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视了众人一眼,袁世凯定下了主基调,对着三杰吩咐道:“你们三个,明天开始,就开始实质性的接触吧,有些事情拖太长了也不好,对于你们的将来很不利!”
袁世凯说完,拄着拐棍离开了,不知道视错觉还是别的,众人总感觉他走的没有那么颤抖了,一直到他彻底离去之后,才有人开始在房间之中小声议论,而段祺瑞看着众人的表情,没有多说什么,人心散了,北洋在袁世凯的首肯,在西北强大的力量压制之下,已经没有可能继续存在了。
三杰分别从对方的眼里看出来了什么,本来,因为袁世凯的老去和逐步放开权利,萌生的争权夺利的想法,似乎一瞬间,在三杰的心中彻底的散去,取而代之的,则是从小站练兵开启,双方之间深受的感情,在一瞬间萌发了出来,本来都没有什么矛盾,只不过为了那个位置而已,现在,别说釜底抽薪了,连桌子都没有了,他们将要面临的是未知,这其中多年感情顿时占据了上风。
士兵方面达成共识之后,军官方面也是同样,需要通过考核,考核通过之后,进行3-5个月的学习,从中间脱颖而出,就可以进入到军队之中,西北军队不看出身,哪怕是北洋也一视同仁,不愿意进入军队,可以考虑到安排工作和进入政府部门,这其中,西北的代表还专门提到了三杰,他们如果愿意,最少也是厅局级的虚位以待,在地方上,几乎是一个城市的副市长,在中央,也是厅长副厅长以来的实权。
对于这样*裸的招揽,三杰都没有多说什么,既没有同意,也没有否认,他们都很清楚,这个时候同意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身居高位这么多年,他处理这些方面的问题,都非常的熟稔,继续下一个议题,那就是交接的问题,如何平稳的把北洋控制的地盘交到西北的手中,这可不是一城一池的交接,这是包括湖北,河南,河北,直隶,东北三省,安徽的大部分和一部分湖南江苏的地盘,几乎是整个北方中国,仓促交接,酿成的动荡足以影响社会的稳定。
这时候,西北方面拿出了一系列的东西,厚厚的文件夹,几乎包括了北洋控制的所有的城市和地区的,因为铁路的贯通,位于铁路线上,所有的城市,无论大小,是第一时间接受的,这占据了北洋控制范围的37.5%,几乎是三分之一多一点。
铁路带来了财富,带来了便捷的出行环境,西北控制着铁路的大部分节点,可以很轻易的通过节点,影响到铁路沿线的大部分城市和地区,这是一个庞大的,几乎集中了北洋大部分精华的区域。
第一个区域,按照西北的计划是一个星期,最少有110万左右的西北军,会通过的铁路运输,抵达到各个节点的位置,北洋所需要做的,就是配合,用从上到下的政令,要求这些城市的北洋军和北洋政府人员,和平和平稳的交接,一旦这个最重要的一个星期完成的话,
解决了这个,等于说北洋的大部分精华已经入手了,接下来,是漫长的足足三个星期的时间,逐步的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归属,保证从政令到军队方面的统一,只有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是成功的接收。
至于之后,还有关于整体的规划和发展,比如说,在北洋的区域之中,兴建公路铁路,扩建城市,建立工厂矿山,把北洋纳入到西北的范畴之中,继续发展,那就是更加远的事情了,西北因为之前的兼并经验,有一套整体的办法,再加上各个节点城市为依托,比一穷二白之中发展起来,要容易很多,这样多管齐下之下,很快北洋的这些地区,就会跟西北差不多了,毕竟华北和东北,属于是传统的精华地区,相对于西北的某些地区,自然条件较好,只要改造好,是会有人员回流过来。
厚厚的,设计到了整个北洋各个层面的文件,这让三杰面面相觑,他们只是以为慢慢谈,没想到,西北准备的这么的专业,看来,除了军队上面,北洋在很多方面,都跟西北有较大的差距,难怪,西北发展的这么快,仔细的看着条款,讲的都很分明,各方面的资金,也会在第一时间抵达,防止因为解散或者替换带来的危险,士兵和各级政府人员,都会得到妥善的安置,这就放下了大半的心。
双方都是真心的,西北方面准备也十分的完善,异议很少,只有几个微不足道的方面进行的修正,双方也很快的达成了共识,最终愉快的签署了协议,北洋并入西北,从合约上面,被确定了下来,接下来,就是按照步骤一步步的实施了,这一切,除了西北和北洋之外,没有任何的一个人知道,这也直接影响了接下来,统一全国的一战,就连现在西北和北洋签约的双方,都没有意识到,全国的统一,会那么快的来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