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恒的心情显得十分阴暗,这感染了车内的气氛,坐在驾驶座和后座的两人不约而同地达成了默契,用沉默和有一句没一句的简短发言排遣时间。
“我可以问一个问题吗?”
“问,答不答看心情。”
张恒淡淡的语气似乎是在表达自己的平静,但后视镜折射出头颅的角度,却又黯淡孤独,李炎能够理解他的感受,杨霁之于张恒,就如同柴新之于李炎。
倘若有一天,换做是李炎自己意识到,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独一无二,比任何人都要更加理解自己,也是自己最信赖的对象,其展现给自己的所作所为与所言所想,全都是在欺骗自己,而自己对此懵然不知,只是沉浸在单方面的友情里浮于表面,却不知自己根本不曾了解对方一丝一毫。
在意识到真实的这一刻……
李炎颤抖了一下,他发觉自己的嘴角弯曲了一道模糊的怪笑,似乎是在嘲讽自己的天真,这种由背叛而生的心情陌生而可怕,是足以击碎心灵的铁锤。
他想,杨霁是可以做到的,不在于他究竟是谁,而在于他对张恒而言是什么意义,而现在,光是看到张恒魂不守舍的反应,就足够明晰这一点了。
张恒与杨霁相识于初中,六年的小学生活不仅没有让张恒学会如何挣脱人际关系这张大网,反而变本加厉地固定了他的性格,除了一团小小的戾气在他的心里酝酿起来,他依然是那个充满了恐惧、胆小怕事的孩子。
很快,他的初中生活又复刻了小学时的模样,在最初的拉帮结派之后,这个小班级的社会为每一个学生分配了人际关系的位置,有朋友、人气高、性格好的人很自然地成为了核心,而那些不擅于和人打交道的孤僻之辈,理所当然的就被逐渐挤到了班级的边缘,被人遗忘、忽视,当做不存在,却又被好事之徒,乐意欺辱他人者惦记上。
唯独杨霁是不同的……
杨霁的家世优渥,父亲是山城市政府的公务员,母亲则是重点高中的教师,他总是会用零用钱请客,用这种简单粗暴的利益手段为自己博得了足够的人缘,虽然以现今的眼光来看,这种行为并不会产生真正的友情,但在当时蒙受白眼和嫌弃的张恒看来,杨霁简直就是八面玲珑的典范。
杨霁对待张恒也和其他人不一样,不会漠视他的存在,不会欺负他的软弱,而是会将他当做一个普通的同学那样对待,会邀请他一起去玩电子游戏。
在朋友本来就很少甚至可以说,基本没有的张恒看来,杨霁就很自然地被他归入了朋友、伙伴这样有些超然的地位之上,毕竟他也找不到第二个会这么对他的人了,锦上添花到底是比不上雪中送炭的,哪怕只是便宜的黑炭。
除了不会在他被欺负的时候伸出援手,杨霁算是对张恒最好的人。
初中要毕业的时候,知道张恒喜欢看书,杨霁就建议他开始写东西,将他所思所寄往的事物寄托于文字之中,写出故事,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杨霁的鼓励,他也不会走上写书这条路,得到了他的鼓励和支持,张恒已经把杨霁当做了自己最好的兄弟。
年岁渐长,上了高中的张恒终于在一次被勒索中学会了反抗,把那几个勒索他的小混混打得极惨,对他来说,这似乎就是解锁社交的密码,哔的一声芝麻开门,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许多人开始对他的态度好转,愿意与他说话,也会在一些课外活动时叫上他。
对于这份经历,张恒总结出来的关键词是“血性”。
但李炎却觉得,实际上并非如此。
被欺负者容易接受恶意的同时,也往往缺乏接受善意的能力,他们的认知能力就像一张大网,会在长期的欺辱中自动过滤掉那些传递过来的较小善意,甚至将善意曲解成另一种恶意,一个长期经受欺凌的人,往往也是孤独的,同一处境的被欺凌者互舔伤口抱团取暖也是无用之举,只会徒增悲伤,
最大的关键在于,他们不仅缺乏、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几个可以为他们说话,及时做出反击的战友,所以才会任人欺凌。
毕竟,一个班级的几十号人都是人渣的几率并不会真的那么高,所有人都是混蛋的情况也只会出现在夸张的艺术想象里。
看不惯欺凌的人肯定是有的,但没有友情的佐料,没有相处的感情作为驱动力,贸然出击不仅可能讨不到好,还会引火烧身,变成两面夹攻的尴尬局面。
所以,想要破解这样的局面,最要紧的就是懂得认知、学会利用这套规则,让周围的人看清楚,你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一个受尽欺凌而绝不反击的人,周围的人往往摸不清他的底线,就算想打圆场也是难如登天,于是只能选择,漠视。
最简单的突围方法有两个,一个就是拥有至少一个以上,性格足够好的好朋友,这样小社会的人际圈地运动在关系网的围栏挤压过来时,就会不攻自破。
另一个,则是融入这套规则里,当一个人展现出了底线,又能够表现出可以沟通的特点,那么这样的人就不能随意欺凌了,道德感强烈的班委,喜欢安静的人气和事佬根本不用找,会自动出来救场,随着和同学的关系逐渐扩大紧密,这些小混混和霸王们就要在动手动嘴前顾忌一下后果了。
毕竟一旦话语权与不满集中到了另一边,那么被边缘化的对象,就是他们自己了。
李炎是相当清楚这套规则的运作模式,因为没有父母的庇护,他和妹妹李真很早就懂得了这套属于青少年们不成文的社会游戏规则,作为孤儿,要一直看人脸色行事的他,很容易看穿别人表情里的细节,也不得不变得擅于做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王。
这样也有代价,戴着面具的人并非察觉不到自己的虚伪,他们也会渐渐变得疲惫不堪,麻木地看待困死在躯体里的真实的自己。
直到柴新击碎了这层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