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随缘苏迪投稿
我对佛家和道家一些重要思想的理解
(一)这两家的一些重要思想及我的一些理解
古今中外没有谁不体会到人生的苦短与无常-生离、死别、疾病与孤独等。人们不外乎有两种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一种是大力发展生产,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这种外求的方法;一种是象佛家、道家通过修炼自我这样的内求方法。事实上,抵御人生的苦短与无常是世上各种哲学思想、宗教思想产生的根源,当然也是佛家、道家思想的根源。
我们知道摆脱人生的苦短与无常实现涅磐(这里"磐"字错误,应该是木字底而不是石字底,但我拼不出这个字)或称跳出轮回,成仙或称长生不死分别是佛家、道家的最终目标,从这方面来说,佛家、道家这两家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我们可以注意到涅磐、跳出轮回、成仙、长生不死,这些思想概念表面理解起来是容易的,可是实际上古今中外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其要求的境界,也就是这些思想境界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从而使得它们在人们心中的印象流于表面化、幻想化、神秘化与迷信化。而且佛家、道家那些已得道或已有很高的成就的先贤们由于所处时代本身的局限性,所以无论他们的道行有多高深,他们的认识、思想都或多或少的带有局限性,从而使得这两家思想本身就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在这里并没有贬低这两家而抬高其他派别思想的意思。我认为世上任何派别思想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使有那个派别声称他们以得到了宇宙的终极规律,但是他们敢说对于宇宙的无数层次面上的具体规律都已得到了么?所以说:道无止境。不承认这一点的人,很难得道。
我认为总体上佛家、道家的哲学思想是科学的,而由这些哲学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修炼或证道则是开发人类自身的科学方法。仔细分析比较佛家、道家的哲学及其修炼我们会发现惊人的相似之处,虽然它们的看问题的角度和表现形式不同。
1、它们的出发点都是相同的,都是要摆脱人生的苦短与无常。
2、它们的哲学是相似,原因如下:
道学强调的是万事万物源于 "道",它认为"道"是无法形容的,是没有具体形态的,是恍恍惚惚的,可是你说"道"是恍恍惚惚没有踪影,在恍惚之中却有形象,你说"道"是恍恍惚惚没有形状,在恍惚之中却有实体,你说"道"是幽深神秘没有边际,在幽深之中却有极细微的东西。这样我们可以看到"道"有"无"和"有"的两重性,"道"不是"无"也不是"有","道"即是"无"又是"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正是对以上道学哲学的归纳,其解释如下:先解释"一"指统一的规律或太极或"无之极"或"物之极"("无之极"是无到了极限,"物之极"是物质聚集到极限,这时就是处于宇宙的爆炸点,这时时空没有意义、物质没有形状),"二"指对立统一的两方面即"阳" 或称"无"或称"物质的能量属性即变化属性、不确定属性" 、"阴"或称"有"或称"物质的惯性属性即不变化属性,确定属性","三"指对立统一的双方相互作用产生了第三方与对立统一的两方加起来为数三;那么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宇宙运行规律产生无之极,无之极产生无和有,无、有相互作用产生中间产物,无、有与中间产物作用产生万物。以上对这句话的解释是结合宇宙的爆炸初期时万物产生过程的解释。这句话内容同样可以是适合宇宙其他运行时段的,事实上正是由于无、有或阳、阴或物的能量属性、物的惯性属性的相互作用与相互转化而导致的宇宙万事万物的生灭、成长衰弱变迁,而在这些变迁中正是道或规律这一无形的手在控制,所以说大道无形。
佛学强调万事万物都是空或无即强调万事万物的变化运动或无常,它肯定的是"真我"的存在,每个人都有一个"真我"的存在,"真我"是无形无像,不去不来,不动不静,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既不在体外,也不在体内。从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发现佛家、道家看问题的角度的不同。道家更侧重于客观,"道"这一概念就是客观化的,道德经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更是道家侧重于客观的明证。佛家更侧重于主观,认为除"真我"外其他都是虚相。但是在我看来佛家、道家的哲学是殊途同归的。这体现在对"真我"的理解上,我认为"真我"是人合于"道"的一种状态即道家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这也就是"真我"为什么不在体内、不在体外,并且与"道"一样无形无像。而且在后面我会阐述佛家在通向证得"真我"与道家通向证得"天人合一"的过程的最后都要经过前面提到的无之极境界,即佛家要达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或"有即是无,无即是有"的境界,还会阐述"真我"的不是无不是有这样与"道"相同的属性。这里我要说一下人知道"道"和人合于"道"的不同。在人认识宇宙及人相关活动这一系统中,主体是人,方法是人的实践,对象是宇宙及其规律。这一系统中,主体知道对象的规律即"道",并不意味着主体的实践活动就会遵循"道"来办事。而人合于"道"则意味着人的主客观相统一于"道"。在这一系统中,主体对对象的认识结果,是跟主体本身密切相关的,单纯的知道"道"只是人脑对"道"相对简单的反映,它与人合于"道"即人脑中的意识观念与"道"的彻底的整合形成的天人合一或真我的意识观念还是有本质差别的。所以知道"道"并不等同于证得"道"。
3、它们的修炼各阶段的境界的相似。首先,佛家、道家各自证道的法门都很多,但基本原理都差不多。它们都认为是人的私妄阻碍了证道,因此证道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去妄,破执的过程。道德经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佛家修炼重在一个"破"soudu字,它认为只有不断的"破"除修炼各阶段对应的境界这些虚相,才能立更高层次的境界的相,才能不断前进。下面介绍、比较一下佛家、道家修炼的各基本阶段的境界,这里取两家比较典型的、比较完整的证道过程产生的境界。
道家:筑基炼己、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这里"气"指先天之气或体内阳气,而不同于空气、呼吸之气或体内阴气),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筑基炼己主要指补足体内的精、"气"、神以达到祛病健体、调和身心的目的;
炼精化"气" 主要指将自身元精化为阳"气",使神"气"合一,又称"小周天"(以上这两步主要是针对后天亏损相对较严重的人说法,通过这两步的修行而补足后天亏损、返老还童、恢复青春);
炼"气"化神主要指返还童体后,周身关窍进一步打开,经脉俱通称为"大周天",此时开始天人感应,人采太虚中的先天一"气"为之所用,结成大丹,可证**长生,神"气"相抟,进入混沌,如同胞胎婴儿,可称返童还婴。
炼神还虚主要指由**修炼即命功大成、性功也有坚实基础(道家称此为仙功)转为精神修炼(性功或道功),此时涵养本命元神,归于虚无,谓之返婴还虚、真空炼形,元神出离**,谓之出神;
炼虚合道又称"粉碎虚空",将先天虚无的元神,合于遍布万化、无所不在的大道。
佛家: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也称观无常)、对破空无边处定(也称观出散)、对识无边处定(也称观离欲)、对无所有处定(也称观灭)、对非想非非想处定(也称观宾舍)。
初禅主要指执我之心已大为放松,使肉身的微观物质能与宇宙的精微物质大量交换,为转换色身的重要关键,由于身体禅触会得到快乐,心理上自然恬淡无贪欲;
二禅主要指破初禅,初禅发生触乐时,身即明净,兼令心净,是为外净,二禅离觉观寻伺的垢,不以外尘,为之内净,内净也产生喜乐;
三禅主要指身心进一步调整离开了二禅的喜乐对心的纷扰,因而从内心发出之乐,乐遍全身,全身毛孔、诸根皆乐,恬愉快乐,世间第一;
四禅(或叫不动定或称观无常)主要指真定发生,心离诸念,心如明镜,离苦离乐,妄念断绝,不依于善也不依于恶,此时呼吸停止,出现真正胎息,证的四禅后,学一切事,随意成就,神通变化,亦由此出,故称为根本禅定;
对破空无边处定(观出散)主要指破四禅,四禅中也有观空,但心粗时即可见色没有断绝色之束缚,_4460.htm观出散就是出离色心,依虚空消散自在,不为色法束缚;
对识无边处定(观离欲)破观出散,一切爱著外境皆为欲,所以出散为欲,所谓离欲为离出散欲,此时破除虚空无边的观念,内观自心,不见一切,唯见现在的心识念念不住,过去心识已灭,未来心识将起,心识在时间上无限,在空间上广大无根,内心明利清静;
对无所有处定(观灭)破观离欲,识处定时心缘无边,缘多易散怀且无论缘内还是缘外,皆非寂静,要破除,此时,不用内外一切境界,空无所依,怡然寂绝,生理上,诸脉心脏停止跳动,此是定相不是死相;
对非想非非想处定(观宾舍)破观灭,即此时已离无所有这一想念故名"非想",但还是有"非有非无""离有离无"的细微观念存在,并未绝一切观念,故名"非非想",智者大师云:"非想是两者之对治,从初禅以来,但有偏舍,无有两舍,故未与弃舍之名。今此非想,既有双舍有无,故名弃舍,亦以此定,是舍中之极,故最后受名,若凡夫得此定时,谓之涅磐……"。
从以上论述不难看出佛家、道家的修炼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然而由于佛家、道家的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又有所不同。佛家侧重主观,侧重对内心的修炼即相当于道家性功,当然也不完全一样。道家侧重客观,讲求实际,有一套完善的命功,性功修炼的方法。但是客观的看它们修炼过程可以看出,佛家的初禅、二禅、三禅与道家的筑基炼己、炼精化"气",基本对应的,这几个阶段分别时佛家、道家修炼者身体脱胎换骨的阶段也就是命功就要大成的,性功也打下坚实基础的阶段,此时由于侧重点的不同,佛家的性功成就可能大些,道家的命功成就大些;佛家四禅与道家的炼"气"化神对应,此时命功成就大成进入胎息阶段,佛家、道家可能继续保持各自的优势;佛家对破空无边处定(也称观出散)、对识无边处定(也称观离欲)、对无所有处定(也称观灭)与道家炼神还虚对应,此时都不约而同的脱离肉身修炼或命功而进入纯精神修炼即性功,并且采取的是性功向无之极的方向前进,佛家的观灭就达到了无之极的境界,道家在到粉碎虚空前那一刹达到无之极的境界;佛家对非想非非想处定(观宾舍)和炼虚合道又称"粉碎虚空"对应,此时它们分别证得"真我"或涅磐,"天人合一"的境界,从前的阐述可以看到佛家对非想非非想处定具有的就是非有非无的特性与道的特性吻合,从而可以看到"真我"或涅磐的境界就是天人合一的意识状态。
在本节的最后我想说的是我对佛家、道家思想的理解可能有很大的错误,并且可能有很多地方很牵强,但是我希望大家能看到我写本节的出发点那就是我们可以先别急着否认那些古人的思想,让我们静下心来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找出其中的精华的、科学的部分,将之继承下来发扬光大。下面的几节我想从另一个角度再进一步分析佛家、道家的修炼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