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军事 > 藏武 > 第三百二十八章 乱局伊始(中)

藏武 第三百二十八章 乱局伊始(中)

作者:阿诗玛江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29 18:38:58 来源:88小说

第三百二十八章:乱局伊始

“四位,老生常谈,可有良策?”

最后来的李秋刚一落座,刘禹不待亭外仆人奉上香茗,放下茶盏,沉声询问。

“刘老,在座几位当属我宋朝来最为急切,鞑子攻克五羊,王、荒两郡首当其冲,可如今···又有什么办法呢?皇帝小儿处心积虑罢黜靖王朱狄,这才趁机染指军权,眼下对五军都督府和都指军系的布局不过刚刚开始,怎会轻易罢手!况且,朝堂驰援五羊大军已出京城,无论成效如何,朝堂已派援兵,值此微妙时刻,我们这位心机深沉却又雄心勃勃的小皇帝,就甘心前功尽弃?”忧心忡忡的宋朝来语出惊人,言辞中不仅对昌晟皇没有丝毫敬畏,隐隐还有一丝讥讽和蔑视。

马、郑、李三人神色如常,不见任何反应,刘禹却是故意板着脸,肃声提醒道:“宋老弟,还请慎言,那毕竟是神雀的皇,我夏族的王。”

言毕,刘禹紧接着又补充道:“宋老弟,老夫知你秉性耿直,不会拐弯抹角,但还需谨言慎行。”

“刘老,你我五人皆是出身九大氏族的当朝大学士,况且那昌晟皇如此行事,全然不顾我荒郡各氏族安危,刘老,您说我该如何?也就刘老你一心为了神雀,看看我们四人,这些时日就算轮值入朝,哪个去上朝了,闹心!”宋朝来对于刘禹的劝解不以为然,怒气冲冲解释道。

“刘老,不用这么看着我,消息我早就传回母郡,他们几人也一样,但没有皇旨和五军都督府军令,这兵,无法调动!”宋朝来固执让刘禹不住摇头,可当他目光转向华文殿学士郑坤后,当即便听到他这番充满无奈的话语。

沉寂良久的凉亭内,宋朝来激愤的情绪总算平复下来,低声幽幽询问道:“刘老,皇氏一族的朱苒和朱倱如何说?”

“大族老朱倱避而不见、族主朱苒顾左右而言他,只言什么小启沣不容易、小启沣太苦了,什么体谅海涵尽心辅佐,云云。”

“哼,他朱氏一族不过一名不见经传的小氏族,若非气运使然,焉能一步登天成为皇族,建立神雀王朝,不知所谓。也就那靖王朱狄还算聪慧,识大体懂分寸,知晓如何维持各方那微妙的平衡,不然凭朱氏那本就趋于消逝的气运,如何能够维护神雀朝到现在。”听到皇族朱氏族主和大族老的反应,马文昌当即变脸,嗤笑挖苦言语中道出他对朱氏的鄙夷和轻蔑,比之宋朝来更甚,却唯独对那个罢黜官职幽禁于府中的靖王朱狄,充满欣赏。

“哎···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关键还是五羊!”

马文昌出身王郡秦氏,少言而聪慧,深谋远虑行事周密,刘禹本还对他寄予厚望,谁料不仅没有任何建议,更对朱氏满腹牢骚,满口讥讽毫不留情,看到宋、郑、李三人面色渐渐阴沉,不得不出声提醒四人,商议的关键是什么。

“刘老,若事态当真衍变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他们不会不管,静观其变便可!”马文昌看着忧心愁苦五羊战事的刘禹,不忍心他为此日渐消沉、枯瘦,低声提醒道。

“你们啊···”

宋、马、郑三人的态度让刘禹深感沮丧,一时间竟无言以对,哀叹过后不再言语,垂首沉思。

最终,还是一贯谨小慎微的郑坤开口,打破凉亭内沉重的气氛,道:“刘老,在座五人,唯有您算是九大氏族族人,我等几人不过是听命行事,遵循贤亭教谕确保夏族无恙。如今,我们这位昌晟小皇帝摆明是在收拢皇权,压根就没看透其中利害,唯一通晓真相的朱倱又避而不见,怕是朱氏一族有了不该有的心思,我们能做的,仅是将消息传回氏族。”

郑坤之后是马文昌,语气淡然劝慰道:“刘老,如今京城波诡云谲暗流汹涌,而五羊便是各方博弈的导~火~索,倘若五羊得以快速处置,所谓博弈从而和谈起,所以万务寄希望于朝堂驰援五羊。昌晟小儿是在玩火**,朱氏是在自掘坟墓,而王郡秦氏、荒郡姬氏绝对不会置之不理,刘老自无须如此心忧!”

“刘老,郑、马两位仁兄所言甚是,与其煞费苦心促使昌晟皇颁旨出兵援救五羊,不若将心思放在王、荒两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五羊关同两郡唇齿相依,无论是两郡还是秦、姬二氏族皆不会坐视不理。我等既身为殿阁学士,自需为夏族安危筹谋,为今之计,当以当朝殿阁学士钧令以助两郡一臂之力。”自进入凉亭便一言不发的李秋总算开口,字正腔圆给人以莫名的感染力。

李秋的提议让刘禹眼前一亮,就在他凝神静思间,相邻而坐的宋朝来和马文昌若有所思看了眼李秋,彼此对视眼神交汇刹那间,已交流无数。

宋朝来示意下的马文昌主动开口,出言提醒道:“刘老、李兄,鞑子骑兵之锐、骑战之精,远非我等所想,单以如今糜烂颓败的都指军系,而北荒鞑子攻城掠地征战四方,所求并非疆土,而是求生。最令人畏惧的是骑兵,来去无踪出其不意,唯可聚数倍之兵据城坚守。”

本还因李秋的提议而心生欢喜的刘禹,瞬间神色黯然,诡异凶险的朝堂、各怀心思的朝臣、利令智昏的君王、危在旦夕的边关······一桩桩、一件件,竟使他有了心灰意冷万念俱灭的念头。

“呼···”

随着刘禹长舒一口气,眼神也变得萧瑟落寞,悠悠道:“算了、算了···老夫再入最后一次皇宫,倘若昌晟皇仍及坚持己见,老夫唯有挂印儿去,回转十三郡做一个逍遥快活安享天年的田园翁,四位届时去了十三郡,老夫必扫塌相迎,把酒言欢共叙桑麻,快哉、妙哉!”

“哈哈、哈哈···”

笑声中,那种悲凉和哀痛令人神伤,那故作松快的释然,使人心中憋闷难以自抑,兔死而狐悲,宋、马、郑、李四人情绪低落哀思如潮。

正如刘禹了解他们那般,他们同样了解眼前这位老人,虽出身不凡,却从未以此为傲,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便是这位老人为官半生的真实写照,可就是这样一位踌躇满志胸怀家国的老人,最终只能黯然退场。

“刘老,对弈两奁,不然以后怕是再没机会喽!”李秋一边叮嘱凉亭外仆从去准备,这边一脸不舍,笑着打趣道。

“好、好!”

“我这臭棋篓子只能观战喽,马老、郑老弟,你们呢?”

“同你一样,观战!”

“观战、哈哈···”

······

无独有偶,刘禹同四学士于府中凉亭忧心操劳五羊战事之际,安北大将军兵部尚书郭盛,中极殿学士徐向召等人同样在积极游走朝中重臣,或府中秘议、或推杯换盏、或寻花觅柳,不一而足。

甚至,京城坊肆间,茶余饭后闲谈之声不断,民间自有高手,三言两语间便将暗流涌动波诡云谲得朝局,分析个通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或为一己之利、或为一族之利,为权之利、为名之利,无外如是。

午食过后,刘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亲自送他四人离府,转身尚未入府,便开始安排府内所有人,仆从、杂役等。

府中所用之人,若为京邑当地得便一笔钱财,打发他们离府返家,那些随同他自十三郡来到京城的仆从和护卫,打点行囊随他返回十三郡。

显然,刘禹对他入宫一行,并不报以希望,或者说是结果早已注定。

“吾乃东渊阁大学士、镇国将军、左国士刘禹,求见吾皇!”

前往燕山朱氏,不见丝毫成效,郁气难消的刘禹脸色铁青,因此对伺侍承宣宫外的侍官自然没有好脸色。

“刘大学士,请!”

刘禹阔步进入承宣宫,面对阅览奏章伏案疾书的昌晟皇,恭敬异常行着觐礼,朗声高呼:“臣刘禹,拜见吾皇!”

“刘爱卿,是何要事急着要见本皇?”昌晟皇放下朱笔,抬起头,笑着问道。

“回禀吾皇,无他,五羊战事危急,臣恳请吾皇下旨,户部筹集调运粮草辎重,兵部合同五军都督府督促各郡都指派出援关兵马,神雀整军备战以防有失。”刘禹迎着昌晟皇和煦的目光,神色平淡,肃声回道。

昌晟皇脸上依旧是如沐春风般的笑容,轻摆右手,信心满满道:“刘爱卿,謌克之患为疥癣之疾而非心腹重患,况吾刚刚登基,应以整肃朝务为重,吾之大军无敌于天下,区区北荒粗蛮之徒,何足道哉!”

昌晟皇的坚持和固执己见,还有他意有所指的暗示,气的刘禹是浑身颤栗,他殚精竭虑辅佐他稳固皇位,手胼足胝日不暇给为他理清朝政,现如今,竟···轻重缓急大利小义不分。

“如此刚愎自用、如此利令智昏、如此狂妄自大的皇,真的是自己尽心竭力辅佐的那位吗?”刘禹心中无数次质问,心房无数次的重击让他悲痛欲绝,颤栗的身躯更是摇摇欲坠难以站立,这才在内心做出真正的决定。

“也罢、也罢,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也是该离开这是非之地,又何必与这黄口小儿做口舌之争。”

“想来吾皇已有万全之策,倒是老臣多虑了!想必是年老体衰而使思虑不周,唯神雀计、唯夏族计,请容老臣辞官归乡!”

刘禹这句话既慷慨激扬又有万千感伤,掏出袖中东渊阁大学士官印放在地上,转身离去,干脆利索毫不留恋。

“爱卿、刘爱卿、刘卿家,快、快···快给吾拦下、快···”

昌晟皇的演技当真是登峰造极,刘禹放官印时的忐忑和期盼、转身后的欣喜和激动、出宫门后的不舍和急切,而这复杂多变的情绪只在眼底一闪而逝,脸上挂着的始终都是那如沐春风般的笑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