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水浒终结者 > 第101章 帝心与民心

水浒终结者 第101章 帝心与民心

作者:江湖无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06:19:43 来源:书海阁

应天,大内。

“陛下,该吃早饭了。”

听到侍者的声音,方腊放下手中书,站起来伸了个懒腰。

昨夜收到方天定的战略计划书,方腊研究了一夜没合眼。

没办法,五十万宋军来袭,由不得方腊不担心。

伸了个懒腰,方腊吩咐开饭。

一碟咸菜,一盆粥,一笼肉包子,便是全部。

因为不知道战争要持续多久,为了保证军需,方腊下令削减宫中用度,衣食住行都在其中。

好在称帝不久,以前也是苦惯了的,由俭入俭倒是不难。

刚摆放整齐,邵氏提着一个篮子走了过来,道:“我领宫女做了百余件锦衣,陛下可用于赏赐前方将士。”

“善。”方腊大笑,道:“皇后亲自缝制的衣服,比什么金银珠宝、高官厚禄都好用。”

再看邵氏,也是粗布衣裳,未施粉黛。

其实财政也没紧张到这个地步,只是方腊夫妻俩要给全国上下做榜样。

所谓上行下效,做皇帝的都管不住自己,还指望下面能有个好?

东京,大内。

内侍宦官拜道:“陛下,用膳时间了?”

赵佶放下手中的笔,皱眉看着自己早上画出来的鸟,觉得不甚满意,便让内侍拿下去烧了。

御膳铺了一桌,八碟八碗八盏八盘,共计三十二样,无一不精,无一不美。

赵佶随意吃了几口,放下筷子问道:“各路大军可出发了?”

“都已启程。”杨戬又道:“童贯精通韬略,定然凯旋归来,陛下不必忧心。”

赵佶道:“朕倒是不担心,只是大军出动,靡费太多,于国不便啊。”

主要是对他自己不便,没看到早餐样式都减了一半么。

杨戬道:“陛下宽心,各地扩约公田,所得甚多,尽皆填充内库,宫中用度不虞有缺。”

赵佶叹道:“宫中用度不缺,然而不知艮岳何时能成。”

杨戬道:“陛下,待江南平定,万民慑服,再复花石纲便是。”

赵佶道:“只是少了朱缅,谁人可为朕建园林呢。”

话语中,不无遗憾。

朱缅可真的是建的一手好花园,又能奉承帝心,敢于任事,实在难得。

说了一阵,早饭用完,赵佶下令摆驾出宫,寻李师师耍子去。

最近因为出兵事宜,赵佶连续上朝,早就烦闷的狠了,此时大军已动,诸事清闲,如何不开始寻欢作乐。

且说赵佶出了宫,自与李师师饮酒作乐。

应天城外,军营门口,烈日之下,方腊拉着吕师囊的手,道:“师囊,此战凶危,务必小心。”

吕师囊拜道:“臣定然不负陛下所托。”

方腊从邵氏手中取过锦衣替吕师囊披上,道:“内廷困窘,实无他物,只得皇后亲手缝制衣服一件,以为送行。”

吕师囊拜了三拜,泣声道:“陛下厚爱,臣唯死报答。”

安抚了吕师囊,方腊转向士卒,躬身行礼,道:“天下安危,尽托付与君等,请受我一礼。”

众士卒齐齐拜下,道:“为陛下,为大明,为天下百姓,死而无憾。”

从清晨到日落,每一个领军大将出营,方腊都要亲自勉励一番。

每一支部队开拨,方腊都亲自行礼道谢。

姿态做的十足。

效果也很明显,将军落泪,士卒涕零,无不许下誓死的决心。

待到最后,方腊邵氏衣衫尽湿。

烈日下站立一天,可不是容易的事情,没有晕倒,已经是两人身体好了。

送走诸军,大营彻底安静下来,方腊登车回宫。

行至半道,只见一群百姓堵塞住了前路。

护卫护住左右,喝令百姓止步。

方腊观望间,只见一花白老者排众而出,走到近前拜道:“陛下在上,小民有事禀奏。”

方腊示意护卫扶起老者,道:“老弟有事尽说,只要朝廷力及,定当办理。”

老者道:“好教陛下知晓,明国建立,大小都是欢悦,着实过了快活日子。

今日看到大军陆续出营,又听到赵贼发兵来攻,我等寻思着不能袖手旁观,便组织青壮从军。

却不想,募兵官说二十以下,三十五以上都不能行。

想我家大郎刚刚三十六,有一把子力气,又生了两个孩儿,正可从军抗赵。

还请陛下发旨,允许宽限投军年龄。”

方腊听了,心中欢喜。

民心至此,何忧之有?

只是军队条律不能破坏,否则,军律失去威严,难以治军。

所以,方腊忍痛拒绝了老者请求。

其实不是不想答应,而是方腊认为方天定说的很有道理。

军队占用太多劳动力,会导致社会经济发展放缓甚至倒退。

经济不发展,也就没有钱粮,自然也就养不起军队。

到时候恶性循环,全面崩溃只是迟早得事。

老者再三请求,方腊只是不松口。

无计可施,老者拜谢了方腊的仁义,又道:“还请陛下给乡村里调拨些军士,前往训练青壮,若有缓急,也好支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沉思片刻,方腊道:“百姓拥戴,不敢或忘,朕自当调拨将士训练民兵以备不测。”

且说宋江出了东京,沿汴河向南而去。

只见路途人烟稠密,市井繁华,不禁叹道:“如此太平盛世,岂能让方腊那贼子糟蹋。”

话音刚落,便听得清风中刮来一句话。

“呸,若是吃得到十五文一斤的盐,我也愿意被明贼糟蹋。”

大写的尴尬。

宋江笑容一顿,随即便恢复平常,只当没听到这句话。

环视左右,宋江叹道:“想那方腊乃是魔教出身,果会蛊惑人心。”

卢俊义道:“是故朝廷下令,但凡入魔教者,一个不留。”

吴用道:“此令不容松懈,然而杀戮太重,或坚定贼人抵抗之决心。”

宋江道:“上令下遵,只要保的兄弟们周全,如何管的那许多。”

因为辎重都在船上,大军行进速度很快,到的天黑透,走了将近一百里。

“报。”探哨滚下马,道:“前方到达白石镇,镇中人去屋空,只余三五老弱留守。”

宋江大惊,道:“白溪镇处运河之侧,素来繁华,何故无人?”

探哨道:“镇中百姓,都躲开去了。”

贼过如梳,兵过如篦。

运河一路百姓,听得朝廷大军去征剿方腊,都挈家搬去偏僻处躲避,非得等大军离境才敢回来。

“怕官兵尤甚惧贼,实乃可笑。”卢俊义冷哼一声,道:“兄长,可派人恳求童贯那厮,务必约束军纪。”

“称呼上莫失了礼数,落人话柄。”宋江点了一句,便让戴宗前去送信。

柴进又道:“怕是约束不得,还得通知百姓,我军走后还有一波大军,免得他等遭灾受难。”

宋江踌躇,道:“若如此,只怕童相见责,记恨我等败坏朝廷官军名声。”

柴进劝道:“童贯麾下,多来自西北穷苦边境,见得繁华,如何能不下手,还请兄长早做决定。”

宋江只是沉默,未做应答。

柴进理解宋江顾虑,道:“如此,小弟带人去说,朝廷见责,便是小弟的责任。”

宋江也未阻拦。

卢俊义道:“且让小乙与你一同去办。”

浪子燕青聪明伶俐,精通各地语言,倒是适合。

宋江沿河而去,方天定也度过了淮河。

只见路上多有青壮,三五成群向着泗阳走去。

方天定拦下一个四五十的壮年人,问道:“老哥,泗阳将为战场,颇多凶险,何故还向那边走?”

壮年回道:“好教将军知晓,正是因为宋军将至,我等才折返回去。”

不等方天定询问,他继续说道:“家小被安置在后方,衣食无忧,温饱无虞,我等青壮岂能吃白食,回去也好为守城出些力气。”

方天定道:“城中大军足够,并无缺乏人力的忧虑。”

旁边一个青年人笑道:“将军,赵贼再来,我等还有甚么指望?打败赵贼,我等才能一辈子快活啊。”

“若有损伤……”

年轻人抢着说道:“便是死了也不怕,朝廷自有抚恤,我等高居英烈殿上,子孙后代也有荣耀。”

见百姓态度坚定,方天定不好冷了大家的心情,只得吩咐把这些回城百姓纳入军中,做好登记,发放腰牌。

喜欢水浒终结者请大家收藏:(wuxia.one)水浒终结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