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 第186章 奔袭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第186章 奔袭

作者:我想吃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10 04:55:33 来源:88小说

祝缨进刺史府仍需要通报,这一切都由小吴一手包办了,先跑进去找人说话,再跑出来请祝缨进去稍等。等的时候也是有茶水有座位,小吴还从一旁一个刺史府的白直那里拿了把大扇子给祝缨扇风取凉以防她出太多的汗湿了衣裳。

过不片刻,祝缨听到了脚步声就站了起来,对小吴摆了摆手,小吴把扇子才放下,便见里面出来了一个人——薛先生。

薛先生迎出来拱手:“祝大人一向可好?抱歉抱歉,抽不开身,本该先亲自去驿馆见大人一面的。”

“哪里哪里,先生正事要紧,有小吴在就很好。”

薛先生做了个“请”的手势:“祝大人这边来。”

两人走动起来,不时与一、两人擦身而过。薛先生低声抱怨:“又是一个老油子。”又说几句鲁刺史留下来的人很坑之类,以示自己为什么抽不开身。

祝缨心道:我听你瞎扯!你根本就是自觉已经坐得稳了,才会不急着见我的。要是情势差了,你能插上翅膀到福禄县来找我。

世上哪有什么想不到?其实就是用不着。

刺史府与之前有了不少改变,大框架没变,其中的装饰却精巧华美了许多,冷云与鲁刺史之不同也由此可见了。祝缨以前到刺史府,只在前面两、三处兜兜转转,要么是开会、要么是汇报,偶尔能跟鲁刺史一起吃顿饭,就这么多了。

如今更知道了刺史府的许多地方,冷云先在刺史府里他日常视事的地方接见祝缨。

祝缨到时,只见冷云一身正式的袍服,房里放了许多冰又有小厮打扇,他的衣服还能穿得住。他比之前略胖了一点,之前路上辛苦、初到时水土不服掉的肉又养了回来。

一看到祝缨,他就笑道:“可算来了!”

祝缨老老实实照着参见上官的礼仪给他行了礼,冷云道:“快快过来坐下。”指着离他手边最近的一把椅子让祝缨坐下。

祝缨坐在他的左手边,冷云左肘撑着扶手,身子往□□,道:“一路上还好吗?”

祝缨心中一动,冷云这样儿比上回又显亲近了一点,不故意硬撑上官威严了。她说:“劳大人惦记,来了几年,已经习惯了。”

冷云叹了口气:“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习惯呢!这般热!”

祝缨道:“热也有好处,庄稼能多种一季呢。”

冷云没有说她扫兴,似乎对“庄稼”很感兴趣,道:“正要说呢!你先前写的那些我都看了,只恨冬天不早点到。”

“快了,快了。”祝缨含笑说,“大人要是等不急,过两天先到我那里看看如何?种宿麦还是福禄县更有经验。等到了秋冬,您得看着州城附近的宿麦,再想监督南府宿麦,分身有些为难。且那时候天气也湿冷不宜出行,更适合在府里烤烤火。头一年过来得先适应一下气候。

再者虽说明面儿上是命下官留意种植宿麦之事,要推广协调整个南府乃至全州,又岂是下官能做到的?其中必得有大人。如今下官也有些心得了,正好请大人来主持。”

冷云道:“怎么说?现在天还热着,去了能看到什么?又能干什么?”

祝缨道:“看看田、看看人。一州这么大,不同的县田地不一样,与州城附近的田还是有些差别的。有的地方山多、有的地方地少,有的地方士绅多。”

“士绅多怎么了?”

“免税呀。”祝缨说。

“啧!”

祝缨问道:“大人,如何?来不来?”

冷云想了一下,现在天气热,不是出行的好时节,不过府里住了几个月,也确实有点想动一动。他看看祝缨,想祝缨做事一向有章法,既然请自己过去,那就能安排好。他说:“好。”

“那家父家母一准儿高兴。”

“是吗?我也想他们了,过两天咱们一同去。”冷云说。然后话锋一转,不似薛先生那样对她报怨府里的官员,而是问:“前任鲁刺史以往都怎么开这个会的?”

他问过别驾等人类似的话,大家说的都很含糊:“问上半年实务,问下半年计划,有何不能决断之事也好上报。”

听着像说了很多,等他的几个幕僚给拆解一下,就仿佛什么都没说。

祝缨道:“与朝廷每一考核各州之上计差不多,钱粮诉讼几样,预估能干多少、已干了多少、有多少是干不完的。干不完的原因也说一下,看合不合理。”她怕冷云胡乱出题目,叫底下人看了就知道他是个水货,给冷云说得就比较详细。又拿其中某一次鲁刺史开会时的情况举例子。某县报账多少,完成多少,原因是什么,鲁刺史怎么答复的,怎么挑刺的,又是怎么解决难题的。

冷云听得非常认真。

他是吃过教训的,他是真不懂庶务,问了几个外行的问题之后被人看出来他的真本事,渐渐就使不动手下人了。幕僚们代他出头,问话,官员不应,只当出题目的幕僚不存在。必要冷云学舌一遍,或者派个文吏学舌一遍才肯回答。尤其是别驾,他是可以与刺史轮流入京审核的官员,皇帝问话也不能派个白丁问他,冷云怎么能就派个酸儒来问?从他开始就不配合。

如是两次,冷云自己觉得不对味儿了,一是属官们、二是幕僚。属官有轻视之意,幕僚倒是想他立起来却未免有指挥之嫌,这可不行。他很快就有了主意,你们不都是能人吗?你们互相争执去。

属官与幕僚人前人后过了无数的招,许多时候冷云因不通庶务完全品不出来,把幕僚累得几乎吐血。

祝缨与裘县令都是县令,扯皮还能扯上一个月,幕僚没个官身实在不妥。这个时候就显出祝缨让他先见吏部的高明了,冷云如果与吏部关系好,这时就可以调走一两个冒头闹事的,以自己的能干幕僚代掌其职。

“代掌”的意思是,干活、不一定有官职。因为刺史府的属官品级还是比较高的,很难以一个白身马上就干这个活儿。但是拔了一根刺之后,再派一个人管事,事情就好办了。

冷云的问题是,鲁刺史留下的人都不好应付,全换不现实。他的幕僚们人人想冒头,扶谁?

磨了几个月,冷云才算勉强将前任这摊子接下了,还不是自己全盘掌握,而是控制着几个幕僚和属官斗法,自己还不能全听幕僚的。由此品出祝缨之能干,今天见她就格外的郑重和礼貌,带了几分看重珍惜的味道。

祝缨讲的鲁刺史时的那一次会议的数目他也记不全,不过不妨碍他理解大致的意思。下一个难题又出现了:太具体了!他不是个事无巨细都能掌握的人。

冷云听了,一时踌躇,问道:“这是几年前的事儿了吧?去年末还是鲁刺史的时候呢。”

祝缨道:“是。去年的账目档案都在,您尽可调阅。这两年气候也差不多。能说出原因的,您酌情给些宽宥。说不出来的,您现在先提醒了大家。”

冷云点头道:“这倒是。”春耕晚了的事儿,董先生念叨好几遍了,他怕今年钱粮不如去年,颇有些忧虑。

他又问了一些州里的事情,这回问的就比上次见面时具体。最后问道:“据你看,这府里何人更佳?”

祝缨道:“哪有什么好不好的?就看合不合适,跟您搭不搭。”

冷云满意地点点头,揉了揉撑麻了的胳膊说:“走,用饭去!”

午宴摆在前衙,冷云没叫自己的姬妾,而是叫了本地的官妓正经伴奏。吃完了饭才放祝缨回去,然后开始调旧档。将一些数字记下,他只拣几个县记一下具体的数,其他都是约数,他不打算完全照着去年的数目来,心里划了个底线,取一个比去年略少一些的约数。

头一年,不如前任,他认栽!不过有宿麦,应该可以应付得了朝廷追问。

有了跟祝缨的这次长谈,冷云开会进行得很顺利。因为特意背过了几处去年的数目,他犀利指出的时候又震住了几个人,这让他比较满意。又因他最终与地方官们讨价还价,一口报了一个靠谱的数目,会议结果也让人满意。

结束之后他又请大家吃了一回饭,宴上尽显出京城公子的风度,让人觉得他也不是那么讨厌。

饭吃完了,各自回驿馆,接着就是陆续打道回府了。

思城县的裘县令本是担心祝缨会跟他告状,到时候把黄十二郎的案子给抢过去,那裘县令是抢不过的。不意祝缨根本没提,冷云也没提,裘县令心道:那就接着磨吧。

裘县令并不担心宿麦的事儿,他想要政绩,祝缨一个身兼推广的不想么?不是谁求谁的事儿,是怎么合作的事儿呢。

裘县令打算在州城里多盘桓两天再走,不想祝缨却早早收拾了行李,只简单买了一点东西就要动身了。裘县令送她出门:“不多住几天么?”

“不了,还有事儿。”

裘县令当时还在想有什么事儿这么着急,祝缨前脚走,后脚就见驿站那里开始备马——刺史大人要出行!

裘县令呆立当场。

————————————

祝缨同冷云讲好了去福禄县,刺史要出行动静不免大了一点,冷云留了薛先生看家,自己带着董、钱二人与祝缨同行。此外又有小厮、丫环、厨子、管事等等,前面有开道的,后面有殿后的。又带了二十名差役、十名白直。

这些人在路上有驿站按照冷云的品级提供补给,到了福禄县,县衙也得拨出来一部分款子接待,接待他们,如果不能从别处找补,县衙是亏本的。

祝缨不担心这个,她陪着冷云走了五天,就从州城到了福禄县。这对冷云来说算是很快了。一路上,不断地有听到风声的官员追了过来。譬如南府那位上司,从进了南府地界,他就跟着队伍走了。

冷云这一路就比较威风了,不同于赴任时的不情愿,这里他到一处就有当地才回家的官员恭敬地迎接。这些人开会时给他捣鬼,场面却做得很漂亮,冷云也就将不愉快暂时放下,吃一吃饭、听一听曲。

第五天进了福禄县境,冷云等人更觉得不太一样。祝缨在身边,迎接的场面依旧很不错。关丞等人过来迎接,也是排队,脸上竟然都带着真情的企盼。也有百姓围观,他们还会热情地打招呼,与其他地方安排好了乡老来敬酒的感觉全然不同。听得出来福禄县的百姓没有事先套词儿,说话全凭心意,以至于有说得不很靠谱被旁边的人拉下的。譬如还有说“小白脸真俊”的。

百姓们也不怕祝缨,敬完了他都很热情地跟祝缨打招呼,问她回来路上累不累。还有人跟她闲聊,说前天下雨了,路上可要小心哟,别叫马滑了蹄子。

冷云的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只恨自己不怎么会讲方言,只能听个热闹。他会说的方言只有:“来,给老人家拿些吃的。”等少数几句。

进了福禄县又走了一天,这才到县衙,沿途不断有围观的人和打招呼的人。有妇女大着胆子问祝缨:“来客啦?”

祝缨对冷云道:“这是常与家母一处说话的老婆婆。”又跟老妇人说“这可不是客人呀”。

祝缨也跟百姓介绍他,百姓听说他是谁之后都有点怯,头磕得参差不齐。不过看他在同祝缨说笑,也渐渐放开,也问他好。冷云也对他们挥手。

县衙门口,也有衙役列队准备好,祝大和张仙姑两个熟人也在一堆人的围簇下欢迎他。

冷云心情舒畅,将刺史府的一切都暂时忘了,跳下马来到了祝大和张仙姑面前说:“怎么出来啦?”仿佛与他们是关系极好的亲戚一般。

祝大道:“大人贵足贱地,怎么能不迎哩?”

张仙姑道:“这几年了,就大人过来了哩。”

祝缨道:“都别堵在这儿了,请大人进去更衣吧。”天儿热,冷云略有点虚,容易出汗。

县衙早准备好了地方,侯五引冷云去更衣,再引他到正堂坐下,本县的官吏来拜见。祝缨一一向他介绍这是何人,她照着品级排序,将男监女监安排一处,又将项乐项安安排一起,小江则是与本县仵作一道见的冷云。她着重点出小江:“她是京城人氏,旅居至此,县里官话多亏了她。”

冷云心情极佳,连小吏白直都点头说:“好好。”

本县官吏以前接过一次鲁刺史,关丞不曾安排所有人拜见刺史,不想这回人人有份。其实一般刺史根本记不了这么多人,祝缨安排他们,他们心里就挺美的——我看过刺史了,冷刺史长得还挺好看的。

接下来是丁校尉,作为本地的驻军,他也是本县的头面人物之一。冷云也记得他,还说:“哦,你!我知道。”就是手下嘴不严的那个嘛!

然后是本县的乡绅们,黄十二郎被安排在林翁的身后,直到此时,他才觉得搬到福禄县经历的这些波折是值得的。只恨没有早些搬过来,眼下祝缨郑重介绍的几个人,一个是常寡妇,说她会经营很不容易,一个是赵泽,介绍他儿子赵苏现在是太学生也是维系榷场出力的人,然后是顾翁,顾翁是头一个响应租借耕牛的乡绅。

乡绅们没想到祝缨将他们功劳都记得,不少人激动兼感动,王翁更是紧张得昏了过去,错过了接下来的行程。黄十二郎就乏善可陈了,只能跟着后面当个背景。他有心往上抢个奉承话,被左右一边一个夹在中间警告他老实点,只得暂时作罢。心道:不知道县令和刺史都喜欢什么?

祝缨最后领着一男一女到了冷云面前:“大人,这两个都瑛族的儿女。”苏鸣鸾还在山上,这两个是伴读里的代表,也管祝缨叫老师。

冷云好奇地看了一眼,道:“你不说,我还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不同哩。”比起福禄县的贫苦百姓,这两位的相貌、打扮、举止反而更让冷云觉得习惯顺眼。

所有人都见完,祝缨道:“宴已设下了,大人,请。”

设宴的地方不在县衙而在河边,翠竹做楼,看着就很清凉,正中一块匾额,写着“清风楼”。冷云道:“好!”

祝缨又分派了人去招待冷云的随从们,对冷云道:“就是这儿了,也有宿的地方,您要觉得好,就在这儿住下,如何?”

冷云登上三层,整个县城一览无余,道:“好!”

祝缨指着下面的屋子说:“那里都能住人。”又介绍三层上也有休息的地方。比起冷云之前享受到的,这处竹楼只能说比较简朴,胜在还算新奇。宴上摆的除了常见的鸡鸭鱼肉,又有福禄县的招牌橘子、山货。由于与阿苏家的关系极好,平常少见的山货福禄县也非常的多,又有阿苏家种的茶,虽入不了冷云的口,底下随从差役之类喝着还觉得味道不错。

冷云高高坐着,一扫胸中块垒,道:“还是你好。”

祝缨心道:要叫你在这儿多住几天,就该觉得简陋、觉得我闷了。

就不能叫他多住!

祝缨掐着点儿,第二天到近午时刻才来见冷云,冷云刚好才起床。奔波几天,他确实有点累了。一看祝缨没穿官服,他也不穿了,问道:“有什么给我看的么?”

祝缨道:“有。”

先带他去了仓库里坐在橘子堆前吃橘子,是与宴席不同的体验,冷云连吃两枚。祝缨又带他去看了存放麦种的地方,抄起麦种告诉他什么样的好。

午饭请他到自己家里吃家常饭菜,是祁小娘子置办的。

吃完了饭,就在后衙请冷云换身更简单的衣服,祝缨带着冷云到集市上去了。集市上最有趣的是一堆字写得缺胳膊少腿的简陋牌子,还有些谐音错字妙趣横生。

冷云见祝缨蹲在摊子前跟小贩聊天,他也学着样子蹲着。不断地有小贩过来送各种小玩艺儿,有放下就走的也有放下围观的,似乎并不畏生。冷云笑道:“你平日就这样的?”

祝缨道:“嗯。人都避开,有什么意思?家父家母在家也坐不住,也好个热闹,我忙起来也没法陪他们,他们出来有人陪着。”

“不容易呀。”

两人蹲小贩摊子前聊到董先生、南府上司等人来找,才站起来抖脚——麻了。

这晚上又是吃饭,还是福禄县的各种特产,祝缨又介绍商人,比如项家是经营山货的。她还故意让人在竹楼附近打包,让随从们看到她准备给大家带特产回去。

第二天,祝缨在县衙里安排好了再到竹楼。冷云依旧是才起床,看到她就说:“你都不用干正事的吗?忙你的吧。”

祝缨道:“不急不急,没到秋收,旁的事儿都很快的。”

两人正说着,就见小吴溜了进来,躲在一边对祝缨招手。这竹楼一踩地板就响,冷云早看到了。便问何事。

小吴将脖子一缩,冷云道:“你小子!到了他这里就不回我的话了?”

小吴赶紧跪下:“大人,是不敢劳烦大人,就是个案子。”

冷云乐了:“案子?三郎,这事儿咱们熟啊!拿来看看!”

小吴将一封文书举过头顶。

————————————

想也知道,这就是李大告黄十二郎的案子了。

文书是思城县之前发过来的那一封,祝缨看过了,装成是着急去见冷云还没看到。小吴就装成是自己才从刺史府回来,接手事务整理文书时发现的。

上面并没有写“私设公堂”,写的只有“强抢民女”、“横行乡里”等几样。冷云道:“果然是小事儿。不过跟思城县有什么关系?”

祝缨道:“原是思城县人,前阵子才搬过来的,苦主就从思城县追到了这里。下官行文思城县,那边说,该他们管。”

冷云这阵子在刺史府里的遭遇让他最恨扯皮,道:“思城县较的什么真?!给你办不比给别人办更好?”

祝缨道:“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不过到了下官的手上,下官就想给他办好。小吴,叫顾同拟个文书,就说这事儿得归咱们管。”

冷云道:“还用什么文书?叫他把人送过来!”

祝缨道:“原告被告都在我这儿。就是人证物证都不在,黄家也在那边儿。等会儿您去巡视的时候,到了他那儿别提这事,这是我与裘令的事,您掺和进来了,倒像是我跟您告状似的,不值当的。”

“哦。”冷云一想也是,就不管了。

这天吃完了饭,祝缨还是带着冷云出去闲逛。

冷云道:“你就逛?”

“逛也是熟悉民生嘛!”祝缨说,“这样他们都认得我了,以后我说个话,他们不会当我是骗子。”

正说着,斜地里冲出来一个妇人,见了冷云就磕头:“大人,求大人做主!”

冷云道:“你是何人?”

来的就是李福姐的亲娘,他们一家在牢里养得胖了二斤,冷云看着她依旧觉得她是瘦弱不堪。冷云懂一点方言,李老娘求他做主:“大人,我们告了几年,女儿还没要回来。后来听说祝大人肯为民做主,就跑了过来。哪知自己老家反而不肯可怜我们,他们都说,您的官儿更大,也愿意出来跟咱们说说话,您一定是个好人,求您做主!”

祝缨道:“你起来,我答应了你的事就会办到。”

冷云见四面围观的百姓很多,也不能轻易就说不办,道:“你说的可是实情?”

祝缨道:“大人,问案也要回衙里才能细细地说呀。”

冷云道:“也好。”

祝缨随意招呼了两个妇人帮忙扶李老娘到县衙,再陪冷云回去,冷云道:“咱们把衣服换了。”

逛街的便服不适合审案,两人各自换衣服。冷云回去换衣服的时候,董先生道:“大人,这案子是不是有点太巧了?不会是……为了让您帮忙打擂台的吧?”

冷云展着双臂,断然否认,道:“三郎不是那样的人!他干事向来周到,也自信能干好。要用上峰出面的时候都会直说的,从来光明磊落,你别拿那些人的作派来比他!”

穿好了衣服,两人到县衙一坐,祝缨早把李家人准备好了。

冷云一问,人就带到。主要诉说的人是李福姐,她比家人多见一些世面,说得条理清晰。

冷云问道:“怎么能这样?真是抢的你?”

李福姐一口咬定:“是。”

祝缨道:“被告另有说辞,奈何思城县不给当时的物证。”

又传黄十二郎,使二人当堂对质。冷云听黄十二郎的话似乎也有道理,又说还有契书。冷云道:“被告收押。等我查过再说。”

好,被告给关起来了。经手此案的人无不想笑。

冷云要发文书,祝缨制止了他,道:“且慢!李福姐,上回过堂你可没说黄家还有旁的命案。”

李福姐会意:“回大人,上次是妾的哥哥来为妾告状。如今是妾全家来出头告状,妾也将所知都告诉大人。”

冷云道:“也有道理。”又要发文书。

祝缨却抢先说:“将他们也先收押。”又对冷云使眼色,两人退堂。

转到签押房,冷云坐下,道:“我看你在大理寺挺利索的,这是怎么回事儿?”

“不对,李福姐可没对我说过黄十二郎还有旁的事情,这就要扯出旁的案子来了,得慎重。再者,大人不会觉得不对劲吗?”

“怎么不对劲了?难道是以贫讹富?这样的事儿咱们以前也遇到过。”

“不是,”祝缨道,“我让项乐去查访过,黄十二风评不佳,确有欺辱人的事。只是乡民没读过书,说不清楚内里是什么样子的。虽无十分,五分总是有的。下官没有亲眼见过,不好说,只能猜测一下,不证实了不敢同您讲。”

“还猜什么?我下文,你去办!”

祝缨道:“那还请您借我些人,我带着他们,快马赶去,证实了下官的猜测,立时擒拿。再请您时刻警醒,下官一旦求援,还请及时派人来。”

“什么事这么严重?”

“罪名不小,不证实了是不能说出来的。说出来是害人。”

“难道是谋反?”

“那倒……也不是?”

冷云道:“你在大理寺办案何等的迅捷?到了这里,难道要我亲自动手?”

“不敢,白龙鱼服可不行。再者,下官跑腿惯了,更快些。这事儿得快。”

冷云有点不耐烦了,冷冷地道:“神神秘秘!!!”

祝缨道:“那咱们就一同去利索一趟?体验一回?证实了,您就知道原因了。”

“行。”

“请更衣,要最轻便的衣服、最好的马。我去找丁校尉!您得带上健卒,另有身份的证明。”

冷云听她这样的安排,好奇心是被勾起来了,就像他说的,祝缨不是轻佻的人。不耐烦之后,他也重视了起来。

两人飞速安排,林翁得到女婿被抓的消息没来得及有所动作,祝缨和冷云已带了几十号人出城与丁校尉会合了!

丁校尉自打上回的事情过后已闲了有段时间了,当兵的太闲就不容易能够晋升,他也盼着有点事,一听祝缨有事要请他帮忙,只恨自己手下人少,不能尽点兵马来与祝缨同行。

他先拜冷云,冷云道:“我不知,你问他!”

祝缨道:“走!思城县!李大,带路,项乐,你带着他。”

项乐与李大共乘一匹,当先一骑冲出,祝缨和丁校尉紧随其后,再后是冷云。冷云自己的骑术不能说顶好,但是马好,自家有马天天骑,胜在熟练。一行人一天功夫便冲到了黄家的庄园外,众人胡乱扎了些火把点起来。

冷云只觉得骨头都要散架了,死撑着咬牙不说。

项乐沉声道:“就是这里了!”

冷云对着一所民宅无从下手,他没有亲自办过这样的案子,问祝缨:“怎么办?”

祝缨道:“项乐!”

项乐道:“大人,还请丁校尉人随小人过来。”

祝缨道:“且慢,来人,把门给我守住!”

她是干惯了抄家的,先把门一堵,分片往里进,一进院子一进院子的封。一队人先找府中账册之类,另一队人直入正堂。由于黄家主人已搬走了,正堂这一路就免了。改而由项乐拖着李大扑到“仿官样”。清理出一处院子,将宅子里的人集中关押。

她怕刺史府的人不听调遣,就让他们看门,不许人走脱,自己的人和丁校尉的人搜索。项乐到了“仿官样”就丢下李大跑了出来:“大人!里面有个……”

“私设公堂。”祝缨说。

冷云道:“怎么会?!!!”

祝缨道:“我猜着了一些,李福姐说的,她见的事儿就有五、六桩,没见的呢?”她将自己之前的猜测说了。

冷云道:“猜着了为何不早说?早就该剿了!”

祝缨道:“万一错了,岂不是……”

她话没说完,就见外面也有火把聚集,乌压压的人头拿着锄头、棍棒等物,跟着几个拿朴刀的围了过来——他们是黄家的庄客。

冷云道:“这是要造反呐?!!”

祝缨道:“大人,这话不能随便说的。他们或许是被蒙蔽了。来人,把庄头押上来。”

项乐认得小管事,一把刀架到脖子上,道:“让他们把刀放下!”

“我就是个听差的,我说的他们不听。”

丁校尉道:“我来!”他去揪了宅子里的大管事,让他喊话。大管事还要啰嗦,丁校尉一刀穿入他的腹中,继续逼问。大管事挨了三刀,直到断气也不肯合作。丁校尉杀得性起,又揪起二管事来。

冷云道:“啰嗦什么?动手!”

祝缨一见不妙,道:“来人,喊,黄十二死了!”

管他是不是真的死了呢,只要头儿死了,不信这些都是孝子。丁校尉将大管事人头割下,提起来道:“人头在此。”

黑暗中许多人也认不清是不是黄十二郎,只当他死了,众人一哄而散。冷云出了一身白毛汗,怒道:“这狗东西蓄养死士,是真的要造反!”

祝缨道:“把宅子清一清,今晚就住在这里吧。再行文,我记得这里是常校尉的?还是避一避他吧,不用他了。大人,本地的衙役不可信了,请调南府衙役来参与办案。哦,还有,得上书朝廷。”

本来是跟着祝缨来凑一热闹,体验一下办案的,现在真有一个大案摆在了面前。冷云道:“你安排。”

祝缨道:“是。”

董先生老迈,跟不过来,冷云现在眼前就是一个祝缨。两人又有了一点回到大理寺的感觉了。

祝缨理直气壮地指挥着抄家,现在的手下虽然没怎么干过这事儿,但是有她指挥分派,也都很镇定。她又说:“这案子大,不许私藏金银珠宝。用心办,我亏待不了你们。”

无论衙役还是士卒都信她这句话,虽眼馋,还是尽量忍住了,偶有忍不住的,也不敢拿多。

衙役从黑牢里捞出几个不成人形的人来,冷云看了一眼只觉得疲惫一扫而空,他今夜是睡不着了——吓的。他往黑牢里看了一回,回到正房坐着,说:“狗东西的土财主,这般无礼!你给我狠狠办他!”

祝缨道:“是。”她翻了一回账本道:“恭喜大人。”

“有什么好喜的?”

“隐田隐户呐。”

祝缨帮忙交割的时候在刺史府见过一些档,思城县的数目她知道,黄十二郎这里账上的田亩与人丁数如果是真的话,思城县除了他就没别的地了。他隐瞒了不少的田地户口。查出来了都是政绩。

冷云开始骂裘县令:“尸位素餐!”

祝缨毫不同情这位同僚,这么多的人受黄十二郎的折磨,这么多的隐田,裘县令都没动黄十二郎,姓裘的是死人吗?

案子还没断,不能称为“抄家”,干的人是生手,直干到天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