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藩王每天都在上淘宝 > 藩王每天都在上淘宝_第140章

藩王每天都在上淘宝 藩王每天都在上淘宝_第140章

作者:张小一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7 16:40:18 来源:免费小说

  许是解了心结,林言自打林父一案有了结论后,性子就比从前舒朗了几分,总算有他这个年纪该有的模样了,虽对外还是一副冷淡话不多的样子,可在谢景安面前却是欢快了不少,也肯放下面子,主动与他亲近亲近了,就比如现在,两人说着说着谢景安就觉眼前一暗,后知后觉的发现林言不知何时起了身,就站在他面前,挑着他的下巴让他被迫抬起头,一个吻就这么压下来。

  谢景安是两天后启程的,果然不出他所料,林父一案关于太子的事情对外只字不提,只是将当初贪墨以次充好的官员重新发落,连带当年参与其中颠倒黑白的部分官员也没落得个好,其中就包括吕尚等人,只是康平帝顾念他们为官多年,没有功劳也有功劳,没有将他们一捋到底甚至是罢官,而是将他们降了几级,远远的打发了出去,虽是官职比从前低了不少,可至少还在朝中,也算不幸中的大幸。

  只是他们庆幸了,谢景安却不大高兴,毕竟林家一案被判的极重,整个林家死的死,伤的伤,当年人丁鼎盛的一个家族如今就剩下些孩子,可罪魁祸首却没得到应有的裁决,虽是受到了教训,可还做着官,与谢景安的期望实在不符。

  只是事到如今这个地步,他该做的都做了,也只能强忍下这口气,待日后他更强大了些,再徐徐图之。

  谢景安走那日来送他的不多,只有亓王泰王和康安,对此他早就料到了,倒也没有失望,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杨太师竟然也来送他。

  杨太师不止来送行,还带了一箱书画作为表礼,谢景安看着很是受宠若惊,连连谢过,倒将杨太师逗的笑起来,拱手道:“殿下这是做什么,难不成看不上微臣这么一个老头子来送行?只是殿下看不上也晚啦,除了微臣这个老头子,也没旁人了,只能委屈委屈殿下了。”

  谢景安自然不是看不上,他只是奇怪杨太师这么个文人界的泰山北斗会愿意来给他这个素有暴虐名声的王爷送行,就算是因杨姑娘一事感激他,大不了送些礼就是了,没必要人亲自过来,难不成是觉得他是什么明主,有心投效于他?

  虽觉得不太可能,但谢景安还是忍不住有些激动,就连眼神都亮了许多,诚恳的道:“杨太师说的哪里话,杨太师愿意来为本王送行,本王欢喜都来不及,又哪里会嫌弃,倒是杨太师莫要嫌弃本王就好。”

  第202章 光阴荏苒

  “殿下说笑了, ”杨太师又笑了一声, 道:“殿下嫉恶如仇, 又爱民如子, 此次更是打退了颌曷, 让天下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微臣还要代天下百姓谢殿下一声才是。”

  杨太师虽说的都是些客套话,但言语真诚,完全是一副赞赏的态度, 哪怕没任何要投效他的意思,谢景安也听的眼睛直发亮, 恨不得立即将人拐走带到莫州去。

  只是到底只能想想, 先不说若他真将人绑走了,太子会不会饶了他, 光康平帝那一关就过不去, 他好不容易给太子上了眼药全须全尾的出来了,可再不想回去面对康平帝, 谁知他会不会突发奇想, 又揪着他问林家一案他是不是故意的。

  带着些许遗憾,谢景安笑容亲切的道:“杨太师说的哪里话, 本王身为藩王, 就理应护百姓们安全, 当不得杨太师一句谢。”

  听得这话,杨太师的笑容越发深了,眼神也也带着些意味深长, 不过到底没再说什么道谢的话,而是你来我往又叙了些闲话,便调转车马回城去了。

  杨太师转身走了,谢景安也并未直接启程,而是端坐马上看着杨太师走远,林言也陪在身旁,神情若有所思,半晌道:“杨太师这是何意?特意出城来送殿下一趟,莫不是有意投效殿下?”

  “或许吧,”谢景安笑道:“不过他即便有心,只怕没有三五年功夫也出不了长安,毕竟他一介名士,门生子弟无数,不论是父皇还是太子,都不会舍得放他离开的。”

  林言也知晓不太可能,但到底有些可惜,忍不住叹息了一声,谢景安却放开了,看着他道:“叹什么气,本王麾下虽没有什么名士,但也有不少能干之人,待本王将学堂修好了,逼着百姓们进学,还怕没有能人为本王办差吗?”

  谢景安六月间从莫州出发回长安,待回到莫州时已是近十一月,雪都下了一场,整个莫州都是银装素裹。

  他不在的这段日子里,魏长史与刘主薄等人更忙了几分,工坊越建越多,迁移来的百姓也成几何倍增长,秋收更是大丰收,莫州几个粮仓都堆的满满的,甚至不得不多建了几个才能放下。

  谢景安如今有钱有粮也有人,彻底摆脱了窘迫的境地,开始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城池扩建,建学堂,一桩一桩都按着他写的计划书实施,虽中间也有些波折,但好在一切都在按着他的设想实现。

  ……

  光阴荏苒,转眼间便是三年,杨太师连上了五道辞官的折子,总算卸掉了太师的差事,得以带着全家北上,游玩着赶到了莫州。

  他们到得莫州时是九月,正是秋收的时候,从进入河北道起,就能看到往来的百姓忙个不停,一路上甚少见着悠闲度日的人,无论是做人,还是绫罗绸缎的商贾,俱都行色匆匆,看那模样,恨不得多长出两双手两只脚般。

  “这就是莫州了罢。”赶了近半年的路,总算到了莫州,看着繁盛的景象,巍峨的城墙,哪怕知晓莫州早不是从前那个又小又破的城池,杨太师也忍不住赞叹了一声,道:“若不是为父知晓我们来的是莫州,还以为到了扬州等大城呢,这顺王当真是有治世之能,短短四年多时间就将莫州发展到这般地步,难怪坊间有各种谣传,若不是为父见过他,知晓他是个人,还真以为他是位白胡子神仙下凡,救助众生的呢。”

  杨太师一边感叹着,一边透过撩开的车帘仔细看着外面的景象,只见外面街道宽阔,人群摩肩擦踵,虽不至于每个百姓都穿着绫罗绸缎,却也干净齐整,且面色不见菜色,虽不是每个人都面色红润,但至少一看上去就知晓不是缺吃少喝的,这种情形在这个时代出现殊为不易,哪怕杨太师早有耳闻,可等亲眼瞧见了,还是忍不住惊讶万分,心生震感。

  就在杨太师想下了马车看的更清楚些时,外面忽的响起一片嘈杂声。

  一队巡逻的巡城卫走到他们面前,不耐烦的驱赶着,“你们怎么赶车的,走到左边车道了知道吗?这是逆行,是违规的,赶紧走赶紧走,回到右边车道去。”

  什么左边车道右边车道逆行的,杨太师还是头一回听见这种说法,不由有些莫名,这莫州当真是与别处不同,连马车走哪条路都要管了?

  杨太师心里新奇着,就听外面赶车的下人讨好的道:“这位军爷,小的是随我家老爷从长安赶来的,头一回到莫州,不知晓这里的规矩,还望军爷您发发善心,告诉小的,这左边车道右边车道是个什么章程,行个马车这莫州里还有走哪条道的规矩吗?”

  “原来是长安来的啊,”听到他们不是本地人,那说话的巡城卫军士脸色缓和了许多,甚至带了点笑意,一边指挥着下人将马车赶到右边路上,一边宽和的道:“那不知道我们这儿的规矩也是寻常,我们这儿因工坊多,往来的马车就多,路就是修的再宽也不够走的,时不时就有马车碰了人,或是迎面碰上谁也不肯让谁的,后来还是顺王殿下定了规矩,这才顺当起来,不然咱们兄弟每日光为这堵着的路就够头疼的。”

  那说话的军士虽是说话平和的紧,可脸上的骄傲怎么也掩饰不住,杨太师正巧掀了马车的帘子下车,看到这一幕忍不住有些失笑,心里同时又有些庆幸,看来他这一趟是来对了,顺王是个比太子值得效忠的英主。

  杨太师既然是来投效的,就忍不住想多问些,挥挥手让扶着他的下人退下,含笑道:“我一路从长安来,还真瞧见这莫州的百姓与别处不同,就连个书生也行色匆匆的,好似家里发生了天大的的事般,若是一个两个就罢了,可老朽看了这一路,无论是商人还是百姓,俱都是如此,也不知是何道理,还望军爷教教在下。”

  杨太师说这话虽不是咬文嚼字,可一看谈吐和穿着打扮就是个读书人,这时代本就重文轻武,再者给顺王办差的谁不知道顺王缺能使唤的文人都缺疯了,军士当下眼睛一亮,整个人顿时热情了许多,甚至像是怕人会跑掉一般伸手扯住杨太师,憨笑着道:“这位先生说这话太客气了,我们都是些粗人,哪里当得先生教这个字。”

  说话军士又谦虚了两句,才说到正题,道:“先生有所不知,我们此处百姓之所以与别处不同,概因殿下封地事务繁多所致,就拿先生说的书生,他们之所以行色匆匆,是因为学堂课业繁重,每日有上不完的课背不完的书做不完的习题,还一月一小考,四月一大考,考的差了就要留一等与新入学的学子再一同重新学习,书生重名声,又有谁敢丢这么大的人呢?是以每个入了学堂的书生都不敢懈怠片刻,即便是从学堂下学了,也是书不离手,能多看一刻是一刻。”

  杨太师自己就是文人,也是读过多年书的,他自认为从启蒙到考科举这段时日极为用功,虽不至于头悬梁锥刺股,却也三更睡,五更起,现下听着也忍不住有些咋舌,感叹道:“难怪我看着那些书生一副恨不得多生出两只手的模样,课业繁重成这样,是不容易生出旁的心思,只是这样一来容易将人教的刻板,不大会变通,岂不是得不偿失?”

  这个军士就不懂了,摇摇头道:“我是个武人,被上官催着勉强能认几个字,其他的就不大明白了,反正都是顺王殿下定下的,他定的规矩,自然都是为封地好,我们也不需要懂许多,按着这定下的规矩办差就是了。”

  倒也是这么个理,只是这个军士也识字,杨太师又吃了一惊,问道:“如今投效军中也要识字了吗?那这一年到头才能召到多少新兵?”

  这种话军士不是第一次听了,可如今听着还是觉得自豪,大笑了两声道:“若当真如此,那咱们这些武人还没会读生多了,还能为国效命么?我们自然不是投效军中前认得字,而是进到军中后才被逼着学的,也是顺王殿下定的规矩,想要升官,就得会识字,虽不用一月一考,但升官时都是要考的,考过了就能升,考不过就升不了了,咱们投效军中保家卫国谁不想当个将军,是以大家伙只好拿出练武的精神头使劲学。”

  说到军中,那军士就神采飞扬,滔滔不绝,不过也都是挑着能说的说,杨太师听了越发感叹,直抓着人问了许久,问的那军士实在说无可说,才意犹未尽的将人放了。

  重回到马车里,杨太师的心绪还不能平静,撩开车帘对着自己的几个儿子道:“为父三年前见顺王一面,就知他与圣上的其他几个皇子不一样,是个干大事的人,为父果然没看走眼,只是为父出身东宫,又干的是太师一职,也不知顺王会不会信任为父。”

  杨太师这厢担心着,杨太师的几个儿子正欲说些话宽慰他,就见后面跟着的女眷坐的马车忽的停住了,杨姑娘从马车里利落的跳下来,奔着路边走着的一位姑娘就去了,口里高兴的喊着:“林姑娘。”

  第203章 霸王餐

  林姑娘?就是那位巾帼不让须眉, 对自家妹妹/女儿极为关照的林姑娘?

  听到这三个字, 杨家的一干人等眼睛都亮了, 追寻着杨姑娘的身形而去, 看到了因听见杨姑娘叫喊的林姑娘。

  在杨家一干人等的设想中, 这位林姑娘该是英气无比女将军一般的人物, 可如今见着,也是一位花容月貌,温婉亲和的大家闺秀, 不止杨家的几位公子惊讶,就连杨太师也意外, 等两人叙了旧一番旧, 便也踱步过去,拱手行了一个礼, 感激的道:“这位就是对小女多有照顾的林姑娘了吧, 老朽不胜感激,日后定当重谢。”

  林婉如今在谢景安麾下办差, 也是正儿八经的女官了, 自不是从前养在闺中的娇小姐,见到杨太师一行人也不露怯, 落落大方的回了一个礼, 含笑道:“杨太师言重了, 我与杨姑娘一见如故,极为投缘,再者只是帮些小忙罢了, 受不得杨太师的重谢,还望杨太师日后莫要再提起此事。”

  这举止做派,当真与长安城中的世家小姐不一样,杨太师心里感叹着,亦笑道:“我如今已辞了官,不再是什么太师,若是林姑娘不嫌弃,唤我一声世伯便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