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末球长 > 第1023章 无尸骸

明末球长 第1023章 无尸骸

作者:一脸坏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21:38:01 来源:免费小说

  公务员是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岗位。

  任何事情,一旦到底文牍阶段,那么就是巨细无遗轻松甩锅,天然练就了“错误都是别人的,功劳都是自己的”的本事。

  其中最经典的故事案例,自然是某人的屡败屡战的励志大戏了。

  从福州发出的公文,很快被送到了一艘返回北方运人的船上,而后在几天内到达上海后,原本一次卑鄙的关押,变成了“震惊!福州胥吏恶意抓捕帝都商人,居然是为了……”

  “福州在哭泣,福建在哀嚎,中国在流泪,你不知道的……”

  这些报告,夹杂着平时就有的,许多商人抱怨福建乃至南方旧文人旧胥吏的控诉,也许只是要求一点好处费,请吃请喝什么的。

  在以前这些都是很简单的事情,就好像呼吸和喝水一样正正经经,胥吏不收好处费,那还怎么活啊。

  但是在帝都经受过人权洗礼,完全摒弃了老祖宗士农工商的良好传统的人士,自然是起了大作用,传统,传统!

  只有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中国人才是人嘛。

  总之,在添油加醋之下,福州已经成了中国商人的地狱,虽然江南各地因为起兵匡扶大明社稷天下的人太多,而对大商人没人敢下手,而直接勒索小商人几乎是家常便饭。

  虽然长老会尽可能的保护小商人,但碍于精力不足,几乎做不到。

  在士农工商的旗号下,一位亲王登基后,抹眼泪,然后宣布天朝艰苦,再苦我民一年,于是就收了最穷老百姓的税,他们毕竟都是大户豪强推举出来的人物啊。

  在这种愤怒情绪下,哪怕南洋的事情千头万绪,长老会也调集了驻扎在高雄的几艘战船,开始前去福州。

  这样事情就扩大化了。

  帝都以为福州出了大事了,而郑氏却对此非常畏惧,他们可从不认为,会有任何的官府,为卑贱的商人出气杀人。

  害怕被断掉福州这个全省核心,郑家自然也关注起来。

  赵宇对此是完全不知情的。

  他能够活着回来,是靠着郑家说话,而回来后,之前被差役将自己和伙伴的钱财抄家一空,搬运回去。

  那胥吏将那些缝纫机和零件瓜分,却是各自分润。

  不过,这缝纫机的操作还是需要一点技巧的,因此那衙役,转过头就带着刀枪上门,要求赵宇去做培训。

  赵宇看着这些衙役,愤怒道:“你们无故关押我,还抢东西,现在还要我教你们如何用抢走我的东西!”

  “干不干吧,那印度洋大爷可不高兴,声称要实行治外法权,对中国进行炮舰外交,外国人!洋大爷!你不怕吗,分分钟杀你全家都没罪!你不过是个商人,怎么敢和洋大爷对抗!”

  赵宇虽然愤怒,却也只能在家养伤,同伴被他连累,却是只能咬牙而做。

  去给抢劫了自己的衙役胥吏教导他们如何使用这些抢劫来的东西,虽然咬着牙,但是他们意思很明白,这年头胥吏衙役弄死一个卑贱至极的商人,那是再简单不过了。

  史爱民自从战斗结束,得到了几百个殷第安俘虏后,也是时刻没有休息,一边是更多的移民越来越多的到来,好在这些移民的训练更模式化,设备也增多,而其中素质也在提升,很快人口就越来越多。

  他也可以更多的照顾自家,除了几十亩的土地外,其他的地养了几匹后方送来的马儿和其他牲口,预计几年内,第一批西部牛仔就要诞生在这个世界上了。

  将分田的第一线任务交给了其他人,那些新到达的移民,在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后,将一块块田地丈量出来,然后标定记号,抽签分地,最后得到了突然然后拼命工作。

  同时他们对聚居地进行重新选择,既然确认附近似乎有土著部落,那么保障移民安全,自然也很重要,这一切自然需要马匹的帮助,在这个时代,人多好办事,士气高耕田也快,人们互相帮助,而且也可以充分的利用现有的工具,而对于水资源的利用自然也是各有主意。

  有些晚来的人,看到其他人占据的是沿海的土地,自然有些懊恼,不过内陆的世界也很精彩,因为对土地的渴望,最终还是不断的拓展土地,举家开始搬迁,在终于将“吃”“喝”“睡”这几个字交给殷第安俘虏后,工作终于告一段落了。

  这些移民所谓的搬家,实在是简单极了,本来他们就没多少财产,都是标准版的种子,口粮和工具,扛上便算是搬完家了,至于他们的房子,北美大陆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木头,而西海岸天然的温暖,也使得过冬不太难。

  缜密的工分计算制度,使得新人老人之间配合的不错,有手艺的人也开始逐渐发财,当然了,这年头人人都会点手艺,用子弹去打猎,获取肉食也成为了主流,甚至形成了一个简单的子弹黑市,毕竟远远的万里之外运子弹过来也麻烦的很,而长老会其实不希望在势力范围外出现第二个军火中心。

  他们只想着只要他们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地之后,日子总是能好起来的,每个人对于未来,都充满了憧憬,同时又对长老会充满了感激。

  特别是长老会控制北方以后,从来不恃强凌弱,后来虽然出了不少地主造反和恐怖袭击的乱子,而那些地主各种传播造谣长老会,也使当地的老百姓对长老会产生了误会,但是后来,在长老会的经济打压下,北方地主的土地产出越来越不成正比,地越多越穷的怪圈逐渐加大。

  地主们不理解,为什么帝都不搞科举了,他们习惯性的养几个秀才,教导自家后人考试,只要有个举人,就可以开始兼并其他人,只要有个进士,那都是可以当场画圈子把全县土地霸占的架势啊。

  但是在这样的经济攻势下,种地会赔本,辽东的廉价粮食,在财政补贴的砍刀下,几乎把北方地主逼死了。要么直接造反,要么投靠帝都,要么就如同丧家之犬一般的逃离此地,要么就干脆被长老会直接扫灭,使得这块饱受创伤的地方还有深受其害的老百姓们,总算是长松了一口气,过上了安稳的日子,即便是穷点,也比起以前天天提心吊胆的过日子,生怕生活被地主看中,要强多了。

  而且长老会承诺的都会做到,确确实实的开始将田地分给他们,这日子总算是都觉得有了盼头。

  日子只要有盼头,那就没什么过不去的了,老百姓们即便是再辛苦,再难以度日,但田里的庄家越长越多,当地的局面也就安稳下来了。

  史爱民一边骑着马,一边审视着两旁的田地,这里的田地只有极少数种上了麦子,大部分人还是种了比较容易成长的土豆和红薯,但是大部分还都荒芜着,从他们所经之地,已经可以看到有些地块被插上了界标,显然这些土地已经分配了下去,这里不少的荒地都是生地,需要花时间深挖灌肥,只是新移民们要关心的事情太多了,加上还得防备远方的土著,以至于大家都趋向于种一季自己维持生活的口粮就足够,洽谈的土地都荒芜了下来,以后开牧场养牛养马也好啊。

  史爱民下了马,走到一处田地里面,蹲下身看了看这里的土质,他可是农民出身,闭着眼摸一摸那泥土就知道这土质如何,适合种什么作物。

  “怎么样?这田地里面的土还算是可以吧!”

  那新移民忙碌几日,来不及归拢出正经的田亩,就抢种了许多种子,此时捏着一撮土看了看,笑道:“这地简直是太好了,这五十亩地一年下来,要是只打一季粮食的话,起码养活个两三十个人是没问题的,要是一年能打两季粮食的话,那就好了!”

  “这种子能适应这里的天气吗。”

  移民一听这个,便打开了话匣子,对史爱民说道:“这个呀!镇长算是问对人了!咱们这儿要说种什么的都有,各家自己打主意,主要还是种土豆多一点,地都是自己选好了,一起抽签的,有的地不好浇水,土豆这东西耐旱,所以有保证一些!有些好田里面,种水稻都没问题,大米好吃不假,但是这东西呀!太用水!人手不足!所以,还是得多种小麦。这麦子,还是等到冬天前种的冬小麦好呀!产量大一些,一亩地能如果年景好的话,好地块里面一亩地能打四五百斤粮食,这以前可都是要拿去交租用的,只能留下点高粱米过日子!眼下好多地还荒着,好地块里面开春要赶紧耕出来,种上春小麦才行!

  不过我可还是有个主意,那就是可以留出一些地,赶到开春,就种下一些荞麦,这东西好呀!荞麦这东西长的快,熟的快,四月间就熟了,熟了之后春荒也就解决了,便能撑到夏天春小麦和高粱熟了,然后地块腾出来,还能种上秋粮,比方说黄豆之类的东西,那样的话,就可以养活更多的牲口……”

  移民如数家珍如数家珍一般的给史爱民说起了种田的事情,史爱民听罢之后也是更加的安心,其实在他问移民之前,他自己也有一些想法,那就是那些俘虏专门吃什么食物的问题。

  之所以史爱民会想起这件事,自然是之前那批俘虏如何处理的问题,那些俘虏大概有三百人,之前的那次突袭,由于打的很巧,真正杀的人不多,而这些土著可不傻。

  他们在被带回来后,以惊人的速度学习着语言,很快就可以简单的交流,而一些男子也把主意打在了他们身上,女土著大概有五六十人,基本上都很年轻,有的人就把主意打到了他们身上了。

  总之这些俘虏立即便被史爱民视作重要的人物,严令镇子任何人不许骚扰虐待他们,并且安排一些女人保护,特别是那几个看起来身份不一般的,更是被他送去棉被,以免被冻坏,每天他还专门过问过此事,专门修了房子让他们住着,热水供应也足。

  但是,另一个问题也暴露了。

  而对于史爱民来说,虽然他的培训说不上好,但也被长老告知的,这些北美土著是不可能被奴役的。

  他们天**自由,对于别人要求他们干活的行为很是抗拒,事实上,就是这个原因,导致了那些白人历史上要去非洲运输黑奴到美洲,原因和体力可没有关系啊。

  根本原因还是印第安人所处的时代,虽然还处于部落时代,但已经很明显有了国家化的预兆,历史上和美军打到最后一人的部落,基本上都是在某位雄才大略的酋长的指挥下作战的。

  按照长老会的既定方针,印第安人将作为几千年前的远亲,殷商遗民远赴海外的遗留人种,妥妥的华夏苗裔的自己人,而可以证明的是,这个族裔对于海外思想还是不排斥的,改造成自己的难度不大。

  当然了,目前移民点连养活自己都难,更别说改造他人了。

  好在按照公约,壮小伙劳动力每年都要听从长官的命令,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死去一人后,自然也开始更加的有向心力。

  而玉米和红薯这两种东西,本来就是美洲特产,都是比较耐旱好活的东西,很适合忙碌的移民种植,特别那些田地,许多人都是匆忙简单规整一番就赶忙抢种,更适合种植这些东西。

  而且这两种东西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亩产量高,玉米后世的时候亩产量可以达到一千多斤,而帝都来的优选种子本身就比美洲的好,但是产量也绝对不会低于这个时代大明朝常种的各种粮食作物,特别是它耐旱和不择土壤的特性,不必深耕,便十分适合在这里推广种植,应该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救灾粮,而且吃起来口感也不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