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 第333章 私淑 “臣能做的都已经做完了,再留下…

祝缨没忍住,抬头看了皇帝一眼。

周围所有的人都做了与她同样的动作。

朝会有礼仪、面圣有规矩,皇帝坐在高处,下面的人也不能仰着脸看他,都要把视线微微向下投,以示不敢直面龙颜。

皇帝猛一下看这许多人拿脸对着他,也觉惊讶,难道这要求很过份?皇帝认真想了一下,他是皇帝,儿子十四岁了,封王开府这要求不过份呐!孩子十四了,半大不大的,哪能总在宫里养着呢?得放出去见见世面。

既然开府,就得给配齐了人手,也正可借此机会拔擢一些可用之材。最近一个月,朝上这些大臣很多事情都不肯好好配合。若说国家大计要慎重,你驳也就驳了,如何一点小事也要给皇帝找不痛快呢?

我今设法再寻一些新人来,让你们知道,皇帝可不是能够由大臣随便拿捏的。

皇帝道:“怎么?我的儿子,难道不该封王开府?”

刘松年奏本都递了,早就打定主意尽早休致的,听到这一句又忍不住回他:“当然不是,只是现在不合适。”

太子舒了一口气,刘松年是个有办法的人,以最近一个多月的经验,皇帝的话如果丞相要反对,多半皇帝是干不成的。

皇帝皱眉道:“这有什么不合适的?”

施鲲出列,又摸出一个奏本:“陛下,今太子已立,太子居长,皇子居幼,东宫曾未设詹事府,他子如何得先开府设署?臣请陛下先为东宫设府,再议其他。”

王云鹤出列:“臣附议。”

刘松年也说:“臣附议。”

不用任何串联,所有人都正面皇帝:“臣附议。”

太子用力咬紧牙关,才将笑给憋了回去,他连忙低下了头。

新旧交替需要做什么通常有个惯例,或早或晚总脱不了那些事情。政事堂虽然忙,并没有忘掉还有个太子。哪怕皇帝现在不讲,政事堂也已经准备好这两天向皇帝提出把东宫的架子给搭起来。

皇帝一开口把事儿给扯偏了,施鲲是政事堂资历最老的那一个,当仁不让地出来把皇帝给否了,顺手拿出了准备好的提案。凡上朝的,虽各有出身、利益,此刻却出奇地一致,无一人反对政事堂,都跟着政事堂顶皇帝。

宛如当年为立太子熬先帝。

皇帝看了太子一眼,太子低头垂手,看不着脸上的神情。

皇帝端坐不语,丞相带头,一众朝臣也站着不说话,当事人太子也安静地站着。

良久,皇帝道:“事关重大,须徐徐议来,何人堪为太子师友,何人堪为詹事。”

朝臣们也见好就收,应了一声,各回班列站好。

这朝再上下去就没意思了,皇帝当即宣布退朝,留了丞相下来继续沟通。

确实需要把东宫的架子给搭起来,太子需要的官员是非常多的。皇帝自己移宫前后,将原东宫的大部分官员、乃至部分禁军军官调走了不少。原詹事府的官员是先帝任命的,给这些鸡犬升一升天,朝中没有什么阻力。

位子也就空下来了。

现在要现攒的不止是詹事府,还有太子的三师三少,宾客等等,整一个小朝廷。

补完东宫的官员,就能说次子的事了。

皇帝让太子去见皇后,自己与丞相们继承打擂台。他想留下刘松年。刘松年看起来并不想揽权。皇帝记得刘松年去年就说过,改元大赦之后就要离开,现在果然要休致,对刘松年的观感就好了许多。

他先安抚刘松年:“国家正是用人之际,如何忍心在此时抛弃我呢?”把刘松年的奏本给扣了下来。

刘松年道:“臣能做的都已经做完了,再留下来就剩下捣乱啦。”

皇帝坚持不批准,挽留得尤其真诚。

施鲲想早日将东宫给稳住,见这君臣还得有几次互相谦让,今天他们根本不可能就休致谈妥,懒得看他们演戏,插言道:“还是先议一议东宫吧。”

皇帝想让刘松年兼个太子太师,刘松年道:“臣习的都是小道,不合教太子。还是择稳重大臣为佳。”

议来议去,刘松年建议给阮大将军加个“太保”的衔,施鲲得到了“太傅”,施鲲又建议给郑侯加“太师”,冷侯做“少保”。六个职位先定四个,也是朝廷惯做的,不会一次把所有的职位都给填满了。

王云鹤提议让岳桓做“太子宾客”,这个职位有点虚,但离太子近,需要品格端方之人。品级高,但是没有明确的实权。

施鲲建议让冼敬做詹事。

皇帝道:“他?”

刘松年道:“冼敬是进士出身,六艺经史皆通,先任地方,知民间疾苦,后历任户部、太常等,知道国计民生。臣以为合适。”

皇帝知道冼敬是什么人,冼敬风评一向可以,得到过先帝精明强干的评语。出身正途、经历丰富、年富力强。

权衡再三,皇帝道:“可。”

此外又缺少詹事等,不是一时能够讨论完的,皇帝道:“你们拟个名单,慢慢议来。”

丞相们也知道不能一时定下,都领旨。

皇帝旧事重提,问给自己次子封王的事儿。

王云鹤道:“王须开府,无论府邸、僚属都是开支。”

皇帝道:“那不是有鲁逆的旧府么?”

王云鹤道:“是,鲁逆旧府有些逾制的地方,还要拆改之后才能用。请容东宫人员齐备之后再议。”

皇帝无奈地只得答应了。

刘松年的奏本没有被批准,皇帝给扣下了。

————————

三人回到政事堂,施鲲道:“你才入政事堂,怎么就要走?”

刘松年道:“又不是我要来的。”

施鲲有些着急,刘松年要是走了,他就不能马上走,不然这政事堂只剩一个王云鹤。往小人之心说,王云鹤容易擅权。为公事考虑,一个人上扶天子、下理国政,未免太忙,容易疏漏、累出毛病。

刘松年不改其本色:“我是做不得这些事的。”

施鲲劝道:“多留一阵,多留一阵。”像极了找替死鬼的冤魂。

刘松年没理他,施鲲这些日子的作为刘松年都看在眼里,怎么你能走我就不能走呢?

刘松年在政事堂里枯坐到落衙,一刻也不耽误跑回了家。

他的府邸在拜相的时候先帝就要给他换个更大更好的,他也没答应,还是住原来的地方。不出意外,又收到了一些拜帖,门房又坐了好些人。洗牌重新上桌的机会不常有,许多人都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刘松年每天就见三个人,多一个也不想见。今天这三个,没一个让他满意的。狗屁的才子!

刘松年骂了一句,准备吃饭。

饭摆上来,门上又报——祝缨来了。

祝缨不算在“三个人”里面,刘松年道:“他来干嘛?设座。”

祝缨不是一个人来的,她还真是“三个人”。

刘松年眯起眼睛,看着一排人影从门里走了过来,祝缨的身后是一高一矮两个人。祝缨心里也没底,她今天带着苏喆、林风登门,把祝青君和祝炼都放在了家里。

刘松年点点头,管事轻步移出,又让人再多添两席。

祝缨先不入座,郑重给刘松年行了一礼。刘松年眯起眼睛来:“你又要干什么了?”

祝缨笑道:“您这话怎么说得跟王相公似的?”

“那你得反省一下自己都干过什么事儿。”刘松年看清了少男少女,但不提。

祝缨道:“记不清了,都是好事。干过的好事,不要总记着才好。容易自满。我还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再接再厉的好。”

“呸!”

祝缨道:“来,拜见刘相公。”

苏喆、林风老老实实地上前,拜刘松年,口称“先生”。

刘松年对祝缨一挑眉,祝缨道:“在家叫他先生就行了,现在得叫相公。”

刘松年道:“入席吧。”

宾主坐定,先吃了一阵,祝缨才说:“您看这两个孩子,好不好?”

刘松年道:“哦,你千里迢迢把他们从梧州带来的,想要我说什么?”

祝缨给他介绍了苏喆与林风的来历,道:“您这儿不是开府了么?可以自己征辟些人,这俩,放您身边凑个数,成不成?就凑数,不用您管别的。趁您还没休致,混个出身。”

刘松年没有马上反对,他多看了苏喆一眼。苏喆是个女孩子,放丞相府里做官?

祝缨也不确定刘松年就一定会点头了。

苏喆、林风是她觉得把握比较大的,祝炼和祝青君就暂时不行。因为“出身”。她能给苏喆、林风找到依据,朝廷怀柔,对异族头人家的孩子施加影响。苏喆还是已经确定的继承人,在帝都里做个官,是历朝用得比较娴熟的一种手段。

虽然苏喆是女孩子,但是“风俗不同”。祝青君和祝炼就不一样了,他俩出身普通,得凭真本事与别人的出身争,祝青君还是女孩子,就算是祝炼,走仕途的积累也还没够。添上他们,反而容易给苏喆的事添障碍。

她想让这帝国的都城之内有个名正言顺的女官,哪怕是在相府里,也要有这么个“例”。苏喆与大理寺的武相、崔佳成含义不同,她是必须的。武、崔二人不是必须的,一句话,说免也就免了,连那个女丞的职位,取消起来也没有太大的阻力。若说风俗礼法,有女卒就可以了。严格说来,武、崔二人是“特例”,是“额外”的。

苏喆不一样,她是嵌入在“四夷”体系之内的,朝廷必须待她与其他头人地位一样。

苏喆在朝廷里的地位是高于林风的。

朝廷要逐渐适应有女人得到外朝的官位才好。苏喆拿到一个正式的、而不是额外的官职,很重要。不是后妃,不是内外命妇,不是单独设立的“女官”,是外朝官僚体系中的女人。

祝缨能够想到的“怀柔”理由,刘松年当然也想得到。他稍稍有点犹豫,许他开府,他这府里的人也没怎么凑齐,空缺有得是。

他又看了苏喆与林风一眼。

苏喆起身到了刘松年面前跪下:“学生是您的私淑弟子,能得您指点一二是我们梧州人梦寐以求的。”结结实实磕了三个头。

林风见状,旋即跟上:“还有我。我们都是背识字歌学的字。”

梧州大部分识字的人,也都勉强算是刘松年的“学生”,故而苏喆自称“私淑弟子”。

祝缨没让苏喆穿男装,小姑娘一身女装,又与京城里的小姑娘全不一样。气质是其一,这小姑娘一身的“不怕”。其次是妆束,苏喆十几岁了,发型却不像同龄人那样努力模仿女性长辈越来越弄得繁复。她的衣服比流行的女装在几处地方做了修改,更利索、更方便行动。

刘松年狠狠地剜了祝缨一眼,再看这一对少男少女时目光变得平和了不少:“起来吧,好好吃饭。”

两人再磕一个头,爬起来回去继续吃。

刘松年嗤笑一声:“谁教出来的像谁,他们就像你。”这个时候还能吃得下,看着就有点像祝缨。

祝缨回他一个笑。正在议詹事府的事,刘松年暂时不会递出第二道“乞骸骨”的奏本,等东宫的台子搭起来了,刘松年恐怕就真的要休致了。现在正是借刘松年安排的好时候。

刘松年道:“你还这么操心着梧州!你那大理寺,弄了四个吉远府出身的人进去,别当我不知道!”

吉远府是原梧州境内的,也可以说是“大梧州”的范畴。

祝缨道:“那些是原梧州的官学生,其他地方读经史的更多、他们更喜欢春秋决狱又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用心研读律法的人还是少。我经史上还差着点儿,倒是律法更熟悉些,从到福禄县开始,就偏向明法科。于今二十年,也有几个人能用了。总比人事不懂只知道狎妓吃饭的破烂强。”

这四个人是之前那一批往地方上去做县丞之类官职的官学生,有了地方经验,也熬了点资历,现在调回来做个评事之类的,品级也合适。

只可惜调令下去,需要时间,现在还没到京城。等他们到大理寺报到鲁王案也结了,沾不上这办案的光了。

刘松年“啧啧”两声:“太用心了,他们也会心向你。”

祝缨道:“开了一块荒地,好容易能长出庄稼了,荒了就太可惜了。朝廷现在这个样子,怕也腾不出手去多管。我再不管,这朝廷里,还有哪个人能分心多看梧州一眼呢?不心向我,难道心向贪暴之徒?那不合理吧?”

一提到朝廷现在的样子,再想到皇帝,刘松年的脸皱了起来:“吃饭。”

三个人在刘松年家蹭了一顿饭,祝缨带着两个人回家。

辞行的时候,祝缨道:“那我就给他们做衣裳去了?”

刘松年指着苏喆,道:“这个官服,你要怎么做?”

祝缨道:“当年议过的,大理寺的女丞。当时嫌吵得麻烦,现在正好依葫芦画瓢,能用得上了。”

刘松年道:“我知道了。”

——————————

苏喆与林风都有点小激动,回程路上,苏喆一直抿嘴笑,林风叽叽喳喳:“义父,我要做什么?”“义父,我也跟赵家阿哥一样要写很多文书吗?”“义父,我也能上朝吗?”

“义父……”

“闭嘴。”祝缨说。

林风闭了一会儿嘴,回到家里,又忍不住了:“义父……”

“滚。”

林风滚了。

祝缨对苏喆道:“写信回去给你阿妈,也告诉她一声。”

“哎。”

祝缨把手背在背后,她算计刘松年了,刘松年也知道她算计了,但是刘松年忍了。

就……怪不好意思的。

她踱回书房,抽一张纸来,往上面写字。凭着记忆,写了一些地方官的名字,都是与鲁王逆案有关的人,又在后面写了一下他们任职的地方。

接着写了第二张纸,是经她举荐上去的人。调了四个人到大理寺,他们原来的位置就空出来了,如果机会合适,也可以填一下了。

过两天吧,先把苏喆和事给砸实了。

刘松年答应了祝缨的事,第二天就有了眉目,他写个奏本,填两个人到自己府里,谁也拦不着。

刘松年的奏本奏上,皇帝没仔细看就同意了。但是在门下省,被一个给事中给驳了回去,理由是他记得苏喆出身是瑛族不说,还是个女子!这就不合常理了。

苏喆确定为苏鸣鸾继承人的时候,也是朝廷出的旨,鸿胪等处办的事,所以给事中有印象。

皇帝又召刘松年来问,刘松年便以“羁縻之地、自有风俗在彼”为由,给皇帝解释了一下:“朝廷现在是要四夷安稳,质朴无文。”苏喆家世代是头领,人家自己家不在意,朝廷就不要找麻烦了。

第二次才通过。

苏喆、林风的手续祝缨就不给他们办了,她将二人叫到书房:“你们俩先同我去刘相公府上拜谢,然后就听刘相公安排吧。”

衣服之类还是她给收拾,又是量体,又是准备用具。凑齐了,往刘松年家一放,祝缨头也不回地走了。

林风对苏喆道:“这、这就不理咱们了吗?”

苏喆道:“也没理我舅舅啊!”

她说的是赵苏,赵苏至今还被扔在鸿胪寺里给骆晟办事,一到休沐日就回来倒苦水。林风低声道:“我记得赵家阿哥以前很阴沉的,怎么现在叨叨叨个不停了?”

他们都会说奇霞语,比方言还不好懂,公然地说小话。

苏喆道:“那我跟他讲,明天叫他凶你!”

“不要!我也是你舅,你不能这样对我!”

“哼!”

两人在京中就此多了一处地方可去,按时到刘松年的府上去。早上是可以晚到的,刘松年得上朝,下午就在刘松年的眼皮子底下活动。刘松年不怎么管庶务,他们干的最多的是读书、跑腿。

刘松年有时候也问他们梧州的事情,苏喆更聪明一点,知道什么不该说。林风大大咧咧,但知道的机密少。苏喆每天回家,都把当天与刘松年说过什么话复述给祝缨听,林风也能复述个大概。

这一天,林风期期艾艾地蹭进了书房,一脸要哭的样子:“义父,我可能闯祸了。”

祝缨挑了挑眉,把这俩放到刘松年面前时她就知道刘松年能套出些话,不过,问题不大。

林风道:“我、我提到了索宁家……我本来没想说他的,就说、说他们祭天的时候顺口提了一下这家已经没了。”刘松年问风俗,林风就举例索宁家当年残暴抓过他家的人。

苏喆道:“我、我圆回来了一点儿,说是我家和塔郎家被欺负了才还手的。”

他们对索宁家是动刀子吞并分赃的,这与朝廷对待五家的“和平”不太相符。

祝缨道:“现在知道要管住嘴了?”

林风一副大难临头的样子:“义父,你把我交给他吧!我做错事了,我扛!”

祝缨熬到他哭出来,才说:“这件事,我来解释。你们……”

苏喆马上说:“管住嘴!”

——————————

第二天一大早,两人起得比平常更早一些,早早守在院门外,等祝缨出来,林风谄媚地凑了上去:“义父……”

祝缨道:“刘相公还好说话,对别人可就没这么多好事了。”

林风缩着脖子:“是。”

他想问祝缨要怎么解释,想必是很难的了,又不敢开口,抢了牵马的活儿,给祝缨送到街口。

祝缨道:“好了,回去收拾收拾,你也得去应卯。”

“哎……”

解释个屁!

早就跟王云鹤说过了的,她要经营的就不止是一个梧州。如果不把她调回来,她的计划是一直往前推,直到能与西番接壤,达到牵制的目的。

所以,灭一个索宁家,有什么不对?

那是证明她一直在干活,从来不偷懒!

就是这个,挑动并吞可能方法有点冒险,可能会变成一场小规模的战争。

“你就弄险吧!”刘松年也是这么骂的。

上完朝,刘松年把祝缨叫到政事堂,单独骂了一顿:“以后想好退路再这么干!”

祝缨道:“我算过了,还行。”

“行个屁!”刘松年说,“就是弄险。你要是觉得这是件好事,怎么不敢上报朝廷?啧啧啧!”

祝缨道:“想的来着,等再多招徕几处,都混在一起报上来就盖住了。”

刘松年戳着她的脑门儿说:“弄险就弄险,得自己能兜得住,自己回家告诫林风他们,不许胡说。”

“是。”

“嘱咐也是白嘱咐。”刘松年咕哝一声,聪明人向来是自信的,祝缨也是个聪明人,刘松年也不觉得一句话就能让她老实了。他吓唬道:“做事前先想想,天下难道只有你一个聪明人?”

“是。”

“嗯?”

“不是。”

刘松年道:“滚。”

祝缨滚了。

滚出政事堂,回大理寺的路上又遇到了乔三缩在一个拐角的地方,看到她来,乔三冒了出来:“大人。”

祝缨站住了,看他一脸焦虑,问道:“鸿胪寺有人为难你吗?”

“不是,没有,赵大人还关照小人来着。赵大人派小人在这里等大人,让小人传一句话给大人——刚才的消息,老骆驸马殁了。”

哦豁!鸿胪寺卿也空出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