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续南明 > 第227章 定睢宁事2

续南明 第227章 定睢宁事2

作者:老白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09:53:30 来源:88小说

县衙官邸,知县高岐凤正与师爷田安说话,门子来报:“杨老爷来访。”

高岐凤忙让迎进来,就在厅中说话,杨河打量高岐凤,往日深沉冷厉的脸容柔和许多,一向皮笑肉不笑的脸色也真诚不少,灰暗的气质转为飞扬憧憬。

杨河接触高岐凤久了,看他神情以此时最为快美。

或许是为官多年,终于可以一展胸中所学,私人也捞得盆满钵满,公私两便,神色便为不同。

二人寒暄几句,杨河道:“下官前来,却是向县尊拜别,恐怕不久后,就要离开县城。”

高岐凤一惊,杨河宽慰道:“不过县尊不必担忧,下官虽回转北岸,然会留下麾下队目韩大侠镇守。县城有什么事,这数十里,很快会前来援助,定不让任何贼寇犯我睢宁。”

高岐凤心神略松,他将在睢宁各地大兴土木,这关系到能否留名当地的关键,断不容任何贼寇流匪打断。

一次两次辉煌的大捷,打败的还是强悍的悍匪流寇,应该不会有不长眼的匪贼前来侵犯,而且强悍的北岸乡勇,还留下部分人镇守,让他略略宽心。

不过他道:“慎言,你为睢宁练总,官邸公房也在这,便留在县城,何必再前往北岸?”

杨河道:“县尊,北岸颇有要事,需回去看看。而且……”

他说道:“想必县尊也听说州尊苏成性举荐我的事,眼下青山残贼冒犯州境,恐怕不久后,下官就会前往州城担任州练总。所以,我当回北岸练兵募兵,免得前往州城,手中无兵可用。”

高岐凤脸上露出复杂的神情,这事他当然知道,不由感慨,相比他的仕途坎坷,眼前这年轻人官运是亨通的。

他方十九岁吧,恐怕很快就是七品官,虽说这官只是官阶待遇,若没有县练总,州练总职务,就什么都不是。

不若他高岐凤等人,不在睢宁任知县,也可以在别地任知县,或是调到州府任判官、推官等职。

他的升迁道路太狭窄。

但事情若成,好歹也是七品官位,平时见礼时等级是一样的。

十九岁的七品官……

按纳住复杂情绪,高岐凤道:“如此,我也不拦你。不过慎言,这睢宁练总仍是你,县内有什么事,你可不得推脱,需立时前来县城。”

高岐凤估计自己离开睢宁县,最多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或许未来前往邳州,接苏成性的职,或许前往某地,担任某个职位,但升官是肯定的。

未来杨河如何,他管不上,但自己在睢宁一天,他就要扯住杨河一天,让他在县城为自己保驾护航。

接触这些时间,他多少摸清杨河脾气,嚣张跋扈,总搞出许多不痛快的事。

不过明面上对他还尊重,报答更是丰厚,两次大捷下来,还那么多金银的好处,不枉自己抬举他为睢宁练总。

所以恼火归恼火,总有擦不完的屁股,但说睢宁练总最恰当的人选是谁,高岐凤还是毫不犹豫选择杨河。

杨河道:“当然,这是下官的职责,县尊不必担忧。”

他谈起来访用意,便是捕杀青皮地棍恶役后,空出的衙役名额,杨河打算安排。

“县中捕快,积弊重重,差役之害,深重难言。此辈本为贱民,却位卑权重,小人得志,豢贼殃民。所以下官准备设巡捕代之,以为革除弊病,除莠安良之长策。”

“哦。”高岐凤颇有兴趣,他本来就投桃报李,任杨河处理空出衙役的事。

听杨河这样说,似乎想在此事上一番作为,想想也好理解,文人好名,自己想在睢宁留下什么,看这杨河,一样也想留下什么。

他说道:“巡捕?你仔细说说。”

杨河道:“巡捕者,乃巡捕盗贼奸宄之意也,本县可设巡捕五十人,分五班,每班捕头一人,又设总捕头一人。皆选用良家子,或伤残退伍有功士卒,专职治安防患缉捕之事。使得警便是警,政便是政,不再职能混淆,特别可进可退,当可大大减少弊病。”

严格说,古时并没有专门的警察制度,地方行政司法不分,更没有统一的考核与管理捕快这类具备警察职能的机关。

这使得传统的衙役制度,变得有若军户一样世袭封闭,在地方盘根错节,势大难制。更兼工资微薄,难以为生,地位又卑,身为贱民,很多朝代都规定三代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衙役与太监一样,很多人的心灵其实是扭曲的,加上手中又有权力,种种原因下来,不但不能维持社会治安,反成为当地极大的祸害。

针对这几点,杨河打算设巡捕局,首先招良家子,还有自己队中伤残的军士安排进去,从根本上改变“新捕快”的素质。

其次,巡捕的薪俸待遇是不错的,虽然巡捕有钱不一定不敲诈,但没钱肯定敲诈百姓。有一份不错的薪水,有一个体面的工作,那种衙役身卑权重的扭曲心态,定可以大大减少。

关键的是,巡捕与他队兵一样,也是有考核升迁的,良者上,劣者汰,从根本上流水不腐。

不若衙役捕快,再大的功劳,贱民还是贱民,一辈子小捕快。再大的民怨,一般只需不开眼惹了上官,世世代代,仍可在当地作威作福,衙役这碗饭,可保不失。

所以,以后他新安庄会设立巡捕总局,专门招聘考核各地的巡捕。

又后世警察体制多种多样,有自治型,就是没有统一的最高警察领导机构。集权型,由中央统一集中管理,警察内部自上而下垂直管理,地方政府无权过问警察事务。

最后还有非自治非集权型,有最高的警察机构,对各地方警察机关进行领导和管理,又接受地方的监督与管理,一般杨河设立的巡捕总局,也是这一类。

至于睢宁地方的“总捕头”,这却是杨河的心思。

睢宁典史已死,此乃朝廷命官,素由京师吏部决定,这方面高岐凤插不了手,杨河也插不了手。

他虽暂代管睢宁地方治安的事,但新任典史前来,说不定指手划脚,推出“总捕头”,便是确保未来治安之事不变。

历史上各朝代倒没有“总捕头”这个职位,因为地方衙役皆听从州县父母官,从没有州府捕快的垂直管理。

负责缉捕治安的事,只县城由典史掌管,州府城更没有专职的人,仅由判官吏目,同知通判等人分掌。

杨河感觉历史上除了阎应元阎典史如雷贯耳,余者都没干过什么正经事,地方缉捕之事,事实操控各班衙役之手。

还是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来处理,如果说要有政务官,也应该有专职的事务官。

当然,就算设立现代警察体制,恶警恶棍一样如过江之鲫,但总要个开始,更要一步一步来。

眼下地方中,快班之人为祸最大,他们去后,如何保持地方清平,这是最要紧的事。有现代色彩的巡捕局,那肯定要比原来的臭名昭著的世袭衙役来得要好。

高岐凤听着杨河阐述,颇有兴趣,当然,仅仅只是兴趣罢了。因为他不会在睢宁待一辈子,只需任期治下太平,让他安心搞好城建,最后留下名声就行。

杨河怎么整,他都无所谓,最重要就是地方太平无事,杨大人愿在巡捕之事上操劳,他乐见其成。

而且区区衙役,怎么整,都不会吸引上官的注意,没有任何一个官员,会有兴趣将目光放在这些贱民身上。

没有风险,可能会有收获,高岐凤就顺水推舟,卖杨河这个人情了。

他还抚须鼓励道:“吾辈饱读圣贤书,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慎言有这想法,非常不错,你只管大胆去做。”

“不过……”高岐凤说道,“五十个巡捕,会否多了些?”

他快班正役不过三十二人,这边五十人,而且听杨河说,他们待遇不错,甚至还有各类福利,比如分房什么,这县中支出就大了。

杨河道:“谢县尊老父母。”

他说道:“五十人并不多,县尊知道的,原快班正役虽只三十二人,但却有各类白役,零零总总,人数也超过百人。我们睢宁小地方,白役还不多,放在一些大县的,光光快班的白役,就有三五百人之多。”

他说道:“人数少了,便不能维持治安,特别现在局势越乱,若本地太平无事,恐怕各地涌入的人越多,这人手怕还要增加。”

他说道:“所以为防止奸细,巡捕局这边还要巡查腰牌、门牌,这人少了可不行。”

高岐凤惊讶道:“腰牌?门牌?”

杨河道:“是的,流贼各地肆虐,谁知道还会否打我睢宁主意?所以为防范流贼细作,特别他们中的剪毛贼细作,我意属睢宁这边的百姓,不论男女老少,只要年满十三岁,以后都要挂上腰牌。各巡捕行走街道,有一项重要职能,就是检查各人的腰牌。无腰牌者,皆可以通贼论处。……而这腰牌,又是与门牌挂勾!”

高岐凤一惊,就看了杨河一眼,若有所思。

久为地方官,他当然知道,各地的田册人口非常混乱,田亩不说,隐户亦是非常之多,主要是逃避这个丁银与差役。

就如很多地方,人口的统计在洪武年达到高峰,以后的人口,却是一代比一代少,便如淮安府,洪武二十六年,编户有八万六百八十九户,但到弘治四年后,户口却变成二万七千九百户,足足少了六万户。

事实这是不可能的,几百年繁衍,人口只会倍数增加,不会少这么多。

这些消失的人口,其实就是隐户了。

这现象在睢宁也不少,杨河若行这腰牌门牌制,恐怕本地不会再存有隐户。

只是……

高岐凤手一颤,忽然就觉毛骨悚然。

他身旁侍立的田师爷,亦是满头大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