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水浒终结者 > 第317章 流言动人心

水浒终结者 第317章 流言动人心

作者:江湖无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06:19:43 来源:书海阁

福州城外,王二佝偻着肩膀,排队进城。

眼看年底了,家里还没有余粮,必须打些短工以贴补家用。

“喂,王二!”

听得叫声,王二回头看去,原来却是同村的黄大。

这黄大常在福州城里帮闲,消息灵通,口舌灵便。

两人见了礼,黄大道:“王二,你知道么?”

“什么?”

“据说,国朝在东边三百里发现了一个大岛,那岛大啊,长八百里,宽三百里哩!”

“哦。”

“你别哦啊!我跟你讲,那岛那么大,却没几个人,国朝正在招人开垦种地哩。”

“真的?”

“当然,这是衙门里说的,还能有假?

我给你讲,朝廷招人,给房给地,每户十亩起,都是小楼房,还有农具、种子、无息贷款……”

王二心动了。

福建路的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九成陆地面积为山地丘陵地带,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

王二家本没有田,他咬牙开了两亩山地。

然而,暴雨冲刷必毁,小雨无法存水,天旱田旱,多数年景,都是颗粒无收的状态。

像他这样的人,福建路里多不胜数。

于是,王二问道:“我若去,可能选上?”

黄大道:“有甚不能?那岛那么大,没有百万人如何填的满?”

王二一咬牙,拜道:“劳烦兄长引路,我要去!”

黄大扶起,道:“莫急,虽然消息传出,然而朝廷并未招募人手,兄弟且回家与爹娘商议,待消息确凿,我自通知你。”

“多谢兄长!”

王二拜谢,工也不做了,径直回家去了。

想这黄大是同村人,不会骗人。

这穷日子,也看不到个头,不如换个地方搏一搏。

城内,四海杂货铺前,小二不断喝道:“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流求来的白糖,洁白如雪,甘甜无比,价格便宜啊!”

“小二,来斤白糖。”

“好勒,客官稍待,马上就好。”

“小二,这流求是甚么地方?”

“流求啊,就在海外东边三百里处,那里的盛产白糖,据说都是用铲子从地上直接装袋运来的。”

“嗨,这么邪乎?”

“嘿嘿,客官慧眼如炬啊!其实啊,流求最宜种植甘蔗,因此产糖颇多。

据说啊,朝廷占据流求不久,正要招募人手垦殖……”

吧啦吧啦中,小二安利了一波流求的好处。

能买的起糖的,定然是家境不错的。

然而听到一系列的优惠,特别是考虑到制糖的前景,这人心动了。

黄大劝王二,小二洗脑客人,不断在福建路发生着。

迁居流求,分田种糖,已经在福建路卷起了风暴。

田地啊,是多少人苦苦追求而不可得的。

不过,人人都在说,却没有官府布告,似乎是流言。

其实不是,这一切的源头,都是朝堂之上的真实的方案。

话说要从头说起。

李纲坚守沙县,使明军不得寸进,后来明军主动撤围,李纲自然得知宋军大败于宿迁的消息。

未过多久,有使者持方天定令旨到来招降。

因明军军纪森严,不害百姓,内心对赵宋也是失望,李纲便降了,后又入朝觐见。

“罪臣李纲,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两军交战,各位其主,卿起来说话。”

“谢主隆恩。”

方天定放眼看去,仔细打量这个历史中的擎天巨柱。

此时,李纲不到四十岁,面容颇显苍老,隐有愁苦之意。

方天定问道:“卿久居福建,当知本地困弊之处,且说朝堂诸公听,以为朝廷施政之补遗。”

李纲道:“福建路山多地少,人口众多,大多民众困苦不堪。

便如臣在的沙县,方圆百里,在册户籍三千余户,在册田亩不过四万亩,其中多山地坡地,灌溉艰难,收成不过三五斗,实在难以养家活口。”

祖士远道:“平均一家超过十亩地,数量不少啊。”

李纲道:“此乃平均,县中豪强不过三十余户,占据田土超过三万亩。

隐没的人口,大概有三四千户,田地约有万余亩,算下来,平均每户不过五六亩地。

因战事连绵,县中催课甚急,破产者不计其数。”

方天定问道:“对于恢复生产,振兴经济,卿可有腹案?”

李纲道:“轻赋税,休养民力;修水利,广造良田;清吏治,已树官府威信;打击豪强,严禁土地兼并……”

说了自己的主张,李纲继续道:“国朝赋税已经无法再低,吏治也是清明,然而为何不打击豪强,臣不明白。”

方天定道:“打击豪强,可治一时土地兼并,却不能永世无忧,其根本,还在于给百姓更多出路。”

若论防止土地兼并,当属新中国。

土地国有化,均分田地,六十年未有地主出现。

只是社会发展,小民小户,种地远没有打工挣钱,因此抛荒者甚多。哪怕免了农税、发放补贴也是无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为了保证粮食安全,不得不修改政策,鼓励土地流转,人为制造种田大户出来。

概因粮食乃立国之本,不可轻忽。

为了防止后世的尴尬局面,方天定已经下令改变田地政策,从军授田,将改在国外之地。

比如正在规划的流求、准备拿下的耽罗、琉球、占城等地。

同时,也要吸引无地农民迁徙海外,再吸收农民由农转工。

如此,哪些寄生虫一样的豪强,为了土地不空置,必须降低租税。

因为粮食是刚需,种田永远都会有利润的,只看土地多寡以决定利润大小。

而且为了防止土地抛荒,方天定打算推出法律,规定土地抛荒超过两季者,收为国有。

如此,哪些大户想把土地闲置也不能。

听了解释,李纲道:“臣亦知流求大岛,想必可以移民无数。

只是强制移民,怕是百姓不愿,多有祸端。”

方天定道:“冯喜,说说计划。”

冯喜道:“臣受命,已广派耳目,宣扬流求之好,已诱其心。

待百姓心动,我等暂缓等待,再言名额有限,以焦其心。

火候足够,明贴告示,百姓自然踊跃。”

李纲拜道:“所谓强力不如利诱,此计甚好。”

于是,便有了开头那一幕。

方天定又道:“朕授卿为福建路至流求岛移民转运使,负责移民招纳、转运事宜。

卿先去流求,查探实情,并与流求总管侯蒙商定选址筑城事宜。”

“可是茅山书院的侯愚任?”李纲脱口问道。

方天定倒未曾料到李纲还是侯蒙的迷弟,不过,只要不耽误事情,其实无妨。

喜欢水浒终结者请大家收藏:(wuxia.one)水浒终结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