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朕不是宋钦宗 > 一百三十一 秀州

朕不是宋钦宗 一百三十一 秀州

作者:江湖无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11:20:58 来源:书海阁

秀洲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美誉。

其沿海之地,多有盐场,为国朝最重要的食盐产地之一,其产生的利润,不可计数。

后世名贯中外的繁华大都市上海,此时便是秀州治下一个酒税务。

秀州城外,一众官员翘首以盼。

待赵桓下船,陈禾当先迎过去拜道:“臣知秀州事陈禾……”

“陈公何必多礼?”不等陈禾拜下,赵桓已经抢过去扶住,道:“数月不见,公清减了许多,秀州百姓有福了。”

“我等受任牧民,自当竭尽全力。”陈禾道。

“若各地官员皆有公之操守,吾何须大动干戈!”赵桓叹道。

相比初见时,陈禾瘦了许多,头发也多有花白。

算起来,陈禾今年尚且不足五十,都是累出来的,特别是上任不久治下爆发水灾,陈禾真是没日没夜的忙。

忙就算了,生活也是贫苦。

一日两餐不见荤腥,都是粗茶淡饭。

知州俸禄不低,然而陈禾把俸禄尽皆帮助危困,便连官服破了也未曾置办新的。

所以赵桓扶起他时,一眼就看到他袖口上的补丁。

和陈禾寒暄了两句,赵桓看向其他人。

随同陈禾出来迎接的,除了本州各级官员,还有愚任和萧嘉穗。

萧嘉穗不必多说,已经就任秀州兵曹,帮助陈禾整顿秀州防务。

愚任是来打前站的。

运送三千多人口南下,可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船只自然不可或缺,粮食必须足够,另外还要延请医师,准备药材,农具、工具、衣物等等,都是必须的。

好在东宫有钱了,只需要买买买……

进城路上,赵桓又叹道:“沿途所见,不论穷富,百姓皆面带笑容,此皆秀实公治政有方。”

“臣之本分,殿下何必再三言说。”陈禾谦虚一句,问道:“润、常、苏、湖四州官员空缺,未知中枢可有安排?”

“几地富庶,油水丰厚,各方争夺激烈,迟迟难以决断。

好在,吾多次上奏父皇,终于运作得仲偃公知润州,至于另外三地,随他去吧……”赵桓半庆幸半郁闷地说道。

按照道理,几地水灾初过,正当委派精干官员恢复经济,奈何朝堂衮衮诸公都看中了几地富庶,要从中捞一笔,千方百计想把自己夹袋里的人推上去。

你争我夺,各不相让,自然难产。

好在,润州知州终究是按照赵桓的意思,由刘韐接任。

其中固然有赵桓据理力争的结果,也有润州地理位置重要的因素。

江南运河终端,便是于润州入长江。

如果润州丢了,那么运河便被截断,粮草兵员转运耗费立刻暴增。

宋江打方腊时,以其水军厉害,完全可以随便找个地方渡江,直接进攻腹地。

然而为了运河之利,他只能选择打下润州。

“仲偃兄坐镇润州,方腊贼子声势再大,亦可覆手而平。”陈禾道。

“怕是没那么容易。”赵桓摇头道:“方腊死了,其次子方亳接掌明教后,行事颇有章法,恐怕不好对付。”

“哼,若非各地多尸位素餐之辈,何有方腊之患?”陈禾不满道。

赵桓摇头不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朝廷现状就是这样,非一个太子能够改变的。

便说缉拿方腊,睦州以及清溪县上下一直等到方腊死了方才出兵,大约是想抢方腊尸体得些功劳。

然而一千捕盗官兵,被区区百余人杀的全军覆没,白白当了回运输大队长。

实在无可奈何。

经过城门时,赵桓看了一眼城门,发现其包覆的铁皮锈蚀严重,多有脱落,里面的木板也腐朽严重。

再看城墙,城砖多有松动,墙体亦有裂缝。

这自然不能怪陈禾。

除非他特意破坏,才能四五个月的功夫让城防破成这般模样。

“秀州承平日久,城防败坏殆尽,臣上任后欲行修复,奈何尚未动工,便遇天灾,只得暂时搁置。”陈禾道。

赵桓表示理解,问道:“钱粮可有缺项?”

“本来筹集了八千贯,足够使用,此次已经全部用于救灾,只能设法筹集。”陈禾道。

赵桓道:“无需为此忧虑,吾留于秀州八万贯,用于修整城防,训练军兵。

再与你八百贯,用于生活开支。”

看陈禾要拒绝,赵桓抬手阻止,道:“来日方长,莫要计较一时长短,当以保存身体为要。似公这般清苦,如何能够坚持到吾登基之时?”

“多谢殿下。”陈禾抹着眼睛道。

赵桓尤不放心,看向萧嘉穗,道:“这八百贯钱由民丰掌管,须得保证秀实公衣食不缺。”

“喏!”萧嘉穗应下。

他也被感动的不轻。

萧嘉穗出身皇族,家教不俗,然而他自己性格豪气,很有古代游侠的风格,最讲究士为自己者死,当然见不得这等礼贤下士的情景。

进了城,人来人往颇为热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沿途百姓见到陈禾,都主动来见礼。

全部发自真心,没有一个不情愿的。

到此不足半年便有如此人望,能力和品德缺一不可。

到了衙门,各自落座奉茶后,赵桓又道:“秀州多盐场,按理说钱财不缺,为何秀州赈灾不能自给自足?”

“殿下不知,这盐利丰厚,却与地方官府无半点关系。”陈禾道。

国朝盐制因循五代旧法,行官商并卖制,规定或官卖、或通商得各随州郡所宜。

于是划分官卖区与通商区,大抵以沿海州郡为官卖区,内地州郡为通商区。

官卖区内,盐斤听由州县给卖,每年以所收课利申报计省,而转运使操其赢,以佐一路之费。

一言以蔽之,秀州产盐的利润全归转运使,和知州衙门一文钱关系也没有。

“本朝盐业生产则沿用唐代旧制,设立亭户户籍,专事煮盐,规定产额,偿以本钱,即以所煮之盐折纳春秋二税……”陈禾继续解释道。

“等等,此时盐业生产,乃是煮海煎盐?”赵桓问道。

“确实如此,臣多次去看过。”陈禾道。

貌似不小心发现了一个利润惊人的买卖呢,赵桓沉思起来。

煮盐成本高昂,直接换成晒盐,肯定能够大发利市。

然而如何操作,还要仔细考量。

交给朝廷,凭白便宜了各级官吏,其实对朝廷益处不大,百姓也难得实惠。

自己操作的话,堂堂太子总不能去卖私盐,那也太跌份了。

喜欢朕不是宋钦宗请大家收藏:(wuxia.one)朕不是宋钦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