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大国崛起1857 > 第七百五十八节 皇权威信的下降

大国崛起1857 第七百五十八节 皇权威信的下降

作者:狂人阿Q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11:12:20 来源:书海阁

大明建国以来,言论就相对自由,客观上来讲,由于香港的存在,大明无法封锁所有的自由舆论,无法做到日本那样的严格新闻管制,主观上来讲,朱敬伦认为,舆论的引导和批评,有助于老百姓的现代性启蒙和释放社会矛盾压力。

你让人说话总比不让人说话的怨言要小的多。

而且这些年朱敬伦通过巧妙的周旋,始终让政府处在中立位置,并没有成为舆论批判的重点。

大明的舆论其实很有意思,最先开始办报的是一批新派人物,他们掌握了十多年的媒体话语权,后来传统士大夫也开始介入创办报纸,尤其是教育改革期间,新派对乡村士大夫进行了密集的文化垄断批判之后,士大夫阶层开始主动办报,跟新派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大论战。

他们围绕了大量思想和意识问题进行了长期的论战,主要集中在西化和变革上。

一批新派报纸已经开始了全面西化的鼓吹,而老派报纸则强调中国道德文化的优越。

两派谁也说不了谁,比较折衷的态度,还是满清洋务派那一套。

就是不能动传统思想的内核,可以在技术方面进行引进。

就如沈葆桢说的:“以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不可也。”

士大夫极力反对改变中国人的思想,你连中国人的性情都变了,中国人还是中国人吗,中国还是中国吗。

在这些大论战中,政府始终保持沉默,很好的将自己孤立于舆论的漩涡之外。

这跟日本截然不同,日本新闻管制很严格,但是私下的各种传单去十分流行。

而且日本民间从一开始就有一种****的呼声,民间有福泽谕吉这样的人物鼓吹,官方有大隈重信这样的大臣推动,民间各种改革派要求模仿英国进行立宪、制定议会的人物到处演讲,很受日本学生的欢迎。

日本之所以从开国就出现了要求西化的声音,一方面是因为日本人对传统文化的轻视,受到传统束缚比较轻,所谓船小好调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明治维新一开始,就打到了一批高层精英,之后政治斗争又清洗了一批政治人物。这些人进入民间之后,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反对力量的骨干,西化不过是他们争取政治权利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而大明没有经历过激烈的权力斗争,朱敬伦执政前广東官场上掌握权力的,是一群外地的文官,这些人在本地没有形成错综复杂的地方势力,无法拧成一股绳,乡村士大夫阶层虽然保守,但却缺少高层精英作为主心骨,因此反对力量始终是分散的,对政府形不成威胁。

没等乡村士大夫形成反对势力,大明又已经培养出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他们与新派一起,开始在民间制衡反对派。

而且大明政府在相当程度上,其实还是借助了传统势力对新派势力的制衡,才得以牢牢掌控权力,推行各种必要的改革。

因为如果真的早早立宪、议会的话,这种权力分散,内部政治倾轧的模式,会让改革变得迁延日久,甚至出现反复。

借助老派和新派之间的对立,让他们在报纸上相互争辩,释放社会压力,让知识分子从中启蒙,让他们自己判断好坏,政府则以中立的态度,进行了行政、司法、军事和教育上的大量改革,而始终没有遇到强力的阻碍。

但这一次政府真的遇到了麻烦。

因为新旧两派,在对美国战争这一点上,他们的态度出奇的一致,那就是反对战争。

不是他们爱好和平,而是认为这是一场非必要战争,美国侵犯华人的权益,大明也应该以相通的方式制衡,而不是直接发动战争。

这主要还是因为几年前刚打了一场短期内看不到实际利益的战争,将法国逐出越南,老百姓没有看到半毛钱好处,期待的赔款也没有一分,反而购买法国的殖民地还掏了一笔钱,为了越南人伤亡几十万大明士兵,尽管赢得了道义上的荣耀,但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看重实利的百姓的胃口了。

这场对美战争从一开始,就不受人欢迎,而且很快大明连对法战争中仅有的成果,马达加斯加都还给了法国,更是让人不满。

其实舆论之所以如此不满,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政府在战争问题上,始终忽视舆论的声音,而舆论在战争问题上,却出奇一致的统一,不管是老派还是新派,从来都认为,大明战争的第一方向就是北伐。

新派认为统一民族是大明最紧要的人物,老派认为一统江山才是改朝换代最大的宿命。

结果大明政府的北伐遥遥无期,也始终不制定北伐的时间表。

反而朱敬伦提出过通过和平谈判统一国家的愿望,还被一些大胆的报纸批评为皇帝的一厢情愿和妇人之仁。

他们拿德国和意大利统一的例子来说明,通过和平手段是不可能完成民族统一的,在现代社会,唯有通过战争,才能迫使那些僵死的腐朽政权交出权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老派也距离,古往今来,除了飘渺的三代之时,就没听闻有过和平禅让的成例,即便有,那也是个别野心家的政治游戏罢了,汉天子禅让曹魏,不是曹家以兵向要挟岂能成功,赵匡胤逼迫柴家孤儿寡母禅让,更是不知连词,大明皇帝想让满人禅让,不北伐,怎么可能?

他们都想要北伐,可朱敬伦担心发生巨大的地政缘治崩溃危机,始终在等一个有巨大缓冲机会的时机,那就是等一场世界大战,可知识分子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感染了民族主义的他们,就认定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将一个民族统一进一个国家,而不是四处征战,抢夺殖民地或者为了商业利益动用兵力。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对美国战争,尽管进行了大量的名族主义引导,大家战前普遍对美国没有好感,但让老百姓抵制美国货可以,让老百姓去打砸美国商人的洋行可以,让老百姓支持对美国战争,老百姓觉得不可以。

随着战争的进行,反战的舆论就越强烈,已经习惯敢说话的大明报纸,什么话都敢说,他们甚至认为这场不和民心的战争,就是因为权力过于集中于政府,新派大肆呼吁要建立议会制,广泛征集民意,让议会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

这种立宪议会的民主声音终于在大明形成了气候,老派第一次没有站出来反对,保持了集体性的沉默,让政府再也不能孤立于舆论漩涡之外,必须直面舆论的压力了。

舆论除了这种声音之外,还要求政府立刻结束战争,制定统一国家的时间表,哪怕是谈判统一,也应该跟清政府谈判,而不是一再的拖延。

由于民间舆论的反对,政府招兵工作都很难进行,因为报名参军的人太少了。整整一年时间,招募的士兵竟然不足二十万,这对于庞大的大明人口基数来说,招兵显然是失败的。

如果此时推动征兵制改革,强征兵员的话,不止朱敬伦担心了,整个文官政府都担心会造成社会动乱。

而且朱敬伦还发现,发动了这场战争之后,他一向不错的威望也受到了影响,少量敢于批评皇权的报纸第一次没有得到守旧派的集体围剿,这让他个人感到失落的同时,也开始担心皇权对这个国家的平衡作用,一旦皇权无法在变革时期成为沉甸甸的承诺维持平衡,那就有可能造成社会的总崩溃,比如俄罗斯帝国那样的命运,朱敬伦并不担心他个人的命运,他担心的是整个国家的混乱,会让国家失去世界大战这种改变世界大格局的机会。

但这场战争是一定要进行下去的,削弱美国才能在即将到来的世界大战中,谋求更大的利益,这是最大也是唯一的潜在竞争对手,不称现在他还没有羽翼丰满就扼杀他,等他彻底成长起来,大明就拦不住了。

但国内招不来兵的情况,让朱敬伦头痛了很久。

“去北方招兵。我们是一个民族,将来也是一个国家,为什么不能组建一支军队呢?”

朱敬伦突然思维开放,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去北方招兵,去满清的统治区招兵,这会造成什么政治后果,政府无法预计,如果因此而让满清跟大明开战,政府其实并不怕,正好趁机灭了满清,其实民间的舆论,也是政府官员的心声,统一天下,对文官的影响,比民间的士大夫更强烈,民间不过是感情问题,对他们则是实实在在的功业。

哪怕从私心来讲,统一天下之后,武将拿功勋,文官得官位,一个统一的中国,高级职位显然比现在多的多。

“不仅要去北方招兵,还可以从殖民地招兵,从南洋地区招兵,从美洲招兵。这次战争是为了保护海外国人的利益,相信海外国人会更加支持一些,也应该更加支持一些。”

喜欢大国崛起1857请大家收藏:(wuxia.one)大国崛起1857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