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七零离婚过小日子 > 第44章

七零离婚过小日子 第44章

作者:桃花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05:28:11 来源:免费小说

  福爷爷还推让,小河豪气道:“爷爷你只管吃,咱家有的是鸡蛋呢。以后我们赚钱,还要买大肥肉吃!”

  福爷爷连连点头:“好,好,爷爷使劲活,等着好日子呐。”风烛残年的,倒是又享起天伦之乐了,让他倍有精神。

  姜芸招呼郑毕臣赶紧吃,又给福爷爷撑汤就着。

  郑毕臣吃着喷香又营养的煎饼,默默地盘算一下自己给姜芸的钱和粮票够不够自己吃的啊,怎么感觉自己多吃了很多呢?嗯,要好好写文章投稿,赚了钱多交伙食费!

  吃过饭大喇嘛吆喝社员们有空的就去麦地里拔麦蒿和谷莠子。

  再过阵子麦子就要成熟,而那些谷莠子、麦蒿之类的也即将成熟。如果不在它们还未成熟的时候薅掉,它们的种子就会洒遍整个麦地,等再种地的时候锄地就能锄到怀疑人生。

  所以收麦子之前,大队就组织人手去薅草,这活儿不重,孩子们也都去。

  而姜芸只需要育种、照顾葱地,等抢麦子的时候去帮忙,薅草不需要她。

  这一次福爷爷借了大队的独轮木车,可以推更多的鸡蛋。

  小哥俩跑里跑外地忙活,他们去牲口院撮了一大筛子麦糠垫在筐子里,然后往里捡鸡蛋,再把麦糠撒进去,这样路上就算颠簸鸡蛋也不会破。

  等他们走后,姜芸先把泡好的面引子和面。以前家里没有麦粉,粗粮几乎都不用发酵,因为不容易发只加点苏打粉暄一下就好。

  现在家里有黑猫赚的麦子,还有郑毕臣的粮票去粮管所买的麦子,姜芸就都推磨磨成麦粉。有麦子就不用再做纯粗粮窝窝头,而是一半粗粮一半麦粉,这样发酵出来的面团才营养又好口感。

  和好面让它自己发酵,她去自留地看看。有几个西红柿即将成熟,她就浇一点灵泉水,过一会儿变得水灵灵红扑扑的,她就都摘下来。

  这西红柿被照顾得好,果子滴里嘟噜的,一旦开始成熟,每天都能摘不少呢。

  她又抓了一会儿虫子,薅草松土,检查一下转圈的绿篱,发现有些地方长得不好留下不小的空隙,会让小牛犊钻进来。

  她就浇了灵泉水,让它们悄悄长大,然后插上结实的幛子门回家。

  荆泽艳正好从知青点出来,这几天天热她有些没胃口,但是看到姜芸自留地里的西红柿就忍不住嘴馋。

  说句怕人的话,她一直留意着姜芸自留地的西红柿,就等着熟了好去摘呢!

  但是昨晚上她看的时候还青着,感觉可能得再过两天才能熟,她就想自己见天来看着,第一时间给摘下去。

  哪里知道,自己一个不察,居然就被姜芸捷足先登!

  虽然这是姜芸的自留地,可因为在知青点边上,而荆泽艳又自诩比姜芸看得勤快,加上喜欢那水灵的番茄,所以潜意识里难免就把那些番茄当成了自己的。

  她看着姜芸笸箩里水灵鲜红的西红柿,眼睛都要红了,她沉着脸,“姜芸,你把洋柿子都摘了啊?”

  姜芸不爱搭理她,但是也没什么大矛盾,就随口应一声,“熟了就摘了。”

  如果是别的知青,姜芸会很大方地给她两个尝尝,但是眼前这人是荆泽艳,不说她和宋占刚那时候眉来眼去,就说她在自己离婚后为宋占刚抱不平讥讽自己,姜芸就不喜欢她。

  她端着笸箩就要走。

  荆泽艳看姜芸居然不主动送给自己尝尝鲜,顿时恼了,“姜芸,那洋柿子酸不酸,能不能吃啊?”

  姜芸朝她笑了笑,故意气她,“酸酸甜甜,当然好吃啊。”

  就是不给你!气死你!

  看她迈着轻快地步伐走了,荆泽艳气道:“有本事你锁起来啊?”

  姜芸听见,笑着回击,“多谢你提醒啊,晚上我就来上锁。”你想进去摘,偏不让你如意,晚上就真的去上把锁!

  她家的绿篱天然紧密,进不去人了,幛子门是福爷爷用棍子绑的,结实高大,上了锁还真进不去。

  村里人种菜,都是夹个幛子拦牲畜,没有挡人的。一般也不会去偷摘别人家的菜,就算应急摘一点也会说一声。姜芸这样,无非是气荆泽艳,因为荆泽艳真的会去摘她的西红柿。

  姜芸回村的时候,就听见大队喇叭里郑毕臣在广播,说的是县里有新政策下来,“为了改善广大社员生活,上头政策放宽,允许各家随便养鸡。”

  以前割尾巴不让养,后来发现不让养实在不行又说两人养一只,其中一点也是为了节省粮食。

  这会儿经济变好粮食产量也有提高,城里对鸡蛋、鸡肉的需求大起来,所以就要刺激社员们的养鸡热情。

  不过这东西到了冬天要吃好几个月的粮食,一般人家也不敢多养。

  大喇叭里郑毕臣继续说:“养鸡,把鸡蛋和活鸡卖给供销社,有布票、煤油票等奖励。”

  姜芸一听,那她的生意可来了呢。

  社员们养鸡,就需要抓小鸡。这时候很少人会自己家里孵小鸡,哪怕有抱窝鸡帮忙,但是一抱窝就二十多天,还得有配种的鸡蛋,还不能保证都孵出来,孵出来也不能保证活几个,成本不小,还是买现成的小鸡仔更划算。

  那陈家大队就得来找她了。

  她去大队逛了一圈,把摘的西红柿分给宋书记、郑毕臣几个吃。

  郑毕臣负责浇菜地,知道番茄干净,接过去在自己衣服上擦擦浮灰就开啃。

  “嗯~~好吃!”

  郑毕臣吃得两眼发光,“一点都不酸,好甜!”

  其实有点微微的酸,因为后劲甜,所以感觉不酸一样。

  宋书记原本还有点不好意思吃,大老爷们宁愿吃棵葱,也不会吃这种孩子的零嘴。不过被郑毕臣说的,他也拿起来一个擦了擦就开啃。

  牙齿轻松地咬破橙红色的皮,立刻就有一股微酸回甘的汁液流进嘴里,生番茄的清新、微酸、清甜,几种味道在口腔里散发,真是一种无比清爽的享受,整个人都感觉神清气爽起来。

  不知不觉吃完一个,宋书记擦擦嘴,“这洋柿子格外甜,什么品种?”

  姜芸笑道:“多亏郑知青勤浇水,水分大就甜。”

  郑毕臣:“这柿子我看比别家的大,而且长得也俊。”

  宋书记也觉得是这样,起码他从别人家菜园旁边经过,那些小柿子一个个别别扭扭的,还有不等熟就裂口的。人家姜芸家的,柿子随主人,人美果子也俊。

  关键别人家的都没熟,就她的熟得这么好。

  宋书记笑道:“跟大队长说说,来年葱地旁边咱们再追加一块洋柿子试验田,说不定以后卖葱和柿子咱们大队就能赚。”

  郑毕臣已经对着柿子和姜芸的侧影发呆,感觉灵感如泉涌,想要写更多的文章出来。

  姜芸正想告辞呢,就见公社邮局的快递员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过来,后座带着草绿色的邮政挎包,

  邮递员喊道:“郑知青,有你的信。”

  郑毕臣跑出来接着,见信封居然是省文思编辑部的,顿时热血往头上涌,忍不住喊道:“姜芸,我中了!真的中了!”

  看那架势跟范进中举差不多。

  他把信直接递给姜芸,高兴得脸都红红的。

  他投稿的编辑部有言在先,不录取也不退稿,让投稿者自留底稿,如果回信那必是录取了。

  姜芸也为他高兴,宋书记听见都跑出来看。

  姜芸把信封递给宋书记,让他先拆封。

  宋书记点点头,“行,我来!”他对着光看了看,拆开信封,里面一张折叠的信纸,写了寥寥几行字,另外还有几张票子。

  宋书记张口结舌,“娘嘞,这写文章真赚钱,一篇小散文就能赚十几块钱?这说什么,要是以后录取的稿子多了,还给涨呢。”

  郑毕臣给他解释了一下,以前就算写文章的也是拿工资的,只是这两年开始有新政策,可以投稿。

  姜芸笑道:“书记,你也可以试试,把咱们大队的一些搞建设的经过写出来。”

  宋书记赶紧摆手,“可拉倒吧。”

  他会告诉小年轻,自己小时候写作文三百字都能挠秃头,总是被先生打手板?

  我适合写工作简报,不会写酸文人那一套。

  他如是自我安慰。

  姜芸恭喜郑毕臣,万事开头难,他现在稿子被录取,以后就会更多。

  郑毕臣把钱都塞给姜芸,“这是伙食费!”然后他就跑回办公室去写新的灵感了,生怕不写下来就飞了。

  姜芸只得把钱收着,回去记在账本上。

  姜芸回家,见哑巴在那里喂牲口吃野菜,他喜欢割姜芸种在牲口院墙外的野菜喂它们。

  因为用灵泉水浇灌过,牲口们特别喜欢吃,它们喜欢吃哑巴就开心,他不喜欢和人打交道,唯一感兴趣的就是牲口。

  姜芸路过的时候给他放了一个西红柿,然后家去收拾。

  天要热了,她得赶紧把小哥俩的新衣服缝好。

  这时候布票紧缺,各家都不宽裕,除了她自己买的布,娘家也不能帮衬。因为他们家也一堆孩子,大孩子穿下来给小孩子,没有空档。

  她把一些碎布头都留着,到时候可以打袼褙,留着纳鞋底。

  小孩子们长得快,鞋子很容易就小了,而且他们活动量大,布鞋很快就破。所以家家户户的孩子,基本都是冬天穿蒲子编的蒲袜,暖和天就是草凉鞋,小哥俩自然也不例外。

  姜芸想给他们做双新布鞋。

  正忙着,外面传来小哥俩欢笑的声音,还有福爷爷和陈福基的说话声。

  姜芸忙出去,就见他们一起回来,“陈大哥也来了,今儿这么早就下集呢?”

  她去帮福爷爷抬铁锅,陈福基直接帮他们搬过去装在东间锅框上,福爷爷再去和泥密封。

  陈福基哈哈笑道:“大妹子,你没听说么,改政策了,放开养鸡!”

  放开养鸡,都买鸡仔,他现有的不够卖。大队的肯定也不够卖的,所以他们还需要收更多种蛋,孵更多小鸡仔!

  这就需要姜芸帮忙了,以前十只活三四只,甚至两三只,这会儿要是能活八/九只就行。

  他其实并没有真的指望活十只的。

  小海跑去屋里拿出账本来把今天的收支入账,他脑瓜好使,虽然还没上学呢,算账却又快又清楚。

  小河则跑去剁野菜,一边剁一边咕咕咕,然后院子外面的、里面的母鸡们都往这里飞奔。

  剁野菜,就是它们开伙的信号,可以吃灵泉水了!

  小海用铅笔指着那小童子鸡数,“……18,19,20,陈大叔,你看,一只不少。”

  陈福基惊讶地看着,真的一只都不少!他丝毫不怀疑别人会拿另外的鸡来充数,因为到时候请了去帮忙,有没有真本事一试就知道的。

  他高兴万分,“大妹子你真厉害,有本事!我们请定了。”

  原本大队还寻思要如何跟姜芸讨价还价,商量了至少五个合作方案,这会儿他已经决定抛开一切让姜芸提条件。

  姜芸:什么条件呢?

  姜芸想了想,自己主要是靠灵泉,这是天赐的金手指,以此来发横财坐地起价是不行的。她只需要改善自己和孩子们的伙食条件就行,其他的,等改革开放以后,他们会凭着自己努力来赚的。

  她道:“我就想要点细粮,再就是大队杀猪的时候,能不能分几斤猪肉给我们。”

  陈福基有些惊讶地看着她,就这么点?还以为要狮子大开口,工业券,棉花,布之类的都要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