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都是不停变化,对于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如此,英国毫无遮掩的行动,动静这么大,肯定没办法瞒过任何人,这一点不但英国人清楚,德国人也清楚。
从舍尔回归开始,德国海军部之中,就开始了战备值班,死死的盯着英国方面的任何异动,6天前,舍尔在遭遇到对方的阻拦舰队,强行的突破之后,并且在之后,把方位汇报了,那个时候,海军部已经紧张了起来。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之前舍尔回归计划的时候,德国海军部这边也不是一点准备都没有,虽然因为公海舰队的弱势,被英国一直压在波罗的海之中,公海舰队除非跟英国舰队拼命,否则根本就出不去。
在舍尔舰队回归之后,公海舰队就已经做好了跟英国拼命的准备,但是不是现在,这个时候拼命,只是徒劳的消耗,可能会正中英国人的下怀,只有等到最后时候,跟舍尔舰队会和的时候,才会用上。
既然德国这边能够做到的不多,那么就必须从别的方面加强,突破了西非附近的防御,舍尔也知道了在英吉利海峡的密集防守,他不能,也不可能从英吉利海峡走,那么回归就只能绕路,从英国的西部绕过去去,会多绕行600多海里,已经深入到了大西洋的深处,英国不可能布置更多的巡逻舰船,即便是冲也能够冲过去。
在巴黎之战之后,半年的时间之中,协约国借助着美国的力量,补充了一部分的飞艇,可是这个数量真的不多,到现在不到300艘,只有德国飞艇的四分之一,用1200艘,拖住对方300艘,仅仅是第一天,在伦敦的上空,就有3次大规模的飞艇战斗,双方互有损失,可相对而言,英国的损失更大。
除了飞艇之间的攻击,轰炸也是随同进行的,为了舍尔舰队,德国也拿出了全部的本领,一天时间之中,德国在伦敦的上空,投下2万吨的炸弹,炸毁了超过1000栋的建筑物,人员损失不计其数的。
英国人知道,德国人在拼命了,舍尔的舰队,就是德国人的尾巴,一旦歼灭了它,德国人的精气神就会受到巨大的打击,对于协约国也是一个巨大的促进。
对于几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长宽都在几百公里,用船只来搜寻,效率太慢,用飞艇是最佳的选择,英国方面的飞艇,本就是准备,当搜索舰队到达一定的位置就派出去,德国突如其来的行动,改变了接下来的行动,对付飞艇,最佳的方法就是飞艇,密集的轰炸极大的打击了英国的士气,不能够不顾飞艇部队的轰炸,任由德国行动。
德国人孤注一掷的用飞艇部队,还真的是让人无法应对,巴黎之战之后,协约国注意到了高射机枪,也对现有的轻重机枪进行一定的改装,勉强的获得了1500米射程的高射机枪的,再高就不行了,德国飞艇相当的谨慎,哪怕有能力深入下去,也不会降低到2500米以下,即便这样的命中率太低了,也是一样,必须要保证安全,地下天知道有什么,好在伦敦够大,之前又做了比较深入的调查,大部分都是军事或者是民用中重要的目标。
继巴黎之战之后,最大规模的飞艇攻防战,就在伦敦的上空开启了,德国轮番上阵,英国就只能够依托飞艇起飞来抵挡,数百艘飞艇在空中四杀一片,搜索舰队,不可能派出飞艇,只能够凭借着协约国舰艇自身的力量的,进行搜寻,这就给的舍尔舰队留下了一线之机。
在整个英吉利海峡这一边,英国人就布置了最少2000各类的船只,加上军用舰艇,差不多有3000艘,他们分成了不同的部分,在整个北海,进行搜索。
当然了,不会是地毯式搜索,这样地毯式的搜索,对于庞大的北海和西太平洋来说,没有多少的作用,主力军舰没有分开,只是在大西洋和波罗的海之间待命,任何一处发现,他们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前去,剩下的,只能够依托各种分舰队去搜索
不过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英国人布置的相当的精巧,在设计之中,几乎每一组舰队,会在6小时之内相遇,一旦相遇不了,就必须要通过种种方法上传,这样的话,即便出现的问题,也可以再一天时间之中反馈,到时候,不断的挤压,找到对方的位置。
这也是吸取了之前西非的教训,如果在西非布置的搜索战线,能够用这样的方法的话,他们就可以确定更加精确的范围,一天的时间,再怎么的跑,也跑不远,而不会像现在这样,在长宽都超过400海里区域,进行搜索。
北海北部,一支20艘主力舰,50多艘其他战舰构成的船队,正在高速行驶,他的司令官贝蒂站在旗舰雄狮号上,为了围剿舍尔舰队,主力舰队把一部分高速的战列舰和战巡分出了20艘,为的就是追上舍尔舰队的速度,不过,按照计划,他们需要先抵达波罗的海海峡和舍尔可能出现的位置中央,然后等待消息。(未完待续。)
ps:第一章送到,另外一章9点半之前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