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续南明 > 第55章 官道

续南明 第55章 官道

作者:老白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09:53:30 来源:88小说

从徐州西北往东南官道,依次有吕梁铺、房村铺、龙塘铺、雙沟铺等铺。

明太祖设急递铺,洪武元年曰:“急递铺,凡十里设一铺。”

铺递置于官道,便如一张张血液之网,不但保证公文递送的时效,每十里一铺的铺舍,还可为过往的行人提供便利歇息。

此时龙塘铺的官道位置,一行人正冒风雪艰难走来,他们有男有女,老老少少,脸上满是疲惫与风霜苦楚,远远看到官道与铺递,各人脸上都现出喜悦的神情。

“相公,那就是龙塘铺。”

张出恭指着前方对杨河说道。

杨河看去,果然远远的正有一个铺递隐没在树荫之下。

是的,官道,他看到官道了。

只有官道才有这样的树木成荫,特别明时非常重视行道树的栽植,时人笔记言:“明之官道,宽十数丈,两旁树柳,中杂以槐。官道六百余里,两旁古柳参天,绿荫幂地,策骞而得,可数里不见烈日。”

林荫大道横卧在平原上,宛若一道巨龙,一直在大地上蔓延。

虽然快到立冬,各树木的叶子光秃秃就要掉光,但见多了平原上稀少的树木,远处的树荫巨龙,足让人耳目一新。

“加快脚步,赶到官道去。”

杨河下了命令,众人都是应一声,加快脚步。

杨河策在马上,此时他换回了最初时的衣衫,青衫软幞,一袭披风。

不过戴了一个暖耳,以狐皮所制。

暖耳本是百官入朝方能所戴御寒护耳之物,百姓、举人、监生、生儒懵用,然明末礼制崩坏,朝廷禁之不绝,不但人人使用,还发展出了很多款式。

现在不仅只遮双耳,还有把帽子全部笼上的,于隆冬严寒之际饱受欢迎,用来各人护耳防冻所用。

天气越发冷,杨河自然要戴上暖耳,他那领围上有貂裘皮毛的暗红色披风更是片刻不离身。

马上风更大,杨河裹紧披风,他回头看去,队伍中人走在他的身后左右。

杨大臣雷打不动的走在马匹左旁,他扛着铜棍,戴着军帽,打着斗篷,不时逗着背篓中包得只剩眼,仍然欢叫的妹妹瑛儿。

寒风阵阵,不时夹着雪花飘来,他将斗篷的帽兜翻上,遮住了大半的军帽。

七个兵同样如此,此时很流行斗篷类的披风,帽兜翻上后,就可遮蔽风雪,保持头部双耳的温暖。

他们更进一步,他们都有厚实的肩巾,就从头顶折上巾包下,两边交叉向后在脖子绕了几圈,绕到前面系结,深深保证了两耳与脖颈间的温暖。

然后戴上红笠军帽,拉上一半的斗篷帽兜,实用又不失美观,深稔生存之道。

放眼队伍中,基本学习他们,个个厚实长布从头上包下,在脖子上绕了一个又一个圈,再绕到前面系紧,深深的保护脖子与双耳,很多人甚至口鼻都包住,只余下眼睛。

特别青壮们,肩巾包下后,头上又裹了黑色的头巾,保暖也不失威武。

乱世中谁都注意保护自己,冬天到来了,有时甚至可能会到零下几十度,保暖非常重要,而最重要保暖几点,首重耳朵,再是脖子,然后是鼻子。

保护住这几处,就可能防止被冻坏冻伤。

不过张出恭没有,只若杨大臣将帽兜盖住小半的红笠军帽,他扛着鸟铳,走在杨河的右旁,不时指点什么。

韩大侠仍然带着陈仇敖,曾有遇,胡就业兄弟在前方开路,他们的身形在荒野杂草中若隐若现。

比起原先,队伍也多了一些新人与生面孔,除了在匪寨中救的李家乐等十六人,在寨中休整的两日,还有一些难民与队伍慕名来投,还有原先收取买路钱的村寨匪窝势力遣人陪罪。

他们如数归还了原先收的买路钱,还送上一些赔礼,在寨中两天杨河就收了纹银一百两,米面二石五斗,还有一只羊,盐砖二十斤,松江棉布五匹。

显然杨河打败青铜山匪徒之事,在周边传得飞快,不过礼物杨河统统收下,人就不见了,这些势力太复杂,杨河目前还不想接触,而且很快他就走了。

来投的难民杨河收了一百多人,内青壮二十多人,看上去都是有家口与老实之人,余者杨河统统赶走,保持队伍的纯粹很重要。

原来辎重队的青壮都编入杀手队,他们再弱,也比新人要好,匪寨中获救的男子也编入几个,这样杨河的杀手队又满员了。

余者后来青壮老弱,都编入辎重队等队。

现在杨河队伍的人数,也达到三百二十五人。

他策在马上,听后方孙招弟的不时催促喝骂,让麾下妇女跑快些,特别那些新人妇女,不由摇了摇头。

现在队伍的物资已经很多,除原来大量的锅碗瓢盆,米面马肉,又从匪寨中缴获不少,光米面就有十六石,后面又进帐二石五斗,此时一石是一百八十八斤,近十九石数量不小,专靠人挑的话,需要不少人手。

又有银两,盐巴,布匹等各类杂物,所以除辎重队与后勤队,孙招弟的采集队也不采集了。

一是冬天来临,野菜什么越来越难寻找,二是伍中东西太多,她们不一起挑着,就很难忙得过来。

不过东西虽多,但与青铜山匪徒一战打出的威名,却没人敢打他们主意。

他们今日动身后,二三十里路,一直都太平无事,安然无恙就要赶到官道。

……

严德政走在杨河马匹侧后,听自己浑家的骂声随着风声不断传来,荤素都有,再看罗显爵等人的窃笑,不由颇感无奈。

他的头脸也是紧紧包住,背了一个包裹,麾下五个老人老弱,也是背了包,里面是细软。

内中两个老人挑了担子,却是那两张花梨木官帽椅,还有两张小案几。

严德政记帐需要案几,杨河也不能总席地而坐,特别有时要喝茶,匪寨中有这个设备,自然要取来。

医馆学徒李家乐也在这群人中,他打了披风,戴着红缨毡帽,因为身体还很虚,驻了一根棍棒当拐杖。

他背了一个医护箱,却是这两天杨河吩咐为他做的,披风与毡帽也是赏赐给他,作为专业人士,众人都没说什么,毕竟一个大夫的重要性不容置喙。

显然李家乐也感受到这种器重与期盼,就算身体虚弱,也时不时驻着拐杖从路边采了一株什么。

还有……

杨河看向队伍的后面,一百多步外一个孤独的身影若即若离跟着。

那是个衣不遮体的男人,打着破披风,裹着不知色头巾,驻着一根木棍,背着没有箭矢的破弩,别着破匕首,还有一个沉旧沉重的包裹。

典型的荒野流民。

这人蓬头垢面,面容极脏,看不出相貌,但可以看出他原来身材很魁伟,手足也颇为粗壮。

这人戒心很重,若是有人走去,他立时远远退开,至少保持百步距离之外。

似乎昨日这人就在山下徘徊,今日队伍出发,又跟了上来。

这样一个男人跟在队伍后面,来历不明,意图不明……

杨大臣也是回头看去,他低声道:“少爷,要不要我去除了他,只需一箭。”

张出敬也是叫道:“相公,让小的去,某的翼虎铳,他肯定躲不了。”

张出恭摸了摸鸟铳,也往那人看去。

杨河往那人眺望一会,在他身上,似乎感受到了顽强的生命力,还有一种莫名的悲凉。

看了他一会,杨河最终说道:“罢了,他若是无害,就让他跟着吧。”

……

众人加快脚步,约两刻钟,终于走上官道,队伍中爆出一阵兴奋的喧哗。

有了官道,这路就好走了。

杨河也是呼了口气,这时候路况其实很差,就是称为御路的道路,也经常是晴天飞沙蔽天,雨天辙迹弥漫,烂泥陷到腰部。

看眼前的道路,就是沙土路,还带着黄河水冲过的痕迹,宽是宽,但坑坑洼洼,道路上车轮痕迹似乎千百年辗压过,坐在马车内,足以感受到那种颠簸倾侧的嗞味。

怪不得此时人流行坐桥子。

不过有了官道,确实便利了,道路一直畅通,不需要绕来绕去,也比沙壤地、洼塘地好走多了。

他举目四望,官道上毫无人烟踪迹,前方百多步外有一个铺递,旁边几株大柳树。

韩大侠五人似乎搜索过那个铺递,他们过来,向杨河禀报里面空无一人,似乎已经废弃了。

张出恭皱眉:“急递铺怎么能废呢,公文递送怎么办?”

胡就业骂道:“日嫩管管,一个人都没有。”

杨河一阵失望,他策马过去,果然里面空无一人,数楹屋舍不说铺司,就是铺兵一个也不见。

不但如此,铺门前的绰楔、日晷、常明灯烛皆消失不见,看这铺舍也不是太残破,应该废弃的时间不长。

“罢了,就在这里歇息一会。”

杨河吩咐。

张出恭也在旁道:“再走十里是雙沟铺,肯定不会废弃。”

杨河点头,龙塘铺废了,但十里外是雙沟铺,就算雙沟铺有意外,再走五里就进入睢寧县境,然后是马浅铺、瘸角铺、木桥铺、辛安铺诸铺,一路的歇息补给都颇为便利。

当下众人就在龙塘铺略为歇息,喝点水。

教化队一个老人取下花梨木官帽椅,杨河坐了。

他无意一回头,却见那跟着的男人取个什么工具,就在官道边不远一个沟渠小河中忙活。

“难道是抓鱼?”

杨河心中一动,古时抓鱼并不容易,会抓鱼的人是极少数,往往内中工具的使用都是不传之密。

对很多流民来说,让他们抓人吃人,都比捕鱼抓蚌容易多了。

不过杨河随后不以为意,能在荒野中生存的人,肯定有自己的本事。

他看向官道北面,那边不远,应该就是黄河。

他说道:“那里是黄河?”

张出恭道:“是的,小人曾走过这路,估计北面二三里,就是黄河水。”

杨河道:“去看看。”

他早就想看这时代的黄河了。

……

老白牛:书友们要龙套很踊跃啊,我要仔细看看,再公布结果。

这里说一句,写资料时,要附合当时情况,不要太武侠和玄幻。

因为存稿是跳着写,有时章节完整,有时只有细纲,所以有时更新有早有晚,有多有少,还请书友们见谅。

还有,精华只剩两个了,高质量的贴子太多,让我加不过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