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水浒终结者 > 第191章 饿空汴京

水浒终结者 第191章 饿空汴京

作者:江湖无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06:19:43 来源:书海阁

“不好啦,米店又要涨价啦,大家快去买米啊!”

“什么?米价又要涨了?”

“该死的朝廷,只收税不干事,米价再涨上去,这东京城可没法住了。”

“啰嗦甚么?快去买米啊!不多买些,喝西北风……”

熙熙攘攘中,无数百姓涌向粮铺。

几乎顷刻之间,每家粮铺之前,都排了三五千人。

若非粮铺伙计努力维持,又有衙役现场弹压,粮铺非得被掀翻了不可。

民以食为天,这粮价一日三变,趁着粮价还未涨时,谁不来买?

金大坚看着价牌,叹道:“一斗一贯钱,直直翻了十倍,真是苦了百姓了。”

萧让叹道:“谁说不是呢,也就我等还有些积蓄,勉强支持,城中百姓已经逃散许多了。”

这两人是原是旧识,又同在梁山,关系十分亲厚。

金大坚绰号“玉臂匠”,善刻碑文、印章,亦会枪棒厮打。

萧让绰号圣手书生,善于模仿各家字体。

他俩原住在济州,宋江因“反诗”被捉,关在江州时,吴用献计,使戴宗把两人请上梁山,以制作假信救出宋江。

虽然计策失败,但两人一身本事也有大用,便留在了梁山,一个专管造兵符印信,一个负责行文走檄调兵遣将。

两人都是有家眷的,也需要买米过日,便相约来买米。

以现在的粮价,两人的俸禄已经不敷使用,全凭以前的积蓄支撑。

看到队伍迟迟不动,金大坚骂道:“自从大军征剿江南,这粮价一日高过一日,也不知何日是头。”

萧让道:“兄弟们此去月余,伤亡惨重却寸步难进,此事只瞒着官家罢了,谁人不知。

我在蔡京府中听得明白,童贯又带了十万禁军南下。”

“如此,江南难平了。”金大坚叹道。

萧让压低声音道:“明贼端得厉害,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哩。”

犹豫片刻,金大坚道:“兄弟,再这样下去,我等积蓄也不够使用,须得另谋出路。”

萧让秒懂,左右看了看,道:“若要离京,须得乐和、皇甫端两位兄弟作伴才好上路。”

金大坚附耳道:“益州富足,又无战事侵扰,我等去了,本事自可安家,未知兄弟意下如何。”

萧让笑道:“正有此意。”

“凭什么不卖了?”

“奸商,想要饿死我等?”

金大坚抬头一看,粮铺正在关门,百姓们拥挤上前,在与店家争论。

“这日子没办法过了,大家伙儿冲进去抢啊。”

“抢啊!”

一声呐喊,百姓纷纷上前,瞬间挤破了粮铺大门。

不一刻,粮食被抢了个精光。

人太多,速度太快,不论是店家还是衙役,都没能阻止。

其实不敢阻止,衙役们又不敢出刀出枪,就怕激起民变。

城中已经民怨沸腾,抢粮已经上演了许多次,根本无法阻止。

好在粮铺中粮食不多,各家东主损失不会太多。

“自贼人截断运河,南方粮食不能北上,京城粮食全靠益州路支撑,然而路途难行,损耗巨大,粮价一日高过一日。

今日,已经斗米一贯钱。

近日,益州多降暴雨,路途被山洪阻隔,益州路粮食不能运出,城中将有饥馑之忧。

其后,粮价必然再涨。

臣泣血磕拜,请陛下降旨,打击囤积居奇,抑制粮价。”

户部员外郎赵鼎把头磕的砰砰响,带动一片大臣跪下请愿。

赵佶站起来,道:“即如此,户部何不开常平仓以济民用?”

赵鼎道:“连连征战,消耗巨大,如今四路大军南下,为供应军前,常平仓早已空了。”

常平仓是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

在市场粮价低的时候,适当提高粮价进行大量收购,在市场粮价高的时候,适当降低价格进行出售。

这一措施,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了“谷贵伤民”,对平抑粮食市场和巩固封建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

只是皇权第一,江南明贼造反,为了保住皇位,赵佶派出去了五十万大军,府库根本不够支撑。

所以,只能从常平仓抽取粮食,不止东京城,便是各地的粮食,都被搬完了。

至于这其中有多少被贪了,那真的只有老天爷才知道了。

不,老天爷也不知道,因为大火太多,很是烧了不少仓库。

听到常平仓空了,赵佶急了,看向蔡京。问道:“蔡卿,可有良策应对?”

蔡京有个屁的办法,只得磕头道:“臣无能,只得去职谢罪。”

去职好啊!

去职了,才能全家跑路。

反正在粮价大涨的风潮中,蔡家已经捞了不少,完全可以离开东京这个是非之地。

不止蔡京,许多官员都有同样的心思。

大军南下月余,消耗了海量钱粮,却没打下来一个城池,稍有见识的都能看到,赵宋方明的斗法,绝非短时可停。

所以,这个时候最好在外地待着,以方便做出选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蔡京便是想去安全之地,观望风向外确定行止。

赵佶可不会同意自己的宰相离开。

商量一阵,即调不出粮食,也压不下去粮价,都是一筹莫展。

其实不是粮价压不下去,而是众人不愿意下令。

都是自家开的粮铺,如何能断了这桩滚滚财源?

“陛下。”赵鼎再拜,道:“汴京居,大不易,臣恳请陛下放松路引管束,允许小民离京往他乡讨生活。

待到运河恢复,粮价回落,小民自然回归。”

不愧是后来被称为南宋四名臣的,赵鼎又提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粮价突破天际,一是因为南方粮食难来,二是因为奸商囤积居奇,三嘛便是因为东京城内人口太多了。

赵宋首都,作为世界第一繁华的都市,人口已经超过了百万。

这么多人,每天消耗的粮食如山似海,不计其数。

吃不饱的人,随时都可能爆炸,把汴京炸成一片废墟,与其如此,不如放走。

人少了,粮价自然回落。

所以,这个办法立刻通过。

不一刻,这个计策传到了闻风司密探手里。

新任头领兵辰闻讯大喜,立刻让人向应天汇报此间消息。

粮价飞涨,不乏闻风司的推动。

其中的原因,便是通过生活压力,让城中百姓自发离开汴梁。

等明军打过来围城的时候,城中百姓想走倒是可以走,只是损失会非常大。

此时自己走,既可以考虑清楚去哪,也可以从容收拾家财,不会给以后安置工作增加太多麻烦。

至于能饿走多少人,就看粮价飞到多高。

目前斗米一贯,起码撵走一半人。

效果远超预期。

喜欢水浒终结者请大家收藏:(wuxia.one)水浒终结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