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末球长 > 第1008章 进击的张献忠

明末球长 第1008章 进击的张献忠

作者:一脸坏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21:38:01 来源:免费小说

  与此同时,在四川省府成都府中,虽然早已登基称帝,但张献忠当初称帝,也不过是看李自成那小子先称帝,自己气不过,不想被踩在下面,同时干儿子们也野心勃勃的想着弄个王爷当当,事实上,颇有一些儒生抛弃了给予他们好处的大明朝,建议张献忠不要如此,而是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了。

  当然了,张献忠还是有些小智慧,起码他没有,或者说没有来得及修筑皇宫,一直就是使用蜀王的家,这当然是有打回陕西去,让老乡们见识见识自己的威风的打算。

  平心而论,张献忠在四川的统治不能说多好,但其死后,四川人民依然进行了十几年的反抗,最起码证明,他的统治不能说坏啊,老百姓的元气还在。

  事实上,他是直接就在蜀王府为他的皇宫,当了“皇帝”,根本就没有一点一朝天子登基的气氛,当初打进蜀王府后,各种战乱的痕迹也没有清洗,甚至于一些地方还散发着尸臭味。

  张献忠虽然占据四川的精华要地也有五六年时间了,这几年相对实力发展也很快,但是终归还是因为他思路的局限性,一个小公务员骤然做了高官怎么说都很难控制,使得许多基础并未打牢,不管是地盘还是财政情况,都只能以简单粗暴的吃大户为主,一个以儒生和地方流氓胥吏为核心的收税团体没有建立起来,自然很难。

  而且,北方不断传来的可怕消息,也让他咬牙坚持,扩军备战,将大部分可用的青壮都收入到了军中,使得地方农业恢复也很是缓慢,仅能依靠一些老弱妇孺在田间耕作,虽然张献忠绝对是个明白人,做过大明朝基层公务员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老百姓的不满,但是每次帝都那些武器装备先进,军队强大的消息,从多方不可能串通的细作那得到回报,自然就引起了他新一轮的扩军,现在他养活这么多兵马,显得非常力不从心。

  更别说之前为了拿下云南,抓壮丁抓捕的几万敢死军,更是得罪了四川的老百姓,虽然得到了沐国公府上几百年的财富,以及那些土司的钱财,但却也无法第一时间加入那一场江南盛宴,经过几十年的战乱,麝安之乱起,四川虽然从来都没有打过那些陕西的毁灭性战争,但是在几代蜀王的盘剥下,早已是民生凋敝,元气不足,无论是潜在士兵素质还是物资供应,张献忠的本钱实在是太单薄。

  张献忠在成都仓促称帝,明面上是手下人的劝进,自己贪婪,其实说白了还是因为他在赌一口气,李自成进京坐龙椅啦,原本大家都是陕西起家的义军老乡,但是人家进的是皇帝老儿的紫禁城,坐的是金銮殿里的龙椅,睡的是香喷喷的宫女,张献忠自己还意淫过,不知道李自成享受过多少被抄家的帝都大官家的女眷。

  但到了后来,帝都的巨大变化下,让张献忠以为那些探子已经被逮捕和收买,大发雷霆后,再派去的i探子,却是送回来更加耸人听闻的消息。

  帝都有神仙啦。

  帝都有好大的铁车。

  帝都修建起来新城。

  帝都的粮食好像吃不完,金子花不完。

  哪怕张献忠一直以狡猾著称,但是现在却自认为运数不好,帝都方面的强大从一开始就不可思议,可以飞天的飞船的谣言也一直成为他殴打那些探子的理由。

  好在此人之前几十年的经历下,锻炼出来的狡猾本性,不足以在几年内被阿谀奉承击垮,他自己也很清楚,他这个所谓的大西皇帝是有很大水分的,论实力他根本就不是帝都的对手,而且眼下中国境内可供他发展的空间。除了东南和西南,几乎没有他扩张的余地。

  但是东南怎么会那么好打?

  虽然几个考不上举人的穷秀才,不要脸皮的吹嘘他为一代仁主,甚至有这样的言论:“圣上仁义无双,一统天下指日可待,此时的天下,那帝都中妖人,以妖法统治北方,如同三国时候的曹操,而那江南的一众人等,却是群龙无首,内斗连连,也与吴国类似,圣上姓张,就可谓是三国时候的蜀国,张飞……”

  张献忠倒是被逗的好气好笑,这些家伙别的本事没有,什么安邦定国治理天下的本事一概没有,但是溜须拍马勾心斗角的本事都逆天啊。

  当然了,在他的预计下,登基称皇只不过是提高价码的本钱,和手下诸将和干儿子们商议了一番,决定与帝都敷衍一下,如果可以的话,把李自成的势力招揽过来,实在不行,自己也是占着这么大地盘,表面上称臣纳贡,认个小,回来自己在家还不是想怎么痛快怎么来?

  可是让他非常不痛快的是,无论怎么样与帝都沟通,他们对搞儿皇帝那一套毫无兴趣,要求他放弃权力,停止一切军事行动,等候被整编,当然了,金钱方面也是半真半假许诺,也拿出李自成的例子说明。

  信你奶奶个腿。

  陕西义军之间并不和谐,火并吞并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张献忠现在有钱有妞,怕什么。

  不过,长老会的这些态度,还是警醒了张献忠,如果是在陕西,几乎就可以达成火并的理由,其实就可以看做是一份宣战书。

  在张献忠看来,他这个大西皇帝名不正言不顺,你们这些不知道从哪出来的长老,搞的神神道道的,连个皇帝都没有,什么长老会,共和,简直就是笑了。

  大家都是名不正言不顺,凭什么不是他这个大西皇帝直接整编这些长老会呢。

  所以,张献忠在接见了去谈判的李定国后,弄清楚了长老会绝不妥协的立场,顿时便火冒三丈,拍案而起,指着东北方破口大骂这些长老不是个东西,根本不上道啊,你们最多不过是一些江湖上的术士吧,现如今坐大了,便开始对他发号施令,这口气他张献忠是无论如何也都咽不下的。

  于是张献忠以牙还牙,也煞有介事的发诏,许下了不少诺言,称李自成在帝都被挟持,早已身不由己,大家都是陕西人,自己人不打自己,不如投靠我……而他张献忠才是真正的真龙天子,证据是他在四川各地挖出的各种石碑铜柱,而这些长老狗屁不是,不敢称帝就是证据,只要听他张献忠的,好处大大的有,封王也简单的很。

  张献忠对李自成留在陕西的人的招抚自然是没有效果的,人家很明白,投靠了你,还不是好处被收走,自己被顶在最前面应付帝都的军队?

  几次碰瓷不成,张献忠也知道了底线,他派小股部队去骚扰还行,真去北上,那就是找不自在了。

  一时间居然被困死在四川,不过一次与云南土司的小冲突,在重庆打了一次后,他突然发现,比起一看就是硬茬的陕西方面,南边好多好欺负的啊,还有江南,江南多美人和财主,真打过去,打开随便一座大城,那些传说中的杭州苏州,可能就比在整个成都的财富都可怕。

  当然了,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目前确实有点三国争霸的味道,但是怎么看帝都都是太过强势,不说别的,他偷偷摸摸在帝都采购的武器,都比成都自产的好,甚至他都明白,帝都的人知道是自己在花钱采购这些刀剑!

  而一旦自己大举南下,说不定帝都就等着这一天,先是从长江截断自己的部队,前后不能呼应,而后从陕西直接攻打四川,他如何抵挡?

  看着江南的肥肉不能入口,好在遇见了终极败家子左梦庚,却是抓到了一个机会,但也很快被粉碎。这几年来,不仅仅是大明官军越来越弱小,兵力日渐衰落,装备补充不足,江南儒生很显然对于扩军备战毫无兴趣,对贪污的本事倒是很强,可是最后干儿子李定国还是攻打南京城失败,据说又是帝都的人插手,现在被困于江阴小城,难以寸进。

  大西皇帝张献忠很清楚,眼下他的大西面临着什么样的境地,陕西那边的一只虎李过却是对自己的目前的处境很满意,长老们对于这个在历史上对抗满清战死的人还是很不错的,目前北方都是在恢复生产之中,而李过却是对四川虎视眈眈,也增添了不少帝都的新式武器,虽然没有好像邢夫人那样直接整编,但也已经是打起了中华国旗号,军饷也都是帝都的人前来发放,发军饷的时候,也都喊话是帝都的大人的关心。

  张献忠可以鄙夷江南的官军,可以歧视云南的土司,但对于同样出身于陕西义军,把自己都给挤到四川的顺军,却也是没有那么傲气了。而这五年过去,他手下的军队也开始疲老,一方面四川的生活让他们开始安逸,一方面也都是打了太久,渐渐失去战斗力。而要粮没粮要饷没饷,虽然从帝都购买了武器,但那些东西千里迢迢运到四川,成本是极其惊人的,偏巧李定国的归来,让他明白,敌人完全可以轻松逆流而上,也就是说他是处于帝都方面的两面围堵。

  不管怎么想,都是死路一条,于是他计算了一番,还是要打出去增强实力。

  就好像美团和糯米一番拼杀,打死了康师傅一样,帝都和张献忠的博弈,使得张献忠咬牙将所有的本钱都压在了云南,这个问题是一个算术题,比对一下他们双方的实力之后,很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那就是吞并其他人。

  于是孙可望获得的迅速胜利,让他喜出望外,而另一个好消息,帝都大量的军队开始装船南下,当然了,不是他恐惧的直接打下江南,而是朝着好远的南洋而去,最终得到的消息,居然是什么南洋的红毛人杀一些卑贱的汉商,于是他们就去主持公道。

  张献忠一直觉得这些帝都的人有问题,现在果不其然。

  于是孙可望的军队,在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便摧毁了云南的土司们以后,又紧急回到了重庆,准备在江南这块肥肉上,吃到属于自己的好处。

  对于这种事情,张献忠还是非常明白的,四川老百姓并不喜欢他,不过对于顺军变成的帝都军也没什么好感,他只需要震慑就是了,眼下他的主要精力要放在顺江而下,打下江南的事业上,并且视作是自己获取天下的一步,按照他的剧本,帝都方面愚蠢的将十几万部队陷落于南方那种烟瘴之地,没有几年是回不来的,而这期间,他就打下江南,进可趁着长老会中有人想程度,爆发内战后,让他渔翁得利,打过去称帝,退可以自保有余啊。

  因此张献忠还是花费了不小的精神,去联络江南可能的勾结的人呢,也鼓舞李定国随时配合自己,至于那几位大明的大王,他更是惊喜的发现,这些大王为了彼此争夺皇位,却是开始对自己大加拉拢了,虽然是做了皇帝,但是张献忠可没有那么矫情,有好处就上啊!

  帝都的长老会并未给予太多关注,只要这些家伙的内战,不要损害太多民众,让他们可以趁机大量移民南洋,就可以睁一眼闭一眼,全部的精神全都放在赶紧迅速平灭巴达维亚的事情上了。

  张献忠当真是太滋润了,现在家里有儿子了,还得了孙可望孝敬的金银,可以说是意气风发,就有了亲征江南的打算。

  朝中文人大多数以为,张献忠现在已经贵为一朝之主,身份已经不同往常,他的身份已经不适合再亲自领兵了,最好还是选一个大将作为统帅率军,这种观点深得人心,文武百官便纷纷上奏,劝他留守四川即可。

  但是这样的劝说对张献忠不起作用,随着年纪渐渐大了,几个干儿子可不好压制,总得有各种功勋,得军心,有威望才震慑的住,对于得民心啊毫无兴趣,但是对于如何讨好丘八们,他是太懂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