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大家的人际关系网,第一趟,在我同学父亲的带领下我们去了青海湖附近,十一月份的牧区着实有点冷,几个人穿着厚棉衣东跑西跑。
这里的牦牛不是土生土长的,是牛贩子从玉树、果洛运过来的,牦牛的品种没什么问题,看上去很精神,一头比一头健壮,可是出售价太高,比我们的预算高出很多,不管怎么商量,都与卖方达不成协议。
记得我同学父亲在和卖家争议一头牦牛的年龄时,他从远处一眼就看出了牦牛的大小,卖家不相信,非要掰开牦牛的嘴巴开一眼牙齿,结果和我同学父亲说的年龄分毫不差。
看到这一幕,我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
那一天,我紧紧地跟在我同学父亲的身后,问了很多,听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第二趟,在一位亲戚的带领下我们去了天俊,几个人满山找了两三天,结果还是没有遇到心仪的卖家。
那位亲戚在牧区招过女婿,熟人不少。那几天,我们跟着他涨了不少见识。
牧区的草场分为冬草场和夏草场,牧民的住处不是很固定,找人比较费劲。有些牧区的藏族朋友不太会讲汉语,那位亲戚就用藏语和他们交流,我好奇的问他:“藏语就那么好学吗?”他笑了笑说:“跟他们在一起呆的时间长了自然就会了。”
家里来客人时,藏族朋友就会把炉子烧的旺旺的,屋子里很暖和,烧炉子用的燃料基本上都是晒干的羊粪,屋里有种浓浓的羊腥味。
第一天,我们去了那位亲戚媳妇的伯父家,家里只有她姐姐在,看到妹妹的女婿来了便请进屋子,然后拿出奶茶和糌粑来招待,这算是藏族食材的特色,以前只听过却没有品尝过,今天难得遇到我想尝尝鲜。
看着卓玛姐姐用小铁铲向炉子里架完羊粪连手都没洗便提着茶壶来添奶茶,我心理顿时有点不舒服,感觉没有了食欲,喝完第一碗再也没喝。
这种习俗跟她们的生活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每一代都很淳朴,基本上过着比较原始的生活,缺乏对外界的接触和知识的普及。不过这几年好多了,在政府的宣传和教育下,妇女卫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最后一天,我们去了他丈人家,刚去的时候,家里只有姐姐和丈母在,妹妹出去放牛了,姐姐的女婿和丈人去县城办事了,听亲戚说藏族家对女婿很好,胜过自己的儿子。
我们几个在屋子里坐着,喝了碗奶茶,啃着七成熟的牦牛肉。此时,已是下午四点多了,去放牛的卓玛姑娘回来了,看她的身材和面向年龄应该不大。
亲戚和她媳妇的家人偶尔用藏语聊几句,我们几个听不懂,只好傻傻地坐着。
过了一会,亲戚说卓玛姑娘要去赶牛,问我们要不要去看看牦牛。坐在屋子里也没事可干,大家就跟着去了,卓玛姑娘骑着她放牛用的摩托车在前面带路,我们几个开着车跟在后面。
来到放牧的草场,满山是成群的牛羊,连片的小山丘显得有些孤寂,卓玛姑娘骑着摩托车在弯曲的羊脚小路上前行、赶牛,四叔和李积才过去帮忙了,杨正荣坐在车上玩手机,我披着大衣站在河边看着眼前想着远方。
天黑了,大家赶着牦牛回到了住处,将牦牛分开圈入简单的铁围栏中,成年牦牛圈在一起,哺乳期的小牛和母牛圈在一起。
忙完后,我们刚进屋坐下,亲戚的丈人和卓玛姐姐的女婿回来了,正好是吃晚饭的时间。
藏族的一日三餐基本上以肉食为主,他们再次端上牦牛肉,亲戚的丈人很热亲的给我们每人挑了一块大的,肉有点硬,啃不动,几个人只好拿起刀子削,亲戚告诉我削的时候刀刃要朝着自己,这是一种餐桌上的文化,藏族朋友很忌讳刀刃朝着别人。
肉还没吃完,他们又端上热腾腾的面片,面片是亲戚的丈人从县城买回来的。他们的做法很简单,将面片揪入煮过牦牛肉的汤中,蔬菜什么的都不放,小碗中能看到一层厚厚的牦牛油。
吃了几口,我感觉味道很特别,有点难以下咽,几个人苦着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为了不失礼数,硬是闭着眼睛咽下去了。
吃过晚饭,亲戚和他丈人谈了谈我们买牦牛的事,结果,牛价还是太高,我们就此别过,连夜赶回家中,好好睡了一觉。
眼看时间一天天过去,准备育肥的牦牛还没有着落,心里很是着急。回家调整了一天,我们再次发动人际关系,打听到了如愿的卖家。
第三趟,在一位藏族朋友的带领下我们长途跋涉前往青海的高海拔地区达日县。
进入牧区后,满山是连片的枯草,视野非常宽旷,大家看上去一脸轻松的神情,看着路边翻了的车留下的残壳,我的心始终是悬着的,一点也没有懈怠对安全事故的警惕,我必须对我的团队负责,尽我所能确保大家的安全。
路途越是遥远越容易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我会时不时下车检查车辆的运行状况,提醒杨正荣和李积才看好携带的十几万现金。
一路上,我们看到了成群的牛羊、奔驰的骏马、食草的野驴、灵利的黄羊、狡猾的狐狸、凶恶的狼,也经历了崎岖不平的山路和点不着打火机的沙丘。
高原的美
情彪
一曲轻谣
蓝空万里
一片枯草
骏马飞驰
一条冰河
牛羊成群
一汪清水
黄羊相伴
一道泥泞
胸心舒畅
(于二〇一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作于青海.果洛.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