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回到明朝做千户 > 第221章 复设东胜卫?

回到明朝做千户 第221章 复设东胜卫?

作者:老白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1:50:43 来源:免费小说

  第221章复设东胜卫?

  万历二十四年腊月初一日,水泉营堡边墙。

  眼下离过年还有一个月时间,不过这边塞的天气却是极冷,接连几场大雪,下得足有几尺厚,北风一吹,残雪更是冻成了坚冰,使道路极为的滑溜难行。特别是从边墙上极目看去,外面就是边塞胡地,白茫茫的无边无际,就算没被雪盖住的地方,露出的,不是黄土,就是黄沙,真是荒凉凄冷。

  不过尽管寒风贬人肌骨,路面难行,从水泉营堡到归化城的路面上,还是商贾云集,驼马成群,双方往来不休。过了秋后,越近年关,这生意就越是好做。近了年关了,不论是汉蒙两方都是要过年的,每到这时,大批边墙附近的蒙人,穿着各样的兽皮袍,戴着毡斗篷,富足些的,便穿着灰鼠皮或是银鼠皮袍,甚至有些更富贵的,还穿上最新流行的五寨堡呢绒大衣,头上戴个毛线帽,内中再套上毡斗篷以抵挡寒风。

  这些人纷纷赶着自己的牛羊,或到附近汉人民市,或到水泉营堡官市之地,换取汉人的粮食布匹,还有一些油盐针线百货等。大些的部落,便赶着大量的牛马,进入水泉营堡市场中,换取大量的粮米,绸绢,呢绒面布,锅釜耕具等,每次交市,双方货物都是装满了近百匹驼马。

  开市几年来,山西镇边墙的汉蒙民众各取所需,生活都各上了一个档次。显而易见的,今年秋后时,以往交易时那种极度瘦饿穷困的蒙人少了许多。

  除了这些边墙两边为了生活所需而互市的汉蒙民众外,在这条路上,专业贩卖各样商货的汉蒙商人也不少。五寨堡需要大量的羊毛,从每年夏起,汉商们便到草原上,将一车车的羊毛畜皮运回五寨堡,这种景色一直持继到冬日。除此之外,归化城是草原中的羊毛集中之地,周边又有几十万的蒙古人,还有大量的各族商贾,需要大量的商货,专门做这些人生意的晋商,每个月中,都要将大量的商货从汉地运往归化城。

  不但羊毛畜皮,肉食也是五寨堡大量需要的,五寨堡各个副食品厂,进了秋后,特别是冬天后,便生产出大量的午餐肉罐头,各样冻肉,火腿等,这需要大批的肉食原料。

  而到了冬天后,草原上的各种牛羊肉不易腐烂,容易储藏,又价格低廉,便有许多商人们,也大规模地将草原上的肉食运回五寨堡来。这也形成了诸多的商机,养活了许多的汉蒙商人们。在今年初时,黄来福还在五寨堡开办了乳品制造厂,生产酸奶、奶油、奶酪等,为军队与民众提高营养需求,这又需要草原上的大批原料。双方的种种需求互初,形成了这条繁忙的商路。

  不过有道是世上本没有路,人走得多了,便成了路。从水泉营边墙到归化城,共约有四百余里的路,这些路,自然不可能是驿路,明初大明虽然控制了直到大青山的国土,但却没有在塞外修建驿路,明中期后国土缩水到水泉营堡边墙,就更不会去修建塞外的驿路了。而蒙古人是从来没有修路的能力与想法的,这就造成了从老营堡到归化城一带道路的极度难行,可说是直接从草原上走出一条路,又是坑洼,又是风沙,又是黄土的,到了冬天,更是满路冰雪,很难说是一条路。

  眼下从五寨堡到岢岚州,到神池堡,到宁武关。五寨堡到偏关,到老营堡几地己经修建了水泥路,方便了商民的出行流通,也提高了黄来福对几地的控制力。而修建从老营堡到归化城的水泥路,也应该提上议程,路一成,大大方便双方流通不说,还极大提高了黄来福对塞外的掌控力。不过以修建一百里路需要花费三万两银子的价钱算,如修建老营堡到归化城的水泥路,没有十二万两银子是不能下来的。

  这是一笔庞大的花费……或许,这钱是花得值得的……又或许,还有一条水路可走。从归化城到关内,不是可以走黑河,再到黄河,再到偏关吗?黄来福听说许多商人己经开发出来黑河到偏关的航线了……不过这条水路,应该是将来自己经营包头城时,才是发挥最大效用的时候……

  城头写着斗大“明”字与“黄”字的大明旗帜己经被冻得飞扬不起来,面对边墙外的塞物风情,黄来福只是按剑沉思着,他的神色深沉,在他的周边,一排排顶盔披甲的家丁们站得笔直,他们个个身材高大,神情坚韧,就算是脸上被寒风拉开了一道道口中,也还是静立不动。周边一处寂静,只有城门口不时商客通过的驮马銮铃响动声。

  寒风瑟瑟,不时一阵风卷起地上的积雪,向城头的人迎面扑来,天地一片苍茫,数十米之外便难辨物。黄来福只觉得阵阵冷风似乎要透入自己的肌骨中去,身上的铁甲披在身上,就如穿上一件冰衣一般,冻得心肺都要冷了。才迎着风口站了一阵,黄来福觉得自己要冻僵了。

  这时脚步声响起,却是镇虏营游击许忠泰走上前来,他低声道:“军门,城头风沙大,要不您回官署上去?免得冻坏了身子!”

  他身旁满脸络腮胡子的水泉营堡守备谢庆奎也是粗豪地大声道:“许游击说得不错,这城头,有我们哥几个看着就行了,军门大可以放心,眼下塞外虏人早己被军门打破了胆,再也不敢来骚扰。就算他们来了,我们也保证他们有来无回!军门大可安心坐镇老营堡之中。”

  从万历二十年黄来福接管老营堡来,原先的老营堡守备刘正威、千总梁治平、千总谢庆奎、原副总兵亲将许忠泰等人,因为相继的一些战功,各自身份己经有了一些变化。

  许忠泰现在是游击,统领镇虏营三千人。谢庆奎己经升职为守备,带五百人,驻扎于水泉营堡中,还兼当守市人员,维持互市的市场秩序。梁治平也是升职为守备,带五百人,驻扎于红门堡之地,同样兼当守市人员。至于刘正威,拿着游击的衔头,己经荣休了,现在在五寨堡之地买了房子,悠闲地过日子。

  这几年中,许忠泰等人,己经彻底地融入黄来福体系中,其镇虏营,也成为与五寨营一样的虎狼之师。光光一个镇虏营,就可以威慑塞外数百里之地,护卫塞外的诸多农场安全。

  听了谢庆奎的话后,黄来福微微一笑,人说军事是政治的延续,眼下的自己,当然不会再担心有蒙古人敢来入寇山西镇边墙等地,所以相比别的军镇,这几年山西镇的防冬防秋都很轻松,现在自己要考虑的是,是如何掌控塞外周边的广大土地,让他成为大明的粮仓畜场,而不是威胁之地。

  当然了,这个心思,与他们说了也不会明白,他们只要严格按照自己的指令去做事就行了。不过说实在话,他还是很喜欢谢庆奎这个粗豪汉子的,相对的,许忠泰就谨慎,小心翼翼得多。

  他笑道:“谢守备说得是,蒙古人早己被我们打破了担,他们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再来入寇边墙,看来这个冬天,我们又可以太平地过去了!”

  许忠泰抱了抱拳道:“这都是军门勇猛无敌,所以虏人闻之丧胆,不敢再来冒犯我大明!”

  黄来福点了点头,道:“将他们打怕了还不够,要让塞外那片土地成为安乐之地,我们还要做很多事!”

  见二人不知所云的样子,黄来福笑了笑,道:“这水泉营堡没什么事了,回老营堡吧!”

  老营堡离水泉营堡边墙并不远,快马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相比水泉营堡,老营堡就大了许多,险要了许多。周边五里,城墙高厚,自山西镇建镇来,老营堡就是每年镇城总兵来到此处的防冬之地。

  自万历二十年黄来福经营老营堡来,四年过去,老营堡变了许多,不但街头宽敞整洁,商肆店铺更是密布。街上行走的,也多是衣衫整洁,精神抖擞的军户们,还有那些雄赳赳气昂昂的镇虏营将士们。严格的训练,充足的粮饷保障,让原来充满老弱残兵的镇虏营,己经成为一个如五寨营一般的虎狼之师。

  城外面一片的白茫茫,积雪数尺厚,不过回到老营堡街道时,只有几寸残雪浮冰。边塞之地城堡,居民与商贾们,都养成了雪随下随扫的习惯,否则积雪几尺厚,把门封住,稍一迟延,冻成坚冰,想开门更是麻烦了。街上的积雪,也早被扫除干净,余下一些浮冰,铁蹄踏上,哗哗作响。

  看着黄来福的大队铁骑回来,街上不论是军户还是商贾们,闪避之余,都是露出了景仰的神情,正是因为有黄来福与他的军队在,所以山西镇边墙现在是越来越太平,不再有兵火之灾。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好谁不好,他们可以分辨得出。

  回到老营堡官署内,黄来福拿出塞外地图,仔细察看。黄来福的军队中有专门的情报局,或是派专人,或是利用贸易的商人们,在塞外收集各部落的情报,绘制各地的水源,最后的结果,便是汇成手上这张相对精致的地图。

  黄来福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着,陪在他身旁的,除了顾大刀,阿智等心腹亲将外,就是老营堡游击许忠泰,还有一干随行的幕宾赞画等人。黄来福接管了宁武关后,前总兵刘明安相应的一干参谋幕僚人员,他也接收了下来。自己身旁的将官大多是些大老粗,很多文书工作,还是需要这些幕僚人员处理的,有些军务,也要他们参谋。

  不过黄来福有这个心思,在五寨书院中开办专门的军事学科,聘请军官们,传教自己的心得,形成书册,这样好培养一些专业的军事人员,参谋人员,后勤人员等。这个时代的大明军将,多是各搞各的私人参谋体系,没什么全国的整体制度。虽然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有开办专门的军校,兵部的职方司,也有某些军事测绘的职务,不过都不专业,不能推广,多还是依靠将官们私人努力,所以古时多有什么军将世家,名将之称。

  黄来福手指移过清水河与准格尔旗后,停在了塞外东胜与镇虏两个地方。这二地,是明初山西行都司,在塞外设的卫所,眼下都荒废了。在山西行都司的建制中,东胜称东胜卫,镇虏称镇虏卫。在他们的上面一些,在后世的和林格尔县城,还设有云川卫,统管包含归化到大青山等大片地界。在镇虏卫右边不远处,还设有玉林卫。

  看地图就知道,这些卫所都在要害地点,他们的设置,也曾经有力防护了山西镇及大同镇,还有宣府镇的安全。特别是东胜卫,位于黄河东北岸边上,离归化城140里,离老营堡约二百里,威镇黄河两岸,并辐射周边数百里之地,地理位置重要。

  历史上的东胜卫于洪武四年初建,城墙高近十米,城周边长十六里,雄居于边塞之上,东胜卫的建立,将大明边防线大幅度北移,大大防护了内地的安全。

  可惜明中叶后,大明势力内缩,更由于东胜卫离内地太远,补给不易,加上蒙古人的骚扰严重,最后不但东胜卫,还有镇虏卫,云川卫,玉林卫等边塞卫所,全部都放弃了,大明只依靠长城九边,作为内地的防护。没了这些缓冲地,九边内地直接承受百年的战火便可想而知了。

  大明现下顾虑太多,也无力恢复这些卫所,不过对于黄来福来说,复设东胜卫与镇虏卫的时机己经到了。从万历二十一年开始,黄来福大规模布局塞外的经营,最初移民的清水河及黄浦川河一带,己经有移民二十余万,农场及居住点不计其数,开垦的耕地有百万亩之多,还有众多的草场被开辟为畜牧农场。甚至有许多移民,己经越过这两地,前往后世的达拉特旗一带,甚至更有胆大之人,己经在后世的包头之地安家落户了。

  由于黄来福的移民制度完善,这些移民们人口文册,都劳劳地掌握在他的手上,除了与黄来福合作的一些农场黄来福会有分红外,从明年开始,三年的免税期己经过了,到时自己还可以向那些移民们收税了。

  这些移民及到时收上来的税粮,是自己将来最为有力的后勤保障,可以就地补地,不再存在着补给太长的问题。再加上今年初时,自己领军大败卜失兔,杀得他远窜西边,河套周边的蒙古部落们,无不胆战心寒,不敢再起对抗自己的心思,在河套东边之地,自己己经没有能威胁自己的人。所以复设东胜卫与镇虏卫的时机,己经成熟了。

  等这两卫复设后,山西镇再无安全担忧,还顺便照顾了大同镇的安全。自己再设立包头城,那河套之地,便真正劳劳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当然了,要复设两卫,相关的事宜也是繁多,两地现在的情况,要勘测探明,周边蒙人将会有的反应,也要预期。特别是两卫的设立,也要事先取得朝中的同意,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工作,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黄来福手抚地图盘算着,而在场中人都是人精,见黄来福久久注视地图不语,手指更是停留在原东胜卫的地点上不动。一位幕僚忍不住道:“大人难道想出兵塞外,复设东胜卫之地?”

  黄来福环视一眼众人,见各人皆有热切之心,点头笑道:“我正有此意!”

  黄来福此言一出,在场中人都是精神大振,在别的军镇保守挨打的同时,如果山西镇能够出兵塞外,开疆复土,这是多大的事,多大的大功?在场的许多人,或许也能够名留青史。

  特别是那些原总兵刘明安的幕僚们,从跟着黄来福来,便没有干过什么大事情,己经闲得慌了。虽黄来福对他们宽厚,但这些人见黄来福这些年名声越发显赫,还深受皇帝宠爱,跟着他大有前途,都是心头越发热切,希望能做什么事,在黄来福面前来显示自己的重要,眼下机会终于来了。黄来福如有复土之功,在场各人,自然也有大把的功劳可分。

  有几人更是心想:“军门果然锐气,如有复土之功,我等将来功成名遂,足以光宗耀祖了!”

  顾大刀更是兴奋地道:“最好复卫时,那些蒙人来击,这样我们就可有军功了!”

  阿智微笑道:“年初时,军门的那场仗,己经杀得那些蒙人闻风丧胆了,虽复卫时,可能会有些小波折,不过大体应该是顺利的!”

  黄来福道:“军力不是问题,眼下原东胜卫及镇虏卫一带,没有敢与我们作对的蒙人部落,归化城中的三娘子,也不敢正面与我们冲突。眼下最可虑的是,朝中对此事的看法,我需先写奏折,与皇上分说才是!”

  众人都是点头,黄来福道:“不管怎么说,事先的筹备是免不了的,这两地的诸多情况,需要相关的情报支持,还有到时的驻守兵力,建城,后勤供应等,都需要大量的筹办工作,这些事情,就交于各位去做了!”

  在场众人都是热血沸腾,一齐抱拳道:“敢不为军门效死?”

  年末几天,黄来福从老营堡回到了五寨堡,第二年,也就是万历二十五年正月时,黄来福纳刘二妞为妾,五寨堡周边共贺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