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续南明 > 第75章 分配

续南明 第75章 分配

作者:老白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09:53:30 来源:88小说

伤员护理好后,严德政那边基本也将缴获的物资统计出来。

完好战马二十五匹,轻伤战马五匹,鞍具五十六副,双插四十五副,鸟铳三眼铳十二杆,又有完好盾牌十五面,长矛、腰刀、马刀各兵器不等。

铜钱不算,缴获整理银两约有一万二千五百两,各类米面粮食九十五石,琳琅满目的布匹杂货不等。

具体就是这样,要更细致的划分,不知要到什么时候。

钱礼魁对他爹九爷点了点头,其实他也去那边看过,示意不会错。

还有黄叔,也给了王琼娥一个眼色,他也瞄了一眼,大体确是这样。

战利品已经统计出来了,该如何分配呢?

说起来此战三方都有份,自然杨河、九爷钱仲勇、王琼娥三人都有份。

但更严格说起来,王琼娥一方作为被保护人员,参与战利品分配又有些不妥当。

但他们确实也参战了,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府中还有人受了伤。

黄叔作为王琼娥的谈判代表,这时他笑呵呵道:“杨相公,九爷,老夫可否讨个情,五匹受伤的战马,可否交给在下?我府中在邳州也有商铺,介时为战马医治也便利。”

九爷看向杨河,他试探道:“杨相公?”

杨河沉吟,依他队伍的情况,确实没办法为受伤的战马医治。

若是就此损了,那就太可惜了,给王琼娥也好,就当结个善缘。

同时他瞟了九爷钱仲勇一眼,这个镖头外表粗豪,其实粗中有细,此举他也是想交好这个淮安大族吧。

当下他说道:“如此最好不过,医治受伤的战马,杨某确是无能为力。”

黄叔笑呵呵道:“多谢杨相公了,我家小姐,定然承这个情。”

王琼娥也在那边道:“妾身谢过杨相公。”

然后黄叔就此退出谈判,示意余下的战利品就不参与分配,豪爽大方的表明姿态。

那阎管事有些不甘心,还有一万多两银子呢,就此退让吗?

他正要说话,王琼娥却看了他一眼,说道:“阎管事,回到淮安,府中自有赏赐,岂可夺杨相公、九爷他们搏命所得?”

阎管事悻悻然不说话。

然后杨河、九爷钱仲勇相对,钱仲勇几次张口,都感觉不好开口,只渴望的目光,在那些战马上面打转。

这时杨河微笑道:“这样吧,二十五匹战马,杨某拿五匹,然后银两我等对半分,至于米面杂货兵器等,杨某伍中颇为缺乏,就不客气的笑纳了。”

九爷呆了一呆,随后道:“这怎么行,如此杨相公不是太吃亏了吗?”

他断然摇头,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钱某出来行走江湖,讲的是一个义字,若分配不公,岂不是让人戳脊梁骨,不行不行。”

他说道:“钱某确实是渴求战马,得杨相公礼让,也就受之有愧。但银两怎能对半分?这样吧,缴获银两一万二千五百两,钱某就拿二千五百两,余下的,全给杨相公。”

杨河道:“这怎么行?二十匹战马,不过二千两,在下还拿着米面兵器呢。”

九爷道:“区区几石米面,几件兵器值几个钱。眼下世道,上哪去买马,拿一万两银子也买不到。这样分配才公道。”

二人交锋着,推推让让,似乎要打起来一样。

杨大臣等人紧张的在旁看着,齐友信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王琼娥在旁边笑吟吟的,钱礼爵几次想开口说话,都被他老子瞪眼回去。

他有些不服气,凭什么只拿二千五百两,他们走一次镖,才多少嚼口钱?

众镖师也是围观着,跟杨大臣等人一样面露紧张。

他们倒没提米面杂货之事,银两还好,总不可能让他们抬着米面杂货上路吧?

所以给杨相公倒是最好不过。

杨河忽然哑然失笑,眼前场景让他想起后世一事,记得那日在酒楼吃饭,邻桌两个男人抢着买单。

抢着抢着吵起来,最后打起来,二人一同打进了医院。

看眼前这镖头的样子,怒目横眉,坚持已见,最后极有可能真会打起来。

当下他道:“也罢,九爷抬爱,在下就却之不恭了。”

九爷钱仲勇哈哈大笑:“这样才对。”

见杨相公采纳了自己的方案,自己也坚守了一个义字,不由松了口气。

杨河拱手道:“在下居留地当在新安驿一片,九爷哪日来临,当扫榻以待。”

九爷钱仲勇一愣,也是郑重拱手:“定前去拜访杨相公。”

……

杨大臣、钱礼魁等双方代表笑嘻嘻的去分割战利品,经此一战,各人倒结下了不少的战友之情。

杨河想起一事,王琼娥府中在邳州就有商铺?

想想新安驿离邳州就不远,介时自己需要的物资也是海量,当下他找到黄叔。

黄叔微笑道:“鄙府确实在邳州颇有商铺,米店,盐铁,各类杂货都有,不知杨相公要购买何种货物?”

这时王琼娥道:“黄叔,我来吧。”

教化队的老人取下花梨木官帽椅,二人坐了,不过王钿儿又给王琼娥的椅上垫了软垫。

王琼娥坐下后,笑吟吟道:“不知杨相公要购买何种商货?”

杨河沉吟了半晌,说道:“生铁、熟铁价格几何?”

王琼娥道:“生铁每斤价银一分五厘,寻常熟铁一钱三分,若是多炼好铁,每斤银一钱六分六厘六毫。”

她笑道:“当然,杨相公若大量购买,鄙店肯定会优惠些。”

齐友信忍不住在旁道:“生铁不是每斤银一分吗?”

王琼娥嫣然笑道:“那是去年的价格。”

杨河皱起眉头,他道:“红铜,黑铅跟白铅呢?”

王琼娥道:“黑铅每百斤银三两三钱三分,白铅每百斤银七两七钱,红铜每百斤银十七两五钱。”

齐友信叫道:“太离谱了,往日黑铅每百斤不过银二两,白铅五两,红铜才十两。”

王琼娥这时却叹道:“世道混乱,商货都在上涨。”

杨河皱着眉,黑铅便是此时石墨的别名,白铅则是锌的古称,红铜就是纯铜。

他知道王琼娥给出的价格其实不实谱,确实是市场价,历史上到了清时,若是购买倭铅,也是白铅,价银最高可达百斤十两,红铜的价银最高每百斤达二十余两,最低也接近二十两。

世道混乱,假钱贩子也太多。

他问道:“黄铜呢?”

王琼娥道:“黄铜每斤价银一钱二分五厘。”

她回答着,一边妙目打量着杨河,猜测他要干什么。

杨河沉吟着,最后询问米跟盐的价格,最后得到米价同行还在商议,但盐的价格不说细盐,盐砖每斤也是白银二分三厘。

杨河叹息,明代盐价飙升是在天启、崇祯年间,一引盐五百七十斤,商人们已经要以三两二钱的价格从盐场或内商处取来,然后解捆成七十余小包贩卖。

以淮盐为例,一小包淮盐八斤多,在武汉要卖一钱银,别的内陆州府要卖一钱二三分,甚至二、三钱银,到这崇祯晚年价格更加离谱,普通百姓连盐砖都吃不起。

特别现在私钱泛滥,银贵钱贱,一两白银可兑换小平钱已达两千多文,换言之一斤盐砖就要四十多文钱,对普通的小老百姓来说,这是难以承受的天价。

太平时节,铜钱值钱时候,大明很多地方的盐价一斤只是三、四文钱,现在却涨得这么离谱。

而且能买到盐还算好的,经常匪贼四起,交通阻塞,有钱都没地方买。

就象杨河身上银子不少,若不到州县,一样买不到盐。

他跟王琼娥交谈着,王琼娥巧笑倩兮,倒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看着她那张韵味十足的脸,想起自己辛苦缴获赚取的银两,以后相当部分要流入这女人的腰包。

杨河就有往王琼娥脸上打一拳的冲动。(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