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末球长 > 第655章 明法科

明末球长 第655章 明法科

作者:一脸坏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21:38:01 来源:免费小说

  明法科在唐宋时代,算是科举考试的一种。

  比起我大明和我大明万人过独木桥的进士考试,唐宋时候,还有着什么进士科、明经科、秀才科、明法科、明书科、明算科,都是分门别类,门类齐全。

  但很容易想象的是,由于主流高官的来源基本上就是进士们,其他科目自然是和受气的小媳妇一样的待遇,自然是此消彼长,难以言说。

  当然,我大宋还有一种制科,也就是不定时,根据皇帝的需要,进行招收,算是特别考试。

  如果是我们的穿越小白,又没那个恒心去考进士的话,倒不如去试试看明算科,只要找对门路,哪怕是小白,也是起码上完初中的啊,对付这种考试,倒也不难,虽然一上来就身居下等官僚,好歹也是肉食者啊。

  当然了,到了我大明的时代,情况又是一变,进士们成了唯一一步登天的门路,不说别的,哪怕只是考上个举人,那也是普天同庆的事情,那可是直接有人帮你破门拆户,改换门庭可见其贵重。

  不过,这话一出,也已经让两个讼师大大的惊喜,他们都算读书人,也不算,既然干上了讼师这个活计,那收入也许不错,但社会地位可就差多了,除非是帮助权贵打官司,不然的话,面对那些小小的吏员,都很难直起腰来啊。

  但是明法科也是科举之一啊,哪怕再不济,也会给一个说得过去的有品级的官儿做吧,如果有本事有机遇,谁会傻了去当个坏名声,播弄是非,颠倒黑白,捏词辨饰,渔人之利,这都是讼师的职业属性啊。

  两人的心思渐渐起来,自然也是对李向前更是恭谨起来。

  “这个话你们不要四处乱传就是,当然,小范围的说说就是了,司法考试可不是你们想象中的东西,法律律条很多,要一条条的背,我记得我有个室友,为了考司法考试,深夜背书,结果恍恍惚惚的,脑袋栽进了马桶,真可伶啊。”想起这个笑料,李向前也不由得笑起来。

  森长一和古美门虽然不懂有什么可笑的,读书人头悬梁锥刺股,为了考试,哪个不是玩命?

  不过,领导讲笑话,说好笑就好笑,哪怕不好笑也好笑,自然也陪着笑了几声。

  李向前自然察觉到了这种情绪,后世的人,绝对无法理解科举考试带来的改换命运的机会,无论怎么过,一个温饱不难,而一旦考中举人,就瞬间可以人上人的刺激啊。

  在后世三大难考的难关,司法考试和医考自然是难出天际,公务员考试却是以人多势众让人发狂,举人科三十到五十选一已经被认为是难如登天,而后世的公务员考试,你报的科目少于一百人选一,简直就可以回家放鞭了。

  这是后世公务员待遇秒杀任何私企,事少钱多无忧愁带来的反面效应,当然了,按照李向前所想的,还是难啊。

  “当然了,具体如何安排,还是有朝廷的考虑,司法考试和明法科考试不同,事实上,长老们内部还是有些不同意见的。”

  后世的时候,法院的工作人员过不去司法考试,只能悲哀的被律师调戏,或者看着同僚升迁的事情,数不胜数,甚至出现过法本生过不去司法考试的糗事,但对于长老们来说,到底是延续后世的制度,也就是法院招人的时候用公考,还是单独的建立一个专门的考试门类,这还真是一个问题。

  现在社会的真实情况是,底层小吏都是世代相传,里面自有法门,人家把持起来,传递给后代,任谁也没有办法,而这种岗位,哪有什么吸引力?

  司法考试主要是给律师,法律顾问,以及法院的人考的,当然有些大能为了显示自己的本事,直接考了一个,也是有的,担任律师、法官、检察官和公证员必须通过司法考试。

  不过,大明朝的情况下,如果你这么玩,肯定就不好玩了。

  “所以,我比较关心的,是讼师们的收费问题,是否承担的起开销等等,新式科举考试,会对你们敞开空间考试,不过那都是很虚的地方,大明朝讼师有多少,收入如何。”

  问女人年龄,问男人收入,都是妥妥的打脸行为,让两人也稍微有所尴尬。

  说高了不行,说少了不行啊。

  一切的问题都在于脱产人口,以及如何养活这些富裕人口的问题。

  后世的2018年,美利坚帝国出了一件奇事,造价一千四百万美刀的人行天桥。刚修五天就自己塌了……额,在中国这个水平可以造十座十几座了,主要的各种蛋疼花销,大头反而不是修桥的人拿着,而是各种保险公司,环保评估,律师会计金融机构公司高管赚去。

  吃瓜群众看得目瞪口呆,惊呼不可战胜,同时有钱,真有钱啊。

  有钱,就可以养活多余人口,这个道理可以说适用于任何地方,看一个国家是否昌盛,只需要读读那个时期的主要作品,数量,质量,是否贴近底层百姓生活,如果是的话,说明社会上有闲的蛋疼的知识分子,也有许多平民有钱有闲愿意买这些蛋疼的知识分子写的小说。

  至于好似民国时代毫不接地气的阳春白雪,从侧面就证明了,那就是一个远离群众,而人民没钱没空,哪有时间看小说?

  同样的道理,讼师讼棍们,也是需要经济基础的,穷地方想养活一个也未必能够,都是穷人,真气急了,直接打死你得了。

  同理的,还有电影院,话剧场,那都是要有钱才办得到的。

  在边远小地方,你让一个讼师跑过来,参加什么司法考试,考完了,还是回原籍当讼师,收入未必提高多少,还……你觉得人家傻?

  这就和后世小白的政策一样,照办后世的经验,搞钦差大臣那一套,居然还能通行于世,人人觉得好,没有任何水土不服?

  “也就是说,这大明朝时候,讼师就是以江西人为多了?”

  “是也不是,主要是亲戚们互相帮衬,也是个营生,许多细枝末节,无法用文字传,只能言传身教的了。”

  李向前闭着眼,他们的工作终于进化到了建立新式司法制度的时候,但是各种情况都复杂起来。

  “这就很好嘛,我不反对亲戚帮亲戚,谁没有亲戚呢,不过,也不可能一个地方的人都包圆了全中国的司法工作啊,这一点,我不担心,对了,我说到哪了,对了,立法精神,我们中国人的立法精神是什么?”

  森长一闻言,有些愣神,说道:“自然是惩治歹人。”

  古美门在一边说道:“是为了保护良善。”

  李向前摇摇头,说道:“对,也不对,起码……”他想了想,说道:“各种法学教材,会慢慢出售,不过我在这里,说我的一点浅见吧,法律这东西,都说是统治阶级的产物,但如果说是为了惩治坏人,那直接随地大小便枪毙不就是了吗,尤其是各种强奸杀人案,必当慎重,事实上,也给受害人家属造成了困扰,因为吃过一次的苦,还要再受一次啊!”

  古美门叹息一声,说道:“确实如此,尤其是那些**妇女的,出了事也不敢报官,那大明……前明成化时候,就出过这么一事,一人扮作妇人,前去各处良家之女家以教授女工之名,趁机诱奸,败露之前,已经近两百之数,听说案发后,当时的大明皇帝也被惊动,直接下旨凌迟,也是活该了。”

  李向前说道:“只怕那些女子……”

  李向前知道所谓礼教的厉害,也不说什么了,说道:“之前有和尚做法事,有人问,这法事做了,死人知道吗,和尚说,法事是为了让活人心安。”

  看着两人似乎略有所悟,李向前说道:“受害人既然已经受害,很多时候,拿到再多的钱也没用了,伤口可以愈合吗,而那凶徒,做到一定程度,已经是杀一个够本,杀两个是赚了,下辈子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可以说,惩罚如果对这些人有用,那就是笑话了。”

  “是了,敢于犯案的,多是愚民而又凶悍,所以各处劳营,来了人,总要打一次杀威棒打打底,敢犯案的人,本就对自己的下场有认识了。”

  “没错,”李向前想了想,说道:“还有玩坐地炮,倒打一耙的呢,我倒记得在我家乡时候,碰到的一个事情,一个女人开着车的时候玩手机,结果撞在了人家的车上,结果倒打一耙,说为什么你不躲开,于是一招呼,几十个亲戚一围着,哪怕是交……官府也不敢管,最后,人家被撞的人,还得赔钱给那女人,嗨。”

  古美门到底年轻一些,奇怪道:“长老,怎么会有这种事,所谓民心似铁官法如炉,那官府为什么不将那些刁民抓进去,打了板子,示众之后,赔钱给那被撞的人呢。”

  李向前露出一丝丝苦笑,说道:“因为我们老家有一种病毒,叫做公知毒,额,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无非是,只要你人多钱多,就可以混淆是非呗,啊,我说了些什么,对了,法律的目的,法律的目的,如果是冠冕堂皇的说法,在于维持社会的秩序,只有当坏人做坏事就会收到惩罚,比如杀人者死的情况下,对于潜在的犯案者有所敬畏啊。”

  森长一说道:“是极了,树立威信,小民才有敬畏之心啊。”

  李向前说道:“所以我一直在想设计的这套司法体系,不但要对于罪犯有惩戒,而惩罚的幅度,还要视其造成的损失外,再有一个加成,打个比方吧,一个小偷偷了一个包,如果说仅仅看案值,可能是小案子,但为了他的案子,耽误的人家的工作,付出的忙碌,甚至后面还有的,安排警察去巡逻抓捕,这都是为了他而造成的社会成本,这些东西,难道不要支付!”

  森长一在心中稍微一计算,就知道这是一个天价!“只怕那贼人是赔不起的。”

  李向前说道:“人家的车被你撞了,却倒打一耙,声称你为什么不躲开,不然我的车不会坏,赔钱赔钱,一下子叫来几十个人围住,堵塞道路,事后却毫无事情,这样就……”

  森长一说道:“其实此事在各地只怕都有,只不过未必敢于围攻官府,至多是各家互相械斗就是了。”

  “当然,这东西会很远。”李向前似乎很是感慨,又和两人说起了许多事情,询问起基层的各种关节,当然,也会把话题带到了帝都的政策里面。

  “对了,有件事,从今年起,只要是我们直接治下的田地,登记在册的话,就可以按照一亩地一袋的配额,购买到化肥,增产幅度起码在五成以上,至于南方,我们也有一些产能,虽然不多,但也可以贩卖给他们,不过要给钱啊。”

  “化肥?”森长一心头一动,他本是江西人,也在老家有积攒了田地,不过这个时代的亩产本身就那样。

  也就是三百斤到四百斤的亩产,他本身不在家中,由老妻收租,只能假手于人,拿个三成,已经知足。

  但是,他还真是知道,在这北方,流行使用一种化肥,粮食增产效果极佳,可以说是立竿见影一般的效果。

  就他耳听来的消息,有的地主,第一年的时候只是试试看,用了一下,结果增产了不少后,第二年就直接将所有的田地都用上了化肥,至于产量多少,没人知道,但都说是个大数字。

  如果真可以贩运化肥,他自己都动了买下一船的化肥后,南运回乡,也算是造福乡里的事情。

  “我们现在的产能,基本上很难满足全天下的需求,主要是产能不足,而且,我也不认为全面使用化肥就好,总的有人个念想啊。”

  化肥被某些人称作土地鸦片,原因就在于,使用过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