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七零离婚过小日子 > 第69章

七零离婚过小日子 第69章

作者:桃花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05:28:11 来源:免费小说

  蒜黄韭黄一般都是冬天没什么蔬菜的时候,把蒜、韭根放在暗室里培育,没有阳光,长出来的菜没有叶绿素,嫩黄色,也很好吃。姜芸就想培育试试,成功了冬天就直接在自留地大面积培育。

  姜光焜:“倒点酱油。”

  炒韭、蒜、葱类的蔬菜,姜芸都喜欢加点酱油,会特别鲜香,小孩子也学会了。

  因为袁野会说话,家里人都高兴,这顿饭吃得就特别开心。小海炒了一小盆韭黄炒鸡蛋,又带着弟弟们给宋书记、大队长、张爱英家送了个菜,以示庆祝:我们家袁野会说话了!

  吃过午饭,大家都歇晌觉。

  孩子们精力旺盛,他们不睡觉。小海带头和面洗了面筋,在太阳底下晒一会儿就黏黏的,掺在细长杆上,再绑再长棍子上去粘知了。

  如今细面精贵,满村就姜芸家舍得拿面粉哄孩子玩儿,满村也就姜芸家小孩子有自主权。可把蛋蛋兄弟、铁头、柱子等孩子羡慕得不轻,一中午就围着哥几个转,跟着去粘知了,帮忙打前哨。

  袁野本来像从前那样守在家里看姜芸睡觉,结果被孩子们拉出去帮忙粘知了了。他目力绝佳,力气大手稳,一粘一个准儿,一晌午就能带着孩子们粘不少。

  最后小海负责分战利品,参与者人人有份,还打发那小哥俩回去给姜家送。

  而姜芸午休一个小时就起来,梳梳头洗把脸去大队找宋书记。

  结果宋书记、大队长和福爷爷几个已经去地里勘察麦茬庄稼的出苗率情况。这一次三个大队全是姜芸负责浸种,出苗没问题,只是种的时候为了保险一个窝里撒了两棵种子,一共长出两棵玉米来,就需要拔掉一棵。

  全都长得很好,拔掉哪棵都舍不得,可惜还是要拔掉,否则分散营养一棵也长不好。

  大队长乐呵呵的,“姜芸真的很了不起,咱们大队以后种子不成问题。”

  宋书记也频频点头,“今年的模范大队咱们是拿定了。”

  福爷爷背着手,“就模范大队?”

  宋书记笑道:“模范个人也得争一争,我已经写好推荐信啦,你猜推荐谁?”

  福爷爷心里欢喜,嘴上道:“反正不是我。”

  巡逻了一会儿大队长继续去别的地块看看,宋书记就和福爷爷一起回大队。

  路上他问:“老哥,你这个腿好多啦?”

  福爷爷拍了拍,“那是,比你都好。”

  两人说笑着回大队,正好碰到出来找他们的姜芸,就一起回去说话。

  姜芸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然后道:“书记,咱们可以给革委会食堂大量供应鸡蛋了。”

  宋书记自然很高兴,之前食堂就说大量要,姜芸给压了一阵子,想等牧场弄利索陈家大队的鸡送来再说。

  姜芸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宋书记等人,她想做高档精品,不管蔬菜还是鸡蛋。现在就开始做高档品,打开政府食堂的销路,以后有利于他们发展其他大众产品。

  她可不想只做菜农,然后受制于运输业、中间商等资本限制,将来出现终端买不到好菜,菜农的菜还烂在地里没人要的情况。

  而要想把整个流通环节打通,自然需要很多人的支持。现在趁着改革开放还没开始,先把省内的口碑打出去,以后的事情都好说。

  宋书记对这些的了解自然不如她多,不管是理念还是一些想法都跟不上,但是他好学。他和姜芸聊了半天,就明白很多,为什么姜芸要走高档路线,为什么不和郊区菜农抢市场等等。

  宋书记直接拍板:“我同意,我代表大队长也同意。”

  姜芸又提议把小牧场的权责明确一下,她借大队的钱,可以当大队资金入股,但是管理权等都在她手里,白纸黑字明确下来。

  这样以后也不会发生其他的纠纷。

  毕竟宋书记和大队长年纪大了,不会一直任职,等过两年公社、革委会取消恢复乡镇建制等,势必会有一些动荡。

  她要防患于未然。

  宋书记对这些也不了解,但是福爷爷懂一些,他们可以商量一下,再跟公社取取经就可以确定下来。

  说完大事儿,姜芸又跟宋书记和福爷爷商量,小牧场和试验田需要人帮忙,她得从大队挑几个。

  宋书记让她自己决定。

  姜芸之前已经跟张爱英、孙桐、杨晴和另外一个女知青商量过,她们都非常乐意来给姜芸帮忙。

  男劳力有袁野帮忙,就不需要再挑大队的。

  第二日姜芸先去试验田看看,然后回牧场,陈福基已经带人来送第一批小鸡仔。

  杨晴领着小海小河正在接收,一只只点数清楚,还要拿洋红洋绿给小鸡仔抹抹红绿屁股,一是为了计数,二是为了标记,免得不小心跑出去被人拿走不归还。

  杨晴:“姜芸,第一批送了三十只小鸡仔,十只三个月的童子鸡,六只小鸭子,还有两对兔子。”她把记录的账目给姜芸看。

  姜芸看了一眼就去和陈福基打招呼,给他签字让他拿着单子去大队找福爷爷支钱。

  那边张爱英和孙桐在薅野菜剁野菜,丢在喂食区,让母鸡和鸭子们自由进食。

  虽然有牧草,但是姜芸用灵泉浇灌的野菜却是鸡鸭们的最爱,又嫩又肥,吃起来比牧草更美味儿。

  姜芸和她们聊了聊,发现她们适应得不错,个个做得很开心,她就放心了。

  她们当然开心啊,在这里工作可比下地舒服,不仅工分一样,姜芸还给他们蔬菜以及鸡蛋的补贴呢。

  小海在看账本,清对数据,小河则带着姜光熠和姜光焜在那里捡鸡蛋,一个个数清楚。

  小孩子们捡鸡蛋又熟练又小心,一个都不待破的,还用炭笔画上记号。

  姜芸看他们认真的样子,忍不住笑起来,认真的样子最美丽,小孩子也不例外。

  小海看到她,“娘,以后咱们的鸡蛋就只给几个食堂送,其他的就不零售了。”

  他们给革委会以及国营饭店这种能消耗高价菜的地方送,像工人食堂这些他们是不送的,给其他卖鸡蛋的社员们留市场。

  另外集市也就不必再去,如果有人想要,可以来牧场买。

  普通的母鸡不加干涉的话一般要五个多月才能下蛋,姜芸这里的差不多四个月就可以,现在下蛋的母鸡有三十多只,供应目前的销量是足够的。等新一批的鸡长起来,还需要一到三个月,那时候他们的口碑已经传播出去,只要传到省里,销量一点都不必犯愁。

  鸭子们也开始下蛋。不过它们不和母鸡抢地盘,而是喜欢去河湾里游来游去,然后结伴回家下蛋睡觉。

  这些鸭子下蛋勤快,而且鸭蛋也好吃,腌出来的咸鸭蛋通红流油,吃起来莎莎的,口感特别好,到时候可以直接卖咸鸭蛋。

  姜芸在牧场巡视一圈,原来的母鸡、鸭子,这会儿都已经长大,正成群结队的满牧场溜达。因为吃了灵泉,它们比普通的鸡鸭都通人性、凶悍,也会拉帮结伙。

  甚至划分地盘!

  姜芸看得有些汗哒哒的。

  姜芸顺着花径往鸡栏和牲口棚去,袁野穿着黑色的水靴,正在那里修整棚顶。棚顶如果不结实,大风大雨的时候就全毁了。

  他站在高处,看到姜芸过来,便抱着一根木棍滑下来。

  “牲口槽、饮水盆。”他指着地上的几样给姜芸看。

  这又长又宽的牲口槽是大青石的材质,可以同时供四五头牲口吃草。原本是地主家的,因为太大用起来不方便,而且牲口挤在一起也容易打架,所以大队不想用就丢在场院里当坐具供社员们歇脚。

  昨天下午袁野看到以后,就找了宋占军几个兄弟,一起用绳子给拖了回来。

  这么大的石头槽子,他们几个自然拖不动,大半力气还是袁野出的。

  他们都可佩服袁野呢,羡慕他力气大,甚至私下里叫他牛人,因为力气像牛那么大。

  据几个知青说,前些日子姜芸家挑土垫自留地的时候,有人看到袁野晚上在那里健步如飞地挑土!!!

  来来回回,来来回回,他就不知道累!

  真是一头牛!

  想起宋占军从不服气到佩服得不行的,姜芸忍不住笑了笑,问袁野:“累不,休息一下吧。”

  她拿了水瓶给他喝水,这里面的都是灵泉水。她发现他能喝出水的差别来,除了灵泉水他不喝其他的水,就特意给他准备一个水瓶。

  袁野两只手上都是泥,他也不洗,就很自然地凑到姜芸身边,张开嘴巴,表示自己要喝水。

  姜芸:“你那么高,我够不着。”

  他老高的个子,她踮着脚也喂不到他嘴里去啊。

  袁野就乖乖地蹲下,等投喂。

  姜芸已经习惯他时而酷得不行,时而跟孩子一样幼稚,就扒开瓶塞喂他喝水。

  喝完了,她还忍不住拍拍他的头,“乖。”

  袁野的耳朵尖就被红晕慢慢地染上来,还忍不住动了动,可爱得很。

  姜芸想一个大男人总是让她感觉到可爱,没问题吗?

  这时候小海几个孩子跑过来,缠着袁野帮忙给做秋千。

  “袁野,袁野,快来,帮我们把秋千绑起来,那边打秋千正好。”姜光焜抓着他的衣角央求。

  袁野坏笑了一下,抬手在他稚嫩的小脸上抹了一道泥印子,然后转身就跑。

  姜芸:调皮袁三岁是你吗?

  孩子们就追他,“啊,袁野学坏了!快打他!”

  袁野跑了两步,长腿跃起,在下面的石堆上点了一脚,手在檐柱上一搭整个人就翻上去了。

  “哇哦~~”孩子们看惊呆了。

  “他怎么上去的?”

  “飞上去的!”

  他们就开始嘻嘻哈哈地挑衅袁野,“袁野人,有本事你下来啊!”

  袁野继续修缮棚顶,朝他们歪了歪头,学着他们的腔调,“上来啊!”

  孩子们就对着他跳脚,“看你不下来的!”

  袁野站得高,看到宋书记和一个人站在牧场门路,就对姜芸道:“书记。”

  姜芸忙过去,就见宋书记和一个衣着干净、梳着中分头穿着大皮鞋的青年干部站在路边等她。她就知道这干部好干净,不想进牧场里面弄脏了衣服,便赶紧走过去打招呼。

  宋书记笑道:“姜芸,市里有个很重要的农业方面的座谈会,咱们县一共只有十个名额。革委会做主分给我们大队一个,咱们大队决定让你去参加。”

  这本来就是大葱和番茄的功劳,革委会冲着菜园给的,那自然要让姜芸去。

  姜芸一听忙道:“书记,我哪里懂啊,还是你和大队长去吧。”

  她可不爱开会,坐在那里呜呜啦啦,脑子都炸了。再说农业也不是开座谈会开出来的,有兴趣就田间地头转悠呗,开啥会啊。

  宋书记:“这不是正忙着收高粱嘛,收完了忙活一下又得割谷子、豆子,我和大队长都没时间,你去正好。”去了镀镀金,以后有诸多好处呢。

  赵金义道:“宋书记,这可不是县里的小会,是市里的大会,领导们非常重视。别人都是有经验的老人去,你确定让……这样一个年轻女人?”

  不是他瞧不起人,实在是姜芸看着太年轻,约莫有十八岁?白白嫩嫩的,一看就不晒太阳不干活,她懂啥?

  宋书记哈哈笑道:“赵科长,你可别小瞧我们姜芸同志,你爱吃的大葱番茄,还有你喜欢吃的我们的鸡蛋,那可都是她负责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