧?”

“你才发烧呢?”杨峥反驳了句,也不管他答应不答应,从袖中摸出一份奏折来,递了过去。

杨士奇斜眼瞥了一眼,脸上玩笑的神色立即收敛了几分,好一会儿才笑道:“还真是让我看东西啊?”

杨峥道:“我是那个很喜欢开玩笑的人?”

杨士奇嘿嘿一笑,道:“是不是你还不清楚么?”

杨峥汗了一把,心道:“这不是打我的脸么?”

杨士奇迅速打开,只见奏折的左侧写着《开海禁疏》,心头砰然一动,飞快的看了一眼杨峥,便低头看了下去:“臣家居濒海,知海滨之情形颇悉,请为我皇上陈之。

夫山东海岸,迤北由利津以达天津等处,业在皇上洞鉴中者,无庸赘陈。其迤南则由胶州、诸诚、日照,以至前岁所复海州之云台山,仅半日程。由海州海边至淮安之庙湾镇,亦一日夜可到;庙湾迤南则山阳、高邮一带之里河,直通江淮而不用海舟矣!是庙湾镇、云台山皆为海边内地,而南北贸易之咽喉也。况云台山现今收入界内,居民复业已久,其自山东海岸以达海州庙湾者,之为海边内地也明甚。南北丰歉不常。未禁海口以前,所恃以运转兴贩,南北互济者,米豆非船不能运载,船非至庙湾上直隶、盛京、山东,海禁应开之旨,尤洞悉其腹里、海边之情形矣!但会议不通河口。台臣孙必振疏内所云“南通淮扬,北达天津”等语,已略言其概。而我皇复奏之疏,将淮扬地方系山东贸易必由之路,未经声明。恐山东地方官怀越俎之嫌,执刻舟之见,即有船只,自不敢令贸易逾东省地方一步,是欲其出而闭之门也,如民生何?即臣具疏请明,或部复不便悬拟,乃行江南查议,计非迟之数月不可。不惟辜小民望救之心,而复议而四,不重滋批之烦乎?

臣以为淮安迤南通大洋者,仍应禁也。而庙湾、云台一带为山东门户者,应通行也!数百石大艘可通大洋者,仍应禁也。而一二百石之小艇沿边行走者,应通行也!况庙湾设有汛游击一员,海防同知一员,海州云台山亦设有游击、守备数员,足供稽查而资备御,无庸另议防守增添兵弁也!至货物之纳税于经管,船只之挂号于本地,皆有旧例可遵。特恐事属新复,贪黩官役。或借稽察以行私,强横弁兵,或假巡拦而生事。甚之势要光棍,霸行渔利,种种厉民,皆不可定。尤祈严勒督抚提镇等官,加意禁止。如有前项害民事迹,许小民指名控告,督抚即严行参问,或科道防实指参,依律重行治罪。务小民得安生理,以享乐利,所关非渺小也!缘系详陈海边贸易事理,字多逾格,统希睿鉴。勒部一并议复施行……?“

这份奏折是杨峥前两日,让徐朗所些,徐朗长于文采,对大明禁止海的指令早就有了深刻的认识,所以这份奏折写来,可谓是畅快淋漓,文采飞扬,难得是奏折还十分的讲究策略,先是给皇帝戴上一顶高帽――“仰见我皇上为民谋生之至意,诚恐查议稽迟,难苏民困也……不几徒虚特旨,而仰负隆恩乎?”然后,开海禁的区域、船只作了区分,并充分考虑了“海防”之重,并“细”至“字多逾格”,可谓是做到了谨慎又谨慎,这么做当然是为了不想给明日的言官、御史留下话柄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逍遥江山请大家收藏:(wuxia.one)逍遥江山武侠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杨士奇默默看完了奏折,并没有急着说话,而是端着茶杯喝了一口茶汤,道:“你想请皇上开海禁,为何还要下西洋呢?西洋之行在士林之中口碑如何,你不是不知道吧?”

杨峥道:“这个小弟自然知道?“

“那你为何……?“杨士奇好奇的看了他一眼道。

杨峥忽然盯着杨士奇道:“杨大哥,请恕小弟说句大不敬的话儿,我永乐年的西洋之行,当真如士林中所言的如此祸国殃民么?“

杨士奇微微一愣,竟不知如何作答,事实上身为三朝老臣,对于永乐年的西洋的壮举,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朱元璋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从登基之初就裁撤了自唐朝起开始设立的泉州、明州、广州三处市舶司。大明律更规定:凡擅自造船且与外国人交易的,一律处斩,家人流放戍边。“严打”之下,自唐宋起日趋繁荣的中国东南海外贸易,几乎禁绝三十年。

“海禁”得以松动,是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侄儿手中夺取了江山后,疑心自己的侄儿流亡海外,便有了去海外寻常的念头,登基后第二年开始的。永乐元年,朱棣在明州、泉州、广州三地重开市舶司,尤其是广州市舶司,不久之后由宦官监管。朱棣有此举,一面是为即将开始的“郑和下西洋”做准备,另一面也是为加强对官方“朝贡贸易”的管理。

事实上郑和下西洋最大的弊端在于,朝贡贸易,这种官方贸易,基本是“花钱买面子”,往往都是花买人参的钱换外国人的萝卜,以体现大明朝的“富庶”。海禁的两个缝隙,也在此时产生——私货与互市。所谓“私货”,就是外国来朝贡的使团,除了携带进行朝贡贸易的货物外,往往还夹带许多私人货物,用以进行私下贸易。而贸易的方式,就是在市舶司的监管下,与当地商人进行“互市”。这种情况在永乐元年就曾发生,渤泥国使者在南京与当地商民“互市”,市舶司请示朱棣是否征税,朱棣大方地表示免税。这以后很长时间,对“互市”少征税甚至不征税,就成了惯例。如此一来,大批外国使团“朝贡”时,都争相夹带私货,私下的“互市”比官方的朝贡贸易还要热闹。历经朱元璋时代打压的中国海商,就这样缓慢地复苏起来,大明的海上贸易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但这种景象与朝廷颇有些好处,可与民间,与各大商家,却没什么好处可捞,眼看着一块大好的肥肉吃不得,其中的苦楚可想而知了,朱棣在的时候,迫于他的威势,以及手段,文官集团也只好集体选择眼不见为净,你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可朱棣一死,加上明朝承平日久,东南沿海经济发展迅速,打破明王朝官方垄断的商业走私活动日益猖獗。明王朝曾多番打击走私,严禁沿海边民私下与海外商人贸易。但新海商势力还是发展起来,比如在福建,就出现了专门交易走私货物的“乡集”,形成了一套地下网络,让朝廷头疼不已,加上朱棣死后,国力渐渐不支,这盆子脏水自然而然的就泼到了下西洋的举动上。

文官嘴皮子利索,加上天下读书人众多,再者西洋也的确没给天下人带来什么好处,如此一来,人人都言西洋之行的坏处,久而久之,西洋之行就成了读书人嘴里的祸国殃民之举了。

喜欢逍遥江山请大家收藏:(wuxia.one)逍遥江山武侠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