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穿成薄情书生郎 > 穿成薄情书生郎 第112节

穿成薄情书生郎 穿成薄情书生郎 第112节

作者:端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30 08:39:59 来源:免费小说

  “就是,他好好当一个修撰就好了,没事想什么点子,真是伤风败俗,身为读书人怎么能和乞丐沦为一伍。”

  有些官员议论纷纷,要是柳应渠在他们面前,他们就能指着柳应渠的鼻尖骂得他狗血淋头。

  “别说是小乞丐了,有些人还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救济院里听课,自己带着饭盒去听课……”

  在内阁之内王和明拱手:“陛下,柳修撰这事是自愿参加,这是大大的好事,很多读书人以后是要做官的,让他们教乞丐,也是了解民情,为民做事。”

  这事立马引起了昭烈帝的注意,他心中感叹,柳应渠不愧是他看重的人,然后立马给柳应渠撑腰,下了一道旨意表扬柳应渠包括和他一起在救济院教书的书生们。

  “他们的名字去找柳应渠要过来。”

  庞全很快就回来了,昭烈帝把这道旨意发下去。

  皇帝的支持和圣旨带来的力量是巨大的,直接引爆了整个读书人群体。

  谁读书不是为了做官,得到皇帝青睐,现在皇帝下场支持柳应渠的行动,还把和他一起的读书人稍上了,这不是在皇帝面前混了一个脸熟。什么名气能有让皇帝下到圣旨的名字大,他们的名字在圣旨上啊!

  这估计能说上七八辈子了,还能祖孙代代相传。

  你们祖父哈,以前也是上过圣旨的人,还是表扬呢。

  这旨意一出,朝中有意见的官员们哑口无言,心里泛着浓浓的酸意,像是吃了十斤柠檬一样。

  这柳应渠凭什么让陛下这么维护他,他才进来翰林院几个月,以后待久了那还了得。

  这升官不是坐鸟一样嗖的一声往上冲。

  酸死了。

  “柳修撰还是沈大人的亲戚吧,还是关系很亲的那种?”一个官员不确定的说。

  这么一说他们就想起来了,这柳应渠的夫郎是沈忧的亲外甥,要是柳应渠在翰林院待满了三年,或许不用三年他就能和沈忧联手了。

  这朝廷上还有他们这些勤勤恳恳,老老实实的官员存在吗?!

  “柳修撰有什么……那啥没?”一个官员说道。

  柳应渠有没有黑料。

  找,他们不相信这人就没有黑料!柳应渠怎么可能是清清白白的!

  皇帝旨意传到救济院的时候,范义还在救济院里教书,他是京城本地人,家中也有人在朝中当官。

  他看着救济院的五十几个人变成了一百个人,然后还在变多……嗯,他们自带了饭盒。

  “圣旨到!”太监尖锐的声音划破了天际。

  范义哆哆嗦嗦的跪下去。不会是要被骂吧,范义后背发凉。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表扬?是表扬啊。那没事了。

  范义拿着圣旨反应过来,心中一阵狂喜。

  他的名字让陛下知道了,陛下还下旨夸他,瞧他的名字在前面,范义眼珠子已经粘上去了,一点也不想移开。

  太监等了好久没等来打赏,然后不耐烦的看向范义,结果差点把他吓得跳起来。

  范义拿着圣旨笑着无声的落泪。

  太监:“……”溜了溜了。

  这道圣旨的影响力还在不断的扩散,在周边的郡城得到消息后,读书人疯了,他们疯着要去给人上课,还自带干粮去。

  柳应渠摸完鱼,偷偷的从袖子拿出一张饼来吃。

  他一边吃一边看书。这几日收到了刘夫子和云夫子的信,对于这两位恩师,柳应渠还是很尊重的。

  刘夫子先是在信中表达了对他的关心,吹了一会三元及第,柳应渠直接跳过看见一个“但是”,他的心才落地了。

  在历史中的状元也有落得不好的,你在朝中要小心谨慎,不要强出风头,风头太盛,容易折腰。虽然为师不觉得你有什么风头。

  但还是要小心,你大师兄院试考完就被一个老鬼忽悠去军营了,你以后有机会还是去看看你大师兄,为师还是念着你们两个的。

  对了,你在我这做的试卷哈,我卖给书店的人了。

  柳应渠无话可说,熟悉的热血上头的感觉又来了。

  他面无表情的打开云夫子的信封,云夫子的风格很严谨,先是恭喜他就一句话,然后嘱咐他不要放下书,不要骄傲自满,踏踏实实的升官,从六品还是有点低了。

  柳应渠叹口气,他只是觉得从六品的薪水有点低,才二十九两银子。

  昨日老婆给他买了一块玉要了三千两银子。

  先混着吧。他是混子。

  “柳兄,大事不好了!”颜台慌慌张张的跑进来。

  “颜兄,出什么事了?”柳应渠放下国史,心中有些疑惑。

  “柳兄,沈大人下昭狱了,听说江南的贪污案就是沈大人犯下的,陛下大怒直接把沈大人革职查办。这事还牵扯到其他两位重臣,现在三个人都下了昭狱。”颜台快速的把话说完。

  柳应渠脑子转动起来,在原著中舅舅也是江南的贪污案,三百万两银子消失不见了,结果在沈忧的府上找到了三百万两银子。

  这次怎么还会这样,这事不是已经过去了。除非……除非是舅舅自愿的。

  “剩下两位重臣是谁?!”

  “江卓大人,齐京大人。”颜台想了想。

  对了,这两位大臣,在原著中舅舅只带走了一位江卓,现在连着带走了齐京。

  以一带二。

  柳应渠冷静下来,这事没有翻案,只能把江南的案子查清楚才行,那么舅舅是要流放三千里,在路上就被人刺杀了,这就是原著的结局。

  “今日是不是户部给陛下汇报账的日子?”

  “对,我刚才还看见户部尚书带着人去了盘龙殿。”颜台很佩服柳应渠现在也这么冷静,他瞠目结舌。

  粗盐改造能给户部赚多少银子?柳应渠起身坐在桌子上想了想,粗盐改造在京城中已经初见成效,柳应渠下值后发现傍晚的时候就有人买盐,尽管每次都买得很少但也比以前好多了。

  京城中各大酒楼里也换上了精盐。

  柳应渠从国史中抽出一张图纸,这是他从青国离开后就在画的图纸,总有一些想法对不上。

  这是强弩,柳应渠画的强弩可以连续十连发,戴在手上很轻巧,要是涂上毒威力更大。一只短箭可以刺穿两个人的喉咙,极大的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攻击性。

  在夜晚刺杀和突击的时候也是一个好利器。

  他没去想其他的,低头认真的继续画图纸,脑海里进入了高度的运转,手上落笔不断。

  画毁了十张纸,柳应渠游走在国史馆,在某一本国史中简单的提到过强弩,不多但现在可能会给他更多的启发。

  他对国史馆的框架结构和书本的摆放如数家珍,很快柳应渠就在茫茫国史中找到了那本书。

  在外面翰林院里也听说了沈忧的这件事,他们纷纷称奇,心里有些恐惧和愤怒。

  “三百万两银子,沈忧也太贪了。”

  “这江卓和齐京也不是好东西!”

  江卓是内阁中的次辅,相当于是大昭的副宰相,齐京是江南郡的转运使掌握江南郡的钱粮。

  他们三个人合伙吞下了江南的六百万,导致很多流民饿死在路上,这桩贪污案震惊整个朝野。

  一个副宰相,一个阁老,一个转运使三个人竟然把江南的流民当成了踏脚板,多数流民饿死在路上,江南每年的税收上来是最少的。

  可江南有水米之乡的美称,就是这么一个环境优越的地方还有流民和贼寇逃窜,每年还要京城给银子去赈灾。

  六百万的银子,这相当于是大昭半年的税收,这还是要在大昭风调雨顺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半年六百万的银子。

  在沈忧府上发现了三百万,还有五十万在副宰相江卓府上,齐京的房子在江南郡,现在已经派人去江南搜查他的房屋。

  “这是畜生才能做出的事!”

  “沈忧,江卓,齐京这三个人必须以死谢罪!”

  朝臣们在吵,内阁里也在吵,和沈忧关系好的王和明没说话,只要在大臣们说到杀了他们三个人时,王和明这才抬起头来。

  “陛下不可,这事还未定性,臣认为还需要再商定。”

  “王大人你和沈忧的关系是好,但这是国家大事还请王大人不要带私人情绪,沈忧自己已经承认了,王大人还要为这个奸臣狡辩吗?”内阁大臣咄咄逼人。

  昭烈帝也认为沈忧不会做出这样的事,下昭狱已经是为了堵住他们的嘴。江南的贪污案太大了,昭烈帝怕兜不住,他目光一沉,看向了站在内阁最前面的温得儒。

  “吵吵吵,你们当内阁是菜市口?!”

  内阁朝臣们憋红了脸。

  庞全战战兢兢的从外面走进来:“陛下户部尚书求见,这季的财政要算一算。”

  “让他进来。”昭烈帝对户部尚书看顺眼了一点。

  “臣参见陛下。臣和户部的官员通宵计算,终于算出来了,户部这季的收入比之前多了三成!其中有三成来自粗盐改造的收入。”

  户部尚书解释道:“臣等把盐分成三等,最次等的盐价格降低,薄利多销,其余两等盐也有很多人买。”

  赚钱的活,工部改造技术,户部去销售,虽然工部最近很讨厌但这事做得户部很满意。

  昭烈帝听了这话面色一缓:“很好。”

  户部尚书呈上账本,昭烈帝翻开了一下确实比之前高了三成。

  “天佑大昭!天佑陛下!”户部尚书不怕死的拍了个马屁。

  昭烈帝懒得跟他计较。

  户部尚书退下后,内阁大臣们再次吵了起来。

  大臣激动道:“这是死罪!要是不是死罪!何以向天下黎民交代!”

  “臣附议!”

  “臣附议!”

  ……

  “陛下,柳修撰求见!”庞全再次打断了内阁的争吵,顿时有些大臣看这个死太监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庞全哭丧着脸。

  昭烈帝目光深沉,瘫在椅子上坐直了身子:“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