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末球长 > 第697章 贫富差距

明末球长 第697章 贫富差距

作者:一脸坏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21:38:01 来源:免费小说

  “不是没钱啊。”

  彭文正和曹举人一家子的地产实在不少,甚至不在册子里,也就是官府记录根本没有的田地居然超过了一半,这也很正常,收税的人找自己的兄弟自己开店,自然是有免税这个大杀器在的。

  越是深挖,就让人觉得触目惊心,如果仅仅按照严刑逼供后得到的数据,仅仅江阴一县,托庇在各处大族,不必缴税的田地就达到了三分之一,要知道,江阴本身还是有不少官田在的啊,官田自然没人去帮忙避税。

  也就是说,许多的官府开销,全都压在了那些无法想办法逃税的人头上。

  同时,此城中的匠户逃亡数量,也相当的大,朱元璋原本的想法很好,这些工作全都世世代代的做下去,保卫我老朱家的江山,军户不拿钱,就用命去当兵保卫我大明江山,匠户不拿钱,还要在帝都轮换着干活,农民听起来不错,但实际操作中却是最惨。

  一个很简单的推论,如果江南真的被治理得风调雨顺,那那么多海贼从哪里来的?

  虚假繁荣。

  建立在海外海量白银基础上的繁荣,基本上对于大明朝来说,就是一场大规模的劳动力,被统治集团驱使着种桑织绸,最后什么也没有在海外交换到的数字游戏。

  这造成了什么?

  按照经济学原理,就是通胀的痛苦,一部分应该被中国人生产消费掉的生产力,原本可以生产的粮食,变成了丝绸后,去交易到了一堆白银。

  而这些白银的最后下场,很多时候都是那些大富豪的坑洞。

  最后,几千年的产银国,在历次对外赔偿,以及不加限制的海关,以及卖国坑国起劲的果党,最后,果党将全部黄金白银全都运到了某个岛上后,中国居然陷入了毫无贵金属支撑的货币,只能用粮食挂钩货币的情况。

  实际上这也很简单,朱元璋的这套模型,可是万万想不到,外面会出现一群洋商捣乱啊。

  原本的一部分粮食变成了洋大人身上的丝绸,粮食变少了,人口变多了,那么粮价上升就成为了必然。

  当然了,按照朱元璋和朱棣原本的规则,南方的粮食运输过去,也没什么,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本该纳税的主力,纷纷开始不肯给钱了,原因很简单,原本压制他们的力量,自己就完蛋了。

  中国本土而论,最最值得投资的三大板块,自然是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平原,其中华北平原汇集了重工业时代的所有元素,承担着随时准备爆兵爆坦克海爆军火产能拱卫京师乃至北方的任务。

  不是能力强、业务好就能成为称职的领导。就像有些人,他爬梯子的速度特别快,却经常架错墙。

  同样的,可以养活一亿以上人口的广东平原,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其实就是以地理位置的优势,将整个东南亚的资源收拢汇集起来,进行内部的整合。

  未来的日子里,长老们很难在东南亚开办什么大型的工厂,那么这种交换和集散地,最佳的选择自然是以广东为核心。

  这几乎是完美的殖民地模式,后世的时候,以英国人为核心的殖民地体系,殖民地们刚刚独立的时候,无不陷入了一段时间的混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在英国人故意的操作下,都是以原材料出口,或者单一产业链为主的国家。

  一旦独立,自然就乱了。

  当然了,那不过是阵痛。

  对于广东的渗透是一点点的,起码在越南发生内战的情况下,大量物资被运输去了内战双方的战场,甚至发生过同一个商人一次性接待双方采买人员的“惨剧”,当然了,他倒也机灵,分别派人盯着,连住房都让他们住在隔着一道墙的房子。

  这次内战被后世称作郑准起义,而给广东带来的生意,也被叫做郑准景气,反正有越南所有的煤矿铁矿金矿作为抵押,长老们花钱还是足够大方,这些钱自然花在了刀刃上。

  一艘中国旧式的沙船,这种船由于大平底,往往不太适合风高浪急的大海,或者说是太旧的不太合适,不过这艘船吃水不深,操作船帆的手艺不错,渐渐驶入广州湾,这里正是一年中最最繁忙的时刻,无数海船出出入入,而中间最宽敞的航道,自然是那些大商船在走,那些大船往往都挂着许多五颜六色的旗帜,而许多船上,都有一个“郑”字大旗。

  船主一身熏黑,他恶狠狠的看着那面黑旗,知道那面旗子是海上枭雄郑芝龙发卖的,以一千两到几千两不等,尤其是大明朝改朝换代后,郑芝龙依然活蹦乱跳,不但如此,还接上了帝都的高枝儿后,他的船可以跑从渤海湾到东南亚诸海的广大海域,虽然这种垄断行为已经被严厉警告,垄断日本贸易也不再可能,但海上势力却不降反升,究其根本,还是不断讨好帝都带来的好处。

  历史上郑芝龙就是被诱捕后杀死的,虽然其背后的原因也有两面下注,以及被我大清许诺后杀死,但这个人绝非可以争天下的人物,按照长老们所说,不过是放凉了随时可以吃下的而已。

  起码有郑芝龙在,中国沿海的大伙儿海盗都被剿灭,原因很简单,入了关的我大清自然不需要修长城,依靠打砸抢地盘当了扛把子的人,第一个打击的就是其他想要依靠打砸也去当扛把子的人。

  按照黑汉子所知,这种郑字黑旗明年就要停止贩售,取而代之的是新式的中字号完税黑旗,当然,他能打听到这个,也是因为其他人告诉他的,但究竟为什么,郑芝龙在这里退让,也很简单。

  长老版本的大白舰队,从远方出发,穿越台湾海峡,在广东海域停留一段时间后,就朝越南而去,这舰队的速度,还有大炮的威力,虽然是打着友好的旗号,但极大的震撼了郑芝龙,虽然帝都方面口口声声说可以卖给他船,但提出的条件可是不低,有一条就在于,船舶通行标准。

  后世的时候,大英帝国的造船厂基本上完蛋,造船订单基本上被中国和南朝鲜国垄断,但是各种技术文件,乃至于试行法律,都遵循的是英国法律,英国标准,仅此一项,就损失了无数金钱,原因很简单,殖民了全世界的英国,其海洋法律也输出到了全世界,那些殖民地国家虽然独立了,但基本上都延续了过去的法律。

  这个时代的海盗集团,有点类似于后世的股份制,都是多少人凑一条船,混了多少船,大家一起捞钱,而郑芝龙就是其中最大的海盗头子了。

  想到海一般的钱流落在外,而他此行的目的,黑衣汉子就更是温怒。

  夏日的海水,蒸腾的水汽让每个人身上都湿漉漉的,好在都是常年吃这口饭,这点事情还是可以忍耐。

  沙船靠岸花了许多时间,太阳都快下山了,也让汉子更是不满,他不断催促下,下锚,捆好,落帆,等到折腾完一下,才算下来后,船台下还有人在等待。

  “下官,广东跪越办主事张次仲,见过大人。”

  一个文官谄媚讨好的在面前磕头,汉子走过去,接受了跪礼,不过面子上更是不好看,忽然狠狠的一踹,将张次仲踹到在地,说道:“他妈的,让爷爷我等了这么久,你为什么不把码头给我清空,不知道该让我靠岸吗。”

  张次仲一下下磕在地上,说道:“越南大人爷爷息怒,委实是小的无能啊。”

  黑皮汉子看着张次仲又嬉皮笑脸的爬起来,用自己的官衣给他擦拭鞋子,同时还说,不必踹我,小的再脏了爷爷的鞋……也稍稍笑骂起来:“奶奶的,不把爷爷伺候好了,老子就让越南并入中国,让你们跪越办直接完蛋,怕了吧。”

  “小的听从大人的。”

  “你们准备了多少军资,还有我等要的岁币在哪,前线大军正要钱呢,可是,这广东居然有人敢送军资给郑准的叛军,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大人,我跪越办可是着实想办法了,抓了不少人,但那船一离了海岸,去了哪里,我等真控制不住啊。”

  郑问浩怒道:“你们不会每艘船都跟去,告诉你,你们跪越办之所以可以存在,还能每年领用大笔经费,到了哪里,直接征用物资,只用一句为统一越南,就是因为我们越南还没有被统一,一旦被统了,那你们荣华富贵的日子可就是结束啦!”

  张次仲打了个哆嗦,这显然是这些跪越办官员最大的梦魇啊,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原本可以呼风唤雨,风光无限的工作,一旦真的把越南纳入了本土,那怎么样都要取消跪越办这个单位了吧。

  原来大明立国后,对于越南这个几百年前的旧土,自然是想要拿下,但大明朝主要的敌人,还是曾经的威胁蒙古,因此对于越南,还是准备以怀柔危险,先对付北方敌人为主嘛。

  可这一怀柔,也就是给予越南人来大明朝一些优待,可就优待坏了。

  有些越南人,在大明朝杀了人,直接跑了回去,越南官府自然不肯配合大明差役的抓捕,事后得意洋洋,声称这是越南司法的胜利,统一啦,你们就没有随意犯案强暴大明女人的机会啦。

  同时,越南某些地方,也成为了诈骗大明的前线基地,大量大明普通老百姓,一生淳朴,说一不二,哪有越南人哪有寡廉鲜耻,以诈骗人家钱财为荣?以越(tai)人的教育,他们从小学老师那,受到的就是,诈骗,杀死,强奸大明百姓是理所应当的。

  越南人在大明做买卖,做到一半就卷款跑路的大有人在,而为了帮助他们,大明官府却是要设立越南办,帮助越南人在大明的生活,工作,这本是好意。

  但越南人却说起了怪话,你看看,不统一就有这么多好处,统一了却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必须反他们,你越反他们,他们反而要给你钱的!所以,跟我杀啊。

  同时,因为拥有了巨大的权力,跪越办这个部门不但遍布了全大明的国土,无论是帝都的跪越办中央,还是各省直属于巡抚衙门的省级跪越办,知府下属的跪越办,都是如此。

  于是,权力的寻租就开始了,一开始,还是一些大明的败类,伪装做越南人,捞取各种福利好处,而跪越办自己也是好处不少。

  记得那个银行家的儿子的问题吗,爸爸,我们开银行,钱都是人家的,那怎么赚钱。

  银行家命令儿子去冰箱拿了一块肥肉出来,然后又放回去,现在,手上是不是全都是油水?

  郑问浩虽然不满,但依然大摇大摆的来到了被安排的住处,他此行自然是质问一下,为什么天朝突然干涉起自己的内政,由于战事一开,河内一方感觉越来越吃力,而双方互相之间很难有什么秘密,从广东得到的物资支持,甚至粮食和武器支持也赤果果,起码帝都不会运送冷兵器或者各种的铁器过来,这些都在广东采买好了的东西。

  作为大明朝抵抗到最后,被屠城尸体堆堆出一个土山的大城,此时的广州却欢乐祥和的多,原因很简单,过去一些年,因为欧洲人需求减弱,造成外贸额度降低的情况,随着天津港的建设,海上商路虽然也是摸索着,但一点点的开始了,许多在前期受益于长老会而走向富裕的人,作为真正的基本盘,被鼓舞着开始了这样的贸易。

  北方运来的东西种类不少,不过真正的好处是,广东本地的出产有了消费之地,端溪的砚台,英德的石头,粤西的铁力木、花梨木、紫檀木,带着各种花纹的陶器、铁器、铜器、锡器,乃至于手工业的各种装饰品,终于有了一个收购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