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末球长 > 第832章 刘卫国

明末球长 第832章 刘卫国

作者:一脸坏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21:38:01 来源:免费小说

  刘卫国仔细检查着,在革命教育活动中,不知道有多少八路军战士,额,也就是传说中一支在艰苦条件下依然不断走向胜利的队伍,就是因为打扫战场的时候不注意,被敌人偷袭的。

  按照长老讲述的战争史,那个敌人凶残到,定期的去村里抓捕男人,只为了让士兵们用刺刀将其杀死分尸,并且教育士兵不要把中国人当做人一样对待。

  因此,不知道有多少善良的八路军,因为没有仔细检查鬼子的尸体,或者说发现了人没死后,想着俘虏,却可悲的被自己想救的人杀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死掉的鬼子才是好鬼子。

  眼前忽然有些微动,李卫国看过去,却见有趴在那的“死尸”,但却和别处不同,那身体似乎有些紧张的紧绷,怎么看都好像是在装死。

  李卫国虽然也想搞个俘虏,不过到底还是他自己的小命重要,因此微微压低枪口,正要用刺刀刺过去,却感觉不对。

  这种奇怪的熟悉感是怎么回事,对了,这个人戴的帽子,为什么这么熟悉。

  一瞬间,似乎脑海中的往事好像看电影的时候那样,不断回显。

  当年逃亡的时候,他记得他爹是个做皮帽子的匠人,而在那热天,却是将帽子顶在头顶,那样式,居然与这顶差不多。

  刘卫国的手颤抖起来,因此慢慢抖了抖手,喝道:“嘿,我看见你啦,赶紧站起来!”

  眼前的人似乎不为所动,李卫国想着开一枪,却是又没有,依然喝道:“那个戴皮帽子的,赶紧起来,不然就不客气了。”

  那戴帽子的刘帽子却是一激灵,马上跳了起来,他看着周围的变化,对于那些死去的同伴毫不在意,而是小心翼翼道:“这位军爷,我是良民,良民,都是被逼迫来此的,你大人不记小人过,放了我吧,我都几十岁的人了……”

  刘帽子絮絮叨叨的,却是完全没有注意到,对面的汉子的枪口一直在抖动,知道喊出来:“爹啊。”

  “连长,这可是我爹啊,求你行行好,放了他吧。”

  “你赶紧回去执勤去,他首先是个俘虏,然后才是你爹,不甄别一下,谁敢放,好好执勤就是救你爹!”

  刘帽子却是蹲在和他一起的几十个倒霉蛋身边,喊着儿子,却是将自己那皮帽子扔了过去,同时喊道:“儿子,这帽子你收好了,仔细看看啊。”

  刘卫国接过帽子,拿在手里,却是慢慢回到自己的小帐篷里,一个班十个人的帐篷,地方不大,他的枪已经被收走,捧着他爹的帽子,忽然记起了什么,将帽子侧翻开,里面有夹层,夹层里的东西倒在手中,那是不少的好东西,有银子,有金豆子,有一颗珍珠,装在那鼓鼓囊囊的帽子里,等闲人是摸不出来的。

  刘卫国却是哭泣起来。

  他所在的地方,就在老营的核心,距离中军并不远,邢夫人正听着李定国服软后,将大量的细软辎重留下,同时安庆城也入了她的手中,很是开心满意,正想说一些在帝都里学过如何拉拢军心的话,却是听到了这哭声。

  “怎么回事,谁在哭。”

  这军营里禁止跑马,更禁止喧哗,这可是为了防止营啸的选择。

  “夫人,是这么着,有个兵,他抓的俘虏,恰好是他爹,不过他爹还是只能在俘虏圈里甄别,所以就哭了呗。”

  “这是像话吗,父子这样都能遇见,可不是喜事而吗,赶紧放了吧,昨晚能被逼着过来的,都是穷苦人啊。”

  “话是这么说,不是还得有检疫那么一关吗,而且他们多少也都沾点血,话说……”那连长神秘道:“夫人,不如你前去过问一下,把人放了,也算是一段佳话,如此而为,还不怕军心顺,将来少将军回来,也算是接了您的位啊。”

  这话倒也说到了邢夫人心底,她日夜殚精竭虑的,不就是为了儿子考虑吗,帝都传回来的话,儿子过的是真不错,按照之前的约定,进军校读书,出来就是尉官,正好回来管着他爹留下的老队子。

  算算时间,也没几年了,也该安排一下了,想不到自己人倒这么贴心,她知道不是所有人服自己当家做主,总是有人说怪话什么的,但毕竟是自己才能和大金主大腿沟通,自然也就有了话语权。

  她很是满意的点点头,还是自己人贴心啊。

  说话就动身,她一边思量一会,已经到了外间,直接去了那帐篷外面,周围几个扈从跟随,说道:“什么人在哭啊。”

  刘卫国听了,却是慌张的将帽子藏好,然后走出去,说道:“夫人,是我。”

  “怎么回事,是有人欺负你,还是看着外面那么多死人哭了,这都是命啊孩子。”

  一听到这命字,憋了许久的大哭声更是开始:“夫人……求你救救我爹吧。”

  “怎么回事,你说说。”

  刘卫国却是将自己多年前如何与家人失散,以及如何通过一顶帽子相认的经过说出,哪怕是本就想着借此收买人心,同时早已被锻炼的铁石心肠,也忍不住眼中有些湿热,镇定下精神,说道:“真是糊涂,自己人的家属,还要如此对待吗,你们去传话,就说我说的,把这位小兄弟的父亲放了,好好给酒肉招待,对了,你亲自帮你爹净化一下,你也知道军营里怕脏,这可不是难为他。”

  刘卫国却是在那不断磕头,感激,直到过了一会,才有人说道,“还愣着干什么,赶紧跟我去救你爹吧。”

  这事儿自然是要大大的宣扬。

  而且也不必宣传,能进了高杰的队伍的,基本上都是过去多少年大动乱下的幸存者,基本上都是家破人亡孑然一身的汉子,知道此事都是鼓励一番。

  刘帽子惊魂未定下,先是领了一份咸肉汤和菜汁的饭,大口吃着掺了玉米面的馒头,还有儿子在一边,生怕其噎着,却是在不断告诉他慢点吃,看着儿子长大成人,他却是不断流泪。

  直到吃完饭,刘帽子依然说不出完整话来。

  不过,他们不是在自家的宅基地里过天伦之乐,而是在时刻准备战斗的军营里忙碌,因此事态自然是紧张至极。

  “刘卫国在吗,赶紧过来。”

  刘卫国听了,却是看了看老爹,马上过去看个究竟,而他爹也跟在后面,亦步亦趋。

  “这位就是刘老爹吧,招呼不周,刚刚夫人下令,马上开拔进城,我们要维持安庆秩序,恢复生产,至于你,就麻烦你屈就去管着那些俘虏,让他们做些事情,我们不白白让人做事,都是有钱粮的。”

  刘帽子却是一愣,不敢多说什么,奉承着做事。

  当然了,他的第一项工作就有些好笑。

  江南水网密集,附近找一处下游处的水流还是很简单的,不过一次性把过百人脱光了赶下水也是足够壮观,有的不知道死活的却是在笑着这大营里管事的是个女人,难道是看上他们了,准备选个男宠来侍寝?

  这当然遭到了已经完成了转型的刘帽子的鞭打,他用最快的速度将头发剃掉,将全身泥垢洗掉后,换了一身大裤衩外加T恤的衣服,其实就是几块布,不过却已经是表明了身份,而一条马鞭也显示出其身份。

  “爹,我得跟着队伍走了,等到晚上我去看你啊。”

  虽然一个军营哪怕再小,也是有不少零零碎碎的东西,好在众人拾柴火焰高,而且不必担心战场情况,因此收拾的很快,刘帽子之前是以洗劫者的身份进入安庆城,想不到第二次却是以管理者下属的身份到达,也算是时代造成的命运变迁吧。

  这一切当然造成了乱糟糟,李定国也算是壮士断腕,知道一旦邢夫人下令发炮,自己的人起码要交代一半,因此大量的辎重本身也是白得的缴获,况且最重要的东西基本上早已上船了,因此直接扭头就走,将许多财宝细软,还有那几门在他看来非常重要的大炮留下了。

  他追上早已打起口号打到南京去,一人一个秦淮河的小娘子的口号的左梦庚,这货对自己的贪生怕死抛弃战友的行为闭口不谈,忽然变得勇冠三军起来,仿佛只有如此才能安慰自己,不是自己怂,而是安庆这个地方太穷了,实在没什么可打的啊。

  不过虽然算是半被赶走的,但基本上没人有多少怨言,估计左梦庚身边也有几个狗头军师,因此每艘船都大肆宣扬此行是要直扑南京,前方不可能再有什么阻隔,江南那支船队怎么可能是他们的对手……到时候,嘿嘿。

  这倒也不难说错,原来这南京虽然因为副首都的地位,在江南很有威望,在大明灭亡后就是不二之选的首都,但问题是,始终找不到新皇帝!

  福王“意外”死去,而其他的亲王,都在收到了足够多的恐吓后,不敢再沾这件事,哪怕是再不怕死的宗室,也是有家人的不是吗。

  人心一散了,再想沾起来就不好过了,尤其是各种矛盾开始显现,南北矛盾,以及从帝都开溜过来的少部分官员,以及家身在北方的官员,其身份本就可疑,还搭着公务员数量过多,想要实缺,肥缺的多,希望自己后补或者去艰苦地方的少。

  虽然打着镇流寇的幌子,什么辽饷饷银征收的更多,这次可没有上缴帝都皇帝的压力,自然是官官奋勇,恨不得将自己治下的平民全都变成奴仆和丫鬟供自己享用才好,但是分赃却成了个难题,等到终于讲数成功,从基层的胥吏到县令一直到南京的六部尚书,都可以分到自己应得的一份儿,但这个时候,再想着花钱真的组建一些军队就难上加难了。

  这里面当然没有帝都的压力,长老们根本不在乎这些蝼蚁如何蹦跶,只要他们继续和长老们做生意,那么进行文化占领以及认为制造经济危机都是简单方便,何况他们自己就是惹祸的本事上天。

  在明末,由于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一味地愚民外加内部斗争,儒生文人的整体能力几乎是直线下降,品德已经降低到了历史低点,因此,对于武备,不过是加强了一下南京的城墙,给早已快饿死的军户们一口发霉的干粮,命令他们勤快守城。

  但加强水军是不可能加强的,一辈子不可能加强,原因很简单,江南大户多少都是在走私这条路上赚足了本钱?虽然目前北方也开通了赴日航线,许多富商恨得牙痒痒,不过也不敢扎刺,而他们有劲儿却是可以在南京使,因此哪怕好几年了,无数人都知道,帝都要打过来,山东几乎无力抵挡,因为早就被汉奸和满人杀的差不多了,因此必须赶紧造船抵抗啊,但是钱呢,有钱我为什么不贪污了?

  后世的某文,研究下面一笔钱是给学校装修,还是给监狱装修,只见某人一笑,却是说,你们觉得你们这辈子还有机会读小学?大家马上都投票给修监狱。

  同样的,对于南京上上下下的大明官员来说,把钱花在造船上面,打一场胜负难知的战争,如果输了自己什么都没有,但如果把钱贪污下来,等帝都的人打来了,见好就投降,见不好我就来个挂印而去,高风亮节,不贪图权势,回到老家做遗老遗少,说不定还有机会再当新朝廷的官儿呢。

  这种选择,是每一个大明士绅都很聪明做得到的。

  哦,你说那种一心为国,满脑子都是如何保家卫国的。

  他们要么就考不上科举,要么就根本不懂如何做事,比如史可法这种货色,在扬州守城,你倒是守啊。

  所谓贪官奸,清官更要奸,如果清官不奸,那么早就被玩死了,但是一个清官奸起来,还是清官吗。

  在大明朝的制度下,基本上好官儿是无法生存的,你没钱逢迎上司,打点那些关键部门,不坑死你才怪呢,还给你说好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