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命令的郝大勇毫不迟疑,跟吴瑞宁和吴信全所属部队发去电报,几方一合计,决定二吴率部原路返回,在六甲阻击清水师团。
鬼子的侦察机日夜巡逻,自然是看得出来**虽然逃离了包围圈,但各部建制已经混乱,慌不择路,没有了战斗决心。
郝大勇和二吴都判定尾随的清水师团必定会放心追来,料想不到有部队会返回来进行伏击。
这个时侯,逃命才是主旋律,怎么有人会反其道而行之呢?
**战斗力大损已经是不争的实事,太岳军区的增援部队在董封以北进行接应,鬼子的侦察机自然也能探知。
而一枝名不见经传的游击队,自然是不会放在清水规矩的视线中。
六甲伏击战并不是关乎全局的重要战斗,而是打响云中山支队的一张金灿灿名片。
前卫部队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一口气狂奔20多里山路,最先到达六甲开始修筑伏击阵地,很快主力部队也陆续到达。
吴信全在仔细观察了地形后,决定由郝大勇的第一大队分别抢占垭口北、南部山冈,构筑第一道防线夹击敌军。
自己带领一个中队的兵力在六甲山南侧主峰建立了第二道阵队,由吴瑞宁在北侧山峰控制制高点。
鬼子414联队长高月光认为**肯定是抓紧时间逃命,所以毫无防范之心,万万没有想到会在六甲遭遇伏击。
战斗在上午九时打响,支队尖兵连居高临下,率先开火,没有准备的鬼子直接被打蒙了,加上连环地雷猛烈爆炸,只得连滚带爬向山下撤退。
“打得好。”
张柱听蔡丹说着战况,起床气早没有,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战斗中来,听大勇他们打得痛快,忍不住大叫一声。
“叫什么叫,你现在也是部队指挥员了,就不能稳重一些?”
蔡丹埋怨道:“以后咱们还有多少大仗要打?要解放太原,解放山西,你得向大勇学习。”
“嘿嘿。”张柱得了埋怨,将手伸到后脑上搔了搔,“各个指挥员的风格总不会是千篇一律嘛,你想想,三国时的张翼德不就是心里存不住事的人,看看他是如何生擒蜀中名将严颜的?对了,还有汉中之战,对面的张合可是魏军的五子良将之一,还不是被干得屁滚尿流。”
蔡丹的话都堵了回来,没好气的瞪了张柱一眼,却待分辩,小手已经被拉住。
“好了,好了,会长说过【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后来呢,后来呢?”
回过神后的高月光马上组织部队,在炮火掩护下进行反击,因为是轻装追击,师团的重火力并没有跟上,只有迫击炮和掷弹筒,对郝大勇等人精心修筑的阵地造成的伤害并不大。
炮火没有起到预定的效果,鬼子只得采用左右对进,中间突破的战术,向垭口正面发起冲锋,虽然阵地上火光四起,但支队战士借助密林、山崖顽强阻击敌军。
激战半日,鬼子伤亡惨重,并未取得预期目标,不得前进一步。
于是高月光改变作战方向,集中兵力对郝大勇构筑的第一道防线发起猛攻,一大队坚守在阵地上,打退了敌军一次次的进攻,战斗激烈之时,双方甚至展开了肉搏。
关键时刻,吴信全率领1个中队的兵力从侧翼出其不意插入敌军队伍,鬼子所料不及,攻击阵形顿时大乱。
吴瑞宁见此难得良机,也率部冲向敌阵,三将齐心,将稍纵即逝的战机牢牢把握,鬼子在三面冲击的情形下终于崩溃。
“会长当初就说吴瑞宁和吴信全是难得的将才,我还有些不信,现在看来,任何怀疑会长的念头都会被打脸。”
“就是就是,现在支队长对会长那也是言听计从,昨天还亲自上阵和武军长谈生意,就支队和98军以后展开长期合作达成了阶段性共识。”
“苏队长这么历害了?”
“那算什么,今天她又正与第3军的唐军长展开座谈,双方在友好,合谐的气氛下就山西各项大事进行深入磋商呢。”
“天。”
张柱夸张地歪了歪嘴巴,“要我说,这两个军在战斗中还算打得不错,其它几个军就算了吧,跟那些人谈判简直拉低了俺们的档次。”
“滚。”
蔡丹听柱哥说出这样不利于团结的话,作势欲踢,张柱一个闪身,追问道:“后来呢,六甲那边战况如何?”
“就传来这么多消息,还正在打着呢。”
……
军民鱼水情,郝大勇和二吴的部队经过几天的连续急行军和作战,部队十分困乏,又累又饿,战斗间隙便让人到附近的寨子里找吃的。
由于云中山支队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的作风给百姓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听说支队队员没有饭吃,许多百姓纷纷把锅里刚做好的饭端了出来,甚至还冒着枪林弹雨给前线将士送去。
吃了群众送来的饭菜,队员们又有了劲儿,情绪更加高昂,纷纷表示要坚决完成掩护**部队的任务。
下午2时,鬼子在运城飞机的掩护下再次发起冲锋,均被击退,但是飞机的轰炸让部队伤亡增加,阵地防线的空隙越来越大。
为了减少伤亡,下午3时,吴信全不得不命令部队撤离石蜡坨阵地,退守贾白山南侧主峰,与吴瑞宁共守第二道防线。
鬼子以为云中山支队此举是溃败的迹象,于是发起了总攻,部队利用地形地物阻击蜂拥而来的鬼子,战斗进入了白热化状态。
“信全。”
吴瑞宁的帽子上全是黄土,他取下来甩了甩,然后重新戴上。
“这样下去,损失太大了,咱们这两个中队的新队员太多,要不是大勇那边战斗力不俗,只怕守不住了。”
吴信全也取下帽子拍了拍,“我知道支队长的意思,这场仗是打给他们**看的,以后在山西有咱们在,他们都得悠着点,嘿嘿,当然对咱们支队也是一次很好的磨练。”
“我见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