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末球长 > 第1034章 不同待遇

明末球长 第1034章 不同待遇

作者:一脸坏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21:38:01 来源:免费小说

  “这个是城中原本的在当铺做事的伙计,会算账。”

  “好,发给绿色的牌子!送上海移民点待分配。”

  “这个是珠宝店的经年老师傅,擅长雕工,还带了几个伙计和家人。”

  “发给蓝色精良级待遇牌,全家送天津卫手工艺人才中心。”

  “这位是给城中买卖调教瘦马的王干娘,她现在却是……”

  “发给橙色待遇牌,要保证营养与待遇,下一班运输船到位,安排单独舱室,运往帝都听用!”

  甄选营是一个非常讲究效率的地方,几个不同系统的人彼此监视,不可能勾结的情况下,对于俘虏和交易来的市民进行最初的分配,自然也是有其规则。

  原本一起排队的人,却是不断被分为不同的命运,虽然不知道到底如何,但是谁都会看风色。

  一个秀才惶惶不安的走在队伍里,几次三番被打倒后,他早没了之前想要逃跑或者去指责这些贼人不尊重读书人的想法,鞭子是比四书五经更好的交流工具,而他看着一个之前好似不像人的老头子,却是扣扣索索的说了自己会什么。

  “这就是扬州剪纸啊,就在名录上!”

  那个收录员忽然拿出个小册子,看着老头手里的红纸,剪出来的花朵,激动起来。

  他站起来,握了握那个老头子的手,说道:“恭喜你,你身在长老会钦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里面,享受的是干部待遇,你有什么想要的,尽管可以跟政府说,要钱,要女人,房子,什么都行,这都是本事啊。”

  对于长老会来说,四书五经这种打印在书本上,翻译解读早已完成了几千年,能有什么价值,而真正有价值的,就是拯救那些原本历史上,会被我大清入关,大清灭亡时代损坏遗留在外的文物,比如甲骨文就已经被抢救起来了嘛。

  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比起21世纪,稍微有了点财力,才赶紧保护,这个时候,却是非常合适。

  原本会在历时三十年的屠杀人口锐减的过程中,大量手工艺会被遗失,而康熙乾隆盛世,也是一次大屠杀的开始。

  在这之前就阻拦住这个悲剧,确实是非常聪明的事情。

  在江南收留的难民,已经随着长老会队伍建设的进展,也已经形成了固定规则。

  哪怕是海外移民,事实上也是一次中华民族的减肥过程,区区这么小的一点地方,几千万人口,实在是有些过分。

  这就好像大英帝国时期,把私生子,犯错的儿子,罪犯搞到澳大利亚去,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做法一样。

  问题是,谁是这个国家的糟粕?

  很简单,如果这个群体,被驱逐出这个国家,反而国运蒸蒸日上,那么就是烂货。

  历史的证明,这个群体被赶走后60年后,中国正式成为了世界第二强国,甚至还可以拼命的朝世界第一强国冲锋,而这些人回来以后,各种乱象混乱事件此起彼伏。

  “十年秀才一个,普通劳动力牌子,劳动营建筑营地!”

  “凭什么,我十年寒窗苦读,你们让我去干活!我不服气!”

  那书生抢着自我介绍,自然是洋洋洒洒的何等才华横溢,奈何长老会不收啊。

  自然是一顿毒打,扔进劳动营里干活,又不是欺负你,其他人不也是一起坐的,盖所有人一起住的房子,居然觉得为难。

  小福王朱碧莲没有在大西军手底下捞到什么便宜,偷鸡不成蚀把米被打了个满地找牙,依靠岳父吕公拉拢来的炮灰顷刻间消散,多少物资便宜了大西军去了,把张献忠乐的跟什么是的,也就不打算再对朱碧莲穷追猛打了,以此为契机,慢慢抓人去海外才是本事,起码沿着长江两岸,一场浩劫出现,无论多少人口,下了三年饺子的长老会才不在乎,直接把人扔到南洋美洲去,什么都不怕。

  不过对于这件事,张献忠也并非就此就善罢甘休,当即令军中善于文辞的书吏就此事洋洋洒洒的写了一篇文章,连夜令文员们对其多多抄写,然后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奔往长江上游,将这篇夸耀功劳的文章张贴到各地,同时也派人将这片文章送回到北方,继续朝全国各地散发。

  这片文章之中除了揭露大明官军的**无能之外,还揭露了大明亲王贪婪伪善的嘴脸,痛斥当今江南人看帝都乱贼入寇而不见,倒行逆施于帝都,处处避战不敢与之相抗,却趁着这个机会,对清君侧、匡扶大明朝的大西军下毒手,还肆意屠杀大明自己的百姓,杀良冒功,抢掠百姓财物,但是很不幸的是官军都是一群酒囊饭袋,不但没有能趁机捞到便宜,还被大西军打了个屁滚尿流,张献忠可以对此事就此揭过,既往不咎。

  于是告诫朝廷以及各地官府、官军以后休要再对抗大西军的雄兵,不要干这样亲者痛仇者快,同室操戈之事了,要驱逐帝都妖人,舍我张献忠其谁!

  人心之中自有一杆秤,可以衡量出谁在为老百姓而战,谁在为士绅官绅而战,在这方面,掌握着舆论权的东林党以及官府方面却没有考虑到抢占先机,当此事闹开之后,各路谣言传播开来,张献忠虽然抢劫到天高三尺,但却对普通百姓秋毫无犯,而是专门朝着地主杀头。

  杀一个地主,是大盗。

  杀十个地主,是豪强山大王。

  杀一百个地主,是举世罕见的酷吏。

  杀一千个地主,是一个罄竹难书无恶不作的权奸奸佞。

  杀一万个地主,你就是一代明君千古一帝。

  虽然地主们全都急的好像热锅上的蚂蚁,但始终都无法改变自己缺乏武力的事实,无论是年久失修的县城城墙,还是自家的土围子,哪里顶得住大西军的土炮。

  而这自然也引起了南京朝廷内部互相攻讦挖苦,弹劾斗争的开始,五王战争,目前来说,都属于菜鸡互啄阶段,而这些士绅本来的意思,自然是从中选择,更能代表我们士绅利益的傀儡啦。

  本来黄道周也是个沽名钓誉钻营小人,本想这个时候跳出来表一下决心,其实压根没想过要担当什么重任的,只是痛斥当局的大佬不能振作起来,扶保明君,匡扶社稷。

  东林党、复社一系的人四处煽风点火,大造舆论,正在于东林中的一些骨干分子视“门户”、“声气”重于国家、社稷,在这些人看来,哪一藩继统的事情,要高于国家大事,因此一遇风吹草动,不管真相如何,抓住“把柄”大做文章,拥立自己相中的皇帝才是根本。

  后世的人们由于读书不多,容易洗脑,常常以为东林党人都是骨鲠正直之人,其实它是一个很复杂的团体,其中光明磊落者有之,但在早期就已经死的差不多了,但混迹其间追逐名利的人也不少,东林党人往往以“道德完人”自居,实际上是自封正人君子,为独揽朝政制造舆论。他们的抗争并非为了国家利益,而是党羽的利益,他们反对一件事情,并不管事情本身是非曲直,而是他们的政敌赞同这件事情。他们当中的骨干分子为夺取权力往往采取阴谋手段,热衷于争吵是非,并且对国家毫无建设性的贡献。

  可是他选的时候太不对,刚好钱谦益刚刚活动回了南京,他跳出来的这个时机就正好让他坐了这个萝卜,一听说要他重振大明军威,就顺水推舟让他去总督江南防御,但是不给钱不给兵,就让他就地自筹,黄道周顿时吓了个半死,有心想说他不干,这会儿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晚明几十年,忠臣良将早已死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最最死硬的脑残分子,但也不傻啊,这可是妥妥的九死一生。平时他还能推辞,但现在,不得不不情不愿的出发,带着几十个家丁出了南京城,想办法招兵买马,对抗大西军,半路上他尽可能的磨蹭着,把时间消耗在路上,却不知道背后,有人在考虑投靠帝都的选项了。

  至于大西军这份告示,自然难不倒这些儒生,当即下命令,令人在南京城以及各地,追查张贴告示之人,将其逮问,同时找来一群文人,写一份告书,也以告示的形式到处张贴,驳斥大西军的这份告书,颠倒黑白,将各种屎盆子尽可能的朝大西军头上扣,以此来混淆视听,争取民心,大西军乃是贼军,才是天下祸乱之根本,望天下人莫要轻信大西军所说,要尽力抵制之。

  行军打仗治国理政,东林党个顶个不行,做这种事,却都是一个顶三个的行家里手,写出的文章也漂亮的很,洋洋洒洒的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的一干二净,把大西说成十恶不赦之徒,屠杀百姓云云。

  当然了,写完告示,却是回了家后,纷纷给张献忠写去密信,声言自己不得已的苦衷。

  大西军有刀,南明有笔,帝都有刀也有笔,而官军干的事情其实和土匪也差不多,老百姓是用自己的眼睛看着的,舆论究竟会倒向哪一边,只有以后才知道了,反正这是一场不动刀枪的口水战,靠的是笔墨纸砚,孰是孰非老百姓自己去判断好了。

  当然了,张献忠此时也是有了惊人的麻烦。

  他的部队人数不少,几十万人的大军,撒在广袤的大明土地上,就好像胡椒面一样,即便是想打,但是有长老会的观察员在那跟着,还要处处提防着他们,这仗即便是打,也打的不痛快。

  而很快被长老会的糖衣炮弹腐化,也是一个很难处理的难题,比起奸淫掳掠穷鬼一般的江南,帝都的好东西那么多,好好享受才是根本,更何况打大仗对物资后勤的需求很大,他这次顺流南下,虽然尽量的携带了弹药,而且在江南解决粮食也很简单,大西军从本质上还是一支由前明逃兵为骨干的旧式军队,关键就在随军携带的弹药上,帝都就是想卖也造不出来啊。

  当然了,大西军与帝都方面的矛盾也开始出现了。

  在起码将百万人运输到海外后,沿江能够搜罗的人口也差不多了,而张献忠也开始和帝都发生矛盾了。

  矛盾的起始点在铜陵。

  铜陵这个地方一听就知道很有钱有矿,当然了,随着东林党出现,不能收税后,大商人的春天,士绅的春天到来,自然是赚的盆满钵满,很是富庶。

  大通小县地方不大,却是富户很多,因此也就惹来了觊觎。

  他们着实有人在帝都厮混过,本身也都是杀人灭门,聚众夺矿起家的。

  胆子大,行动力也强,关键是他们的财产是矿山,来的本身就不干净。

  于是就有人扯了大旗,居然玩了挂旗投靠的把戏。

  自称帝都长老会下属的大通县政府,也算是惊到了周边州府。

  而一队大西军的人马,刚要过来打秋风,见到这种情况,全都是一愣。

  关键,这个事儿,如果告诉长老会,可能还需要研究一下,看看是接纳还是不接纳,但在大通,就变成了一场出乎意料的守城战。

  大通这地方铜矿多,挖矿的人多,力气大,手里有炸药,可别小瞧这几样,张献忠的人马太过分散,早已因为扩充太快,腐化太快,而变得战斗力一般起来,只不过气势汹汹,成了事情,其实一戳就破。

  在大通损失了过千人后,败退的人马去张献忠那告状,而张献忠自然找来那几个卖万艾可卖的乐不思蜀的联络员过来骂街,已经有隐隐约约想杀人的意思。

  目前长老会还是很喜欢现在的状态的。

  张献忠这样极品的白手套,简直千金难得,有他出手,江南士绅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也为未来中华民族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他在,多少地方的人不得不搭乘着长老会准备好的海船离开中国本土,去澳大利亚,美洲移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