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回到明朝做千户 > 第226章 踊跃

回到明朝做千户 第226章 踊跃

作者:老白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1:50:43 来源:免费小说

  第226章踊跃

  朝会以失败而告终,内阁那边又死活不赞同发行国债的提议,如此,黄来福只好采用最后一种方法了。

  其实黄来福可以理解为什么阁臣百官们都提议向百姓们加征农税,因为这笔钱最后怎么样也加派不到他们头上去,就算加派,完全可以转嫁到小民头上去。

  而万历皇帝的开矿榷税,主体是向官员、富户、大商贾们征收商税,自然是遭到天下百官及御史们的强烈反对了,这也是为什么朝会中御史们突然窜出,反应激烈的缘故。

  大明的文官集团发展到现在,思想始终处于极度的矛盾之中,一方面,他们从小饱读圣贤书,立志修身治国平天下。另一方面,他们时时又存在着公利与私利之争,特别是进入明中期后,所谓的官员,早己是商贾及地主士绅的代名词。

  在朝中,百官们可以大谈百姓之苦,但如果天下赋税由小民向他们头上倾斜一些的话,他们又会哑口不谈,或是强烈抗争。特别是明末时,出于利益的考量,几乎整个文官集团都站到皇室的对立面去,这也是为什么明朝皇帝不得不持续重用太监的缘故。

  对这内中的缘由,黄来福多少还是了解的。至于户部不愿意背上发行国债的包袱,什么国之体统都是废话,他们不愿意承担责任罢了。

  看来只有自己出面了!

  在朝会后,黄来福对万历帝道:“皇上,阁臣及百官不赞成发行国债,这也不要紧,就由微臣独自来发行好了,微臣有信心,先期第一批国债,至少可以筹备白银三百万两以上!”

  万历帝叹了口气,道:“只有如此了!”

  他感动地看着黄来福道:“黄爱卿,有劳你了!”

  黄来福又说起了以前那句话:“为皇上分忧,微臣义不容辞。”

  ……

  有关朝会的消息己是在京师中传得沸沸扬扬,而这几天中,又是传出风声,那个黄来福,要绕过户部,独自承担国债发行之事。

  立时这个消息让京师舆论一振,百官们都是兴味昂然地看着黄来福忙这忙那,心想到时倒要看看这个武夫会出什么丑,各人言谈中,都颇有兴灾乐祸的味道。

  只有许多在京师的商人们生出了许多心思,这些天中,与黄来福交好的晋商会馆值年首人王崇义迎来了拜访潮。

  一连多天,黄来福招渠源锐及王崇义叙话,神神秘秘的,更是引起外界的普遍猜想。而且关于这个事情,还成为许多北京市民茶余饭后议论的热门话题,很多茶楼酒肆,都在传扬着各样的内幕消息。

  万历二十五年五月五日,京师,棋盘街晋商会馆。

  这天,在会馆的大厅上,可说是商贾云集,不但在京的晋商头面人物,就是许多京商,徽商,粤商,湖商,闽商等在京头面人物,今日也是济济满堂。

  此时在上首中,晋商会馆值年首人王崇义正与渠源锐言笑晏晏,二人不时低语着什么。而在下首两旁,一干锦衣华服的商人们也是神情各异,不时有人在交头接耳着。

  王崇义站起身来道:“诸位,诸位,今日我们有幸,请到渠大掌柜,来为大家讲解黄大人发行的债券之事,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当面询问渠掌柜,相信他会回答大家所有疑问的!”

  渠源锐也是站起身来,向各人团团一揖道:“诸位前辈,源锐受军门所托,向外界发行东征债券一事,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都可以询问鄙人,鄙人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

  由于阁臣百官的强烈反对,黄来福自然不能用国债这种有着明显标记的名称,而改用了东征债券这个私人味道浓厚一点的名字。

  在场的商人们都是商界中翻滚出来的,所谓民间的借贷也见多了,他们中许多人就是办钱庄的,债券是什么意思,他们自然知道,虽然有点新鲜。当下一个商人站起来道:“敢问渠掌柜,这东征债券,将会如何发行,利息又如何算呢?”

  渠源锐道:“我们这个东征债券,面额不等,分为两种,一种是不记名债券,大家可以自由转让买卖,而且年利很高,每一年付息一次,年息在一钱二分左右,五年后,还可以偿付本金。”

  说着渠源锐拍拍手,几个伙计出来,向各人展示了几张此次发行债券的票样,只见这些债券都是样式精美,上书“东征债券”几个大字,还有票面金额,还本期限,债券利率,发行人山西镇总兵黄来福名字等,上面还盖着黄来福的总兵大印。

  债券面额每张最小一百两,最大面额为一万两。

  众商人纷纷传看,都是心动,按现在民间的利息计算,年息一年超过一钱五分的,属于高利贷。不过年息在一钱二分,也算是回报非常丰厚了,由不得各人不动心。

  这种利息,放在后世也是非常可观的,这也是黄来福第一次发行债券,所以尽量回报高些,等以后上了渠道后,利息就不会这么高了。

  不过各人传看的同时,又起了另一个疑虑。

  一位京商又道:“黄军门名满天下,非是我等信不过黄大人……只是,这个,我想请问渠掌柜,黄军门发行这个债券,有什么担保抵押没有?”

  眼下的大明还没有什么信用债券之说,要发行债券,肯定要有什么明显的财产担保抵押,虽然这些年黄来福在大明的商业神话,让许多商贾们想与他合作。

  而且每张债券也都盖上黄来福的总兵大印,不会到时找不到负责的人。不过一码归一码,购买这个大批量的债券,自然要有相应的担保才稳妥。

  渠源锐道:“当然,这个诸位是不用担心的。我大明王师所向无敌,将来打败了倭人后,肯定会让倭人赔钱赔地,以皇上对黄军门的信任,将来这个偿付,诸位是完全不用担心的。”

  不过渠源锐这个说法倒是让各位商贾们不以为然,大明打胜仗是肯定的,不过要说到战后让倭人赔偿军费,这就不一定了。而且眼下这债券是以黄来福私人的名义发行,就算到时倭人赔偿军费给朝廷,这笔钱能否能让黄来福支配也说不定。

  好在渠源锐接着道:“当然了,除此之外,黄军门还将用五寨堡各处的农场工厂,还有塞外及京师各地产业作抵押担保,所以诸位完全不用担心。”

  有了渠源锐这句话,商人们便放心了,其实他们不是信不过黄来福,这几年来,黄来福每做什么事,都是有利可图,商人们相信黄来福此次发行债券,也同样是如此。各人担忧,也是出于更稳妥的想法,听说黄来福做出这个姿态,大家就放心了。

  底下人更是纷纷交头接耳,许多人都是喜形于色。

  这时又有一徽商站出来道:“渠掌柜,您方才说债券有两种,这种不记名债券我们己经知道,另一种是什么?”

  底下人纷纷附合,道:“对,是什么?望渠掌柜告知!”

  渠源锐眼神炯炯地看着众人,道:“另一种债券,比较特别,要记名,单笔最低为十万两,而且没有年息,将来也不偿付本金。”

  立时惊讶的议论声传遍了整个大厅,这种债券也太奇怪了吧,黄来福不担心卖不出去?不过众人都知道内情肯定不会这么简单,议论了一会后,众人声音低了下来,听渠源锐怎么说。

  渠源锐道:“大家或许奇怪为什么记名债券会如此,我要告诉诸位的是,购买了记名债券之后,将来便可以参于日本国与朝鲜国的贸易!”

  在渠源锐的解说中,将来大明征朝胜利后,让日本国赔款不说,还将强迫日本国签订条约,开辟多个通商口岸,所有购买了记名债券之人,都可以参与贸易,还享有种种特权。到时大家可以分区包干,日本国哪片区域,由谁主导贸易,债券买得越多,分到的区域越大。

  至于大明许不许全面开放本国商人出海贸易,日本国到时会不会签订条约,开放通商口岸等,这点不用担心,万历皇帝己经金口玉言,答应了黄军门的请求,大家要对皇帝与黄总兵有信心。

  不但如此,到时大明也会与朝鲜国开辟贸易,到时购买债券之人,都可以取得优先权。

  听着渠源锐的解说,在场中人,都是砰然心动。

  虽然从隆庆年开始,大明慢慢己经放开海禁,许可商人们出海贸易,不过说实的,这种规模还不全面,限制很多,朝贡贸易,还占了主导地位。

  说实在,这种朝贡贸易有许多具体而繁琐的规定,如规定各国的期限、入贡的船只、船只停靠的港口、随从人员、贡物品类等,而且还有很多年限。

  如规定琉球国每两年一贡,安南、占城、朝鲜等国每三年一贡,日本国每十年一贡,且每一贡期人限200名,船限2艘,并发给编有号码的勘合证,勘合不符者不予接待,而且定期作废,有新的勘合才可贸易。

  不过当时海贸的利润是非常大的,大明的丝、棉、锦绣、针、铁锅、瓷器、古钱、古字画、药材、漆器等,都是日本国民非常喜欢的,价格也相当昂贵!丝绵每百斤可卖银200两,红线每百斤可卖银70两,水银每百斤卖银300两,针一根可卖银7分,铁锅一个可卖银一两。

  大明商人运货到日本一次,便可获得原本六、七倍的利益。

  眼下江南的商人到日本等国贸易己经兴起,各样海商通过贸易巨富者不计其数。不过就算江南的商人到日本等国贸易不绝,这市场也远远没有打开,如果两国大规模开始贸易,这前景可说是非常可观。特别是对北地的商人来说,就算将来与朝鲜国贸易,也是利润丰厚。

  一时间,厅内一片沉静,许多都是心动不己,在心下快速盘算着。

  显而易见,购买这种记名债券,等于是各人先期交于黄来福的投名费,风险与利润并存。将来成了,众人跟着黄来福吃得满嘴油光,不成了,大家投入的巨额资金便泡汤了。

  做还是不做,非常考验各人的魄力与胆量!毕竟每笔记名债券最少十万两,可不是小数目。

  渠源锐仔细观察着场中各人的神情,他微笑道:“我知道诸位的疑虑,不过我要以亲身的例子告诉大家,当冒的风险,还是值得冒的!当年的我,也正因为断然与军门合作,才有了渠某今日的地位与成就!”

  各人都是沉思,不错,渠源锐当年从祁县一个小商人,成为眼下商界中呼风唤雨的人物。就是当初资助黄来福几万两银子的缘故。眼下他的回报让人眼红,不过也正是因为他当初的魄力换来的!

  王崇义更是微笑道:“不管如何,我会馆中人,是决定与军门站在一起的。老夫宣布,晋商会馆,将会认购五十万两的记名与不记名债券。眼下前线将士在为国出力,老夫又何需吝啬这区区银财货物?”

  他的话如一发重磅炮弹般,让在场众人均是一震!

  渠源锐微笑道:“诸位可以好好考虑,三日之后,东征债券,将在晋商会馆,向天下万民发行!”

  ……

  不管商人们在散后是什么样心情,也不管外界探知若干消息后如何反应,总之在三日后,也就是五月八日这天清晨,黄来福炮制的东征债券,公然向外界发布。

  几乎可以用抢购来说,不但是商人富户们,就是普通市民们,都是在争先购买东征债券。普通一家无力的,便数家合资起来购买一些。

  这些年,与黄来福有关的东西,都是大赚特赚,这是许多人的共识。若有的人担忧,但连晋商会馆的王崇义等人都认购了高达五十万两的债券,你还愁什么呢?

  先是大商人,再是与黄来福交好的太监们,再是普通的市民们。最后那些目瞪口呆的文官们坐不住了,也是纷纷加入了抢购的人流,听说连内阁首辅赵志皋与户部尚书杨俊民都买了不少。

  最后东征债券还快速地流出京师,向很多地方而去。若干年后,有人传言,在对面的日本国,丰臣秀吉等人的银库中,都有发现黄来福印刷的东征债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