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水浒终结者 > 第214章 钱和银行

水浒终结者 第214章 钱和银行

作者:江湖无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06:19:43 来源:书海阁

方天定领着一万军队,沿水路走了两天,终于到了应天城外。

虽然是大本营,但是只有一万驻军,实在是寒酸。

因此,击退宋军过淮河的意图后,方天定调拨了一万军队回来。

秦淮河的码头上,刘韐为首的朝臣正在等候。

其实来的官员不齐。

六部尚书只来了两个,侍郎来了八个,加其余各级官员,一共才八十来个人。

非是不想巴结太子,也不是不给太子面子,而是真的太忙了。

前线各处大军五十余万,事情千头万绪,个个都忙成狗。

若非宰相不来,太子颜面无光,便是刘韐也不想来的。

看到方天定下船,刘韐等人行礼道:“拜见太子殿下!”

方天定跳下马,扶起刘韐,道:“众卿免礼,且进城说话。”

叙礼完毕,众人进城。

武校学员沿着街道一字排开,为太子提前清道。

街道主路上没人,然而学员身后,有许多的围观群众。

大多是妇孺与老弱,男子只有半大小子和四十以上的,年轻男子根本看不到。

五十万大军,加上数十万民夫,早把精壮男子抽调一空了。

方天定骑在马上,不断向着两侧挥手致意,引发了一阵又一阵的欢呼。

特别是那些大姑娘小媳妇,着实被迷晕了不少。

方天定却没在意这些,仔细打量着两侧细节。

门店基本都开着,虽然没有顾客进出,然而掌柜伙计都在门外看热闹。

说明市面一切正常。

因为若是大规模倒闭,这些人是绝对没有心思来看热闹的。

两侧百姓,也都是喜气洋洋,不见忧虑。

当然不会有忧虑了,淮河战线捷报刚来,百姓心气都高的很。

最重要的是,百姓们穿着都比较整齐,面色大多红润,说明大家的生活都还不错。

方天定微微颌首,道:“宰相辛苦了,在国库空虚的情况下还能保证百姓温饱无虞。”

刘韐拱手道:“全靠太子前线胜利,才能支撑下来。”

户部尚书桓逸道:“目下,朝廷欠债八百万贯,若非太子连战连捷,怎么可能借到这么多钱。”

刘韐道:“若是征战不止,这钱三两年还不上,每年利息两百万,可不是小数。”

根据测算,明朝全年收入能有七八千万贯的样子,八百万的欠债,已然不算少了。

算上利息,刘韐等人压力山大。

方天定却觉得无所谓。

在后世,没有财政赤字的政府,都算不上一个好政府。

当然,不能玩脱,破财的政府,距离倒台就不远了。

所以,方天定很淡定地问道:“这些借款,来自何方?”

桓逸道:“主要来自三部分,一是子钱商,大多来自外地,二是海商,三是枢密院。”

子钱商人,就是高利贷商,这群人财力雄厚,胆子也大。

他们不但进行民间贷款,也愿意给官府贷款。

汉朝时,朝廷有需要,便向这些人借款,利息十分高昂。

只是到了赵宋,中央集权及其强大,他们不能向官府贷款,转而给官员贷款,在获得保护伞的同时,利息回报也十分丰厚。

只是这人有钱无权,经常成为朝廷的猪,养肥了就杀。

因此,他们见赵宋受阻,立刻送来了投资,表示诚意。

不然,等明军杀到,肯定要宰杀一波的。

所以,这部分人给的二百万风投,利息十分优惠,一年只要半成,良心的不能再良心了。

海商们同样财力雄厚,东南又是丝绸、茶叶、瓷器等大宗货物的主产地,他们当然希望明朝这样清廉有效率的政府掌权。

因此,他们投了三百万,年利息一成半,还是相当优惠的。

枢密院最黑,给户部贷款二百万,利息要了五成,真的是神队友。

方天定看向杜敬臣,问道:“你等军费都有定数,何来资金贷款给户部的?”

杜敬臣道:“阵亡将士抚恤金、伤残安置金都是按月发放,因此有大量存余资金。

我等寻思着闲着也是闲着,便贷给户部赚些利息,也好给前线将士发些津贴。”

方天定点头表示明白,又对桓逸说道:“以后,这些资金,按月拨付。”

一句话,斩断了枢密院的财路和小金库。

杜敬臣虽然不乐意,却不敢反驳。

枢密院统管全**事,唯一的制约就是钱粮,若是以后的枢密使都学这招,积攒下大量钱财。

若是有人起了反心,有现成的钱财,谁能遏制?其患必重!

因此,方天定果断堵上了这个漏洞。

放过这个,方天定道:“若是我朝发行类似交子的纸钞,可有把握?”

“不可!”刘韐劝阻道:“交子实在害民不浅,我朝基业初立,实不可行此自毁民心之举啊。”

交子有赵宋始发,的确方便了民间交易。

然而,无限制滥发,导致交子贬值严重,实际价值只有面值的一两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又因取消兑换,发行交子,实际已经成为了赵宋朝廷对民间剥削的手段,对民间的伤害非常大。

因此,刘韐要劝阻方天定发行交子的举措。

桓逸倒是很心热,只是否决权在刘韐手中,他也无可奈何。

但是,方天定觉得发行纸币是势在必行的,这是历史的选择,他不做,以后也会有人做的。

前提是,他必须说服刘韐。

否则,刘韐拒不执行,只能换相。

这对朝政伤害太大,并不足取。

方天定道:“以金银为储备金,保持通兑,严格控制发行比例。

另外,纸币可以用于交税,待我朝全取天下,只用纸币,禁用铜铁钱!”

宋末交子、朱明宝钞之所以无疾而终,除了滥发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不可用其交税。

如此,百姓当然对交子失去了信心和兴趣,再加上有金属货币存在,谁还会要交子呢?

但是,只要纸币能交税,那么其生命就会很坚挺。

甚至为了保证不贬值,朝廷也不敢滥发。

因为滥发了,导致过度贬值,实际是减少朝廷的财政收入。

听了后世纸币的常识,桓逸喜的抓耳挠腮,恨不得立刻开动印钞机大干一场。

只听方天定继续说道:“金银储备和纸币发行,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名曰银行,户部负责核算数量,宰相府负责监管。”

到嘴的肥肉飞了,桓逸简直是痛不欲生。

谁都知道,抓住了钱,就是掌住了权。

只是他也不敢反对,只是把方天定说的记在心里。

包括银行的储蓄、兑换、汇款,以及中央银行收纳保证金的职能。

其实储蓄、兑换、汇款,现有的钱庄都有这个功能,能够找到现成的人才使用。

想到纸钞和银行带来的庞大收益,刘韐也是心动不已。

毕竟他是宰相,办事就离不开钱。

只是想法很美好,问题却不少。

没有足够精良的造纸、印刷技术和防伪手段,发行纸钞只能便宜了不法之徒。

银行需要解决异地对账,钱财转运、保管等问题。

想要实现太子构想,非得好好合计不可。

喜欢水浒终结者请大家收藏:(wuxia.one)水浒终结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