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水浒终结者 > 第72章 登基筹备

水浒终结者 第72章 登基筹备

作者:江湖无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06:19:43 来源:书海阁

野草蔓延,杂木丛生,鸟雀筑巢,鼠兔伏蹿。

南唐皇宫曾被宋兵纵火焚烧过,又废弃许久,现今房屋大多坍塌,残留的断壁上,还能看见刀斧痕迹。

想到繁华一时的南唐就此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方天定不禁心有所感。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壮美江宁府。望旧都,意踌躇。伤心南唐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卢襄立刻道:“太子殿下心怀天下百姓仁义,真乃仁义无双。”

这马屁显的有些刻意,让刘韐很不屑。

虽然方天定必然会被册封太子,只是现在还不是没登基呢么,开口叫太子好么?

于是,刘韐说道:“太子殿下,这地方只有些地基了,宫禁还修在这里么?”

仔细勘察一番,方天定道:“重新选址吧,实在不行就在城外建宫禁。”

南唐皇城不但残破,而且被民宅侵占了许多,与其费力气拆迁,不如另行择址。

毕竟,皇宫建设耗资巨大,能省一点拆迁费总是好的。

两人躬身领命。

刘韐被调来负责建国筹备,卢襄作为府尹协助。

这两个人能力都不错,想必不会有纰漏。

两人继续奔忙,方天定回到了方腊行在。

方腊招手道:“来的正好,我等正因为国号犹豫不决,大郎可有意见。”

方天定问道:“诸位可有意见?”

在座的都是有学问的,有刘民生,胡安国,蒲文英等人。

胡安国乃是刘民生邀请而来编撰字典的,来了看到义军兴盛,半推半就投效了。

他精通《春秋》,所着《春秋传》成为后世科举士人必读的教科书,又着《资治通鉴举要补遗》一百卷,《文集》十五卷。

其文学造诣,不在刘民生之下。

就国号问题,大家已经争执了许多天了。

从大军开到江宁府就开始争执,到现在也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国号事关重大。

中国乃是国名,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这在明朝之前不容反驳),秦、汉、唐等则是国号。

要建国者,须确定国号。

对此,三人各有己见。

蒲文英认为义军起于清溪县,提出了“清”这个国号,又因东南属于吴越,或可沿用吴越两个国号。

胡安国根据循谶语义原则提出了“元”,取《易》中的“大哉乾元”,元为首,为刚。

刘民生则认为方腊实际发迹于摩尼教,又因为摩尼教别称明教,方腊乃是教首,或可定国号为“明”。

看到三人争得面红耳赤,方天定不由担心他们会不会打起来。

“嗯哼。”清了清嗓子,方天定说道:“我军兴起,实乃上应天意,故改江宁为应天府,是为京师。

既然上应天意,当如日月普照,泽批苍生,便定国号为明吧。”

一句话,解决了两个问题,根本没有征求三人的意见。

方天定又道:“国号既定,年号便以黄帝诞辰确定,全称黄帝历某某年,简称黄历某年,此年号通用,我国不灭,年号不改。”

“善。”方腊颌首,道:“如此方便不少,省得儿孙胡闹,三天两头改年号弄的人头晕。”

年号这玩意,基本每换一个皇帝就要换。

有的皇帝屁股一拍,会换许多个年号,比如赵佶,就用过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六个年号。

神经病吧?知不知道老百姓头多大啊?

所以,方天定直接定黄历,一劳永逸。

皇帝和太子都同意,其余人自然只能接受。

方天定又道:“我封王,便为燕王吧。”

自己给自己封王号的,从古至今也就方天定一个了。

然而没人觉得不妥。

方腊的存在感,实在不强。

胡安国点头,道:“古燕地所在,便为辽国中都,若不想做个有名无实的王,须得打到辽国不可。”

刘民生道:“从王号可知太子大志矣。”

除了两人说的,还有一层意思。

后世,有一个大名鼎鼎的燕王朱棣。

朱棣的成就,不比汉武帝唐太宗差多少,方天定也想借此勉励自己超越朱棣。

方天定继续说道:“除了国号,年号,还要国旗,便以“五星出东方则利中国”,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为标识。

还需军旗,军旗便以刀剑与犁为主,意“用刀剑开拓犁田”。另外,国歌军歌你们再议。”

三言两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方天定说道:“各位,诸事繁杂,容不得扯皮,当定则定,从速从简。”

在怎么从速从简,方腊举行登基大典也要一个月后了。

登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皇宫、车驾、衣冠都要一一制造,各部旗号、印信必须齐备,中枢官员任命更是让人头疼。

没有个把月,根本搞不定。

好在方腊身体不错,也还等得起。

刚出了房门,叶贵走了过来,说道:“太子,皇后娘娘召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义军上下的状态转换很快,虽未称帝,却已经改口了。

皇后娘娘,自然是说的方天定母亲邵氏。

方腊忙,邵氏也不清闲。

作为后宫之主,邵氏也要接见安抚各将官的女眷。

方天定见了邵氏,行礼问安后,落座。

邵氏道:“大郎,你父虽然年纪颇大,身体还是硬朗,有人劝我为他纳些嫔妃,你觉得如何。”

方腊已经七十一,真的是老人了。

只是骑的烈马,提的大刀,吃嘛嘛香,身体倍棒。

这给了一些人错觉,他们觉得可以献女儿上位,所以来劝邵氏。

于是便有了邵氏的话。

方天定道:“娘,何人进言给父亲纳妾的?”

纳妾,这个词本是平常,然而用在这里却很严重了。

妾,不如奴仆,只是财产,毫无权利。

嫔妃可不是妾。

见邵氏不说话,方天定继续说道:“爹七十有一,身体硬朗,乃是因为不爱女色的缘故。

色乃刮骨钢刀,若是沉迷进去,父亲这年龄也撑不了两年。

如今天下未定,儿子要在外征战,父亲坐镇中枢,父子齐心,内外无忧。

若是父亲有恙,内部平生波折,说不得要坏了大事。”

方天定这话是真心的。

目下义军不过占据东南之地,远远说不上高枕无忧,以后的南征北战少不了。

方天定可不想被繁琐政务牵绊住了手脚,还是沙场征战来的爽快。

这样的情况下,方腊当然是活的越久越好。

邵氏叹道:“只怕有人说为娘善妒。”

“任凭别人说,只要爹不说,尽皆无妨。”方天定用一句话斩断了方腊的性福生活。

“便如此吧。”邵氏叹了一句,又道:“大郎,你可有中意的姑娘?算算,你也有二十九了,平常人家,你的孩儿也该不小了呢。”

老方家传统晚婚,方腊四十岁那年吃了嫩草,娶了十八岁的邵氏,生了方天定、方亳、方百花三个儿女。

方天定前期忙着操练个人武艺,后来又帮着方腊管理摩尼教,一直没来得及说亲。

眼看要做太子了,东宫空虚可不是好事。

储君事关国本,若是方天定登基了还没有儿子,内部难免生乱。

只是方天定也不知道如何回话,低头不语。

邵氏又叹了口气,说道:“太子宫中不能空着,我便替你挑选几个吧。”

方天定回道:“但凭娘做主,只是太子妃须得我确定。”

“可以。”邵氏应下,又道:“替你生了儿子的,便是太子妃!”

说了家事,邵氏又道:“眼看皇宫建造,宫内须得许多宫女,我欲从烈属中选择那些不改嫁的,同时把那些孤儿接进宫中培养,你意下如何?”

方天定愕然,他倒没想到邵氏能有这番见识。

甄选宫女,可是劳命伤财的活动,除了少部分想借女儿幸进的,百姓大多都不情愿。

用烈属充任,既可以免于滋扰百姓,也可以解决烈士遗孀的生活问题,真的是一举两得。

如此两便的事,方天定如何会不同意。

又说了些筹备的杂事,方天定告辞离开。

喜欢水浒终结者请大家收藏:(wuxia.one)水浒终结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