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 > 战辽东 > 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极

战辽东 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极

作者:白河蟹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2-27 17:37:15 来源:书海阁

【大年初三第三弹!第二卷开始啦,开卷便是这位对满清的贡献被严重低估的皇太极,从他的庙号太宗就能看出来,好啦,不废话了,继续满地打滚求票!】

沈阳,后金汗宫,文华殿。

殿门的门楣上,满汉合璧写着“文华殿”三个大字的匾额刚刚才挂上去三天;五丈长三丈宽的殿内很是空旷,除了四张书案以及其后的椅子外,就是书案前几排绣墩了,其他几乎看不到什么装饰物。

最右边的书案后,坐在一位身高七尺,肉山一般的大胖子,即便是安安静静的坐着,他那呼哧呼哧的呼吸声都清晰可闻,回荡在夜里空旷的大殿内。

他身上穿着一件明黄色的罩袍,但上面光溜溜的,什么花纹都没有;噗噗作响的烛光照耀下,可以看到他手中捧着一本书正读得津津有味,卷起的封皮上,依稀能看到“史记”二字。

他脸上堆满了肥肉,肥肉多得让那双精光四射的眼睛都被挤成了一条缝;许是因为堆满了肥肉,再加上唇边时刻挂着的一丝似有若无的微笑,让他看上去像个慈祥的弥勒佛;只是这尊弥勒偶尔会蹙起眉头,用那只没捧书的手下意识的抚一下胸口心脏的位置,似乎很难受。

这位受高血压折磨的胖子,便是爱新觉罗·皇太极。

他今年36岁,是老汗**哈赤的第八子,四大贝勒之一,后金刚刚即位不到两年的新大汗!

皇太极不是从小就这么胖,他是在那场决定辽东命运的著名的萨尔浒大战后,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福起来的,那年他才27岁。

身为跟随老汗东征西讨多年的大将,即便是胖成这样,也不影响皇太极在领兵作战时展示他那卓绝的军事才能。

就在今年年初,他还带着老十四多尔衮和老十五多铎远征察哈尔的多罗特部,俘获一万一千两百人,完美地取得了这场被称作敖木伦大捷的胜利。

敖木伦大捷挽救了皇太极那岌岌可危的汗位,他才有闲心在这初夏的夜里安心的在文华殿里看书。

皇太极的汗位危机源于去年夏天和大明的一场战争——宁锦之战。

初登汗位的皇太极急于展示自己不逊于老汗的军事才能,而四大贝勒中其他三人也力主攻克宁远、活捉袁崇焕,为死于炮击的老汗**哈赤报仇,所以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皇太极尽起八旗精兵向辽西两座坚城锦州和宁远发起了进攻。

可一向战无不胜的后金精锐这一次却是吃够了苦头,先是受挫于锦州,围城15日毫无寸进,士气低落;继而移师宁远,蚁附攻城不克,伤亡惨重;再次回师锦州后,军中疫病横行,为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皇太极只得在一无所获的情况下班师。

这次失败,让皇太极的军事能力受到了极大的质疑,进而对他是否有能力带领女真发展壮大都产生了怀疑。

宁锦之战后,皇太极终于从初登大位的自满和狂妄中冷静了下来,认真审视了一遍女真的优势和劣势。

不用说女真最大的优势在于强大的野战能力:简单而公平的八旗制度使每一个女真战士甚至是汉人包衣都勇于作战,通过作战获得生活物资和财富,这就注定了后金作战的目的不仅仅是打败敌人,更重要的掠夺财富和人口——像宁锦之战这样一无所获的战争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而女真军事上最大的软肋便是攻城能力太差,尤其是在面对像宁远这样城高炮利的坚城时,除了拿人命填,根本没有其他办法——而精锐的女真战士,恰恰是皇太极最消耗不起的。

除了军事上的软肋,皇太极发现,整个女真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生产能力太差!

读过不少汉家典籍,深受汉家思想影响的皇太极当然知道“农桑立国”的道理,可纵观女真各部,除了建州女真有少部分人会耕作外,其他两部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都是以渔猎为生。

这就导致整个女真生存的基础只能建立在杀戮掠夺之上的,一旦战无所获,就可能导致整个女真的崩溃和灭亡!

理清思路之后,皇太极很快找到了正确的解决办法:短期目标是攻打已经元气大伤的蒙古各部,尤其是西遁的林丹汗——和蒙古人作战虽然所获有限,但牛羊是不会少的,而且最关键的是,不用面对坚城深池。

另外还有一个好处是,通过打击和臣服蒙古人,女真就可以清理出一条绕过宁锦防线通往富庶中原大地的道路——大明所谓九边重镇其实早就徒有虚名,要不是蒙古人太虚弱,黄金家族早就该恢复忽必烈大汗的荣光了。

长期目标则是改变老汗敌视辽东汉人的政策,让这些精于耕作的“两脚羊”为英勇善战的女真战士们提供源源不绝的粮食和武器。

所以从去年返回沈阳开始,皇太极就顶着其他三大贝勒的巨大压力,连续废除了老汗针对汉人的一系列政策,一下缓和了天命末年极其严重的满汉矛盾。(螃蟹注:天命是**哈赤的年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稳定了内部之后,皇太极这才亲征蒙古,取得了敖木伦大捷的胜利,掳获的牛羊和人口让包括三大贝勒在内的许多人都闭上了嘴——他的汗位终于稳固了许多。

烛光中,沉浸在书海里的皇太极,眉头不易察觉的挑了一下,因为他看到了这一段:“於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螃蟹注:这段话出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是刘邦在叔孙通按照儒家礼教行揖让之礼后的感慨)

皇帝之贵!

皇太极不禁放下了手中书卷,若有所思的看了看左侧和自己座位并列的那三张书案——那是其他三位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的座位。

皇帝乃是“朕一人”,岂有和人并列而坐的道理!

汗位已固,是时候教训一下这些不知礼教的家伙了!

这不仅关乎他皇太极大汗的颜面,更关乎女真一族的长期目标:想让“两脚羊”们乖乖替女真勇士耕作生产,书本比刀剑要管用得多。

想到这里,皇太极缓缓站起身来,背着手挪动着他那肥硕不堪的身躯踱起步来。

刘邦有叔孙通,那谁来为我为他制礼作乐,做我的叔孙通呢?

飞快扫了一遍各旗中的汉人,一个名字赫然出现在了皇太极脑海中:宁完我!

听说正红旗的这个汉人包衣精通文史,且让他进文馆试试吧。

制礼作乐的事暂且如此,那些胆敢冒犯大汗虎威的家伙,该从谁下手整治呢?

踱着踱着,皇太极突然停了下来,挤成一条线的眯缝眼难得的睁开了,少见的阴郁目光死死盯着左侧第二张书案。

那是二贝勒阿敏的位子!

喜欢战辽东请大家收藏:(wuxia.one)战辽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