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七零离婚过小日子 > 第41章

七零离婚过小日子 第41章

作者:桃花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05:28:11 来源:免费小说

  小河看到黑猫,笑道:“小野哥今天真俊!”

  姜芸:“俊?”

  还有人说猫俊的?

  她看了看,黑猫的确很漂亮,再也不是初见时候瘦骨嶙峋的样子了。眼睛越发透亮有神,皮毛也跟缎子一样光滑闪亮,的确又漂亮又威武。

  小海也打量了一眼,“小野哥好像大了一圈?”

  姜芸:“大了一圈?”

  她也仔细看看,哎呀,可不是怎么的,这猫变高了呢。

  黑猫趴在窗台上,气定神闲地小憩,一副随便你们打量我自岿然不动的架势。

  讨论了一会儿猫,穿好衣服下地洗漱,小哥俩去数鸡蛋,姜芸做早饭。

  这时候福爷爷溜达过来,还背着一小捆柴火放在院门处,他兴致勃勃地给姜芸和小哥俩说昨晚上山里的奇景。

  他道:“有人觉得山里出宝贝一早就进山去找,结果什么也没找到。哈哈,真要是有宝贝,还能给人找到?”

  姜芸寻思有人在山里烤东西吃,根本没往心里去,小哥俩却脑补了很多,觉得肯定有什么宝贝,以后他们也去找。

  姜芸搅和面糊糊的时候,郑毕臣挑着水进来,一进门就笑道:“小海小河,后边出了个大新闻,快去看热闹!”

  小哥俩立刻跑出去问什么大新闻。

  郑毕臣笑道:“有人去山里抓了只大黄鼠狼,看着有猫那么大。他们说昨晚上那黄鼠狼在山里施展妖术所以红彤彤的呢,这会儿他们要把黄鼠狼关起来看它能不能变人,到时候让它当出马仙家。”

  出马仙家是过去,尤其建国前流行的东西,建国后不许成精不许搞迷信,砸的砸抓的抓,都改造的差不多。

  不过乡下人文化少,本身就更迷信一些,现在政策松动,自然又活跃起来,依然有一些神婆子神汉子悄咪咪搞搞迷信活动。

  普通人不懂其中奥秘,都是不明觉厉的程度,日常也当热闹听听。

  姜芸因为穿过21世纪,受唯物主义熏陶深刻,对此是断然不信的。

  她笑着让小哥俩不要真的信,就是大家编故事呢,“黄鼠狼或者狐狸变人,那是不可能的,身体构造就不一样呢。”

  很多小孩子小时候对此类事情是深信不疑的,只有大了以后随着阅历增长才会知道是假的,尤其小河,听多了那种狐狸精、蛇精等故事,一直觉得是真的。

  不过娘说什么他就同意什么,从来不嘴巴上反驳的,不能让娘生气。

  他背着姜芸悄悄对郑毕臣、福爷爷和小海道:“你们说那黄鼠狼会不会真的成精?”

  福爷爷笑呵呵的,“就算成精也得再过个百八十年呢,你们别操心啦。”他一转眼看到黑猫从窗户里钻出来,一开始只是个小小的脑袋,然后慢慢地膨胀变大,最后一大只猫蹲在那里。

  福爷爷惊呼道:“哎呀,这黑猫好威风啊!”

  郑毕臣也看过去,他也发现猫和以前不一样了,感觉比以前更漂亮更威风,而且更高傲了呢。当它看向他的时候,让郑毕臣有一种被什么凶兽给锁定的感觉,后颈的汗毛都竖起来了!随即它淡定地移开了视线,整只猫高傲又优雅,而那种不舒服的压迫感也随即消失了。

  好惊异!

  郑毕臣好奇地看着它,不明白它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威慑力。

  黑猫却一副懒得再多看他一眼的架势,顺着窗户一跃上了墙,踱到屋顶最高处,站在那里俯瞰全村,如同一个王。

  郑毕臣被自己的脑补给惊到了,太敢想了。

  从娘家回来以后,姜芸了了一桩大心事,整个人都轻松愉快得很。

  她现在主要照顾葱地和自己家的菜园,经过这段时间的精心照料,她的大葱们已经出类拔萃,可以挑选着收获第一批。

  大队长亲自把关,看着姜芸、杨晴几个把大葱一扎扎捆起来,然后码在两个篓子里。他派自己儿子和占国俩人去县革委会送,再三叮嘱路上稳当点,别把葱摔了,别让太阳直晒着蔫了等等。

  他儿子宋占杰不耐烦地道:“宋大队长,你要是不放心,你自己个去呗?搞得大葱比你儿子还重要呢!”

  大队长抬脚就踢他,“你这个混小子,跟着占国啊。去了革委会别乱窜,别乱说话,不许穷大方分别人吃葱!只能给那几个人尝,一人一根,知道吧?”

  宋占杰:“…………”你就抠门吧!还想人家食堂专门买你的葱,还想尝都不给人尝。

  宋占国就笑,他听宋书记说过。

  前些天大队长和宋书记去县里开会,在革委会食堂吃饭,他俩还演了一出双簧。

  大队长自己带葱,不吃食堂的,宋书记就管他要,他给了一小段,宋书记吃着好还要,他不给了,两人就在食堂里打嘴架,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后来有人尝尝,这葱真好吃!当场就爱了!

  可惜,大队长抠门得很,关系好的分一段,关系不到位的你就看着吧。

  后来负责食堂采购的干部找他,说想买一批,大队长还犹犹豫豫说了一堆场面话,什么不能搞买卖,什么……

  那干部直接笑他表面忠厚内心狡诈,给了他特许,允许他种葱卖葱!

  大队长这就乐了,回来让姜芸准备大葱送革委会。因为要留种子,不能送太多,否则来年不够种的。

  姜芸让他不用担心,她会想办法留够种子的。

  毕竟这葱好吃是因为灵泉,不是因为品种,当然,如果能培育出更好的品种,加上灵泉,那自然是更上层楼的。

  宋占杰和宋占国赶紧用自行车推着篓子走了,他们已经提前吃过晌饭,这就出发去县里,能赶上县里做晌饭呢。

  县革委会主任,喜欢吃葱爆肉、葱炒鸡蛋、还喜欢吃葱蘸酱、葱卷饼,说起来就是个奢侈升级版的大队长。

  拔完大葱,姜芸和杨晴把垄又培了培,走的时候她给杨晴拔了几棵让带回去吃。

  杨晴笑道:“看到你现在这么厉害,我们都替你高兴。”

  当初宋占刚在知青点吹牛皮,说姜芸如何如何离不开他,那得意洋洋的样子,真的让人想踹死他。

  姜芸:“也谢谢你们的帮助呢。杨知青,我看郑知青拿过来的报纸和一些杂志,城里好像在扩大招工,不过要考试。你要不要把课本捡起来,好好学学?说不定就有机会参加呢。”

  杨晴叹了口气,“你说的我知道,可那都得有关系才行。家里有关系,然后去考试,要是没关系根本不可能的。”

  姜芸:“也不是绝对的,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万一天上真的掉个馅饼,而你没接住,那多懊恼啊。反正我看着,有文化的总比没文化的要好。前些年闹得那么厉害,可现在城里不还是在印杂志、报纸?这不都是有文化的人写的吗?”

  杨晴没想到姜芸居然有这样的见识,惊讶得不行。

  姜芸微微笑了笑,“我这都是在报纸和杂志里看到的。郑知青让他爸妈寄来一些,你也可以看看的。”

  杨晴就跟她道谢,两人带了工具说着话一起回去。

  姜芸和她先去了知青点,她要去看看菜畦。

  因为灵泉的功效,她家的番茄已经结了小果,再过些天就会长大成熟。

  福爷爷和小哥俩还有姜家几个小孩子正在那里修理外面的篱笆树。

  他们想夹出一分地的范围来,但是需要不少棍子,这得慢慢攒。姜芸就想了办法,把不走人的那一面直接栽一些荆条、荆棘、野生的花椒、野枸杞乃至一些杨树、槐树等的小树苗。

  他们只需要刨一长排树坑,然后填进去正常的泥土,再把树苗苗栽上即可。

  反正有灵泉金手指在,这些树苗都会活下来的。

  这不,才几天功夫,这些树苗已经舒展开,枝枝蔓蔓地交错在一起,差不多可以阻挡外人随意进出了。

  看到她过来,孩子们都欢快地叫姑姑。

  姜芸笑道:“中午在这里吃饭,姑姑给你们做大葱炒鸡蛋。”

  大葱炒鸡蛋和韭菜炒鸡蛋是完全不同的口感,一样好吃下饭。

  孩子们欢呼起来,“吃大葱炒鸡蛋咯。”

  虽然不能随便吃肉,但是鸡蛋也非常好吃啊!

  尤其没有激素不喂药,纯粹吃粗粮野菜,喝灵泉水的母鸡下的蛋,好吃得让人做梦都是香甜的。

  姜光熠开心地道:“姑,你什么时候让你们家猫大王再去抓鱼啊?”

  姜芸眼睛弯弯的,“那得它自己乐意呢。你娘让你在家里守着,你也不喜欢是不是?”

  姜光熠一想也是,猫大王有抓鱼和不抓鱼的自由,不能因为他们想看,它就去抓。

  听别人的话,那还是大王吗?大王肯定是自成一派,不受人指挥的。

  有郑毕臣和任向成帮忙浇这里的菜,姜芸和福爷爷不用管。忙活一会儿,姜芸就领着孩子们回家做饭。

  自从姜芸带着小哥俩回了一趟娘家,之后孩子们就亲密起来。

  大舅家四个孩子,姜光辉今年13虚岁,已经考上初中读初一,慧玲9岁,弟弟姜光熠6岁,小弟姜光明4虚岁。

  二舅家两个闺女一个小子,老大玉玲7岁,老二爱玲4岁,小子光亮还没满周岁,没断奶不会走路还需要人看。

  慧玲和玉玲是女孩子不用下地也不需要出门捡柴火,她们就在家里看孩子、收拾院子、喂鸡,帮着大人做饭。

  几个小子年纪也不大,干不了什么,但是他们闲不住。以前乔美英不许他们过河去红丰大队那边玩儿,现在他们不管了,姜光熠带头,姜光明、姜爱玲,再加上二大娘家小孙子,呼呼啦啦地整天去找小哥俩玩儿。

  乔美英知道以后还私下里教育,结果小孩子怎么可能听话,答应得好好的,但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刚说完一眨眼就不见了人。

  后来,乔美英也没辙,随便他们闹腾去。

  因为几个小子有时候就在姜芸家吃饭,丁桂梅还让李桂芝送了一些粮食,免得把闺女家吃空了。

  而小哥俩也不偏不倚,如果和他们一起吃了鸡蛋,就会让他们捎两个回去分给在家的慧玲和玉玲,谁要是偷吃了,以后就不带他玩!

  所以姜光熠馋嘴,也不敢偷吃小哥俩给姐姐们的鸡蛋,保管好好地送到她们手里。

  慧玲和玉玲就更喜欢两个小表弟,慧玲还悄悄给小哥俩缝个口袋,栓上麻绳,让他们背着,这样如果有什么小玩意儿就可以放进去了。

  姜芸看他们处得好也高兴,反正家里有鸡蛋,粮食也够吃的,她就变着花样给孩子们做好吃的。

  如今,这些孩子说起姑姑来就跟小哥俩说姥爷似的,香香的,甜甜的,美美的,跟梦一样呢。

  前天姜芸把自家的花生拿去炸了几斤油,丁桂梅也让李桂芝送来两斤,所以现在她家吃油还是可以的。

  小孩子们童年的时候多吃点好的,以后长大了,一辈子都值得回味呢。

  正做饭的时候,铁头和柱子一起过来送柴火。

  小海立刻跑出去看,他也不用称重,就自己掂量一下,只要自己拎着费劲就是够了,然后喊小河拿两个鸡蛋。

  以前都是小海小河自己去捡柴火,可他俩还小,背不动,而且捡柴火多浪费时间呢。

  他们还得隔几天去赶集卖鸡蛋,还得照顾**鸭鸭,还得帮老婆子们记账,就不想去捡柴火。

  小海就和铁头、柱子谈判,让他们帮忙捡柴火,一捆给一个鸡蛋。

  这时候乡下都是自己孩子去捡柴火,能赚钱的机会很少,一般没人买,小海愿意用鸡蛋换,他俩当然高兴。

  一天能赚一个鸡蛋呢,家里养鸡的很多都不能一天下一个!

  而柱子和铁头比他俩大,柴火自然也多,这样小哥俩既省事又多了柴火,也美的不行。

  铁头和柱子今日送完柴火不走,反而跟小哥俩八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