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 第353章 “这都是为了你好”“可是我偏不喜欢”

第354章 “这都是为了你好”“可是我偏不喜欢”

田丰有些头痛。

他没想到沮授对于袁绍的忠心竟然达到了这种地步。

都已经被自己从曹营救了出来,居然还想着回冀州去再投袁绍。

袁绍到底哪里好了?

至于你们这么忠诚吗?

眼见甘宁、太史慈等人的脸色越来越不好看,田丰立刻打断了沮授的发言。

主要是担心沮授再说下去会被人打死。

于是田丰告诉沮授,自己之所以能够在千钧一发之际救下沮授,完全是因为怀英的功劳。

怀英又是张绣养的鹦鹉,所以于情于理,沮授都应该随同他前去感谢张绣的救命之恩。

听到田丰说张绣居然亲自来到了河北,沮授也是吃了一惊。

不过他倒是很快就同意了田丰的说法。

既然张绣本人来了,那么他的确是有必要去亲自感谢一下对方的救命之恩。

在前往张绣隐蔽点的路上,田丰便趁机劝起了沮授,一边说起自己在加入了张绣团队以后的见闻,一边劝他到张绣那里做事。

“袁本初一再不听你我二人之言,方才有今日之祸。

如今他与曹操强弱之势已然逆转,来日必不是曹操之敌,君又何必如此执着?

反观我主,胸襟宽广,远胜曹、袁二人,似我这等新降之人都能受其重用。

公与若能归降,必得重用!”

对于田丰的劝降沮授并不意外。

对于田丰的说法沮授十分赞同。

对于田丰的认识沮授非常感激。

然后他就拒绝了田丰。

“却是为何?”

田丰只觉得不可思议,既然认可自己的说法,为什么又要拒绝呢?

想到自己之前离开时对张绣的保证,田丰脸上发烧,便再三相劝,希望沮授能够改变主意。

然而沮授的固执却远远超过了田丰的想象。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田丰整个人都麻了。

费尽唇舌就得到了这样一个结果,实在是觉得无颜面对张绣。

不过他也是个狠人,暗暗下定决心:

如果沮授见到张绣还不归降,干脆就建议张绣直接把沮授关起来!

就像他当初对典韦、乐进那样。

反正说什么也不能放他回去见袁绍!

一方面是不能让这样的人才流失,另一方面也是为沮授自己着想。

谁知道回到冀州的沮授会不会被袁绍猜忌?

万一袁绍听信馋言,认定沮授跟曹操勾结要杀了他怎么办?

你别说,这种可能性一点都不小。

公与,莫要怪为兄狠心,这都是为了伱好啊!

就这样,沮授和田丰二人就抱着这种“可是我偏不喜欢”和“这都是为了你好”的心态返回了张绣身旁。

只是让田丰和沮授意外的是,他们居然在这里又见到了熟人。

“张合、高览?”

“为何你二人会在此?”

当看到在官渡之战时袁绍失踪的两员大将跟魏延一起站在张绣身旁,两人都觉得脑子有些不够用了。

特别是田丰。

明明自己三天之前离开的时候张绣还在安排人打探这两人的下落,怎么自己回来一趟他们就直接冒出来了呢?

反倒是张合、高览见到田丰和沮授的时候并不意外,似乎是早就知道了他们会来,还对着二人点头示意。

“既然大家都是熟人,我就不用介绍了。”

此时张绣也开口了,他看了看站在田丰身旁的沮授。

嗯,论相貌比不上诸葛亮,论才学……貌似还是比不上。

不过根据自己的了解,他应该是袁绍麾下八大谋士里水平最高的那个。

也就比贾诩、诸葛亮等人略逊半筹,和鲁肃、刘晔水平相当,甚至有可能要略强一些。

对于这样的人才加盟,张绣还是比较开心的。

“元皓,这位便是沮先生吧?”

听到张绣问起,田丰正要回答,不料沮授的动作比他更快。

但见沮授向前迈出一步,屈膝跪地,双腿打开形成外八字状,左手按于右手之上,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

这让在场众人都是有些惊讶。

因为沮授向张绣这一拜正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稽首。

往往只有在臣子拜见君主时方才会用到。

沮授的头在地上停留了片刻,这才缓缓抬起,对张绣说道:“广平沮授沮公与,谢过张将军救命之恩。”

救命之恩的话……用稽首之礼倒也能说得过去。

张绣上前扶起沮授,“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对将军而言乃是举手之劳,对授却是再造之恩。”

见沮授说得郑重,张绣一寻思也对,于是便拍着他的手臂笑道:

“公与大才,吾早有所耳闻,如今既来,吾事济矣!

今后汝便与元皓助我一臂之力,兴汉讨贼,如何?”

这都是场面话。

在张绣看来,沮授都向自己行了稽首之礼,虽然是以救命之恩为由,但也是一种表态了。

这次自己来冀州捡漏,先有文丑、韩琼,又有张合、高览,如今又得了沮授,袁绍的四梁八柱几乎被自己拆掉了一半,可谓是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张绣看向田丰,正准备说一些让沮授和田丰这一对老同事在自己的领导下能够齐心协力、再创辉煌这样的话,却意外发现田丰看向自己的眼神躲闪,似乎是有些心虚的模样。

这是搞什么?

正疑惑间,却见沮授轻轻挣脱了自己的手臂,开口说道:

“不知张将军可否借授一匹快马,让吾返回冀州?”

张绣:((*???)ゞ→→

田丰:(>人<;)

张绣既是惊讶又是无语,田丰则是恨不能在地上找条缝钻进去。

原本他是打算等会儿悄悄告诉张绣,自己还没能说服沮授。

就是为了避免出现像现在这种尴尬的场面。

谁知却被突然冒出来的张合跟高览吸引了注意力。

结果就是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最终还是张绣陷入了这种尴尬的处境。

然而他却不知道,张绣此时的心情有惊讶、有无奈、有好奇,就是没有尴尬。

张绣的身子朝后靠了靠,缓缓开口道:

“吾以为公与行此大礼,是愿意和昔日同僚共同助绣,不曾想倒是绣想多了。”

沮授微微摇头道,“张将军义薄云天,素有贤名。

如今又对授以诚相待,实令授诚惶诚恐。

只是授深受主公信任,实在不忍舍之。

将军美意,授只能心领了。”

“深受主公信任?”

张绣听到沮授的话,不禁觉得有些好笑:

“公与,汝所谓的信任就是谏言不纳、屡次下狱,甚至连逃跑都不记得拉你一把否?”

沮授:(* ̄︿ ̄)

这就是田丰说的胸襟广阔?

这话未免也太扎心了吧?

然而更扎心的还在后头。

却见张绣转向一身材高大、相貌奇伟的年轻人,开口说道:“孔明,你将公与生平告诉大家。”

他便是孔明?

沮授当然听过诸葛亮的名字。

毕竟张绣那右将军、宣威侯、扬州刺史一长串头衔就是这位年轻人带着传国玉玺去了许昌以后获得的。

在方才回来的路上他也听田丰说起过,张绣麾下的谋士虽然不多,但个个都很能打。

其中尤以贾诩和诸葛亮这一老一少为代表。

沮授相信田丰的眼光,毕竟能让田丰自认不如的这世间还真没几个。

紧接着,诸葛亮就开始了诛心之言。

沮授,字公与,冀州广平人,少有大志,长于谋略,曾任韩馥别驾。

初平二年,袁绍胁迫韩馥让出冀州,自领冀州牧。

沮授向其提出占据河北,争霸天下的战略规划,被赏识而表为监军、奋威将军,成为袁绍幕府中内为谋主、外监诸将的首要人物。

然则袁绍虽有雄心,却无伟略。

说到这里,诸葛亮看了沮授一眼,目光中全是惋惜。

在他看来,沮授提出的邺中对是非常了不起的策略,如果袁绍肯听,早就没曹操什么事了。

奈何他不听啊!

关键是,袁绍此人屡屡都在关键时刻避开了沮授的正确答案。

诸葛亮顿了一顿,继续说起了沮授那令人心酸的过往。

最早可以追溯到兴平二年,帝出长安之际。

当时沮授就建议袁绍迎天子,迁都至邺城。

结果袁绍不听。

反而是被曹操抓住机会,将刘协迎到了许昌。

此时袁绍才知道后悔,可惜为时已晚,错过了奉天子以讨不臣的机会,失去了政治上的主动。

然而在那之后袁绍并没有吸取教训,再一次拒绝了沮授的正确意见,让长子袁谭领青州,为兄弟阋墙埋下祸根。

等到去年和曹操在黄河对峙,沮授再次建议利用优势实力和地理形势,以持久战稳打稳扎,分兵抄掠,没有必要决胜于一役。

结果袁绍还是不听。

加上郭图等人进馋,沮授职权被削,可以说已经被打入了冷宫。

到了今年官渡之战,沮授还不死心,多次进谏不可轻举冒进。

包括白马之战颜良不可单独为将,延津之战小心曹操有诈,应该单独再派一支护粮队和乌巢守粮的淳于琼互相照应等等。

可跟以前一样,袁绍每次都完美避开了沮授给他的正确答案。

这些选项当中哪怕袁绍选对一次,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种下场。

对此诸葛亮也只能说一句,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