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末球长 > 第751章 枷锁

明末球长 第751章 枷锁

作者:一脸坏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21:38:01 来源:免费小说

  木容山默然了。

  在酒桌上吹牛逼的时候,他可以慷慨激昂,杀人灭国,但到了真事儿上面,就要面对一个很难的问题,如何处理被征服地区的人们的关系。

  他不是失去感情的穿越小说男主角,背叛我忤逆我得罪我就杀全家,他起码还是个人。

  奴隶主将绳子套在奴隶头上,另一头拴在自己身上,这种牵绊不是那么容易割裂的。

  他能做什么?

  叹息一声,说道:“你以后就跟着我吧。”

  人类在最初的时候,所谓的母系社会,其实就是一种在外婚制建立下,由于氏族不足以维持小家庭,于是就退回到了最原始的氏族状态,而在这个状态下,女人生了孩子,可以说是走婚制的产物。

  走婚制这玩意在人类世界存在了起码千年,就是子女归母亲,没有财产纠纷,男人无法延续自己的财产,同时,孩子们只知道母亲是谁,不知道父亲是谁。

  其原因很多,根本原因还是,在很早的时候,女性就是被一个氏族视为一种重要资源,很早的时候,人们就发现,如果老是族内通婚,生下来的孩子无论是体能和智力都不咋样,反而是血缘越远,生育的孩子越是聪明。

  女人不能外嫁,因为生育的孩子多少事关氏族实力,但女人不能族内通婚,因此,各个氏族之间,彼此把自己的男性介绍过去,然后根据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彼此选择。

  不用买房,不用负担各种愚蠢的婚礼花费,小伙子靠一个好身板就可以泡妞,除了生下来的孩子和你无关外,一切都完美的如同天堂。

  那可真是一个“过去的好日子”啊。

  不过,到了大明时代,一夫一妻多妾制已经建立,这和欧洲人的一夫一妻但可以养活无数情妇的制度本质上差不多,不过妾室生育的子女,起码地位低到吓人,但也有一个起码的继承权,甚至如果自己发奋,考中科举,还是有机会夺过大妇所生的哥哥的荣耀的。

  对于长老们来说,哪怕是希望洁身自好的家伙,也很快发现,根本挡不住长老们在新时空包二奶了,原因自然是,大明朝本身就形成了用女人开路的习俗,面对这种从御姐到萝莉,从才女到玉女到**全方面的诱惑,有几个长老可以做到“拒贪腐,永不沾”呢。

  所以,长老们最开始就规定了内部的长老们临时婚姻法,可以找女人,但不许做各种拉仇恨的事情,可以稍微补贴一点,但绝不可以做出霸占有夫之妇的事情,甚至最好低调一些,任何时候,一个小群体霸占太多资源,都是要被羡慕嫉妒恨的咒骂的。

  木容山原本是一种霸占和玩一玩的心思,未尝没有以平民之心玩弄起码在南国算是有点身份闺女的龌龊心思,不过接触久了,怎么能不积累出感情。

  难怪古来豪杰,都得是绝情之人,不然的话,牵绊多多啊。

  木容山缓缓离开寝室,今日他并没有在郑秀文身上作恶,只是不断哄着,直到泪水终于停歇,终于睡着,才算是安歇。

  到了这里,木容山也略有感悟,自己似乎真做错了?

  无论如何,终于可以大张旗鼓的真正开始将北越的地方县市按照长老们所规划的那样进行建设了。

  长老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

  路是标准的柏油马路,虽然没有便捷的修路机,但英国人开始修筑标准公路的时候不也是用人手在操作吗,事实上,在各方面,许多长老都非常认同,自己等人要努力学习的是英国人如何控制的遍布全世界的地盘,其中,如何控制这么复杂的资源,以及如何忽悠这么多土著,让他们个个忠心不二,也是里面的难点。

  这方面,木容山和孙思科都没有多少心得,如果只看史书,英国人的招数来来回回都是,到了一个地方后,就寻找那个地方原本被压制,人数不多的刺头民族,然后故意给其好处,让其壮大,作为压制人口巨大民族的白手套。

  这一招,无论是在非洲,印度,东南亚,都有效到爆炸。

  但长老们却有些施展不开,原因很简单,作为旧大陆东端最庞大的存在,正是传说中的“广土巨族”,这样的体量下,似乎不必学习英国人那么猥琐啊。

  那么暂时来说,只是摸索了吧。

  长老军进驻鸿基港地区后,并没有在当地引发多大的反应,去年以来郑家造成的伤害可不是可以可以消除的,不少普通人也没有什么地域观念,只是缴税就好,这主要是因为这个时代的消息闭塞,而且附近地区也不是什么发达地区,因此消息传递就更加滞后。

  另一方面也是长老们出现的时间并不长,还没有在周边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对鸿基以外的地区,基本还是任用当地的吏员或是地方乡绅来管理。

  而对于当地的普通百姓来说,其实生活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管理自已的还是那些人,租赋还是那么多,什么都没有发生变化,至于这片地是归郑家管还是归明乡人管就并不重要了,反正自己的日子照过就行了。

  多少年前越南人汇聚着血泪的讨明檄文,更多的是对大明边军的血腥手段的控诉啊。

  不过吏员、地方乡绅的消息当然要比普通百姓灵通得多了,他们不仅知道现在河内城似乎打出了一个不是结果的结果,而且还听说过一些新殿下就在鸿基的消息,知道这是某位大王在天朝的亲戚,标准华夏族裔,前来这里帮忙,打仗十分厉害不说,那连珠枪开起来就好像没完一样,现在他们占据了鸿基后,很快就取得了最大的敬畏。

  没错,就是敬畏。

  这些吏员、地方乡绅并不怎么害怕,因为无论是谁统治这里,想要有效的管理这一片土地,就必须依靠自己这一批基层的管理,过去无数年了,无论地方官怎么样,地方的吏员、乡绅却是几乎恒久不动的,这也是东方古代的一个特色,就是无论地方官员怎样变化,但地方基层始终是把持在吏员或是地方乡绅的手里。

  每一任地方官员都必须和地方吏员、乡绅搞好关糸,否则在当地就玩不开,在历史中,由于和地方吏员、乡绅搞不好关糸,结果被地方吏员、乡绅联手挤走的,不计其数。

  这一点,其实是依托于中国传过来的体制。

  首先,中央集权的体制下,需要加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自然会造成权力的下放,而不会是欧洲那些时代的小贵族管理地方,形成了奇葩的“我国王的国王不是我的国王,我马仔的马仔不是我的马仔”的奇特格局,也就是说,欧洲传统的国王,是不可以管辖自己分封出去领地内部的官僚臣属。

  于是科举搭配郡县制,就是一个更加先进的产物,但是作为铁打的进士,要被调来调去以防止在地方上做大,那么日常在地方上做事的,就必然是另外一批人。

  除非你够狠,可以做到以一个中央,来将地方上各地的吏员也调来调去,不说管理复杂的难度,这些家伙的搬家费就足够你去死了。

  当然,如果遇到包拯、海瑞这样清廉正直的官员,或许可以杀掉几个作恶的地方吏员、乡绅,但也无力撼动整个地方吏员、乡绅阶层,很简单,你杀了一个,但后面有可能在这个被杀者的亲戚里挑选后任者啊,大家都是一个阶级的读书人,谁没个亲眷?最可怕的是,在给你做事的时候,发个坏什么的。

  那怕是遇到王朝更替,只要不是遇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样不分阶层的大屠杀,即使是新的统治者,也必须依靠地方吏员、乡绅来管理新王朝的基层,而地方吏员、乡绅往往也顺势摇身一变,成为新朝的统治基石。

  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辛亥革命,县令老爷摇身一变就变成了民国县长,有的就换了一身平常的常服就上任了。

  真实的原因很简单,作为一个只收税,不造福的模型,天然的会对地方上的实力派有警惕和敌意,于是不断打击下,剩下的也就是不多的渣渣了。

  逃税可以,造反不行。

  孙思科很快就收到了之前还有些不对付的地方小人物送上的金银米面,也是这个时代的另一大特色,军队进驻到某一处时,地方上都会送来一些银钱粮品礼物。而军队得到这些礼物之后,只要不是军纪太差的军队,一般也就不会在侵扰地方了,说白了就是蚀财消灾。

  当然了,由于政策原因,这些钱基本上都没有收取,这一点却是原则问题,不过也是不体谅人了。

  这些地方吏员、乡绅也不禁大为惊讶,以前到是见过不收礼物的地方官员,越国学习明制,基本上官儿都是儒生,因此还是有少数保持清濂作风的地方官员的。而不收礼物的军队,确实还是从来没有见到过,当然也不排除这汉朝大人是故作恣态,这种事情以前也没有少见,有不少地方官嘴上说得是道貌岸然,对送来的礼物也再三推辞,一定要到好像是实在推辞不过去了才收下,而且收下礼物还是一脸无奈之色,仿佛多么不心甘情愿一样。

  而众地方吏员、乡绅们却都高兴不起来,他们的看法和普通百姓群众思维可是不同,根据以往的经验,那些不收礼物的官员,往往都是很难打交道的官员,那么不收礼物的军队呢。

  随着壮丁越来越多,筑路队伍手中的机器使用的越来越熟练,三千北方精锐所能示威宣示武力后表示雌伏的地带也越来越多,毕竟反抗是需要压迫作为施压点的。

  在一开始的时候,当地的百姓对长老军仍然十分警惕,巡逻队所到之处,百姓们纷纷关门闭户,唯恐避之不及,由其是年轻女性,更是躲在里屋不敢出来。

  不过时间长了,当地的百姓们发现,这支军队和越军明军完全不同,不仅精神风貌不一样,这支军队的士气高昂、显得朝气澎勃,还送不少小礼物。

  发糖亲善有些是个好主意,而除了广西购入的蔗糖,帝都运来的肥皂也是馈送礼品,不但送东西,而且还会帮老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路上见到车辆,总会有人上去帮忙推车,见到挑重担的人,也会有人上去帮忙搭把手。

  在这样的你来我往下,治安逐步向好处发展,虽然这次粮食有些歉收,但人口也被活生生的打光了不少,因此倒也欣欣向荣,而长老们都陆续到达鸿基后,也开始采购渔民的鱼获,采购当地人卖的香蕉,当然了,随军商人这种罗马帝国标配的存在是没有的,中国历来军人和商人的关系就奇怪的很,但事实上,大英帝国之所以如此强悍,也与军商关系融洽有关。

  这个关系看似简单,但却是西方国家花了几百年时间才磨合融洽起来,美**队以保家卫国为洗脑内容,实际上做的却是为了本国商人保驾护航,而商人们虽然赚的盆满钵满,不过却也愿意花一点小钱养活军队。

  最关键的地方,还是在于产业升级,走出去,在身份上来说,新兵质量要求都是不低的。

  什么叫军民融合,人家英美简直就是其中的代表,从旧罗马帝国跟在罗马军团后面收购战利品,收购奴隶的商人,到新罗马帝国在军队的支持下收购各种优良资产的跨国公司,对比来看,趁机吸纳那些在未来会非常不值钱的土地的商人们,简直是low爆了,不能再low了。

  当然了,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无论如何,河内作为一座空城,还是消耗了三四天才收拾干净。

  这其中自然出现了许多问题,好在与高高在上的家伙们不同,孙思科还是很注重底层情况,因此大多数都做到了当场解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