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续南明 > 第207章 观察

续南明 第207章 观察

作者:老白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09:53:30 来源:88小说

西门外,光秃秃,野茫茫,近城数里,都是荒草连天的荒草地。

此时阳光猛烈,唯见草地上一片耀眼,有若片片波涛。

西门前的荒野上,一些哨骑正在追逐,激起大片大片的烟尘。

“嗖!”

一个流贼骁骑从约十步外奔过,战马四蹄踏过杂草的时候,一根箭矢就呼啸着向钱三娘当面而来。

“笃!”的一声,钱三娘左手旁牌挡住,箭羽在牌上轻颤。

“砰——”她右手的三眼燧发新安手铳开了一铳,凌厉的火光大作,滚滚的浓烟就随之弥漫开来。

那流贼骁骑大叫一声,左侧的胸口,就溅洒起了一股腾腾的血雾。

他就算披着镶铁棉甲,但这个距离仍然被打透,惨叫着就滚落马下,沉重的身体摔在草地上,腾起了好大的尘土。

“唏律律——”钱三娘胯下的雪蹄胭脂马发出一声激昂的嘶鸣,前蹄就高高扬起,激起她的黑色斗篷也高高飘扬。

此时钱三娘仍然灰毡、棉甲,一副哨探队的装备,策在马上,矫健无比。

同时她双插背在身上,却是弓箭一体囊。

一般此时双插,也就是弓囊与箭囊的合称,都有束带系带,或捆或挂在鞓带上。这时军伍习惯,基本也是身体右侧挂箭囊,左侧挂弓囊。当然,也有人习惯将箭囊背在身上,或弓囊箭囊都背在身背上。

因为杨河较为喜欢传统的弓箭一体囊,也就是强弓与劲箭都合装在一个囊中,然后背在身后,引得军中各人纷纷效仿。

钱三娘同样如此,她的箭囊部分还是挤压式箭囊,箭矢塞在里面,策在马上再颠簸,也不会掉落。

不过她的骑弓与轻箭囊却是悬挂在马鞍上,同时配有两杆手铳,腰间挂着重剑。

她对打手铳颇有天份,虽是战马奔腾,仍然取得六发弹药,四次打中的战果。

然后手铳打完,她将手铳塞回腰间枪套,就抽出骑弓与轻箭骑射。骑弓威力不强,对面流贼都有棉甲,但她仍然将一贼射翻马下,又将一贼的战马射伤。

最后更抽出狼牙棒挥舞,她狼牙棒插在马鞍后的插筒中,筒内皆是高摩擦的革绒面,防止滑脱,狼牙棒杆中间还有系带,可挂在插筒外的钩子上。

此时马上放架长兵器方法多种多样,有横放的得胜钩,竖插的插筒,很多人马鞍前还设搁架,作战时长兵可横放,或是斜横放在前方,随时抄起兵器作战。

钱三娘狼牙棒喜欢竖插在马鞍后,此时抽出挥舞,当者披靡。

阳光下,唯见她黑色的斗篷飘扬。

“好!”

圩墙上欢声雷动,城上很多社兵官员都是第一次看到新安军作战,特别钱三娘作战,都是惊叹、议论。

站在杨河身旁的知县高岐凤也不由赞叹:“真乃巾帼英雄也。”

今日约巳时,得到新安军哨骑匆匆来报,流贼大队人马正往睢宁来,还有一些流贼哨骑奔腾而来,城内各处就敲响了警报的铜锣声,各官纷纷上墙。

杨河也紧急通知睢河那边,让那边撤去浮桥,防止流贼渡过睢河,甚至依此到黄河边上。

同时他登上了西门圩墙的城楼,眺望西门外的情景。

因为暂时流贼哨骑多在西门外活动,各官纷纷聚到这边来,如安排中防守北门的县丞刘遵和,防守东门的主簿郑时新,典史魏崑岗原守南门,他死了,就由知县高岐凤防守。

众官纷纷眺望,还有防守西门圩墙的韩大侠,中军官张松涛,护卫队长陈仇敖,预备队的总社周明远等人在这里,众人站在城楼窗户处,都是凝重对外张望。

巳时初时,一伙流贼哨骑突然奔来,奔到西门外大摇大摆窥探。

他们离矮墙百多步,离圩墙更远,神射手驱赶不得,杨河就让骑兵队出动驱逐。

钱三娘自告奋勇,领二十多骑镖师骑兵出动,各人都装备三眼燧发新安手铳,又有棉甲,镶铁棉甲等装备,外面流贼哨骑虽多,很多人还是骁骑,会马上劈斩,会骑射。

但他们骑弓对各人威胁不大,钱三娘等手铳犀利,只要打中敌人,中者非死便伤。

缠斗不了多久,三四十骑流贼就倒下十几个哨骑,这边仅一些人受轻伤,一些人的马匹中箭。

如此战果对比,让余者流贼惶恐,纷纷败退,引得圩墙这边更是大声欢呼。

然后杨河见钱三娘与李如婉等人兴高采烈奔回土墙来,手中都牵着一些马匹战利品。

杨河目光不由在钱三娘身上转了转,特别她的魔鬼身材与大长腿,现新安庄安定了,但却有另一个问题浮现水面,便是他的子嗣传袭。

这个问题在这个时代可谓前所未有之严重。

没有子嗣,庄内人心就得不到真正安定,事实上前段时间,齐友信,严德政等人,都或明或暗提过这个问题。

而看他杨河的年龄,今年十九岁,在后世算年幼,很多三四十岁的人还称自己是少年,迟迟不愿成亲,但放在这个时代,年岁不算小了,最迟明年肯定要成亲。

以他杨河的骄傲,也不屑需要女方来扩展他的势力,他是自由人,谁也不能强迫他,只选择他自己喜欢的女子便可。

然此时大明的女子基本不合他的口胃,特别胸与屁股让杨河极为皱眉。

看来看去,也只有……

忽然杨河目光一凝,那伙流贼刚刚败退,就见城池的西南数里处,接着又是烟尘滚滚,雷鸣般的马蹄声中,又有数十骑流贼马队出现在众人视线中。

他们奔到二百步外距离,就与先前败退流贼汇在一起,对着圩墙这边指指点点。

蹄声未停,轰隆隆的马蹄声响起,又有百余骑流贼奔腾而来,他们奔到西门视线后,就四散分开,发出阵阵怪叫,开始围绕城池奔跑。

蹄声杂沓,点点鼓鼓,沉重的压力蔓延开来,知县高岐凤等人的脸色瞬间就苍白一些。

这就是流贼,越来越精锐了,现在官兵已经很少敢出城与贼野战。

杨河仍然面无表情,他远远看过去,那些流贼马队个个马术娴熟,神情嚣张,张扬着一股难以形容的戾气。

他们似乎都披着粗毡的斗篷,戴着毡帽,但服饰有蓝有红,明显的区分阵营。

杨河猜测,蓝色应该是李自成的部下,红色,就是罗汝才的部下了。

他细数着城外贼骑,还未数清楚多少人,又听蹄声轰隆,烟尘大作,至少数百骑流贼奔腾而来。

他们尖啸着,分成了更多股,绕着城池奔跑,窥探四门的防务。

最后蹄声响成一片,激起的尘土笼罩大地,恐怕足有千骑的流贼奔腾过来。

他们的后方,就是浩浩荡荡的人海,烟尘中若隐若现,旌旗黑压压如翻滚的乌云。

……

杨河看向四周,各官神情非常凝重,他又看向城楼下的圩墙,人高的,非常厚实的麻袋土筐绵延墙面,不论垛墙垛口都遮个严实,可以很好的防炮防弹。

各垛口处土垒,很多除有蹲着的射击孔外,还有站着的了望孔,某些特意留下的眺望空隙,此时守墙的二总铳兵百人,聚在这边作为预备队的社兵们,就纷纷从空隙、了望孔后张望。

看到流贼的威势,不说许多社兵脸色发白,就是许多铳兵,都发出粗重的呼吸声。

流贼这势头,确实有些吓人。

杨河又看向圩墙外,墙下五十步,负责土墙防务的杨大臣正贴在了望孔中张望,身旁站着韩官儿与罗显爵,一样对着墙外不断的看。

然后两道土墙后,一总铳兵,两个总的杀手队兵安静的靠坐着,很多人,亦忍不住偷偷的对着射孔外张望。

骑兵队哨探队聚在第二道土墙之后,都是安静无声,甚至钱三娘与李如婉都停止了说话。

流贼大队来临,造成的心理压力确实非同小可,不过挺过这一仗,杨河相信他麾下的队伍会越加骁勇成熟。

看流贼越来越多,有些贼骑怪叫着,甚至奔入土墙前百步距离窥探,杨河皱了皱眉,还是忍住了让骑兵队出去驱逐的念头。

哨探队搏杀不力,但骑兵队原五十骑,前段时间或死或伤,眼下能作战的不过四十骑,骑兵人员还是少了,特别补充太困难了,外间的流贼马队至少过千骑。

现在骑兵队投出去,只是白白折损罢了。

杨流心头颇有压力,眼前所见,就这么多流贼马队了,他们的步卒饥民还不知有多少。

来者不善啊。

……

蹄声轰隆,烟尘滚滚。

李过,袁宗第,王龙等剧贼奔腾在官道上,身后至少二百精骑围绕跟随,马蹄击打大地上,就是一片声的响。

他们腾腾奔近城南,沿官道两边,尽是湖荡河叉,烂泥苇丛,确实是个糟糕的地方。

甚至离城南数里时,官道左侧不远就有一个叫余庄的小庄子,村寨不大,周不到一里,但居于一片苇丛水塘中间,一条只能走一个人的小泥路蜿蜒入庄。

放在往日,这种小村寨就是义军重点打粮的对象,然看这种地势,李过等人只能放过。

他们又逼近城南看,到处是大水塘,边上苇草密布,官道在水塘间蜿蜒,然后通向圩门。

看关厢外,仅寥寥几间房屋,景色萧条之极,此时更早人去楼空。

李过等人皱了皱眉,虽然未靠近圩墙看,未看清那边的防务,但肯定墙上有火炮。

一条这样的路,若是攻打,只能挤在一起,他们炮子打来……

商议一阵后,李过等人决定先看看睢宁城东门,北门地势,再绕到西门去。

众贼在南门外二里转向,转往东门,勉强找到一条环城的小泥道,坑坑洼洼,不小心前面就出现一片湖荡苇丛。

他们绕来绕去,好容易绕到城东南,这边也有圩门,有官道通向宿迁的曹庄铺,这边倒有关厢,沿道路两边一些低矮的房屋,可能有六七十步长。

但除了这些人去楼空,离圩门不远的关厢房屋,余者地方仍是烂泥湖荡,水塘密布,稀稀拉拉麦地菜地,东一片西一片。

李过等人仍是皱眉,这样的地势,他们人海战术如何施展得开?

城上守军稍稍得力,只需看着官道路线,便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他们再绕来绕去,转到正东门,也有寥寥一些关厢房屋,商铺茶铺什么的,但是……

再看北门,空荡荡的没有一间屋,唯见水荡苇丛连天,偶尔看到一些寺庙。

王龙忍不住怒骂:“什么鬼地方?驴球子,当地的县官真是失职,该抓出来杀头!”

最后他们转到城西,不约而同松了口气,这地方好。

……

一声声的喧哗,流贼马步越聚越多,浩浩荡荡的人海蔓延。

特别他们马队四出,股股哨探城西各处。

这边颇多抛荒的田地,废弃的村寨,他们要侦测清楚,这各废村之间,可否会藏有睢宁乡勇的伏兵?

有,就要搜出来!

与清军一样,流寇非常注意哨探事宜,特别张献忠队伍:“每安营,即发拨马,四路侦探。一里一拨,直至二百里外,有警即知。”

他们还要侦测这片地方,何处可安营扎寨,何处可取水饮用?

这边都是荒草连天的荒野地,地面干燥,河叉湖泊颇少,只十里外,才有一条颇大的河流。

这一万五千人大军,需要水量不少,在何处安营扎寨,那就非常重要。

流贼大队喧哗的时候,李过,袁宗第,王龙等人则向西门圩墙逼近过去。

他们奔腾过来,看离圩门一里外有一座山川社稷坛,就纷纷登上社稷坛张望。

他们策马立着,对着圩墙那边不断眺望,观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