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回到明朝做千户 > 第86章 高科技抢人饭碗的问题

回到明朝做千户 第86章 高科技抢人饭碗的问题

作者:老白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1:50:43 来源:免费小说

  第86章 高科技抢人饭碗的问题

  公元1591年5月16日。

  经过一番波折后,太平庄当地的矿山建设之事,终于开始了。

  太平庄一带煤田众多,刘家也在这里经营多年,不过说实在,他们所建各矿眼的规模,还是太小,而且多是一些露天小采场。这些小采场,全部合起来,煤的月产量只有几百吨。

  这样的规模产量,当然不能满足黄来福和各商贾们的需求,黄来福需要的是,那种月产量过万吨规模的大煤矿。虽说这种规模,放在后世,只是一些村镇小煤矿的规模,但放在此时的大明,也算是煤矿界大鄂了。依此时大明煤炭每吨三两多银子的价格,月产量过万吨,克除成本后,每月能有一万多两银子的净收入,也算是非常可观了。

  从16日开始,黄来福便吩咐矿工们对现有的各矿眼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完善技术,尽量往地层纵深处采掘煤炭,除此之外,还要多寻矿眼采场。

  大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对煤炭的需要量急剧增加,所以当时的找煤采煤等行业,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当时不仅在地面找煤的丰富经验,就是在地层深处找煤的知识,也非常丰富,当时民众已懂得煤系地层的断层和煤尖灭现象,可以将地底深处的煤开采上来。后世中国探明的各煤田中,明后期差不多都已进行了大致的开采。

  黄来福此前来神池堡时,未雨绸缪,便高价从大明各地矿山,特别是大同等地寻来了二十多个有经验的煤田矿师,这些人在找煤采煤上,都有十几年的经验。

  16日起,他们便领着众多的五寨堡矿工们。沿着太平庄一带,四处寻找新煤田。此外还有原太平庄的几百矿工们,也全部被黄来福以月银一两的价格所聘请,全部加入到新煤矿地建设中来。聘请后,太平庄一带的人民,衣食无忧,情绪更是稳定下来。

  18日,来自大同的杨祥瑞师傅正凝神看着前面一块光秃秃的山坡。杨师傅是个四十多岁的壮年人,身上穿一件厚实的布衫,发髻纷乱,脸上常常是到处黑黑一片,手上,还有种洗不去的深黑,典型的一个老矿工形象。他虽只有四十多岁,但在各个煤山上。却己经有三十几年地工作经验,可以说是找煤经验非常丰富。

  他凝神了良久,对身旁的黄来福道:“大人,经小的察看,这山坡下。就有一个非常大的煤眼,里面有煤石怕不少于百万担之多。”

  黄来福听了很兴奋,同时又非常感兴趣,他道:“何以见得?”

  杨师傅拱了拱手。道:“回大人,查探石煤,有视石,查苗,察表里各法。此山坡表土乌黑,又不生草木,此皆为山下有煤之兆。再视其山石,数石则行。显示其山下皆为优质之明煤,小的在此恭贺大人了。”

  黄来福听了大笑道:“好好,杨师傅你寻矿有功,本官要重重奖赏你。”

  杨祥瑞师傅大喜,忙道:“谢大人。”

  说实在,黄来福虽从后世带来众多的科技资料,但这些科技资料,也需要配合当时的生产力。才能散发出效果。而且黄来福虽说“理论”知识丰富。但要具体化成成果,也只能依靠此时的科技人才。让他亲自来做。不论做什么,都比不过此时地大明任何人。

  对于此时的大明来说,在煤矿开采上,各种手工操作技术已经非常完善,没有后世的设备条件,黄来福虽然有大把先进的后世资料,但对他来说,目前能改进的技术非常少。他唯一能做地,就是重金投入,大规模化经营。

  这也是黄来福的特点,也是他成功的地方:大气。不论做什么,都是比旁人多达十倍的资金和规模投入。当然这种投入,最后地回报也是非常丰厚的。

  25日,主体以这座山坡的矿山建设开始动工,黄来福亲自将这块地方命名为神池堡大煤矿。上千名矿工们在这里挖坑采取,开凿井筒,并在附近撘建房屋,以为煤场。

  这处的矿山,在山坡下的十几米处,当挖到煤的时候,为了避免毒气灼人,矿工们在矿师的指挥下,用一些巨大的竹子,凿去中节,插入煤中,毒气就从竹中透出。这种排除井下毒气地方法,比宋时的躲避法有了很大的进步,就是在20世纪初,也是常常使用这种方法。

  除此之外,神池堡大煤矿,在各矿师的指挥下,在巷道的部署上,也是非常的科学。这时已经懂得根据煤层的走向,布置上山下山,还有运输与通风的巷道,最后建成地密密麻麻地各种巷道,让黄来福看得赞叹不己。

  此外神池堡大煤矿,在井下的支护上,也有独到之处。在杨师傅地指挥下,矿工们采用了二柱一梁的木支架方法,最大地防止了巷道和工作面塌落冒顶。至于煤窑中的排水问题,使用了牛拽辘轳的方法。

  还有矿井的照明,此时挖煤多用明火油碗,油盘。但随采深增加,瓦斯增多,极易引起爆炸,杨师傅的解决方法是给灯加罩。加了罩的灯,即可做照明工具,又可检测通风的情况。

  而关于矿井的通风情况,此时多采用人工通风的办法,如用风车、风柜、风扇、牛皮囊等往井内扇风。不过这种人工通风法只对浅部采煤有效。只是依黄来福的计划,神池堡大煤矿,当然不能只满足于采一些浅部的煤,只是深厚的煤,如何摆除这种矿井的通风呢?

  杨师傅是众矿师中,经验最丰富的矿师,但他却没有别的方法。

  当晚,黄来福回去查看自己的资料笔记,经过一年多的记录,他电脑笔记本中的科技资料,有用的东西,他己经全部记录于几个本子之上。此次来神池堡,他便选择了一个关于记录煤与铁部分资料的笔记本带于身上。此时黄来福便翻看资料,力图找到一个有用的地方。

  忽然黄来福心中一动,在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便记录了两个自然通风的方法,分为单井筒通风和双井筒通风。

  只要选择在较高处,制作下一些出风井,便可以解决双井筒通风的问题。至于单井筒通风,只要用片石砌一个三角形的回风道,回风道高出井筒,形如烟囱,就可以通风了。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用一种径粗如碗的竹子,凿去中节,放入井中,竹筒高出井口,便可形成自然风流,由竹筒抽出瓦斯等废气。

  有了这两种方法,便可以解决深层矿井的通风问题。

  第二天,黄来福便招来了杨师傅,将这种方法告知了他,杨师傅半信半疑地看了黄来福一眼,不明白这种矿井的知识,为什么眼前这个年轻的守备大人知道。不过最后的结果却是证明了黄来福这种方法的实用之处,让杨师傅对黄来福佩服不己。此后,他有机会,便会缠于黄来福身边,向黄来福请教各种矿山的知识,让黄来福烦不胜烦。

  经过上千人的努力,这处的矿山建设好了,煤炭,便大规模开始开采,单单这座矿山的日产量,便超过以前太平庄各小矿山的日总产量。当然,此处矿山及太平庄各地矿山的经营,也是借鉴于五寨堡各个农场的经营方式,奖罚分别,提高众矿工们的积极性。

  不过黄来福也看到了,此时的采煤工具,主要还是用凿、锤、镐、钎等手工方法,黄来福便吩咐杨师傅等人,集中精力,尝识采用火药爆破的开采方法。不过这消息传出后,黄来福就发现许多矿工及家属们脸色忧愁。

  此外还有运输问题,黄来福就看到了,当地的众多矿工们,还有很多太平庄一带的妇女小孩们,个个全身乌黑,人背肩挑的,从矿井下,背出一筐筐的煤,每背一筐煤,便可得到多少报酬。虽然工作辛苦,但是人人努力,对他们来说,一个月下来,便足以让他们一家人丰衣足食了。

  杨师傅告知黄来福,其实大明此时一些矿山中,还有一个拖筐运煤的方法。这种拖筐形似船形或长方形,用竹制或木制,下面还钉有铁条或是拖条,使运输煤更为方便省力。使用这种拖筐后,可以比人工的肩挑身背方法,来得快捷,所费人工更少。

  不过杨师傅对黄来福发出这种建议后,消息传出,他遇到了一些问题……

  当晚,他就被人打黑棍,用布袋蒙在头上,不知道被多少人拳打脚踢,杨师傅模糊中听到,那些殴打他的人骂他缺心眼,想让大家失业。这不,他们骂他,使用拖筐运煤后,会让多少人没饭吃?

  第二天,黄来福见到鼻青脸肿的杨师傅后,吓了一跳,听了他的哭诉后,黄来福也明白了一个高科技与工人饭碗的矛盾,也让黄来福一系列的矿山技术的改进思路,暂时停了下来。

  事实上,这种矛盾,黄来福在五寨堡就有体会了,在五寨堡毛纺厂,他不敢改进纺织技术,因为一改进技术,就意味着众多的女工失业。她们一失业,就意味着一家人失去生存的希望。在眼下大明这种流民满地中,这种情况会增加严重的后果。

  权衡轻重后,黄来福将尝识采用火药爆破的开采法,及拖筐运煤法停了下来。黄来福心想,科技的改进,还是等市场的需求到了一定程度后再说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