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憨福 > 第268章 县令

憨福 第268章 县令

作者:旱地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7 14:39:56 来源:书海阁

本以为能得一笔赏钱的牙婆,心知自己被两个丫头利用了,赶紧赔罪要带走两人。

不过现在再由不得她了。

吴丽梅令人带牙婆下去喝茶,两个丫头留下。

大喝:“来人,带她二人去观刑。”

所谓观刑,就是观看下人被打。

被打的人,是出卖吴音薇情况给外人,结果人家扮成吴音薇来行骗。

吴丽梅令刘妈排查所有下人,把出卖主子的人聚在下人住的院子,先每人打二十大板,再看情形轻重分别处置。

两个丫头脸色大变,葛家人竟不按她们设计的套路走,愣愣地被拖往行刑的地方。

她们原本想着,葛家肯定会急着知道吴音薇的事,她们先想办法让葛家留下她们,然后再说出自己编好的话,谁知葛家连问都不问,两个人一下子懵了,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还没到行刑的地方,远远已听到哭喊求饶声,还有板子打得噼啪作响的声音,两个丫头腿软了,胆子大点的一个,叫喊着她们现在不是吴家人,葛家没有权力处置她们。

拖着两个丫头走的婆子,只管往前走,不搭茬,两人哭喊着死命往后缩,婆子不耐烦,干脆扯下她两个的腰带,绑住她们的嘴巴,扛着进了行刑的院子。

葛家待下人宽厚,很少动板子,这回是动了真怒。

就是打板子,行刑时都塞住被打人的嘴,以免惊了主子,吴丽梅特意吩咐,尽量打得人大喊大叫。就为吓唬两个丫头。

那个大胆的丫头说的没错,她两个虽以前是吴家奴婢,可现在被卖,葛家再是吴家姻亲,也不能随便对她们动刑,吴丽梅也想到了这点,先来这一招。看能不能吓唬到她们。

看着一个个被打得皮开肉绽。血糊淋漓的屁股,两个自小跟着吴音薇,从没吃过苦头的小丫头。再也经不住惊吓,晕了过去。

婆子用冷水泼醒两个丫头,扯着两人头发,硬生生让她两个看完行刑全过程。这才拖已吓傻的她们回到吴丽梅跟前。

吴丽梅冷冷问道:“你两个有没有话要说?”

小丫头哪还有什么心思设计圈套,将事情经过一五一十讲得清清楚楚。

正如葛凯武猜的那样。前往京城的路上,粟倩旧话重提,说进了京城就央求二嫂给吴音薇找门好亲事,吴音薇不肯。

粟倩怒道。这可由不得你,以前咱们呆在村里,这事只能说说而已。往后咱们住在京城,自然要按京城的方式生活。

吴音薇不再吭声。

吴家人晚上投住一家客栈。吴音薇趁着半夜大家都睡着了,偷偷起来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不小心弄出动静惊醒两个丫头,怕丫头说穿,她只得带丫头一起离开,告诉丫头来投奔三姑。

三个人往白水镇方向来,遇到难民潮,盘缠被抢光。

有趁乱拐带人口的人贩子看中她们,觉得两个小丫头比较好接近,就从小丫头那里着手。

平时吴音薇喜欢单独行动,她配的丫头形同没有,那时三个人都是饥肠辘辘,人贩子一番挑拨,丫头觉着吴音薇会像往常一样丢下她们,干脆先下手为强,两人合伙将李音薇卖了。

谁知吴音薇在人贩子接近之时已心存戒备,见两个丫头神色不对,先偷偷避开。

人贩子哄好两个小丫头,回头没了吴音薇的人影,一气之下强行掳走两个小丫头,转卖几手,两个小丫头最后落到现在这个牙婆手里。

两个小丫头自小被卖进吴家,从没吃过苦头,也很少出门,娇生惯养着长大,哪里知道外面世界的复杂,落到人贩子手里,挨打受骂是常事,真是生不如死。

那天有一个富户要买人,找到牙婆,牙婆带着一干人等去富户家里。

路上,两个小丫头看到吴音薇的画像,没有吭声,想碰碰运气,看能不能被富户买下,再过回原来小姐般的日子。

谁知那家挑选的是粗使丫头,她两个打心眼里不愿意,人家看她两个也不像能干粗活的,问也没问。

没有卖掉,牙婆又要浪费钱粮养活她们,两个人也知道回去少不了挨罚,她们再也不想过这样的日子,想着先脱离牙婆再想办法。

再路过画像时,两个小丫头说认得画像上的人,能给牙婆挣一笔赏钱。

牙婆怕有诈,让两人先说出画中人的下落,两人就说,葛家人最恨人多嘴,她两个曾是葛家姻亲家的奴婢,画像中人的下落,要是由牙婆说出,牙婆不但赏银拿不到,还会受苦头。

她们说的这种情形,牙婆也碰到过,就信了一半,实在想得到丰厚的赏银,牙婆想着试一试也无妨,能得到赏银更好,得不到,反正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吴丽梅让人唤来牙婆和小丫头对证,证实小丫头并没说谎。

再问小丫头在哪里被掳走,两人却说不清。

她两个从没出过远门,又懵懂无知,这也情有可原。

葛天俞给了牙婆一笔赏银,让她带着自己找到卖给她丫头的牙婆,按这个方法,一个一个倒着找,最后抓到那个人贩子,迫使人贩子供出骗小丫头的地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难民已被安置,那个地方已没有人。

走访附近村镇,找遍周围荒野,没找到人,吴音薇没了音讯。

葛天俞将人贩子和两个丫头交给官府,说小丫头是吴将军家的逃奴,两个小丫头被处死。

大雨过后,灾民慢慢开始返回原居地,朝廷赈济的钱粮也运往灾区。

难民聚集多的地方,经朝廷核实后也拨来钱粮。

朝廷还发明文,良平镇及周边几个镇,因地势太低,已不适合居住。这几个地方出来的灾民,就近在避难的地方安置。

要是难民聚集太密集,按情况分出一些迁去居民稀少的地方,那些无主的土地,按比例,或卖,或租。务必使灾民安居安置地。

按人口多少设立村镇。三年内不用交赋税,不用服徭役,灾民子女上学。无论官办学堂还是民间私塾,三年内束脩减半。

葛家庄周边地带,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就是葛家庄,以葛家庄为中心。越远人口越少。

从白水镇到葛家庄的一路,这两年也添了些房屋和住户。却也只限于路边。

路两边往远处延伸,荒地基本无主,正符合安置灾民设立村镇的条件。

身为坐地户,葛家帮助官府安置灾民。捐钱捐物施医赠药义不容辞,也在所难免,当一纸任命书送达葛家时。一家人都难以置信。

而来送任命书的是郓城县的县令本人夏呈祥,更加不可思议。

有葛仲嗣这位大神在跟前。夏呈祥不敢托大,对葛仲嗣恭敬有加,对葛家人也非常客气。

葛仲嗣虽已退休,可多年的人脉还在,要是惹得老人家不满,人家一句话,就能让他这个小小的县令官位不保。

夏呈祥能亲自来这个偏僻的小村庄,也是经过仔细调查的。

听夏呈祥宣读完任命书,葛天俞如实禀报:“大人,我不敢有隐瞒,我是被父亲临终弃绝的人,没资格任镇长,当年迁来这里时,在白水镇有备案。”

“哼!”葛仲嗣冷脸。

想起大哥临死前做的恶事,葛仲嗣就气不打一处来。

夏呈祥道:“我看过你家的卷宗,你被父临终前弃绝的事,我已核实过,是你父亲不慈,我已上报省府,弃绝书作废,你有功名在身,有资格担任官职。”

在场的人当场震惊,

葛仲嗣心知肚明,县令这样做必有目的,而且没有说实话。

良平镇现在还是汪洋一片,当年存的文档已被水淹,就是知道当年事的人,有多少人逃过水灾活下来还不知道,活下来的也不一定就来了郓城县,能核实情况的机率低之又低。

葛仲嗣很不客气:“拿省府的批文来看。”

安置区的镇长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安置的好了,是县令的功劳,出了差错,受罚的是安置区的镇长,葛仲嗣怕夏县令哄骗葛天俞。

别到时候一切安置好了,将葛天俞丢在一旁还是小事,要是县令以弃绝书为借口,再治葛天俞个瞒报实情之罪,那可就冤大了。

夏呈祥没想到葛仲嗣这么较真,心里恼怒,可也不敢露出声色。

他这次亲自来,确实有求于葛家。

只得忍气道:“我已上报,批文很快就到。”

葛仲嗣冷脸:“那就等批文下来再说,大人要有事自管去忙。”

这就是下逐客令了。

夏呈祥呆住。

他倒是真有事,可他要办的事是和葛家有关,要忙也得葛家配合他才有得忙。

朝廷早几年就发文,发展各地特色,提高国库收入,别的地方各个都找出了特色。

就说临近的钿阳县,由于水土的原因,盛产一种辣椒,红嫩鲜艳,味道辣中带甜,无论做为主菜还是配菜,都能出上好佳肴。

再比如另一个邻县咸阴县,棉花的花绒纤维比别的地方长,织出的布也比别处的要好,韧性好而柔软,价格高。

每到秋冬,邻县上交的银钱之多,看着让人眼红,邻县的县令,已连着两届高升。

自己这个郓城县,大多为山陵,山陵却也不高,只长一些低矮杂树,既小又不成材。

而且因土地贫瘠,近些年很多人外迁,人口越来越少,少得可怜的耕地也渐渐变成荒地。

葛天俞迁来之前,夏呈祥就在这里任县令,葛天俞来这里五年,夏呈祥已任满两届县令,由于没找到本地特色产业,上交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少,不但升迁无望,官职也有可能不保。

更倒霉的是,难民像着了魔一样,不往富庶的地方跑,偏偏往郓城县这个鬼地方挤,朝廷发文要就地安置,郓城县还就最符合安置条件。

朝廷拨来那些钱粮,也只是杯水车薪而已,哪里够安置难民,还不得他自己想办法解决。

县库里的存货已捉襟见肘,哪来那么多的钱粮。

要新设村镇,得先选好地址,经过调查,夏呈祥才发现,本县最好的一块地方,荒地多山陵少的一块福地,竟被外来户葛家买下。

这几年葛家日子越过越红火,围绕着葛家庄,人口越来越多,耕地也越来越多,很有越来越发达的趋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也怪不得夏呈祥多年来固步不前,他脑子确实不灵便。

福地这个说法,是葛凯琳和绪欣毓人为制造的,已小有名气,连外省的人都闻声而来,堂堂本县的县令,直到现在才知倒有这么个福地,还自作聪明地认为,是葛家买了福地,而不是葛家来之后才有的福地。

夏呈祥着人调查葛家庄,发现葛家庄的产业,都是本县原来没有的。

本县有成衣行,却没有制衣坊,成衣行卖的衣物都是从别处进货,花样贫乏,根本不能和葛家庄的制衣坊比。

本县有粮铺,粮食品种却没有葛家粮铺多,葛家粮铺很多粮食,是本县以前没见过的。

本县有饭店,大多也只能入口,味道和花样,比葛家饭店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本县养羊的家户很少,养羊也是为了羊肉,织羊线衣这种事,根本没人想过。

本县没有胶泥场,葛家不仅有胶泥场,制作的胶泥像比别的地方精致许多。

本县虽大多为山陵,却不产木耳,葛家山上不但产木耳,听说摘的还很频繁。

葛家庄有怎么多种本县没有的,随便拿出一样做为本县特色,都能为县库增加收入,为他的官职带来好处。

夏呈祥本想利用职权直接令葛家贡献一项产业,是县丞提醒他,先查查葛家背景好一些。

原本对县丞的话,夏呈祥不以为然,谁知这一查,葛家还真不是他随便惹得起的。

不止京城里的吴将军是葛大夫人的亲哥哥,光面前坐的这位冷脸老人,他就惹不起,更听说还有一位身份神秘的年轻人,面冷心狠,只和葛家关系亲密,其他人任谁都不放在眼里。

思来想去,夏呈祥想到一个主意:将灾民安置在葛家庄周围,改葛家庄为葛家镇,任命葛天俞为镇长。(未完待续。)

喜欢憨福请大家收藏:(wuxia.one)憨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