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魔都的天成影视城依然灯火辉煌,首映已经结束,何平领着几人走过天成影城红地毯铺就的星光大道,登上前方布置的一派喜庆的大舞台。
主持人是魔都电视台的,声线很好,只是可能是新人的缘故,主持的功力实在不敢恭维,好在这种场合并不是特别考较主持人水平,因此倒也没什么大碍。
主办方早就准备了香槟,在举杯庆贺后,何平才开始答谢媒体和魔都的观众。
这次何平再也没有半点遮掩,但凡和电影有关的,几乎全都是有问必答,甚至被问及当初选角时关于李成的争议,何平依然站出来辟谣。
当然,这个时候依然没有人忘记另一件大事,奥斯卡。
自从开机,电影就围绕着奥斯卡这个大主题,如今更是已经被广电送去美国评选。
何平面带微笑地看着台下的媒体道:“别让我预测奥斯卡,那不是我的事,我只知道今天我特别开心,因为我看到了踊跃的观众,面对他们的期待,中国电影该百倍努力,另外,我想借此机会对中国的电影人说一句,只要我们坚持坚持再坚持,奇迹一定会出现。”
这句话,未免不是为他自己鼓气加油。
发布会完了,在回酒店的路上,zw想着之前何平不同寻常的表现,问道:“何导今天,好像不大正常啊,你看那个记者提及奥斯卡时,他也没那么紧张了。”
李成轻笑一声,道:“何导啊,早就放弃奥斯卡了,或者说,他自打一开始就没打算奔着奥斯卡去。”
zw哪信,何平一直以来的表现都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对剧本还是拍摄,一直坚持着和zw讨论,对奥斯卡的决心昭然若揭。
但心中对他的依赖还是让她不自禁的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李成道:“其实所有人都明白,奥斯卡评出来的,都是符合美国价值观念的东西,而且看宣传的方向,天地英雄就是冲着票房去的,即使一直说冲击奥斯卡,也不过是为了票房宣传而做的努力,不管何导是不是这么想的,反正在我看来,三大投资方一直是这么做的。”
zw瞠目结舌的听着李成的分析,的确,从电影本身以及宣传的方向结合来看,好像真的这一切全都是在为票房服务。
这是李成突然才想明白的,或许,在很多导演眼里,奥斯卡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投资商看中的,只有最切切实实的利益回报,他们更愿意将钱花在,能为他们赚更多钱的导演身上。
想到去年和英雄和今年的天地英雄几乎一模一样的宣传模式,zw进而不由忐忑的问道:“那英雄是不是也冲着票房去的?”
李成挑了挑眉头,道:“谁说的准呢,这个,你得去问张一谋。”
而随着天地英雄的公映开始,红火的年愈加热烈,而“增加排片换大厅”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在天地英雄上映后的第三天,影碟开始正式发售,从本质上来说,这无异于杀鸡取卵,但是华谊方面显然并不在意这些。
在年前,六部贺岁大戏中的三步在各大影院角逐,《地下铁》《安娜与武林》开始时声势同样无比,只是上映后却是反响一般,总的来说今年能对天地英雄造成威胁的,只有《无间道3》和《手机》,以及徐静蕾的处女作,只是那三个现在依然憋着劲等年后的大战。
年前两周,各大院线几乎成了天地英雄的主场,首周票房突破两千五百万,让媒体人小小的惊讶了一把。
而随着关注了一年的天地英雄终于上映,看着它从一条传说变成一条新闻,再变成一则影讯以至今日讨论的话题,知道的人越来越多,讨论的人越来越多,这个时候,评论人们也纷纷开始现身说法,对影片从头到脚的进行大点评。
“当初等待黑客帝国诞生时,不少人都期待天地英雄能超过它,现在看来,好像并没有太大的难度,首周票房两千五百万,这虽然未能平下去年《英雄》的记录,但是不妨碍它是一部不错的电影。”着名媒体人,南方周末副主编杨晨
而着名影视评论人周黎明的一篇长评在刊登后迅速被各大网站和论坛转载。
周黎明在影视评论这一块早就声名在外,而且一直以来都是被民众最认可的几位评论人之一。
因此,在天地英雄大火的同时,周黎明也被多家杂志邀请,点评这部时下最火热的电影。
“看了《天地英雄》和影迷的评论,我感到心寒,在没看之前是对电影心寒,看完之后是对网上的评论心寒。
好像大多数的评论,不是谩骂,就是赞同,影片的前半段极好,后半段极糟,特别是所谓的“神迹”,似乎已经颇让一些人的胃口得到了锻炼,其实我倒没这么觉得,看上去还挺舒服的。
说着说着可能要偏离所谓的“声和光艺术”,不过我相信电影并不只在于光和声的协调,还在于内容和形式的协调,剥离开价值和社会、历史去探讨一部有志于成为“史诗”的电影无论如何是不够的。
最后的“佛光普照”很多人觉得突兀,其实不然,容许我这样理解:佛光背后其实是人的信念,只是借用一种超现实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世上也许没有佛,但是确实有敬佛的人,虔敬就是力量,难道影片在前半段没有做了足够的铺垫吗?
从山洞佛光乍现到老不死掘地得水,每一处看似“神迹”的背后藏着的都是信仰的力量,对朋友的信任,对妇孺的怜悯,对敌手的惺惺相惜,为了一趟不知所谓的旅程而牺牲,只为遵守做人的信念,这些在武器作坊里生产不出来的精神正是一个朝代强大的根本保证,这在通片中处处皆是,而且基调是完全一致的。
正着说不好理解的话,我们可以试着从有些人的角度出发,来看几个“唯物主义”的结局。
第一个,让西域三十六佛国的国王听闻舍利危在旦夕,为了从回教徒手中拯救圣物,组成了联军赶来赴援,最终杀退了突厥人。
第二,又或者是唐军得到了那个小家伙的线报,认为舍利关乎西域诸国民心的向背,赶来击退了敌军(当然好像不太可能,影片中突厥人的势力似乎正在扩张而唐正在收缩)。
第三,干脆一点,年久失修的小孤城经不住折腾,整个垮到了山谷下面,于是玉石俱焚,而几个观众看得顺眼的好人出于某种莫名其妙的原因死里逃生。
如何?
任何一个结局都可以让整个电影结束得很令人信服,也很圆满。
然而我们想一想,哪个结局其实都很类似于“神迹”,不用怀疑,只需要过上十几年,西域里就会传遍“佛祖显灵,击败了异教徒”的传闻,这些听起来荒诞的理由其实都是真的,就好像我们今天说“在关键时刻,某某主义挽救了中国革命的前途”一样,只要你相信,它就会构成一个很好的理由,而且一点都不可笑。
既然如此,让电影如此结束不是很干脆利落吗?
留给聪明的观众一个想象的空间而且还奇峰突起,小小地升华了一下。
还有结局的结局:舍利来到了长安,盛唐从此开始。
荒谬吗?
唐朝是不甚崇佛,但是对于西域的佛国来说,对佛教的重视是争取他们向背的关键,舍利来到了长安,佛国的民心也就来到了长安,这样一大片疆土的开拓,对于大唐的宿敌突厥和土蕃的打击可想而知,而对大唐子民民心士气的振奋更是难以估量。
人民有了盛世的气派才会有盛世的到来,片末字幕的修辞手法和“自从某某主义来到中国……就焕然一新了”的道理是一样的。
说老实话,这样把spirit领域里的东西翻译成世俗的语言真是狠煞风景的一件事,不过既然前面有了这么多不解风情的人,我也就不惮于把话说得再明白点了。
比如说一条网上受中学里庸俗唯物主义流毒影响甚深的意见:舍利子那么厉害,捧着它一路走过来不就诸魔辟易了?
精神的力量是需要一个积累和爆发的,你可以说,英雄们血气之勇一旦被激发起来,便可以在瞬间以一敌千,但是不能说,让人鼓着这股劲头从漠北一直走到长安——除非用了什么药。
以上是我对片中所谓“神迹”的看法,应该说,编剧敢于在一个数十年来就崇尚“物质第一”的社会里生产出这样一个以宗教信仰为主题的剧本,我是很佩服的。
当然佩服他的勇气不等于同意他的一切安排,比如说那个和尚死了又活,打死了响马安之后又去死,还有佛光居然会用长矛去杀人,我当时就很不理解,直觉到的一句话就是“出来看上帝”,因为好像只有旧约里的耶和华才会这么凶暴。
不过后来结合我所知道的史实想了想,好像那个时代就是这样的,佛教在西域遭到了大食回教徒的挑战,起先各个佛国恪守陈规,于是被打得大败,后来终于醒悟,组建起联军和大食以及已经回教化了的西域诸国对抗,战况颇为惨烈,奈何大势已去,终于佛教势力退出了大漠,西域的信仰遂成为了今日这般模样。
也许这样的情节安排就是为了彰显“佛也会杀生”的乱世的残酷,至少可以让我说服自己,这年头,能让人说服自己去相信的国产片有,但是不多。
精神的层面讲完了,说点俗的。
何平在细节上下的功夫是显而易见的,从服饰到动作到言谈无一不贴切,而且难得的是不让人觉得做作,把属于人间的烟火气做到了十足,片末的一场守城戏更是精彩,这种守城战在历史上比比皆是,谈不上抄袭什么片子,五个人守住一座孤城说老实话是有点夸张,但是他们只是在准备充足的情况下坚持了一夜,而且每个人都是熟谙兵法的行家里手,我觉得还是有可能的,陈庆之七千铁骑击破三十万大军,刘裕单身追得上千五斗米道的叛军溃不成军,哪里又不夸张了?
奈何是真的。
拉拉杂杂说了半天,好像没几句扯到“电影本身”的,不过说老实话,那是因为我认为这些事情就是“电影本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至于其他相关的话可以留待我再看两遍。”
“我把电影前后看了三遍,这是一部纯爷们的电影,剧情紧凑,姜文、李成,中井贵一将侠、恶、忠,以及人物的矛盾性格演绎得淋漓尽致。
场景恢弘但不做作,骏马西风塞北式的场景远胜同期的《英雄》对色彩和形式的刻意追求,对白简单但铿锵有力(姜文:”武士不滥杀,武士更不能被滥杀”“有时候杀人是没罪的,但不杀人是有罪的”)
对于“佛光显圣”虽然是现实武侠与魔幻色彩相结合,但并不觉得突兀和荒诞。
几个配角也很出彩,人物的个性和心理刻画很独到,老不死的和地虎印象最深。
除了zw的旁白太无力甚至画蛇添足,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片子”着名影视评论人梁宏达如是说。
而一则有理有据的批评性评论同样在各大论坛赢得一大片的叫好声。
“对于何平导演而言,这部《天地英雄》无疑是凝结着自己半生的心血所成就的产物,从还早于《双旗镇刀客》就开始的构思,到最后的拍摄足足十多年的时间,就一部电影来说是太过奢侈了,可惜的是事与愿违,电影并没有对得起导演的一番心血,并没有得到预期的评价。
《双旗镇刀客》的成功应该说带有一些钻空子的味道,黄土高原的猎奇景致加上小李飞刀只闻其名不见其形般的处理手法都给了观众无限的遐想,所以当何平娓娓道来这个电影其实是脱胎自自己酝酿许久的另一个本子之时,人们对于那传说中的影片自然是心存觊觎。
至于当年为什么没有拍摄这部《天地英雄》,何平的说法很明了,就是因为没有人投资,只好选取了小成本的《双旗镇刀客》来试水,结果自然不需多言,电影红了,导演自然也红了,中国电影圈一直就是这个样子,靠着一部电影就能成为名导演。
也不知道究竟是因为投资方的横加干预还是确实何平的本子有缺陷,且驾驭题材的能力有限,总之这部《天地英雄》让绝大部分观众的评价都是很简单的一句:“没意思”。
尤其是对于结局中舍利子的夸张神力更是微词成篇,有些佛学知识的人都知道舍利子是得道高僧火化后留下的宝石状物质,但其成因则是没有任何科学常识能够解释明白,所以自古以来中国人眼中的舍利子始终都是神圣之物,但究竟有没有电影中那么夸张则是不敢妄言。
不过根据能够查到的关于舍利子的记载来看这东西是圣物不假,但却是也没听说有什么神圣力量,所以凭这一点可以说电影中的虚构缺乏说服力。
话说回来,也确实没人能说出舍利子确实没有神圣的力量,结果电影中的结局又成了悬案一桩。
个人认为,《天地英雄》最大的贡献还是影片中展现的新疆风光,至于当中打算塑造的人物群像可以说是相当失败,每个角色的性格都相当苍白,除了李成饰演的安大人虽然装13严重,但还能让人记住之外其他的包括两位主角姜文和中井贵一的性格设定都很大陆,在80、90年代的电影中这样的角色还有其生存空间,但想要伺候好新世纪观众的肠胃显然是太素了严重缺乏油水。
作为影片当中唯一的一个女性角色,zw的存在实在令人疑惑,很有可能这就是何平对商业运作的一处妥协,标准花瓶角色,甚至都有破坏气氛的嫌疑。
话说回来,电影中的人物豪情还是能够带来些许感慨,看着一个个粗豪汉子英勇赴死的壮举。确实能够对得起片名中“英雄”的字样,如果能够将他们的性格更加饱满化整体电影就能因此而上一个档次。
据说影片中的小刀客“地虎”就是《双旗镇刀客》中孩哥的原型,而影片中姜文给他的一笔钱正好解释了孩哥去娶亲时带着的那笔钱的由来。
至于片名中的“天地”二字,虽然有“英雄立于天地间”的意境,但影片本身讲述的却是人定胜天的一层含义,实在和天地扯不上干系。
应该说动作部分也构成了影片的败笔,因为情节的宏大化使得何平必须舍弃《双旗镇刀客》中对打斗的处理方式,于是出现在《天地英雄》中的动作部分也就堕落回了一般的动作片水准,虽然可以解释成当中的角色大都出身草莽不可能有太高深的武功,但偏偏导演处理起来又将打斗的戏份加重,而在看似庞大的剧情设定中发生的故事情节又是相当简单,于是本应作为文戏辅助而存在武戏部分就呈现了喧宾夺主的架势,演变成这种结果,电影面对的自然只有失败一个选择。
不可否定何平对于《天地英雄》所倾注的一切,但也同样不能忽视影片的种种不妥,不能说这是一部粗制滥造的电影,也同样不能说这是一部好看的佳作,也许有太多的第三方因素左右,也许这个剧本本就不应属于这个年代,如果这部《天地英雄》能够顺利的诞生于80年代末期乃至90年代初期的话,现在被当做经典或者教材也都不一定。”
相对于专业影视杂志的逻辑性较强“权威”评论,各大论坛却是吵的天翻地覆,而最大的争议就在于电影的最后几分钟和zw在戏中的出演。
“我还记得当时出了电影院,一路走回家一路骂娘……
这真是我今年看到最最最没有之一的烂片,唯一能够想起来的,大概就是李成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zw在里面的表演实在太令人发指了,那惨不忍睹的台词功底和做作生硬的演技。。
导演选角选zw真是一大败笔”————相看。
“若干年前,何平在拍罢了自己的第一个片子后,想要拍个讲西部侠客的片子,捣鼓来捣鼓去,整出了个本子,但是预算太大,没人信得过这个毛头小伙子,西影厂的吴天明拿了笔钱给他,虽然不够拍出自己心里的大片,但总还是些钱,总还能拍出了个片子。
于是何平拿了本子里的个小角色做了主角,拍出了个片子,叫《双旗镇刀客》。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武侠片火了,何平也有钱拍《天地英雄》了,片里有个小孩,其实他就是孩哥。
有回何平跟人侃大山,人跟他说自己新拍个片,死活想不到怎么收尾,于是一遍又一遍看《双旗镇刀客》,终于找到灵感,把片子拍完。
这个人是周星驰,拍的那片,你猜猜。”————半辈子
当然,与之同时火起来的还有各种网络上的神吐槽。
“影片看点还算不少,有新疆的异域风光,有zw这高级花瓶,还有个比姜文还更要抢戏的李成,而且这片的前半段真是拍得不错,一个个热血汉子相继英勇赴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感让影片极具大片的气势。
可惜当猪角们决定进入孤城后这剧情就突然变了味道,就那么几个人还妄图想守住一座破城,这已经不是英勇而是彻底无谋了。
然后这结局更是扯淡,突然间的佛光普照秒杀四方,超现实的结局让人看得感觉莫名其妙,好好的一场文物保卫战竟然变成了佛祖显灵击退突厥人大军的神话故事了。”————一休
“生病的时候撞上这片,心灵脆弱需要安慰,需要英雄主义在幻想中解救世界顺便解救自己,姜文我很喜欢,看完后感觉好极了,顺带着说一句,李成真牛逼。”————若水1981
而一首不能算得上诗的诗“导演你不能想怎样就怎么”在公开发表后立刻爆红网络,小诗的作者本人竟然也一夜之前成了网络名人。
“导演你不能想怎样,就怎样
舍利,把刀融化了
死了的人,复活了
杀了安大人
然后,又死去。
导演你不能想怎样,就怎样
我曾想,无数,决斗、拼杀,甚至猛烈如火、如血
最后,竟然死在安刀下。
舍利归唐,天下大治,这是个传教片吗?
导演你不能想怎样,就怎样
马戏如烟,弥漫了整个影院
我不知道谁是谁,只看到不停的、不停的杀
导演你不能想怎样,就怎样
想哪个人倒哪个人就倒,如此随便”————我注册id就是为了来骂你的
“有两场戏让我很是感动了一会儿,一场是老不死的临终一剑,在戈壁沙漠上刺出了暗河的水,那水越喷越高,而看的人情绪也越来越高,直至几乎要跟着大喊大叫一番,或者是把热泪淌上一地;
另外一场是结局大战,我竟然忘记了具体场面,但是只有一种情绪被酝酿着,需要冲突一下。”————哆啦B梦
“《天地英雄》是我盼望了两年的片子,比之《英雄》来,其期盼值远远超在其上,特别是当初听说姜汶放弃《英雄》选择何平的《天地英雄》时,就更加期盼。
记得还是很多很多年以前,很晚的一个晚上,随意打开电视,里面一个脏兮兮的男孩对这几个大胡子说:我是来这里娶媳妇儿的……他的手半曲着,放在腰部,手掌半卷,距离手掌半指是一把短刀刀柄。
后来的情节……小孩眼睛望着前方人听人怕的响马头子“一刀仙”,吸气,定定神,小手指头微微动一动,那半指远的刀竟然就嗡嗡作响地自动出鞘一分两分……
那部电影命叫《双旗镇刀客》,里面的一刀仙是后来红透大江南北的石光荣。
今天再看这部《天地英雄》,印证了大家的说法——何平是最适合拍古龙小说的电影导演,《天地英雄》中的友情,对话,故事,气氛渲染,都可以和古龙的小说对应上来。
所以在回别人观后感的时候,我想说:这部电影应该一般大老爷门儿一起看才是!”————评论巨水,已经成了一种风格。
***************************************
一止知道,看完这章肯定所有人都想骂娘,只能说,别急着骂,写这一章,我用了平时写四章的时间,而且,说实话,一止自己看来,这些东西更加有趣。
另外,感谢飞翔的穿越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