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水浒终结者 > 第243章 秋收

水浒终结者 第243章 秋收

作者:江湖无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06:19:43 来源:书海阁

中秋,阖家团圆之时。

对淮河两岸的普通百姓来说,这个节日很重要,却也不那么重要。

概因现在是秋收时节,一年中最忙最重要的时候。

一年辛苦的成果,就看这十多天,能不能过个好年,就看秋收多寡。

天刚蒙蒙亮,盱眙县下马背村,村民杨二正吭哧吭哧地磨着镰刀。

屋内,浑家正忙着做饭。

不一刻,四把刀磨的雪亮。

“孩儿他爹,吃饭啦!”

听到浑家呼唤,杨二洗手进了屋子。

两间茅草房,一间是卧室,里面只有两张床,一间厨房,吃饭就在厨房里。

饭菜已经摆上了桌子,白米饭、白菜萝卜炖肉,颇为丰盛。

十岁的大娃,六岁的二丫都坐在桌子边,刚足月的幺儿放在篮子里睡的正香。

看着幺儿,杨二感叹道:“这小东西算是赶上好时候了,以后总缺不了他的吃穿。”

浑家闻言动作一顿,眼里不由自主地冒出了泪花来。

杨二看到,自觉失言,忙道:“吃饭吧,收了稻子卖了,给娃儿做些新衣服。”

浑家抹了抹眼睛,给家人添饭去了。

家里三个孩子,幺儿其实排行第六。

老二是个男孩,一岁时夭折,老四是个女娃,养不起送人了,老五是个男娃,还是因为养不起,没送出去,不得不溺死。

但凡能养活,谁家会把亲生儿女送人或者溺死?

只是杨二原本为佃户,没有自己的田地,租佃六亩田,只能落下一成收入。

两口子再打些零工,勉强养活四个人。

再多,吃的倒是能够找到,大不了草根树皮果腹,也能将就着活。

只是丁口钱实在没办法,官府都是认钱不认人的,敢欠账,卖儿卖女关大牢,全家一个别想活。

刚怀上老幺时,也是不想要的,幸亏明军打了过来。

不但给他家分了十亩地,还提供了无息贷款五贯钱,生下老幺时,又给了一贯钱一旦米,十斤肉两只鸡,的的确确是救了一家人的命。

吃了一阵,杨二说道:“如今战事激烈,也不知道结果如何,若是国朝危急,我也参军去。”

浑家闻言一愣,叹了口气,却没有阻止。

虽然舍不得,却也知道不好阻挡。

若是赵宋打回来,全家又没好日子过了。

吃了饭,一家人全去地里了。

感谢老天爷,基本风调雨顺,稻谷产量喜人。

一亩三石没问题,交了税,还有二十余石,足够一年裹嚼。

两口子先割出一块空白,放下幺娃睡在那,随后腰也不抬,埋头割谷。

老大跟在后面,把割下来的抱在一起,老二捡落下的。

一家人分工合作,忙个不停。

趁着换气的功夫,杨二说道:“孩子也不小了,等稻子卖了,再起两间房。”

浑家不无担忧地说道:“今年丰收,不知道谷价跌到多少哩。”

杨二哈哈笑道:“这却不用担心,官府保价收粮,保底一贯一旦,也可抵偿贷款。”

“等明年学堂建起来了,两个大的都送去,也好过做睁眼瞎。”

“二丫也去?”

“去,家里又不缺那口吃的。”

说着话,两口子的动作愈发快了。

不止这两口子,江淮地区所有百姓都在忙着收割。

收割完还要脱粒、晾晒、发卖或者存储,接着还要秋耕,前后没有十几二十天,是忙不完的。

应天城外,侯蒙锤了锤腰,叹道:“这才割了一亩地就不行了,实在是老了。”

刘民生哈哈笑道:“愚任老弟,你是缺乏锻炼啊,我告诉你。”

侯蒙索性站了起来,道:“没办法,平日里只顾着写文章了,早不做农事许多年了。”

侯蒙不过三十五六,足比刘民生小了三十。

侯蒙文章写的好,文名满天下,所以,名士是不用下地的。

就算他要去,他的学生也不得让啊。

刘民生道:“愚任老弟,你要是想在仕途上有作为,这农事必须精通。

秋收伊始,陛下亲自动镰,皇后更是收了一亩地,你看满朝上下,谁个不下地?”

侯蒙撇嘴道:“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焉,这收揽民心的功夫,实在是了不得啊。”

刘民生道:“若赵宋有这心思,你我还不是在家教书,如何能到这里?”

“也见的是。”侯蒙叹了一句,复又问道:“老兄,何故一直袖手旁观?”

从始至终,刘民生老先生都是指手画脚,却没动镰刀一下,让侯蒙好生不爽。

刘民生道:“我只做学问,不做官,做这些何苦来哉?”

理直气壮,竟让侯蒙无言以对。

侯蒙闻言十分无奈,却终究抵不过心中的功名利禄,继续埋头割稻。

越州,古筑村,一队三十余青壮男女走了进来。

里正黄云早看的清楚,却并不担心。

不远处的铁矿上,有两千军兵驻守,哪个不开眼得蟊贼敢来讨野火?

这群男女也不搅扰,径直走向田地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黄云好奇他等来历,便也跟着去看。

不一刻,到了天里。

白花花一片,好似天空的云朵,煞是好看。

古筑村四百多亩地,全部租出去种了棉花。

看这群男女开始采摘,黄云急忙阻拦,道:“各位,这可是有主之物,何故采摘?”

为首一人笑道:“好教长者知晓,我等都是受雇而来,非是盗采。”

“黄里正,都是我带来的,不用担心。”

黄云回头一看,原来却是这片田管事的余温。

看了一阵,黄云按捺不住问道:“余管事,这棉花产量如何?”

余温笑呵呵地回道:“像这等山地,亩产五十斤吧。”

黄云诧异,道:“如此低的产量,能有收益?”

余温笑容不变,道:“黄里正有所不知,这棉花产量不高,价格却不低,能有粮米的八倍呢。”

嘶~黄云倒吸一口凉气。

如此算来,一亩地收益四五贯,直比上等水田啊。

余温解释道:“现今棉布销量打开,棉花价格一涨再涨,非得有千万亩地栽种才够用。”

黄云听了,暗暗咋舌,旋即想到自己穿的衣服便是棉布,又觉得释然。

只是按捺不住好奇,问道:“不知何人如此大的手笔,租下了如此多的田地用来栽种棉花?”

余温道:“其实这不是秘密,我等都是为皇后效劳的。

因为宫中用度紧张,太子便给皇后出了这个主意,一共一百三十万亩土地,能收棉花二百万石哩。”

皇后,百万亩,二百万石,只听得黄云头晕目眩,不能自己。

本来他想把田地收回自己种的心思,也烟消云散了。

只是,这么厚的利润,真的舍不得啊。

余温似是看出黄云的心思,笑道:“待到三年期满,皇后便不会再种棉赚钱了,黄里正若是有心,早做准备才是。”

黄云立刻心动,连问是否属实。

比珍珠还真,全无虚假。

丰厚利润的诱惑,让无数人想改种棉花,然而,必须先学习种植技术。

宰相府里,一群文吏噼里叭啦地拨着算盘,忙着核算各地汇报来的产量。

全国千余万人口,四千余亩土地,预计能够收获秋粮六千万石,税收粮食一千二百万左右。

不过,粮食还未入库,刘韐是轻松不了的。

喜欢水浒终结者请大家收藏:(wuxia.one)水浒终结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