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 > 重生之激情岁月 > 第953章 钱学森之问

重生之激情岁月 第953章 钱学森之问

作者:天下第一白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2-30 04:53:46 来源:88小说

有个性呀,有个性。

张宁倒没有生气,仍是不时观注朱青时。

退休下来的朱青时有着非常多的精力,除了时常去一些大学开下讲坐之外,在他的微博,也就是企鹅认证的微博上面,也不时发言。

高校评估“只适合不多的学校和少数类型的学校,”如中科大、北大、清华、复旦这样有基础的,而“对于条件相差比较远的或类型完全不同的学校,赶快停止这样的评审,否则会把这些学校给摧残了。”

这是朱青时最近发出来的一条微博。

微博说的是高校评估问题。

之所以提这个问题,以眼下社会热点有关。

现在是2005年的4月份,离国内的高考越来越近了。

与此同时,一年一期的全国高校评估,也在这个时候出现。

说到这个评估,其实就是全国高校的一些排名。

哪个大学,哪个大学排在第一位,全国前十所大学又有哪些之类。

每年一度的时候,这样的评估,吸引了很多人的兴趣。

不过,与很多媒体议论全国高校评估分数不同,朱青时却大为反对这种评估。

现在的教学评估不可信,就在于结果的泡沫化,这种泡沫化重创了学术诚信。”高校评估一刀切,死框框,一方面是高校评估专家组存在形式主义,走过场,接受公关;另一方面是各高校的集体作弊,无形中摧毁师生的道德与人格。

与民休息三年,三年不评估,三年没有会。提高教学质量,最应该做的就是让学校休养生息。何况一个学校办得好坏,不是靠上级组织的评估评出来的。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它是靠社会上的影响,由社会评估的。

我对中大主要的贡献,不是做了什么,而是没有做什么。”“就是让科大免除了这些年的不少大折腾。”如,没有大规模扩招,没有建新园区等。

李过生没有推荐错,看来,这个朱青时,果然言词犀利。

继续观察。

张宁开了一个马甲,悄悄的观注了朱青时的微博。

不仅如此,张宁还小小的对朱青时的微博进行了回复。

“社会评估看起来不错,但是,国内社会一般散沙,民间不可能有这样的评估机构。哪怕就是有,恐怕,大家对于这样的评估机构也不相信。所以,我觉得,评估不是问题,反而他是好的。最起码,他让更多的学子以及家长,知道全国各地学校的特点,但一个没有公平公正的评估,就是失败的评估了。”

点击回复,张宁很希望在微博上与朱青时探讨一下。

可惜,虽然朱青时的粉丝不多,只有一万多,但回复也有几十条,张宁回复之后,几天之内,朱青时都没有回复。

不过,张宁并没有灰心,而是继续观注朱青时的微博。

这一日,媒体再度爆出今年教育的一项重点创新——取消文理分科。

官方给出的建议是,从今年开始,将会在全国少部分地方先行实验。未来,可能将取消文理分科推广到全国。

这一条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观注。

有人说,取消文理分科,这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开始,这是好事,值得称赞。

也有的说,现在学生考一科都觉得知识点太多了,文理不分,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对于这一点,朱青时也有自己的看法。

不过,朱青时即不赞同分,也不赞同不分。

在微博上,朱青时说道,其实,“取消文理科”是个很表面的问题,根本不值得大家去纠缠,而这个浅层次、表面化的问题却吸引了太多人的注意力,这样讨论下去不会有结果,也没有什么意义。高考不改革、教育结构不调整,“取消文理科”也是白讨论。

取消文理分科,我不赞同也不反对。但是,现在高考还是“指挥棒”,高考决定考什么,学生就会学什么。学生不按照这个模式学,就考不上大学,当然谈不上素质全面发展。只有真正推进高考改革、解决教育结构调整这些体制上的深层次问题,高校应该怎样招生、文理分科这些浅表性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高考招生应当打破“一考定终身”,实现平时成绩与高考成绩综合统一计算,并统一标准。

这个朱青时,果然不愧是后世教育改革的先驱呀。

这一些话,可谓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很多观注了朱青时微博的粉丝,纷纷向朱青时留言,表示支持。

反对一考定终身。

是呀,应该加入平时成绩,以及平时在学校的表现。

考得好能说明什么,中国人一直是考试天才,但在世界创新方面,还是弱后于欧美学子。

当然,张宁心里也是反对这种一考定终身的高考。

要不然,他也不想创办自己的学校,培养自己的人才。

不过,张宁还是很认真的回复了朱青时。

高考一考定终身虽然不见得完美,但现今阶段,国家能够想出大规模招收人才的方式,也就只有高考。至于朱先生您所说的,实现平时成绩与高考成绩综合统一计算,这看起来不错,但实行起来更为困难。

谁能保证平时成绩是真是假?

谁能保证这里面的公平性。

恐怕,以现在全国这么多学校来说,光是一个平时成绩,就可能掺进无数的水份。

当然,或许国家也可以监督。但这种大范围的监督,一来太过于费时,二来也麻烦。

三来,地方监督,更是不可能保证公平性。

同样的,张宁的,朱青时仍是没有回复。

时间又过去了一个星期。

这一个星期,朱青时只更新了三条微博。

三条微博都是一些比较普通的事情,张宁也就没有观注。

吸引张宁目光的,则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一句感慨。

中国发展了这么多年,创办了很多学校。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这一句感慨,是国内领导人当天前去拜访钱学森的时候,钱学森有感而发的。

后世这一句感慨,也被称之为钱学森之问。

与钱学林之问一脉相连的,还有李约瑟难题:“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文官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流派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

这是李约瑟方在1976年时期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也被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同时,李约瑟还提出了一个悖论:“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工业革命却没有发端于中国?而哥伦布、麦哲伦正是依靠指南针发现了世界,用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了欧洲文明!”

在当时,李约瑟难题也一度引起了很多人的郁闷。

是呀,中国为什么开头一千多年来走得这么好,最后居然如此败家?

人们无法解答这个难题。

这已经成为一个未解之题。

只是,相对于几千或者几百年前的历史难题,人们讨论一下,也就过去了。这毕竟是历史,他们不能掌控,人们会觉得,这与现在的中国人无关。要怪,只能怪历史当中那一些当权者,是他们无能,是他们昏庸。

可是,对于现在的钱学森之问,人们显然更为的关心。

因为这是发生于现代。

这是与自己息息相关。

这不仅是自己,还是现在所处在国家的问题。

无疑,这样的一位大师突然发出来的感慨,简直让整个国家都感到羞愧。

为什么我们的人才没能够与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当这样的一句感慨被媒体暴光出来之时,一时轰动整个中国。

有人高呼,这是国家的耻辱。

也有人愤愤不平,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更多的人哭泣,如果像钱老这样的一些科学家去世了,那中国更没有拿得出手的大师了。

一时之间,钱学森的感慨,成为了当下热点,也让全民上下,一致陷入了深思。

同时,也有很多的专家学者,以及教授人士,试着去解答钱学森之问。

有学者表示,教育不能批量生产,才是造成中国不能培养出民国时期大师的关键。

也有专家表示,高考就是回答钱学森之问的最大阻碍。

也有教授表示,回答钱学森之问需要一个过程。西方的科学发展到今天,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中国想要在三四十年里把三四百年的传统浓缩起来一下子发展,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换句话说,并不是说中国的科学发展没有前途,而是说要有一个时间,不能太着急。

钱学森是谁,他是中国航天之父,他是火箭之王。

没有他,估计中国的卫星,恐怕要推后20年。

这一位国际级的大师,他的一句感慨,震动了无数的人。

教育部紧急开会,争对钱学森之问,提出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该计划由教育部联合中组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原则的过程当中,教育部门对基础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做了筹备,选择了20所中国大学的数、理、化、信、生5个学科率先进行试点,力求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所突破。

该计划将首先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5个基础学科开始试验,每年动态选拔特别优秀的学生,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新培养方式,构筑基础科学拔尖人才培养的专门通道,国家设立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聘请一流师资,包括聘用有关学科国外高水平教师、国内一流教师授课和担任导师;提供奖学金、国际交流、科研训练等经费;营造一流学术环境与氛围等,努力使受该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该计划一经发表,关于中国教育改革,也在全国无数民众的热议当中,就此产生。

只是,教育改革,说改革容易,做起来却难。

教育改革怎么改革,从哪方面改革,很多人无从说起,也无从做起。

……

为什么我们的人才没能够与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钱学森之问,在刺激众人的同时,也深深的刺激了张宁。

虽然,教育改革不是张宁的事,他更多于是政府的事,是国家的事。

但是,同为中国人的张宁,当他看到这两个问题之时,也是不由得一阵心痛。

是呀,为什么,为什么?

张宁其实是知道一些原因的,但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却是另一回事。

有一些迫不急待,张宁几乎想立刻将朱青时请来。

登录朱青时的微博,果然,钱学森之问,也让朱青时彻底不淡定了。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校培养创造发明型人才的模式,二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在社会上发挥作用脱颖而出的机制。

这是朱青时发出来的有关于钱学森之问的第一条微博。

通过“钱学森之问”,可见,中国崛起太慢的根本原因主要在教育。

一方面是教育目标。身在儒释道文化圈的中国教育,强调伦理与知识,终极目标是君子;西方教育自古希腊哲学开始形成了形式逻辑理论和实验验证科学的传统,强调真理与智慧,终极目标是思想家和科学家。布莱尼茨也曾言称,中国长于政治伦理道德,西方长于数学、自然科学,终极目的的不同将两种教育距离逐渐拉大。

另一方面是教育体制内部问题。是教育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国家崛起就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中国教育界广泛存在的问题,比如说,应试教育、学术**、论文抄袭等,已有数不清的批评性和建设性的文章,然而,问题始终不见真正得到解决。归根结底就在于教育系统的改革始终如“老牛爬坡”,导致学校行政化趋势加剧,教师功利化趋势加剧,这样的学校和教师有可能培养出像民国大师吗?

另外,朱青时更批评了教育部,指出那什么“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估计又是一个应付上级领导的政策。过个几年,你就再也不可能看到,还有这样的一个计划。

而且,看这个计划的名字就感觉很是别扭。

真不知道谁取出来的这个名字。

这要是放在教学上,学子们能够学好,那才有怪了。

看着朱青时各条微博不断发出,张宁也是急了,直接就喷起了朱青时。

“朱先生,我原来还以为你有些见地,对教育各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了解。到现在,我也是这么认为。但是,你在微博上发表的有什么用呢?你在微博上侃侃而谈又有什么用呢,这与网上那一些喷子有什么区别,当然,或许是有区别。网上大部分的喷子是没有理由的乱喷,你则是讲着道理的喷。关键的是,我想知道,你除了发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没有具体的解决办法。”

发完这一句话,张宁有一些后悔,感觉自己说得重了。

只是,自己发都发了,也不能删除。

结果,张宁也没有想到。

此前连续回复朱青时的几条回复,朱青时没有理踩,这一句,倒是很快就回复了。

“这位先生,我有观注过此前你给我的留言。你的一些质疑说得很好,之前没有时间回复,很抱歉。今天,你的留言,也让我受益非浅。是呀,我只在微博上光说,这有什么用。中国教育还是这么烂,教育改革,什么时候才可以改好。我想,我回答不出这个问题。不过,几十年来一直做教育,我倒有几条想法与您分享一下。”

“我认为,国内教育改革,改革是好事,但是,国内教育这一块涉及到的问题太大,涉及到的人群也非常多。有的时候,不是想改革就能改革得好的。我觉得,国家在教育改革方面,不仿参考一些国外的经验。例如国外私企办校的经验,由私人来创办学校,甚至,创办高等院校。我认为,这是对国内教育改革的补充。”

朱青时的回答,让张宁眼前一亮。

果然,他早就有教育改革的想法。

“私人创办学校吗,这是个好的想法。不过,国内已经出现过很多民办高校。我想请问,这一些民办学校,难道就是中国教育的出路。这一些民办高校,才可能打造出可以和民国时期大师相比较的人才?”

这无疑是个讽刺。

国内民办高校虽然不是一无用处,但绝对是比公办院校差得多。

连公办高校都无法培养出顶尖的人才,这一些民办院校,更是不可能。

“我认为这条路子是正确的,至于国内这一些民办高校,只能说,他们太注重商业。当然,与他们能量太小也有很大的关系。我希望的是一家或者数家超强大的企业出现,创办一所高质量,高规格的高等院校。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资金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凭借资金,聘请到国内外优秀的导师。同时,又因为是私人办校,在各方面,都比公办院校有更大的自主权,在培养人才方面,可以不拘一格。”

“这也存在问题。”

张宁再次与朱青时辩解。

“有超强企业联盟创办,看起来可行,但各大企业都是商业公司,创办学校短期难于盈利,投资又很大,他们一般不可能会进入。除非,那一些央企出面,这样他们才有这么多的闲钱。可是,这与国家创办高校也没有什么区别。再者,私人创办学校仍存在很多问题。先不说国家各方面条件不支持,哪怕就是给予各方面条件支持,这一些私企又应该如何办学。例如,他们怎么样招收学生,是如国家一样的高考,还是按自己的方法来。再有一个问题,文凭与学历怎么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