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大明文魁 > 第一千两百五十三章 烽火

大明文魁 第一千两百五十三章 烽火

作者:幸福来敲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10 07:55:58 来源:88小说

听到一直沉默不语的林延潮突然发问,毕自严不由一愣。

换了常人会以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足以青云直上的机会,对于毕自严而言当然也是如此。

大多人在这时候都会自惭形秽,心中底气不足。毕自严虽有些局促,但他毕竟满腹经纶,比寻常人多读了几本书,故而自然而然有一些底气在,没有明显怯场。

翁正春向毕自严点了点头,见了对方的示意,毕自严于是在席间出声道:“回禀大宗伯,学生以为当今河漕之弊,在于朝廷命脉都仰仗于运河,一旦大刀阔斧改革时弊,势必影响漕政。”

“我们儒家常言,权归于一则定,但学生窃以为定必生乱。河漕垄断漕事,必然令河漕之体系独大,一旦朝廷有心改革,必然引起河漕上下一致的反对。故而要破除河漕之体,不能由内,而必由外,若朝廷经以海漕,让河漕与海漕并重,如此反过头来治理河漕就容易多了。”

孙承宗,陶望龄闻言都是吃了一惊,上下反复打量起毕自严。他们没有料到这位看似粗豪的大汉,居然能说出这样一番见解来。

这样的人若为林党的政敌拉拢,那么他们都要不能安枕了。

孙承宗,陶望龄没有说话,装作若无其事地夹菜喝酒。

而翁正春一心要将毕自严引荐给林延潮,故而盼他能够出头,现在听他这一番话,几乎要站起身来为他喝彩了。但是看过去林延潮却是一脸的平静,仿佛并没有将毕自严的话听进去。

终于林延潮笑了笑道:“毕孝廉之言甚好,来吃菜!”

听了林延潮的话,毕自严神情一黯这番话显然是敷衍,他的见识没有得到林延潮的赞赏。

翁正春也是黯然,他记得林延潮在野时曾与自己言是支持海运的,怎么到了礼部尚书任上一年后,却已经改变了初衷。

翁正春也只能为毕自严惋惜。

毕自严吃了几口菜,虽满桌都是佳肴,吃到嘴里却没什么滋味。

正在这时候,陈济川入内向林延潮奉上一封公文。

林延潮接过看后笑了笑,当即递给孙承宗。

孙承宗见后大喜道:“恩师,太好了,朝廷已是准了明年从淮安,刘家港试运五十万漕粮入仓之事。”

林延潮微微点头,此事他谋划许久,虽说铺垫差不多了,但到了公文落地的一刻,他才算是放下心来。不过他也没有太喜欢,毕竟之前已是办了十有**了。

不过孙,陶二人不同,他之前没有露太多口风,对于此事成算也没有说得太明白,所以孙承宗,陶望龄都觉得没多少把握,一直到见到公文的一刻,这才露出惊喜之色。

对于孙,陶二人是惊喜,但对于翁,史,毕则是震撼了。

这刚才在席上说的事,突然就落地,成为纸上,这样的心情又是如何能够言语。

翁正春又惊又喜地起身道:“原来大宗伯早就在酝酿此事,我们还以为……”

林延潮笑了笑道:“事还未成,所以难免口风紧了一些,还请诸位不要见怪,眼下圣旨已下,总算不用患得患失了。”

说到这里,林延潮看向毕自严问道:“方才你所言是自己琢磨的,还是另有高人指点的?”

毕自严此刻已经不知说什么才好,他心底的激动之情已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同时又为方才误会了林延潮而感到愧疚。此刻他心底是百感交集。

现在林延潮发问,毕自严立即道:“回禀大宗伯,方才学生……学生之言都是自己瞎琢磨的,没有用在实处,学生……”

林延潮伸手按了按笑道:“若是自己琢磨的还好,要是有高人指点,那么我当睡不着了。方才听毕孝廉所言,令尊是儒官?”

“回禀大宗伯,是县里的教谕。” woaiks.

林延潮点点头道:“那是书香门第了。”

“大宗伯谬赞了,学生于十二年前读大宗伯的漕弊论后,又因家乡有运河经过,故而一心想着如何能够有办法为朝廷社稷革除这漕运之弊。学生经这十多余年研究,觉得要治河漕之弊,朝廷必先举海漕然后革之。学生自以为此乃不世出的妙法,想这一次会试策问向朝廷献计。眼下听闻朝廷已决心试行海漕之事,才明白此事早已提上。学生方才见识短浅,不知大宗伯运筹帷幄,实在是惭愧至极。”

林延潮听闻毕自严居然打算在会试策问里将海漕之事作为献策写进卷子里,不由哑然失笑。

孙承宗,陶望龄闻此也是摇了摇头,但对毕自严反而更有几分欣赏之色。

翁正春则摇头道:“景会,你真是好大胆子,万一会试的房考官,副主考,主考官有一人是反对海漕的,你这一番话写进入去,哪怕是文章再好,也是取不中啊!白白浪费了三年的光阴。”

史继偕也是道:“景会,科举之事岂容玩笑?”

毕自严闻言面色涨红,最后只道了一句,余实在没有想那么多。

孙承宗出声笑着道:“是啊,就算现在海漕试行后,朝堂上的反对之声以后还是不小,景会这一番话也不可大胆地写进策问之中了,我等做文章与做官是一个意思,那就是小心驶得万年船!”

陶望龄也是道:“以毕兄之才,只要策问答得好,这一次会试大有成算,实不必因此冒风险。”

毕自严闻言当即道:“多谢两位大人提点,学生受教了。”

见孙承宗,陶望龄都是一番关切和回护之意,翁正春,史继偕都是对毕自严大为羡慕。

林延潮突道:“我想起了论语之中,圣人与颜子,子路言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则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问圣人,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林延潮说到这里,看向翁正春三人问道:“你们等现在待仕,我也想各闻尔志。”

林延潮问到这里。

翁正春想了想当即道:“余屡试不第,早已被科场打磨去了意气,现在没有什么壮志,只知道走一步算一步,若是这一科高中,能够就此光宗耀祖,此生足矣。”

外人听起来翁正春这话有些没有出息,但是堂而皇之的话谁不会说。此言胜在坦白,对于科举上好几次都落榜的人而言,谁会想当官以后施展什么抱负,只求及第足矣。

下面轮到史继偕。史继偕心想,林延潮这是闻志而观人了,那往大了说,不免虚浮,往小了说,令人觉得没有志气。反正他已是出身鳌峰书院的讲师,将来肯定是林延潮一系的,不怕没有机会。

史继偕用最稳妥的方式答道:“学生也与兆震兄相同,只求科场捷报传乡里,若有幸及第,再图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报效朝廷。”

林延潮闻言点点头,然后看向毕自严。

毕自严则道:“不论为官不为官,青史留一页就好!”

听毕自严之言,众人都是大笑。

林延潮点了点头道:“十二年前我写漕弊论时,也是未仕之时,不过纸上之言,笔上论志而已,说来惭愧,当时虽说心中有意气,但也有卖弄文笔,想要名动京师的心思。要是没有这篇漕弊论,京师又有几个人识得我林延潮。”

众人见林延潮说得如此坦白,不由一愕。这一番话大出他们的意料。

林延潮笑了笑道:“诸位不要奇怪,我想说的也很简单。当初放下话,不论是不是自心底出的,但能说到做到,对得起那些相信你的人。恐怕这也就是圣人所言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道理了。”

众人闻言无不对林延潮佩服的五体投地。

从当年那个写下漕弊论,意图名动京师的少年,再到今日言付于行的礼部尚书林延潮,这十二年来的光阴,他将当初说出的话办成实事,成为自己的政柄,这就是林学的‘事功精神’。

毕自严闻言更是感叹,自己以为读了几本书,读通其中的道理就是事功了,但今日见了林延潮才知何为真正的事功。

屋里众人感叹之余,屋外大雪突临。

万历十九年的岁末就在如此的大雪之中悄然渡过。

万历朝又掀开了新的一页,迎来了万历二十年,也就是天子御极的第二十年。

而这一年,从西北,东北两面,宁夏倭国都蠢蠢欲动。

万历二十年的正月,丰臣秀吉下达了全国动员令,编成陆军十五万八千七百人,分九个军团,以养子宇喜多秀家为总大将。

而水军则为八千七百人,以九鬼嘉隆为总大将。

另外还有十万五千人为预备队。

大军云集之后,丰臣秀吉下达征朝令,而这个时候锦衣卫在倭国刺探的秘谍密报京师,言当初派去出使倭国的使者林材,陈行贵已是投靠了倭国,作为丰臣秀吉的军师策划组织这一次的征明之事。

同时锦衣卫还向天子奏报,朝鲜很可能勾结了倭国意欲联合进犯。

如此来自东面的烽火,这一次彻底出现在大明朝上下君臣的眼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