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续南明 > 第84章 得知

续南明 第84章 得知

作者:老白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09:53:30 来源:88小说

杨河策马在街上行走着,本庄有两条主要街道,东西与南北,南北约长一里,东西二里。

一个长方形,杨河的宅子就是在最北端。

然后估计有十五条小巷,整个庄子顺山势建造,南低北高,到处是古朴的民居,多砖瓦房,很类后世见到的明清小镇。

排水方面也做得颇为到位,两条主要街道都有排水暗沟,用青石板铺上,隔一段就留有大半掌宽的空隙。

杨河看了一下,沟深达一米,可以很快的将积水排走,设计方面非常合理。

放眼过去,房屋鳞次栉比,占地都很宽敞,一个个四合院比比皆是。

这里,就是他的新家啊。

他马后的杨大臣,张出恭,齐友信等人都是迷醉看着,这么好的地方,以后就归他们所有了。

此时街上来来往往,队员们正欢天喜地忙活着,不断清扫,将一担担垃圾挑到庄外去。

杨河早前吩咐垃圾都运到庄外,然后挖坑深埋了。

以后都是如此,垃圾要集中处理,定时收走。

杨河还看到庄内有一个澡堂,这很难得,眼下大明干旱,各地用水困难,洗澡就更困难,澡堂一般只有大城市才有,不料本庄也有一个。

不过公共厕所没有,还是有必要建几个,防止队员乱倒马桶,也可以收集大批优质肥料。

他策马在街上走着,一路不断有队员满面笑容招呼:“相公……杨相公……”

杨河点着头,最后来到南门处,他下马登上门楼。

门楼精美,仿城门样式,上有城楼,此时已经烧毁得差不多。

还有东西两端,除了厚厚的圩墙,宽度超过一丈,估计有四米,还有垛口。

拐角处还用粗重的原木搭建起来的箭楼,与圩墙垛口形成双重防护。

外面的壕沟还深一丈多,宽一丈多,又引来河水,可说除了没有包砖,本庄防务无可挑剔,为什么会被攻破呢?

杨河觉得不单只是大股匪徒的缘故。

他站在庄门上看,外面是苍茫的大地,除了农田耕地,触目尽是荒凉的枯黄色。

他极目眺望,七八里外是雄伟的黄河大堤,似乎平行看去,那大堤比他庄墙还高,由此可见那黄河大堤与悬河的高度。

放眼望去,也可以看到一些河流往南而去,只是这些河流并不是注入黄河。

虽然河流与大堤相接处有着开水闸及石涵洞,但平时这些水闸与涵洞都是关闭的,唯有黄河水暴涨,需要泄洪时才打开。

黄河北岸地带,在官方认知中属于“山间隙地不预焉”,不但北堤的防务大大减弱,就是洪水来了,也是属于无用的荒野之地,专门泄洪时使用。

特别南岸有溃堤的危险时,这边的水闸及涵洞尽数打开,滚滚的水流,只管往这边倾泻。

所以沿着大堤处,这边大小湖泊挺多,一片片的芦苇荡子。

杨河眺望一阵,觉得还是要到庄外走走,看看四周。

他又下了门楼骑上马匹,这匹火红色的战马从马贼处缴获后,杨河天天骑着运动,还经过几次激烈的战斗,就算每日干草豆料的喂养,也显得瘦弱了一些。

不过昨晚它在专门的马厩中呆了一晚,杨大臣侍候了它大半夜,今日会显得精神些。

杨酒骑上战马,杨大臣背着腰刀弓箭盾牌,齐友信也有腰刀盾牌,然后张出恭等人扛着鸟铳翼虎铳,也背着皮盾,众人跟着,顺着吊桥一起出了庄门。

离庄一里半里,就是大片的农田,主要集中在东面与东南面,西南面也有一些。

不过具体有多少亩,有什么农作物,还需要仔细统计。

一条小道从巡检司那边直接通来村庄,小道两边杂草丛生,若不仔细看,这条小道就会淹没在摇曳的荒草中间。

杨河极目远眺,寒风阵阵啸过,四野安静,外面毫无人影。

不过似乎东面与西面一些山下有着一些村寨,隐隐一些烟火,炊烟袅袅。

看这些村寨不是很大,规模远远不能跟新安庄相比。

然新安原庄毁灭了,这些村寨还存在,这内中的原因是什么?

他策马走向庄的西南面,看紧挨庄墙处就有一条河流,然后河的西面有连绵的山头。

这些山头都不高,海拔一二百米,杨河后世了解过资料,知道这些山头内含大理石、石膏、石灰石、磷矿石、工业烧碱、白云岩矿、高岭土、石英岩、粘土等矿产。

可为建造大型石灰厂、水泥厂等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特别这里的大理石优良,内中密度、光泽可与云南大理石媲美,算是得天独厚的资源。

这边的土壤也颇为适合种植烟叶。

唯一遗憾的,这边没有煤矿与铁矿。

这边后世还是各种林场与养殖场,年养生猪、山羊十几万头,果类几千吨,拥有大量的木材积蓄,各类加工厂星罗棋布。

当然,眼下土地合不合用,需要仔细验明。

他来到庄的西边,沿着河边,建有一个磨坊,杨河仔细观察,还是水碓磨坊。

那水碓呈立式木轮样式,轮上装有若干板叶,转轴两边各装有一片拨板,拨板用来拨动碓杆。

此时碓杆静止,不过杨河可以想象,若流水冲击水轮使它转动,就会拨动碓杆,然后带动碓头起落,搡着石捣臼中的米粉。

此外旁边还有一个水磨,原理差不多,可以用来磨面,谷物通过磨眼流入磨膛,磨成粉末后,从夹缝中流到磨盘上,过罗筛去麸皮等就可得到面粉。

“水磨……”

杨河脸上露出笑容,他想到水转连机磨,《王祯农书》上曾有详细记载,大量运用轴、齿轮和各类的机械知识。

这东西可有大用。

……

杨河回到新安庄不久,韩大侠等人也回来了。

他们带回情报,几十两白花花的银子砸出去,果然得到想要获知的消息。

当然,这还有杨河等人入驻新安庄,他们又在南岸大败贼寇消息传开,众村民对他们有所敬畏的结果。

他们六人分几头打探,询问各村寨附近的村民,最后汇集的消息,新安庄确实是被一大股匪贼攻破的。

似乎这股匪贼领头者有四人,村民们称之为焦山匪,才一个多月前盘距到离此三十里的焦山上,白马湖边。

原本这附近各山虽有土匪,但多是小股几十个人,十几个人,百多人已经了不起,但这股匪徒超过千人。

关于他们人数有多少,众说莫衷一是,各说纷纭,有说二千的,也有说三千的,内中老贼有说二百人,有说三百人,甚至有说四百人,更有一只二三十人的马队。

这股人突然出现,听他们的口音,很多是山東人,所以村民猜测,这些人可能是流贼李青山的党众。

特别他们行事与本地土匪颇为不同,不是打家劫舍,绑票勒索,而是公然敲诈,收取费用。

他们通告附近的每村每寨,每年都要收取他们全庄所有财帛的三分之二。

对,就是三分之二。

新安原庄就是因为拒绝,所以才被攻破庄子。

然后全庄老少被屠个光,用来杀鸡儆猴!

杨河沉思,李青山?

这就有可能了。

历史上李青山虽然明年正月就被刘泽清剿灭,但现在正是嚣张的时候。

他现在有部众数万,据在梁山泊上,不断的乘饥啸聚,屡寇兖州。

特别李青山的特点就是部党众多,分据各处,他更喜欢封官,部下就有一大堆的元帅,如据黑虎庙伪元帅李明芳,临潮集伪元帅余城印,戴家庙伪元帅陈维新,据猩猩屯伪元帅徐尚德,据梁家湾伪元帅李相南。

又有蓝店伪元帅贾望山,萧皮口伪元帅吴应诏,油篓山伪元帅二人王山印、王东楚等等等等。

部下有元帅者达十几个人,此外他还分封了不少的伯侯,还有军师什么的。

现在他更让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梗断运道。

杨河沉思,虽然韩大侠等人带回的消息很零碎,毕竟村民们知道不多。

但种种情报汇集分析,杨河判断,这股焦山之匪约在二千人上下,内老贼估计在三百多,弓箭手可能超过一百五十人,余下是刀盾手、镋钯手、火器手等精锐兵种。

又有一只二三十人的马队。

所以这股匪徒攻来,新安原庄怎么挡得住?

他们这种庄子,最多有二十个弓箭手已经非常强悍,最多加上一些火器鸟铳等。

对付附近的土匪没问题,但显然不可能是这股匪徒的对手。

而且,村民们还叹息,说贼寇攻庄时,使用了诡计。

就是让一些妇女老少青壮扮作难民,早一日到了庄外,可怜兮兮的样子,求庄主收留。

那庄主一时心软,就将他们收了进去,然后贼寇攻庄,全庄男女老少齐上阵的时候,他们从背后一击,庄园沦陷。

说起这事,他们都是眼泪汪汪,个个叹息:“世道混乱,好人做不得。”

杨河咬咬牙,这个时代,不论满清流寇都非常擅长使用间谍细作。

满清就不说了,多以内应攻城,流寇也是这样。

李自成有饥民内应,张献忠、罗汝才、革左等也擅用这一套。

史载:“回、革善购土人为间谍,星卜市贩之流多为所用。又或携药囊蓍蔡为医卜、或谈青鸟姑布星家言、或缁流黄冠、或为乞丐戏术,皆潜伏城内。贼登城,执旗四拂,巷肆中争出应之。”

现在李青山这个初级流寇也学会这一套了。

这也提醒了他,以后庄内不但要实行严格的保甲制,腰牌出行制度,就是新收难民流民,也不能一下放入庄内。

必须另寻一外庄,证明了这些新人的忠诚与清白,方可移入内庄中。

否则说不定新安原庄的悲剧重演。

……

不过村民们说,这股焦山匪似乎几日前大股北上,不知去哪儿劫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这让杨河心下一松,虽不知他们什么时候回来,但暂时新安庄应该无事,给自己留下了一些时间。

然随后曾有遇禀报的另一个消息,又引起杨河的高度重视。

曾有遇从一村民口中得知,除了焦山之匪,似乎还有一大股贼寇盘距在百里外的铜山一片,距离利国驿与韩庄闸不是很远,他们的人马可能比焦山之匪更多更大。

这让杨河暗暗心惊,那块地方可关系到他的生存与大业,他是志在必得的。

他的一系列计划,都离不开那块地方。

而这个地方,就是徐州铜山,距离他的新安庄百里。

铜山,自古称“地产坚金”,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这块地方到处是宝,地下有煤,有铁,有铜,有石灰石、白云岩、石英砂岩、大理石、耐火粘土等矿产数十种。

特别煤炭的储量高达二十亿吨,还有铁矿石储量一亿吨,粘土储量十二亿吨,石灰岩储量更高达二十五亿吨。

而且这些矿产都非常优质,煤多天然焦,铁多镔铁。

当年胡恩燮请英国矿师巴尔勘探矿苗,巴尔勘探结果:“徐州铜山境煤苗极盛,利国驿所产铁矿尤多且佳,诸山环绕微山湖,磅礴郁积,不尽黝黑,铁质隐然,俯拾之余,皆富融。”

他报告说,捡拾铁石四块,熔化查验,就发现头号铁石两块,含净铁78.5%,二号铁石含铁70.085%,三号铁石系生成铁质,稍含笔铅,都是富铁矿石,炼之即可获利。

于是利国铁矿务局成立,招股集赀,各省商人纷纷认股,达八千多股,利国煤矿铁厂正式开办。

不过这都是清光绪年间的事情。

此时情况,铜山一片早成荒野,除了一个驿站,长久无人烟。

然利国一片早期冶炼业发达,汉时就有了村落,设置铁官,唐时设置秋丘冶。

到了宋朝,这里采矿炼铁规模宏大,晋升为利国监。

苏轼任徐州知州的时候,开发徐州的煤用来冶炼利国铁矿石,利国铁矿规模极大,“凡三十六冶,冶户皆大家,冶各百余里人,采薪伐碳。”,盛极一时。

只是元明后,铜山地表的铁矿石越来越少,采矿坑口和冶炉也被微山湖水淹没,又受开采技术所限,地下深层铁矿石无法开采,这里就慢慢荒废下来。

到明中期后,特别万历末年,这里的采矿冶炼业基本停止,除了一个利国驿站,无人关注这里。

以后这里也几百年沉寂,一直到历史上的清光绪六年,才有若干村民在贾汪孙家林一带开挖土井取煤。

然后光绪八年,利国煤矿铁厂开办。

如果杨河没来的话,这块大地要继续沉睡几百年,这片沉睡的宝藏都无人知晓。

现在杨河来了。

只是受技术与人力财力限制,他要开采地下的煤铁矿一样困难重重,更别说这块地方现在还被匪贼占据。

然……

杨河没有办法,以后就算血拼,也必须夺回铜山。

毕竟没有煤和铁,他怎么进行工业化?

没有煤和铁,他怎么装备他的铁甲大军,用海量的钢铁砸死一切敌人?

还有,他现在明白邓巡检急冲冲赶来套交情,结善缘的原因了,这是把自己当枪使啊。

虽还有些原因用意不明白,比如明知贼寇势大,邓巡检还想自己与贼寇火拼,这内中有什么原因?

然不管怎么说,这姓邓的拿自己当枪使,不重重的敲他一笔,岂能甘心?

杨河淡淡看向几里外的巡检司,该去赴宴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