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末球长 > 第864章 胡三七的故事4

明末球长 第864章 胡三七的故事4

作者:一脸坏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21:38:01 来源:免费小说

  先得说说衍圣公府的地位问题。

  中国古代所谓正统,原本是以传国玉玺为代表,也就是那个三国游戏里谁拿到就加100点魅力点的宝物,但后来传国玉玺不知所踪,于是就开始走向了五代十国那种,兵强马壮者为天子的节奏。

  这当然不是正确的政府架构,于是到了宋代开始,衍圣公的地位被提升,衍圣公这个爵位也就开始,官职品级虽不高,但文化含金量甚足,逼格很高很高了。

  “衍”寓意圣裔持续衍展、世代繁衍无止境,代表了封建帝王尊孔崇圣的至高境界,其实就是我尊重孔夫子,给他的后代多少钱,那么他的徒子徒孙最好也顺带着效忠我哦。

  不过这也带来一个问题,这种效忠的意味,使得人家更愿意效忠于一个可以帮他进行掠夺财富的团体,于是我们看到,衍圣公看着不倒翁的选择,实际上是其整个家族捆绑式的选择。

  当然了,衍圣公府上对于土地的贪婪已经在山东如同恶魔一样,巧取豪夺杀人夺地已经是轻轻松松,串通胥吏直接将庄子或者没有靠山的小地主的土地全都划归自己名下,而让那些原本的老百姓要么去逃荒,要么给自己做奴隶。

  反正衍圣公自己是哈哈大笑,哪管老百姓死活?那是朝廷关心的嘛。

  在权力影响范围外,也就是杀人很麻烦,而很难影响官府的地方,就采取了另一种掠夺方式,投献。

  当然了,投献也是分情况种类的,在衍圣公府上的打手可以派出去杀人灭门的范围内,基本上看中那块地,就可以直接去抢,而部分人以投献名义,主动上门,那可就是不同,就是相当于收一个象征性的税负就好。

  再差一级的就是诡寄,也就是名义上说是衍圣公家的,实际上只是搭着,每年象征性的给一部分,这就比投献要自由的多了。

  至于好像范进中举那样,一个中年老**丝中举后,无数人前来捧场,送钱送物的就不说了,送田地的,一家子自己投献给范进做奴仆的,人家都未必收啊。

  孔家要的仆人自然不可能那么低俗的随便接纳,一般都是要“家生子”或者很小就买下来,调教出开挂的伺候人本事,顺从的思维,真正把奴性灌输下去,才会让人亲手伺候。

  胡家几人之所以如此兴冲冲的找过去,原因也很简单,孔府一位身份很高的老人物,正听了某位得道高人的指点,去学习某些人的先进经验,玩双修**!

  足足七七四十九个十岁左右的幼女,当真是花费巨大,最难的是,还得是和老爷八字相和,还得是山东本地的女子,与孔老爷相配后,领悟金丹大道,得道成仙。

  在历史书外,所谓的衍圣公很多时候有着不为人知的黑暗,正如汉奸侯方域可以变成桃花扇里的好人侯方域,那么孔府的事情自然也是被如此掩盖了。

  虽然在正史上没有记载,但是在一些角落,还是被记录下来:……衍圣公孔弘绪坐奸淫乐妇四十余人,勒杀无辜四人,法当斩。诏以宣圣故,削爵为民,以弟弘泰代……

  按照当时的《大明律》,孔弘绪如此作恶多端,自然必死无疑。可是因为孔家作为一个特殊的家族,再者他世袭衍圣公封号在身,当地的官员不敢擅自做主,只好一级级报到明宪宗成化皇帝哪里。成化皇帝一听勃然大怒,可是气归气,考虑到孔子作为“素王”、“至圣先师”,如果贸然杀了他的后人有些不妥,更为重要的是千年以来各朝各帝为巩固政权树立的儒家文化、皇朝思想将轰然倒地。

  确实,明末社会的封建地主缙绅,是当时中国社会之中最有知识文化,也是头脑最聪明的一群人。他们并没有整天无所事事睡大觉,也是在积极学习的。但问题在于,在他们的眼中,真正值得学习的知识,仅限于写八股考科举当官谋特权一项,简单来说就是如何成为剥削者。至于生产方面么,无论是工业、农业、商业还是战争掠夺,都不是缙绅的“根本”、都是不务正业的“杂学”……

  而作为明末文人的代表,一辈子只在八股文里钻研,衍圣公家族自然是正应了李向前总结的,无事生非的原则,如果一群人不缺衣食,你又不帮他找事情做,那么生乱子做各种破事儿也就很正常了。

  正如某年,某西方大国因为暑假太长,而无所事事的大学生纠集起来闹事一样,后来他们创造性的发明了各种慈善机构,送这些娃娃去非洲进行所谓的慈善活动,结果是皆大欢喜,慈善机构以此为理由赚取大量资金,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履历表里添加上自己很有爱心的证明,至于自己走后,那些被帮助的人到底能不能得到真正的改变,那么……

  七七四十九个童女,还得是和老头子八字相合的,固然不好找,但孔家家业大,有钱的很,永远也别低估人类的所谓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能动性可以移山填海,那么闻风而动的各路能人主动帮老太爷寻找,那道士所说要找八字合的童女但也不是很难。

  而胡家却刚好有这么一个闺女,幸与不幸的刚好十岁,是胡三七的五服内的表妹,被孔家的三管家找到后,威逼利诱一番后,虽然其父母很是不舍,但既然老爷要,自然是给,而衍圣公府上也投桃报李,给了胡家一个投献的身份,每年只需要上缴很少的一点好处,就可以挂名在孔家身上,不必缴纳官府的税负。

  这当然是伤害了大明朝,伤害了中国的利益,但这关衍圣公什么事?衍圣公只需要养尊处优,偶尔说一些冠冕堂皇的吹捧的话,给无论哪个皇帝的合法性背书,也就差不多了,顺便随时准备投靠新主子做汉奸,那自然是万事顺遂。

  胡家的底气也在,由于信息的偏差,他们自然不知道,胡家的女儿进了孔府,实际上是和几十个女童一起进去的,还以为是被某位大老爷看中,哪怕变成小妾,那也是天大的权势啊。

  反正在想办法搞定了县衙的上上下下后,胡家确实不必缴纳皇粮国税以及各种的摊派徭役了。

  不过,胡家几人到了曲阜,可是不容易,这里的宅门大,他们也不是当初与衍圣公家的管家联络的人,自然有些抓瞎。

  此时的曲阜正处于一种“虚假繁荣”之中,来自帝都廉价货物对于当地是手工业固然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本身那都是老爷的产业,在这些老爷心目中,自然不可能理解什么叫自然经济解体,他们只知道各种好玩意只要花钱就可以得到,各种梦想中自己等人被帝都看中后摇身一变变成大人物的好处自然是不断的希望中。

  胡家的几位叔伯没有功名,自然是被歧视再歧视,本身嘛,这曲阜,哪怕是两榜进士出身的,还不是乖乖的听招呼?本质上,孔府的三管家四管家等人物都比县官等人威风啊。

  在门口等了几日,终于找到一位三管家的门房,那门房看着这几个穷鬼,收了那银子。

  又等了一日,三管家回府了,其实三管家也是姓孔的,事实上,曲阜这地方,到了后来,由于不断的分家出去,附近基本上都是孔家的人了。

  三管家听了事情的原委,又听到了帝都的武工队的事情,自然是脸色一变,不过常年伺候老爷,城府还是有的,没有城府的管家早就变成尸体了。

  “这只怕是要从长计议了,这你说家里有女儿在老爷房中,但我记得是没有啊,”三管家阴笑一声,他之所以这么有底气,自然是因为那七七四十九个“炉鼎”早已被活活玩死,基本上都是大出血而死,直接裹上草席扔出去了。

  反正他记忆中,基本上那里面也没有得宠的,目前那几位叔伯老爷流行的是吃帝都流传过来的一种极品蓝色小药丸,重振男人雄风的良品!

  他旁敲侧击道:“这年月做什么都难啊,到处都要想办法疏通,你以为老爷的房里的事情,是我这个下人可以打听的吗?还不得是去求人?”

  这就是在要钱了,但这几个胡家的男丁手里还有什么钱?

  那一晚都以为可以冲进那些垦荒流民的家里,屠杀外加抢掠那些不多的女子,自然没人会带着多少细软,而遭遇反击后,多少人当时就懵逼了,自然也没人想到回家抢了钱跑。

  本身这些胡家的大爷,多少在县城里都是有点亏空债务的,当然了,这个时代习惯于过几个月一次结账,这也没什么,到时候还钱就是,但现在,却是什么都没有了,可万万没想到,泥腿子居然敢造反,这可不是刁民遍地的陕西,而是首善之地的山东啊。

  在他们的认知里,我是老爷,就可以随便杀你抢你,你居然敢反抗,我自然是要等到明日去报官处理,但你居然得理不饶人打上门来。

  武工队正愁没有功勋呢,本来按照规矩,行军不能住县城,也不能住土豪劣绅家里,因此选择很少,住进那群垦荒的人家里倒也合适。

  现在人家招待你,却遭遇不幸,帮手自然是必须的,而听说了胡家的杀人越货的行为后,自然是要见义勇为,直接斩草除根,不然的话,等到武工队走了,那么这些人不就是就要遭殃了吗。

  他们先是被赶出府后,在门口等了多少日,幻想着老爷帮他们主持公道,互相打气,到时候请到了天兵,将那些贼人一网打尽全数杀光,到时候嘛,这些人忽然一喜,这样的话,他们几个就可以瓜分胡家的财产了嘛。

  在饥饿之中互相打气,他们居然对瓜分财产进行了一次小小简单的划分,大家都不傻,对于哪块地好哪块地肥心知肚明,自然是要争一下的。

  当然了,具体到底是哪里的天兵,那就没人在意在乎了。

  就在等待的时刻,长老会治下第一次对山东境内进行的土地改革也开始了。

  瓜分的地方就是胡家庄,对于那些原本被劫掠的开荒者,以及那些普通佃户来说,这意思好像就是一伙山大王打了大户,然后将土地分给了百姓,自然是欢声雷动,无数人闻风而至,还有人找到武工队要求“入伙”的,请求他们去当地也把他们那的大户做掉,把土地分给他们的,还有的听了什么戏文,就送来篇什么劝进表,他只知道帝都有大官姓梁,于是就直接抄袭了当时很流行的三国演义里,汉中王劝进表,只不过改换了文字,送过来表忠心,下面就问自己可以封多大的官儿,能不能管你们这些武工队,我以后就是你们的老爷了,还不跪下?

  当然了,胡家庄事件有其特殊性,作为一个长期有匪患的地带,不用雷霆手段是无法兴盛的,而问题是,在一个被孔有德一个满清轮番蹂躏过,溃兵无数投入山贼的地方,能留存下来的地主就不是地主了,那都是一个个山大王。

  武工队自然也受到了一定的敌意,起码县城是别想进了,虽然本身武工队就是不能去县城的,他们是进行测绘工作的。

  平心而论,长老们并不喜欢分地,以这个时代的人口密度,所谓的分地事实上就是把中国老百姓束缚在土地上,进而导致产业难以升级。

  长老们的做法也很无奈,哪怕你穿越了,也不是说什么话人家就要照做,至于什么海外更有财富等等,自然是没人相信的,几千年被洗脑的天朝上国,告诉他们,中国的耕地数量太少,地方太小,海外有着的却是十倍于中国的土地,还是那种极其富庶的土地!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自本质上敌视士人的缘故,大家谁也别说谁,都是抢生意的,长老会宣扬太阳照耀下的土地都是中国所有,海外肥美土地都是流着牛奶和蜂蜜的土地,而士人却宣扬中国独好,海外都是荒蛮之地,你们就留在本地让我盘剥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